發表日期 3/6/2022, 3:39:13 PM
張居正是一個治國之奇材,這一點毋庸置疑,明朝後期也是多虧瞭他所實施的新法纔充盈瞭國庫。
錢對於一個朝廷而言有多重要,自不用多做贅言。
他在清丈土地這一塊,雖然說沒有徹底解決農民逐漸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這個問題,但是的的確確起到瞭緩解作用。
崇禎之時為何農民要揭竿,說白瞭不就是沒瞭土地又碰上瞭小冰河期,實在沒有飯吃,活不下去瞭嗎?
但是倘若沒有張居正變法的話,這一幕很可能會提前10年,甚至是20年發生,明朝也可能會提前崩塌。
倘若沒有張居正花瞭10年時間,為萬曆積纍瞭財富的話,明朝早在萬曆年間很可能已經被拖垮瞭。
一個播州楊應龍,一個寜夏�拜,還有一個豐臣秀吉,這三個人給萬曆製造的麻煩從1592年延續到瞭1600年。
也就是從萬曆二十年一直持續到瞭萬曆二十八年,這8年的時間,萬曆為瞭搞定他們花瞭多少錢?
從人力、物力到財力,這短短8年時間可以說幾乎已經掏空瞭張居正用瞭10年時間為他積纍的財富。
我們很難想象萬曆年間要是沒有瞭張居正,明朝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是會齣現另一個張居正,還是轟然崩塌?
那個時候齣現另一個張居正的可能性幾乎已經為零瞭,明朝曆史上沒有任何一個首輔能夠做到張居正這一步。
張居正曾經說過一句話:“吾非相,乃攝也!”
這句話在我們看來是很狂很霸氣,可是對於當時的曆史環境而言,張居正這句話其實已經僭越瞭。
所謂“攝政”,那就是在皇帝年幼的時候掌控朝廷一切軍政大權的人,比如康熙年間的多爾袞。
張居正雖然有攝政之實,但卻沒有攝政之名。
他是可以這麼想,所有人也都這麼想,但是由他自己親口說齣來的話,那就顯然有不妥之處瞭。
張居正老硃傢續瞭幾十年的國祚,可是死瞭之後卻遭到瞭萬曆的報復性清算。
他那麼聰明的一個人物,難道真的沒有考慮到這個後果?
我認為張居正一定考慮到過這個可能性,畢竟他也是一個正兒八經的讀書人,經史子集沒少讀。
文種之死,他難道不知道?
呂不韋之死,他難道不知道?
更何況張居正這種?萬曆犯瞭錯,他罵萬曆比罵兒子還凶。
萬曆明明已經成年瞭,可是張居正仍然還在把持朝政,沒有想要歸政的意思。
單憑這兩點,張居正在萬曆的眼裏就已經是一個不可饒恕的罪人瞭。
史書上又有很多血淋淋的經驗擺在他的麵前,他不可能沒有一點考慮,但是考慮瞭之後他仍然還是我行我素。
為什麼?
因為張居正他也是一個人啊,不管他再怎麼聰明,他也不是一個無欲無求還不會犯錯的完美聖人。
張居正在生活上是一個喜歡享受的人,工作瞭一整天,處理瞭一整天的政務,他就想享受一下。
他為明朝挽迴一點頹勢,這是他的個人能力。
他痛斥萬曆皇帝,他把持朝政,他居功自傲而狂妄,他在生活注重享受,這是他性格上的弱點。
一個人性格上的弱點,其實很難改。
所以,張居正他明知道這是他的弱點,他將來可能會因為這些弱點而遭到萬曆的報復性清算,他也莫可奈何。
他身為萬曆的帝師,他就是見不得萬曆犯錯,見不得萬曆脫離他規劃好的路綫,所以他要斥罵萬曆。
他是權力欲和控製欲,又是首輔,又是主少國疑之際,那他就要把持朝政,這樣纔能讓朝廷按他設想的方嚮走。
他用瞭幾年的時間,就讓明朝國力有瞭一定的提升,這就是他的能力和功勞,所以他就要自傲。
他身為一代權相,權力有瞭,功勞也有瞭,那他還能追求什麼?所以他就要追求生活上的享受。
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有欲望的人,一個有性格弱點的人,誰都不可能讓他成為一個完美的人。
他自己也不行,所以他就隻能這樣一條道走到黑瞭。
而且張居正之所以會這樣一條道走到黑,其實也是在賭。
他就是在賭萬曆會不會念及他的功勞以及他們之間的師生之誼和香火情,在他死後放他一馬。
他有沒有這個資格賭?絕對有。
也就是萬曆被張居正打壓瞭10年,對張居正的怨恨實在太深瞭,否則張居正不會落到那個下場。
張居正柄政10年,萬曆實在是受瞭他太多氣,哪怕他錶麵上對萬曆尊敬一點,彆動輒斥罵都不會遭到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