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022, 10:07:14 PM
《孟小鼕》的作者花映紅說,“現在不是京劇最繁榮的時期,沒有聽孟小鼕唱過的人,不會理解她的藝術地位和成績。”
這個評價,是毋容置疑的。
孟小鼕生於晚清,成於民國,8歲學藝,12歲登台,14歲齣唱片,15歲已應邀赴漢口演齣,此後一生譽滿藝壇,名傳後世。
不可否認,在唱戲上,孟小鼕絕對是中國戲劇曆史上最傑齣的女須生。但不少人在贊頌她的戲劇成就時,莫名其妙地也對其為人的感情作風大加贊賞。
嚮來說,一個人的事業成功,與生活上的感情操守,為人處事,是兩碼事。
撇開事業不談,孟小鼕對感情問題的處理,是否值得颳目相看,可以從“梅孟之戀”結束後嫁給青幫頭子杜月笙的轉身中,窺探她是勝利,還是失落。
圖 | 孟小鼕
一
孟小鼕與梅蘭芳的愛情,結識於同台演齣,相戀於纔華傾慕。
孟小鼕一開始並沒有想過自己會嫁給梅蘭芳,即使她動瞭真情。
因為在舊社會,女性總是要為名分還有地位所顧慮。這種顧慮緣於梅蘭芳已經有瞭兩位正妻。一位是助他功成名就的原配王明華,另一位是替他傳宗接代的二房福芝芳。
孟小鼕要是嫁進梅傢,隻能屈居妾位,這不符閤她滿身孤傲的性格。而且,孟小鼕沒有係統地上過學,沒有接受過新思想洗禮,所以她也不會像新式女性那樣在愛情中肆無忌憚,或者衝動地不顧一切。
換言之,在婚姻大事上,孟小鼕還停留在聽父母話的傳統思維裏。
圖 | 孟小鼕與梅蘭芳閤影
至於梅蘭芳方麵,身邊多一個女人當然是紅袖添香,但他想娶孟小鼕也要麵臨一定的顧慮。他在顧慮有沒有人能讀懂他的心思,最好義氣一些,幫忙在中間做個媒人,這樣自己的“吃相”就不會那麼難看。
答案是有的,而且還是一群。
替梅蘭芳處理事務的梅黨早就看齣他和孟小鼕眉來眼去,且同時期梅黨正苦惱於梅蘭芳的二房夫人福芝芳過於強勢,對梅蘭芳管這兒管那兒的,架空瞭梅黨不少事務的管理權。那麼撮閤梅孟二人,正好可以藉孟小鼕抗衡福芝芳。
算盤打的是好,但梅黨萬萬沒想到,孟小鼕嫁給梅蘭芳之後,連梅傢的門檻都沒能邁進一步。這是後話。
有瞭梅黨的推波助瀾,在輿論上,梅蘭芳就可以冠冕堂皇地對外錶明:娶孟小鼕不單止是他個人的意願,也是大傢的主張。
但這婚想要結成,名分依舊是個問題。梅蘭芳傷瞭不少腦筋,梅黨也費瞭不少口舌,最終給齣瞭一個未來可期的說服理由――兼祧二房。
梅蘭芳幼時過繼給伯父傢,身兼雙祧,傳統舊俗上是可娶兩房正妻,故而孟小鼕嫁入梅傢,應為平妻身份。
為什麼說這個方案未來可期,梅黨的人悄悄告訴孟小鼕父母,梅大爺的原配――王明華夫人已病入膏肓瞭。
圖 | 梅蘭芳與原配王明華
梅黨還提醒孟傢,梅孟結閤符閤梨園界的規矩。
這一點真是直戳孟傢人的痛點,盡管孟小鼕在戲劇界名望已經相當高,但在選擇上還是卑微的。
在舊社會,戲子的地位終歸是低下,她固然可以嫁給達官貴人、軍閥政要,但婚後就會被婆傢瞧不起。所以界內通婚纔是體麵的選擇,況且梅蘭芳已聲名鵲起,是個絕好的女婿人選,錯之惜之。
孟傢人最終被說服,同意梅孟的婚姻。
既然一切都按照舊規矩來辦事,那麼在規矩上,梅蘭芳要娶孟小鼕,也要徵得正房的同意。
所以中間梅蘭芳又領著孟小鼕去天津探望瞭獨自養病的王明華,王明華欣慰地認同瞭這對璧人。
一九二六年八月二十八日的《北洋畫報》上有記者撰文說:“梅之發妻王明華素來不喜歡福芝芳的,所以決然使其夫預約孟小鼕為繼室。”
這與此前王明華和福芝芳一片和睦的景象不相符,這倒是後宮政治變臉的一麵。但實際上,王明華的話是沒有分量的。她自身絕育,兒女夭亡,已經被淘汰。詢問她,隻是一種尊重,也是想鑽一個空子,畢竟總比去問另一房正妻福芝芳來碰一鼻子灰要好。
一切順理成章後,孟小鼕與梅蘭芳在馮宅馮耿光的證婚下舉辦瞭喜宴。然而,這樁婚姻背後的套路,年幼無知的孟小鼕又怎能識破。正如日後她在離婚的《緊要啓事》中所承認的一樣:
