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8/2022, 9:26:49 PM
每經記者:王晶 每經編輯:董興生
3月28日下午,華為舉行2021年年度報告發布會。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以及華為公司副董事長、CFO孟晚舟齣席瞭發布會,而這也是孟晚舟迴國後的首次公開亮相。
財報顯示,2021年全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368億元,同比下降28.56%;淨利潤1137億元,同比增長75.9%。其中,運營商業務收入為2815億元;企業業務收入為1024億元;終端業務收入為243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全年,是美國對華為實施全麵齣口管製後,華為度過的第一個日曆年。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我們的規模變小瞭,但我們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獲取能力都在增強,公司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在不斷提升。” 孟晚舟說。
對於華為2021年的業績錶現,郭平稱:“華為整體經營情況符閤預期,運營商業務錶現穩定,企業業務穩健增長,終端業務快速發展,新産業、生態建設進入快車道。”
展望2022年,郭平錶示:“我們還要繼續求生存、謀發展,未來我們的生存和發展要依靠研發領域持續的強力投資。”他還強調,華為將沿著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方嚮前進,依靠人纔、科研和創新精神三要素,持續加大投入,力求實現基礎理論、架構和軟件的技術底座重構,構築長期競爭力。
消費者業務受重創 大力發展可穿戴等新業務
對於2021年收入規模下降的原因,孟晚舟解釋稱:“首先,過去三年,華為供應鏈挑戰持續增加;其次,美國多輪製裁,對華為手機、PC造成瞭較大影響;第三,疫情下華為也承受瞭壓力。” 從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 “實體清單”後,華為所依賴的“全球供應鏈係統”頻頻受到挑戰,如今是“承重”的第三年。
盡管銷售收入下降,但華為淨利潤卻創下曆史新高。
2021年,華為淨利潤達到1137億元,同比增長75.9%。其中,處置子公司及業務的淨收益為574.31億元。經營現金流方麵,華為2021年度達到597億元,同比上升69.4%;資産負債率降低到57.8%的水平。整體財務結構的韌性和彈性都在加強。
圖片來源:華為官網
具體到三大BG(業務集團)來看,2021年,華為運營商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815億元,同比下滑6.97%;企業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024億元,同比增長2.09%;最為外界關注的消費者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434億元,同比下滑49.60%。
從數據上看,供應鏈遇阻主要打擊瞭華為的消費者業務。郭平坦言:“美國連續多年的製裁,對華為消費者業務造成瞭非常大的下滑。”
去年,在華為無法獲得充足核心零部件供應的情況下,蘋果時隔6年再次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第一大手機品牌。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達到瞭有史以來最高的23%。而華為的銷量下降73%,市場份額為7%。
Counterpoint研究分析師Mengmeng Zhang在評論蘋果的錶現時稱:“新款iPhone13的火熱銷售,主要是因為在中國發布相對較低起售價格的機型,以及新的攝像頭和5G功能。同時,也受益於部分原華為高端機型的市場份額。”
今年一月,蘋果發布的2022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239億美元,同比增長11.3%。其中,大中華區營收為257.8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13.13億美元相比增長21%。
手機等消費者業務承壓下,華為的應對措施是努力發展其他業務,包括將其終端業務從智能手機擴展到運動健康、可穿戴設備以及全屋智能等。華為方麵錶示:“2021年華為智能穿戴、智慧屏、TWS耳機及消費者雲服務均實現持續增長,其中可穿戴設備和智慧屏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
此外,記者注意到,本月中旬,在2022華為全屋智能及全場景新品春季發布會上,華為發布新款全屋智能主機,主要麵嚮>
圖片來源:華為年報截圖
硬件之外,在軟件生態的戰綫上,華為方麵也在急行。
當前,鴻濛和歐拉是華為重點打造的兩個操作係統。其中,鴻濛係統應用於智能終端、物聯網終端、工業終端;而歐拉係統主要應用於服務器、邊緣計算、雲計算、嵌入式等各種形態設備,支持多樣性計算,緻力於提供安全、穩定、易用的操作係統,覆蓋從IT、CT到OT數字基礎設施全場景。
早在2021年11月,歐拉和鴻濛便已實現內核技術共享,華為未來計劃將鴻濛的分布式軟總綫能力移植到歐拉,讓搭載歐拉操作係統的設備可以自動識彆和連接鴻濛終端。
“在工業場景中,歐拉和鴻濛可以有更多協同,歐拉適用於高可靠性、強確定性的工業設備;鴻濛適用於強交互性的工業終端,歐拉和鴻濛對接可以更好地提供全棧式工業場景化解決方案。” 華為副總裁、計算産品綫總裁鄧泰華曾說道。
另據記者瞭解,目前,已經有多傢操作係統廠商開發基於OpenEuler的商用發行版,如統信、普華、麒麟、中科創達等。此外,三大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也開發瞭基於OpenEuler的自用操作係統。
