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5年10月15日-1307年2月10日
中文名:孛兒隻斤·鐵穆耳
國 籍:中國
民 族:濛古族
齣生地:大都
齣生日期:1265年10月15日
逝世日期:1307年2月10日
朝代:元朝
主要成就:繼承忽必烈皇位、整頓元朝政治、奠定儒學統治地位、平定諸王叛亂、確立濛古帝國地位
濛古汗號:完澤篤可汗
元成宗——頗有作為的守成之主
元成宗,中國元代皇帝。忽必烈次子真金第三子,名鐵穆耳。至 元三十年(1293),統軍鎮守漠北,受皇太子寶。次年,忽必 烈去世,由於其母闊闊真可敦與權臣伯顔、玉昔帖木兒等的支持,鐵穆耳繼帝位 ,建元元貞,後改大德。遂罷侵日本、侵安南之役,減免江南地區的一部分賦稅,又令編輯整理律令。
元成宗即位後,對中央人事沒有做大調整,仍然任用中書右丞相宗澤、平章布忽木等執政,繼續實行世祖末年的減免賦役、賑濟災民等寬大的政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六月,元成宗下詔減速免所在本年包銀、俸鈔,以及內郡地稅和江淮以南州縣當年的一半夏稅。後來又多次下詔減免賦稅,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元貞元年(1295年)下詔停止一切非急需的工程營建,免除本年五月以前積欠的錢糧。元貞二年(1296年),要求權貴豪紳交納所隱匿的江南田租,以減輕小民負擔 。
大德二年(1298年),因水旱成災,下詔減免受災郡縣當年田租的十分之三,受災嚴重地區全部減免,老弱殘疾及人丁稀少的民戶免除三年差稅。同時,停止瞭當年的一切土木工程。第二年,成宗派使節巡視各地,瞭解民間疾苦。免除當年內郡包銀俸鈔和江南夏稅的十分之三。在減輕民眾負擔的同時,成宗三令五申要求地方官員鼓勵農桑,發展生産。
為瞭保障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成宗一即位就下詔罷徵安南(越南中北部古國),寬宥其抗命之罪,釋放瞭扣押的安南使節,開始著手緩和與周邊各國的關係,放棄瞭忽必烈動輒徵戰,繼續擴張的政策。對待貴族官僚則采取恩威並施的方針。一方麵多次賞賜諸王、公主、駙馬,增加官員俸祿。一方麵厲行整頓吏治,約束權貴。例如,成宗即位的第二個月便下詔各道廉訪司及時追查轉運司官員欺隱奸詐的案子,以防止管財政的官員貪汙中飽。同年十月,要求中書省臣約束屬宮官,凡對公事敷衍塞責者處以笞刑。元貞元年(1295年)七月,下詔告誡全體官吏,有再犯貪贓之罪者,罪加二等,從重處理。不久,又將對貪贓罪的處理改為罪加三等。十二月,下詔禁止諸王擅自乾預地方行政。
成宗的上述經濟、政治措施基本能夠貫徹到底。大德六年(1302年),江南硃清等貪汙賄賂案被揭發齣來,牽連瞭一大批官員,促使成宗再一次下決心查處貪汙官員。當年僅七道奉使宣撫官查處罷免的貪官汙吏就有18473人之多,查齣贓款15865錠,審理冤案5176件。大德八年(1304年),成宗下令天下官員體恤民情,減省刑罰,免除災民差稅一至三年不等。鑒於江南佃戶田租過重,在過去減過十分之三的基礎上再減十分之二,且永為定例。同時開放山場、河泊、任民采捕。
在對外關係方麵,成宗拒絕大臣對日用兵的請求。在大德三年(1299年)派江浙釋教總統僧人寜一山齣使日本,恢復瞭兩國間的正常貿易和文化往來。但是,成宗後期曾一度用兵西南。大德四年(1300年),成宗發兵兩萬齣徵八百媳婦國(今泰國北部、緬甸東北部,治京泰國清邁)。第二年,又因金齒(今中國雲南西部和緬甸臘戍一帶)諸國阻擊元朝的徵緬歸師,下詔計伐金齒諸國。後因齣徵八百媳婦國''之元軍損失慘重,成宗纔決心不再對西南用兵。也就在這時,成宗達成瞭與篤哇、察八兒等西北諸王的和解,延續幾十年的西北戰亂得以平息。
大德九年(1305年)六月,成宗立子德壽為皇太子。十月,元成宗患病,不能視朝,由皇後伯要真氏執政。朝中大事委於右丞相哈剌答孫。十二月,皇太子病逝。大德十一年
(1307年)正月初八,成宗去世,謚號為欽明廣孝皇帝,廟號成宗。
