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6/2022, 11:41:17 AM
2015年,一老漢拿齣一張85年前的欠條,欠條上手寫著,“經濟睏難,藉大洋四百元”,落款為“紅軍第一軍第一師第六七隊隊長塗杏”。也就是說,紅軍嚮老百姓藉款400元大洋,至今未還。這到底是怎麼迴事?以“絕不嚮民眾拿一針一綫”著名的紅軍,為什麼欠債不還,成瞭“老賴?”
欠債400元的紅軍
1930年,紅一軍成功打破瞭國民黨軍隊的數次圍剿,盡管物資匱乏,憑著英勇的作戰接二連三地消滅瞭敵人。可多名戰士因缺乏營養,數次暈倒,甚至活活餓死,長此以往也不是辦法。
見年輕的紅軍個個餓得隻剩皮包骨,百姓們紛紛拿齣傢裏的糧食,錢財援助紅軍。
當時,紅軍有嚴格的三大紀律和六大注意事項,包括瞭“與農民說話要和氣”、“藉東西要及時歸還”、“損壞東西必須理賠”、“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如果隨便拿百姓的東西是要受到軍紀處罰的。
一邊是嚴格的軍紀懲罰,一邊是餓死的軍人,紅軍將領無奈,隻能選擇用“藉糧”的名義接受百姓的援助,給百姓打藉條約定日後再還債,隊長塗杏也是如此。
當時,受到紅軍的感召,許多人自願參軍,湖北孝感的紅軍規模極速擴張,從1200人增加到瞭1500,紅軍本就食不果腹,多增加的300張嘴,更是讓軍隊陷入斷糧的睏境。
沒辦法,塗杏隻能帶著將士,挨傢挨戶敲門,拉下臉嚮老百姓藉錢或藉糧。
瞭解到紅軍的難處後,善良的楊長銀把攢瞭一輩子的積蓄300塊大洋全拿瞭齣來。不止如此,他還嚮親戚朋友藉瞭100塊,湊夠瞭400塊,全部捐給紅軍。
400大洋是個什麼概念?據南京國民政府工商部統計,當時一個五口之傢,月均生活費需27.2元,而1930年全國29個市男工月均工資為16.43元,女工為12.73元,也就是說400大洋抵得上一個五口之傢一年的生活費,是普通職工2年的收入。
這還是結閤瞭上海,南京等高收入地區,結閤全國的情況來看,光是一百塊大洋,在內陸都算得上一筆巨款,可以開個鋪子或購辦幾畝上等農田。
而當時紅軍士兵的工資又是多少呢?
1930年,《閩西第一次工農兵代錶大會宣言及決議案》中規定,紅軍官兵的個人生活必需品全部由軍隊提供,另外發給的軍人少量的零用錢2-4元。
另外,紅軍實行官兵同酬,所以隊長塗杏和普通士兵一樣,工資不過2-4元,而且紅軍的工資收入多靠打土豪,鬥地主得來,工資並不穩定,有時候幾個月都沒發工資。
光300塊大洋,塗杏就需要攢6-12年的工資纔能還上,更彆說讓楊長銀負債100大洋,塗杏心裏實在過意不去。
“這怎麼好意思,您還找人藉100塊給我們?”塗杏希望楊長銀退迴藉來的100大洋,卻遭到瞭楊長銀的拒絕。
“沒有紅軍就沒有我們老百姓。你們是拿命拼,我隻是捐錢。錢沒瞭,我大不瞭做一輩子工,起碼不會餓死,被子彈打死。”
楊長銀聽說紅軍第1軍第1師纔800人,就殲滅瞭國民黨軍武器裝備先進的1個團,共1000餘人,但紅軍還是麵臨既不果腹的情況。
對紅軍楊長銀充滿瞭敬仰,他恨不得也跟著他們去打仗,可他不敢。膽小的他,隻有勇氣負債,用另一種方式參與戰鬥,為人民,國傢盡一份自己的力。
塗杏被楊長銀的話深深感動瞭,盛情難卻下,他寫瞭一張欠條,欠條上寫著“因為我們紅軍現在擴大武裝經濟,特嚮楊長銀現在藉大洋四百元。”
85年後400萬元該還多少?
其實,楊長銀藉齣這筆錢的時候,並沒有想過要拿迴來,隻是找個藉口讓紅軍能名正言順地接受自己的捐贈。
可嚮來信守承諾的紅軍,肯定是要還這筆錢的,隻是塗杏一直輾轉各個戰場,失去瞭和楊長銀的聯絡,找不到機會還錢。
新中國成立後,楊長銀完全可以拿著欠條找當地政府還錢,可他沒有這麼做,也沒有告訴自己的後人,就這樣悄然離世瞭。
直到2015年,楊長銀的兒子,老人楊明榮纔發現瞭這張年代久遠的欠條,生活艱苦的楊明榮找到當地政府要求政府還錢。
憑藉欠條上的塗杏的蓋章,相關專傢還找到瞭當地的縣誌《孝感縣誌》,證明1927年-1929年,確實有一支紅一軍的第七大隊駐紮在當地,並且在著名的陽平口戰役勝利後,進行瞭大規模的人員擴張。
側麵證實瞭欠條的真實性,為此,政府最後還給瞭楊明榮4萬元人民幣。
楊明榮一方麵為自己還能拿迴欠款而高興,一方麵又疑慮自己是不是“虧瞭”?
有網友說楊明榮虧瞭,算上通貨膨脹和利息,欠瞭85年的400塊大洋,起碼值30萬。
也有網友說,楊明榮得到的4萬塊遠遠不如這張欠條背後的曆史和紀念意義。
正是這張欠條,讓我們更清楚地感受到紅軍當年戰鬥的樸實和艱難,雖然錢一直沒還,但相信在楊長銀心中,紅軍為老百姓作齣的貢獻遠遠大於這400塊大洋,大於4萬元,也大於30萬,這大概也是他一直默默珍藏這張欠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