鼕當時年歲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聽介紹人主持。名定兼祧,盡人皆知。
圖 | 孟小鼕身著格格裝
二
在婚姻形式上,孟小鼕嫁入梅傢,是社會風氣所允許的,但在傢庭倫理道德層麵,孟小鼕的行為又是擺不上台麵的。像這種身份,現代人稱之為“第三者”。
其實從一開始,孟小鼕在感情進取中,就沒有明確的原則底綫。要說有,那麼她隻視名分為底綫。得到瞭名分的保證,於是心安理得地加入,完全沒經詢女主人福芝芳的首肯。
在某個角度看,她插足瞭一段婚姻,正在挑撥離間一對夫妻,試圖解體一個傢庭。後果呢,當她偷走彆人的愛,也定必激起彆人的恨。
論手段,論資底,孟小鼕都不是福芝芳的對手。在婚後,她隻能跟梅蘭芳蝸居外宅,而不能踏進梅宅半步。
同時,梅蘭芳是個傳統的男人,不希望自己的女人拋頭露麵唱戲掙錢。因此極愛唱戲事業的孟小鼕失去瞭自己,被“雪藏”起來。
這一點很重要,由於她不事工作,就意味著附庸男人生活。當她花銷離譜時,梅蘭芳的態度自然傾斜於善於勤儉理傢的福芝芳。
圖 | 梅蘭芳與福芝芳
最終她與梅蘭芳之間的感情也就持續瞭短短六年,且在等待名分的這六年裏,可謂風波屢起。
首先是1927年春的“京城血案”。一說是孟小鼕的戲迷王惟琛見偶像嫁梅蘭芳為妻,心生妒忌,遂持槍闖入梅府,不料將代為接待的《大陸晚報》經理張漢舉打死。隨後王也被到場的軍警擊斃,並梟首示眾。
二說是一宗綁票案,一名叫李誌剛的青年持槍在梅府綁架,欲索藉5萬元,最後同上被擊斃梟首。
本來不管哪個說法,凶手都與孟小鼕毫無關係,但報紙卻藉題發揮,將孟小鼕捲入瞭輿論漩渦,瘋傳孟小鼕原是那青年的未婚妻,是某某伶人(指梅蘭芳)奪人所愛雲雲。
小報的攻擊使孟小鼕人格受損,身心疲憊,但梅蘭芳卻因受瞭驚嚇,聽從福芝芳主意,避居上海,沒有站齣來替孟小鼕辨白。
再而是1929年的“赴美風波”。孟小鼕滿心歡喜,以為梅蘭芳會帶著自己齣訪美國,以梅蘭芳夫人的身份在國際場閤亮相。
彼時福芝芳正懷有身孕,不便遠行,孟小鼕的確是梅蘭芳心中的人選。但不料福芝芳拼死捍衛婚姻,竟延請日醫墮胎。事情鬧到血腥的地步,梅蘭芳隻好既不帶福,也不帶孟。
最後在1930年“吊孝風波”中,梅蘭芳的大伯母去世,孟小鼕本該以妻子的身份披麻戴孝,但卻被福芝芳使下人將其拒之門外,並恭敬地稱呼她為“孟大小姐”。
孟小鼕在門外倍感羞辱,屋內的梅蘭芳卻再次怯於福芝芳的墮子要挾而無動於衷,這讓孟小鼕既羞愧又心寒。
後續二人雖有和好,但已破鏡難圓。孟小鼕主動分手決裂,連續三日在大公報上登齣一則《緊要啓事》,聲明自己“復遭打擊,遂毅然與蘭芳脫離傢庭關係”。
其中一段話,提到瞭分手的根本原因:
鏇經人介紹,與梅蘭芳結婚。鼕當時年歲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聽介紹人主持。名定兼祧,盡人皆知。乃蘭芳含糊其事,於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實踐前言,緻名分頓失保障。雖經友人勸導,本人辯論,蘭芳概置不理,足見毫無情義可言。
所以,正如前麵所提到,孟小鼕是進瞭一個“套路”,未來可期的“名分”,其實充滿瞭不確定性。但這絕不完全是梅黨一方操作的一個“騙局”,客觀來說,孟小鼕也是因愛情而嫁。
這一場婚變,最終以孟小鼕提起官司,杜月笙齣麵調解,梅蘭芳賠付4萬元離婚費結束。
事情的結局可謂兩敗俱傷,但齣乎意料的是,曆來輿論都將孟小鼕的“主動離婚”看成是舊女性的“休夫壯舉”,形容為她是“勝利的轉身”,“全身而退”,“敢愛敢恨”等等。
這類評價值得討論一下。
首先,孟小鼕選擇不再糾纏,及時止損,是明智的。但她是否算全身而退?如果說她敢愛敢恨,離開瞭梅蘭芳,還拿到瞭一筆高額的離婚費算是的話,那就算。
但4萬塊換一個女人的六年青春,值不值得呢?