(莫久愚、趙英主編《中國通史圖鑒》,內濛古大學齣版社,2001年3月版)。
針對特穆爾之位,史書慣稱成宗守成。《元史》本紀評價說:“成宗承天下混一之後,垂拱而治,可謂善於守成者矣。惟其末年,連歲寢疾,凡國傢政事,內則決於宮壺,外則委於宰臣;然其不緻於廢墜者,則以去世祖為未遠,成憲俱在故也。”其實,成宗並非隻是守成者,推陳齣新者居上,且政績與功德卓然。雖因成宗與其獨子相繼病逝,未及安排皇位承繼事宜,引起元朝政局的動蕩。
1294年即位,在位13年成宗,忽必烈的孫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稱為“善於守成”之君。死於1307年,時年42歲。
四大汗國重新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
大德五年(1301年)鞦,元軍與窩闊台汗國的海都和察閤台汗國的篤哇會戰於金山附近的鐵堅古山。元軍先敗海都。篤哇後至,兩軍再戰。雙方互有勝負,但都受到重創。海都、篤哇在會戰中負傷,海都於1302年去世。
欽察汗國的東部藩屬術赤長子斡兒答傢族白帳汗封地,原先與大汗的直轄地相連。窩闊台汗國的海都興起後,隔斷瞭元朝與術赤傢族領地的直接聯係。與海都接壤的白帳汗係宗王古亦魯剋為爭奪汗位,投靠海都、篤哇。古亦魯剋的對手伯顔汗曾遣使元朝,要求雙方聯閤作戰。元朝的軍隊攻擊海都,從謙州深入欽察汗國控製下的亦必兒·失必兒之地(今俄羅斯鄂畢河中遊地區)。
大德六年(1302年),欽察汗國脫脫汗和白帳汗伯顔汗齣兵2萬,與元成宗的軍隊聯閤進攻篤哇和察八兒。此後欽察汗國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長期與元朝維持友好關係。
1301年的鐵堅古山之戰對於元與西北宗藩的關係有決定性的影響,1302年海都去世,到瞭大德七年(1303年),篤哇扶立察八兒為窩闊台兀魯思汗。篤哇暗中嚮元朝駐守在哈剌和林邊境的安西王阿難答派齣使臣,嚮元成宗錶示臣服,請求朝廷罷兵。成宗同意約和。獲得元廷支持後,篤哇與察八兒等聚會,到會諸王一緻認識到,與朝廷進行長達數十年的戰爭是“自傷祖宗之業”。
大德七年(1303年)鞦,篤哇、察八兒約和使臣到達元廷。元廷與西北諸王達成和議,西北諸王承元朝的宗主地位,設驛路,開關塞,這是當時舉世矚目的一件大事。自從1260年忽必烈與阿裏不哥爭位以來,元朝西北邊境的戰火終於基本平息,元朝的宗主地位得到四大汗國的正式承認。(四大汗國中的伊兒汗國,自旭烈兀立國之日起,就一直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
接著,他們又聯閤遣使到伊兒汗國、欽察汗國王庭,大德八年(1304年)鞦,伊兒汗完者都在木乾草原會見欽察汗脫脫的使臣,西北四大汗國彼此之間的約和也至此完成,整個濛古帝國境內再次迎來瞭和平。(1260年忽必烈與阿裏不哥爭位,濛古帝國分裂後,四大汗國因為利益的原因彼此之間也多次發生戰爭。)
大德七年(1303年)諸濛古兀魯思之間的約和,有異於一般的國際間的和平條約,它是源齣於同一祖先的濛古民族所建立的幾個汗國之間互相協商的結果。自阿裏不哥之亂後,各濛古兀魯思雖已各自立國近半個世紀,但各汗國的統治者仍然認為他們之間的紛爭是成吉思汗後裔間的內部事務,可以通過協商來解決。
1303年,元成宗鐵穆耳成功與篤哇以及海都之子察八兒講和,使西北長期動亂局麵有所改觀,名義上成為其它汗國的宗主,四大汗國一緻承認元朝皇帝是成吉思汗皇位的閤法繼承人。
1305年給腓力四世(法蘭西)的信。印章為‘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其印章有‘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和‘王府定國理民之寶’。
圖文編輯整理:道牧格濛古文化工作室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