對於HarmonyOS的最近進展,華為方麵錶示,已有2.2億台華為設備搭載鴻濛係統,成為全球發展速度最快的移動終端操作係統。與此同時,HarmonyOS Connect(鴻濛智聯)已有1900多傢生態閤作夥伴,鴻濛智聯認證産品種類超過4500個。此外,在過去的一年中,還有超過800萬開發者采用華為開放的平台、開源的軟件及豐富的開發工具,探索新的商業場景和商業模式。
C端業務承壓 B端業務成為新“糧倉”
C端業務承壓後,B端業務成為華為的重要“糧倉”。記者注意到,2021年運營商業務再次成為華為第一大營收來源,此前,消費者業務一度成為華為的半壁江山。華為方麵透露:“華為和運營商、閤作夥伴一起,已纍計簽署瞭3000多個5G行業應用商用閤同,5G在製造、礦山、鋼鐵、港口、醫療等行業規模商用。”
另外,華為也開始在數字能源、智能汽車以及雲計算等領域發力。
2021年6月,華為斥資30億元成立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2021年10月,華為成立煤礦軍團、智能光伏軍團、數據中心能源軍團等五大軍團。對於煤礦軍團,任正非曾錶示,煤礦也許會成為華為很重要的一個業務增長點。華為可以通過ICT技術與煤炭開采技術的結閤,幫助煤炭行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實現“安全、少人無人、高效”的生産模式,也讓煤礦工人以後工作可以“穿西裝打領帶”。
日前,華為再任命10名預備軍團團長,涉及園區網絡、數據中心網絡、數據中心底座、站點及模塊電源、機場軌道、電力數字化服務等領域。
財報會上,華為稱,麵嚮政府、交通、金融、能源以及製造等重點行業,華為發布瞭11大場景化解決方案,成立瞭煤礦、智慧公路、海關和港口等軍團,整閤資源高效服務客戶。全球700多個城市、267傢世界500強企業選擇華為開展數字化轉型,服務與運營夥伴數量增長到6000多傢。
除瞭“軍團”業務模式的變革外,華為在汽車領域也是動作頻頻。會上,郭平再次重申:華為不造車。事實上,華為在汽車賽道的目標是作為智能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繼續參與到汽車行業。
圖片來源:年報截圖
智能汽車部件業務作為華為的長期戰略機會點,投入巨大。2021年4月,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曾錶示,2021年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投資達到10億美元,研發團隊達到5000人的規模,其中自動駕駛超過2000人。
從業務成果上看,華為智能汽車部件業務已上市30多款智能汽車零部件;2021年發布Harmony OS智能座艙、4D成像雷達、MDC 810、“華為八爪魚”自動駕駛開放平台和智能熱管理係統等多個創新解決方案。
今年1月,華為消費者業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單元CEO餘承東在一次采訪中錶示,2022年華為將挑戰年銷量30萬輛汽車的銷售目標,閤作車企一年的銷售額將達到1000億元。
繼續保持壓強式投入 進行三個重構
遭遇嚴峻的外部環境,華為業績下滑在意料之中,但更令外界關注的是,華為未來還有沒有競爭力?
“一傢企業的價值不僅僅是反映在財務報錶的結果上,尤其對像華為這樣的高科技企業,麵嚮未來的長期投資,更能說明一個企業的真正價值。”孟晚舟說。
事實上,即便麵臨多重調整,華為仍在強力投入研發。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華為研發投入達到1427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2.4%,十年纍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8450億元。
郭平解釋稱:“麵對先進工藝不可獲得的睏難,我們要生存,就必須加大戰略投入,在單點技術領先遇到睏難的時候,要積極地尋求係統的突破。另外,華為也在增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方麵的突破性研究。”
對於具體的研發方嚮,華為概括為三個重構,即基礎理論重構、架構重構以及軟件重構。在今年巴展演講中,郭平曾錶示:“有預測稱,數字經濟今年占GDP的比重將超過50%,隨著全球數字經濟高速發展,數字化需求超齣預期,而香農定理和馮諾依曼架構已遇到很大瓶頸。”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在現有理論和架構無法支撐爆炸式的數字化需求增長下,郭平認為,業界需要探索新理論和新架構,重構技術底座,纔能支撐數字可持續發展。以信道增容為例,郭平錶示,信道容量已經接近天花闆。華為持續探索新一代MIMO和無綫AI等理論與技術,進一步逼近香農極限,同時研究語義通信等新理論,嘗試超越香農極限,為通信打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架構重構方麵,郭平錶示,無綫通信依然麵臨高頻、超大帶寬、超高速等重大技術挑戰,華為積極探索新技術以重構架構,比如引入光電融閤技術,解決關鍵問題,並突破未來芯片麵臨的工藝瓶頸。
不過,對於外界關注的芯片供應問題,郭平迴應稱:“解決半導體問題,是個復雜、漫長的過程,在全球的環境下,技術重復開發不一定有價值,但在市場格局和技術封鎖的情況下,華為也樂於看到越來會越多的企業參與進來,在先進工藝不可獲得的情況下,華為將積極尋找係統性的突破。”
最後是軟件重構。郭平提到,麵嚮未來,隨著AI的爆發,對算力的需求急劇增加,但硬件工藝進步放緩,為此華為提齣瞭“軟件性能倍增計劃”,比如,無綫小區數和調度用戶等關鍵指標已通過軟件優化提升瞭一倍。
麵嚮未來,郭平指齣:“華為的問題不是靠節衣縮食來解決的,我們還會繼續保持壓強式投入。華為要進行係統架構的優化、軟件性能的提升和理論的探索,同時通過解決技術和工藝的難題,構建一個高度可信、可靠的供應鏈。”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