女人的容顔是短暫的,自身聲譽也是寶貴的,離過婚就不那麼好聽瞭(舊社會)。後邊想再嫁,也不能像年輕那時有資本。所以算一下賬,孟小鼕失去的,不比梅蘭芳支齣的少。
其次是,種種跡象錶明,梅蘭芳在承諾給孟小鼕名分這件事上,態度十分不明朗。期間和孟小鼕相處得風波四起,也不愉快,他也纍,越往後就越露齣倦鳥思歸之意。
梅蘭芳想離場,是不會有難為情的成本的。因為兩人未生育孩子,所以不存在“幸福紐帶”,仳離的結果隻有不歡而散,不會藕斷絲連。
但介於公眾人物的名聲,終歸不能由他一個男人開口提離婚。畢竟在思想新舊交替的民國,男性提離婚還是很敏感的,稍不順就落得一個拋妻之名。所以錶麵上看是孟小鼕“休夫”,實質上卻是梅蘭芳“請君入甕”,就等孟小鼕主動結束這段感情瞭。
孟小鼕本人也幡然醒悟,因為無名無分,自己又不甘妾位,所以她一直處於一個不是妻、不是妾的尷尬處境。還不如主動登報離婚,趁早搬一個台階給自己下,以保全自尊。
三
孟小鼕和梅蘭芳分手後,一度轉入佛門,立心不嫁,但獨身20年後,還是嫁給瞭杜月笙。
青幫頭目杜月笙是個大人物,有錢有權有勢,孟小鼕依附他,有財力支持,可以不用唱戲謀生。但有一點令人不免唏噓,當初和梅蘭芳鬧離婚,隻為瞭個名分,最後和杜月笙結婚,卻甘當瞭一個五姨太。
張伯駒曾為孟小鼕賦詩,其中一句就是惋惜她嫁給瞭杜月笙:“地獄天堂都一夢,煙霞窟裏送芳年。”
嫁給杜月笙,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不是一個稱心的歸宿。但正如前邊提到,女人的年華是貶值的。尤其人老瞭,找一個安定的落腳點生活,名分什麼的,也不計較那麼多瞭。
圖 | 孟小鼕與杜月笙
杜月笙作為一位風雲人物,處事上還是負責任的。在去世前,他給瞭孟小鼕名分,否則孟小鼕也不能名正言順地分得一份二萬美元遺産。
這份遺産給孟小鼕的晚年歲月一個很好的保障,杜維善迴憶庶母說:“她沒什麼經濟來源,就是靠我父親留給她的和她自己當年掙的錢過活。”而且她還抽鴉片上瞭癮,雖然當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她個人花銷總不少。
至於孟小鼕在台灣的晚年生活,不算寂寞,老一派的朋友很多,每天都有人陪她聊天打牌很開心。但到底還是有一點點小落寞,因為她本來還可以有一個女兒依偎噓寒問暖。
早年她曾收養一個養女叫杜美娟,起初因心煩送人,後來又因捨不得要瞭迴來。直至成年後,杜美娟執意和一個美國軍官結婚,孟小鼕堅決不同意,撂話說:“你跟他走就彆迴來。”
沒想到一語成箴,杜美娟真的沒再迴來。她離開瞭香港,在關島舉行婚禮,孟小鼕沒到場。後來孟小鼕去世,杜美娟也沒到場。
親情是相互的,會感恩,也會反噬,由此可見,在撫育上,孟小鼕的用心程度與她的唱戲真是相差十萬八韆裏。
圖 | 孟小鼕與愛犬攝於傢中佛堂
綜上錶達的一些淺薄觀點,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去看待孟小鼕的一生,並不算是圓滿幸福的一生。她的人生本來是高開的,卻因感情原則上的不理智而低走黯淡。傢庭上又與養女關係破裂,晚年不能坐享兒孫繞膝之福,生活到底是缺少瞭些許生氣。
不過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以她自身的孤傲性格,可能這種狀態是她最想要的,也是最舒服的。這裏所錶述的,僅僅是推翻許多文章對她感情經曆的吹捧。將孟小鼕標榜成女性學習的榜樣,實在是贊譽偏頗,錯誤引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