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6/2022, 9:43:08 AM
一個人的學曆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錶著這個人在學習這件事情上麵的努力程度。
俗話說,一分汗水一分收獲,一分耕耘一份成就!一個人學業上的努力程度差彆,會直接反映在他學曆的高低之上。
雖然,學曆的高低是人為地將一個人劃分等級,但這卻不失為一種很好的人纔篩選機製。
盡管高分並不代錶高能,但高分在很大程度上代錶著個人的努力程度。你付齣瞭汗水,隻要是積極嚮上的,那都應該被認可。
但這終歸隻是一般的情況,這個世上總有一些人“思路活泛”,他們會想盡辦法,連通所有渠道和資源“走捷徑”、“跨偏門”用不正當的手段,去攫取與其付齣不相匹配的東西。
這是有違公平的行為,也是全社會所不能容忍的底綫,更是法律所要嚴厲打擊的對象。
在這一條利益鏈上的所有人,就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
211名校教師疑似倒賣研究生名額;
這幾天的東北師範大學是不平靜的,估計此時此刻,學校的管理高層恐怕都已經被摺騰得有些焦頭爛額瞭。
因為就在這幾天,網上流傳著一份“參加22年東北師範大學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學生舉報信”,信中詳細列齣瞭該校一名鄧姓老師買賣研究生名額的相關信息。
據這名學生爆料稱,其在參加東北師範大學研究生入學考試時,遭遇瞭東北師範大學傳媒科學學院壓低專業課初試成績。
他在舉報中寫報,痛苦地寫下瞭這樣一段開場白:本有機會成為這所211大學研究生的我們,卻因為這冰冷的分數思考著自己的何去何從?
帶著痛苦和不甘,他詳細地復盤瞭此前的種種經曆,這纔猛然發現。這一切根源似乎都與東北師範大學一位鄧姓的老師有關。
因為在此之前他與鄧姓老師的溝通交流中,這位鄧姓老師曾不止一次,有意或無意嚮他透露過,可以通過花錢購買“專業課”成績,來換取研究生名額。
在老師的口中,一個研究生名額,少則13萬,多則15萬不等。中間有著一定的彈性比例,似乎還可以討價還價。
據這位鄧姓老師所說,“花錢換分數”這個事還有東北師範大學傳媒科學學院院長張某的影子。
據他所說,張院長現年58歲,即將退休。要在這最後的時間裏狠撈一筆。於是要賣齣學院80%的研究生名額,為瞭達成這一目標,他們纔會故意將許多本可以進入復試的同學的分數壓到及格綫以下。
涉事教師矢口否認;
就在該學生爆料不久之後,疑似涉事教師鄧姓教師在網上對此事進行瞭迴應。
鄧老師首先對學生的舉報內容予以瞭全盤否認,據他所說,學生所謂的“買賣研究生名額”,完全是其一個人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他也不過是在聊天中與該學生偶然談及此事。
在鄧老師的描述中,他很自然地成瞭一名受害者。成瞭舉報同學因二戰失利,而被報復拉下水的受害者。
而在另一張疑似鄧老師和舉報學生之間的聊天記錄截圖中,鄧老師“苦口婆心”地嚮舉報學生發齣瞭警告,不停地勸說舉報學生“不要當齣頭鳥”。
他在聊天中告訴舉報的學生,去年也有去過類似的事情,但都是以舉報學生被“消滅”而告終。
他還在聊天中談到瞭“上海師範事件”,錶示:網上的輿論是很容易被管控住的,話裏話外無不透露齣對舉報的學生恐嚇與威脅之意。
一些看法;
此事在涉事教師和舉報學生雙方的口中齣現瞭截然不同的兩種版本。真真假假,疑竇重重,讓人分不清事實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截止到目前為止,東北師範大學並未對此事給予任何迴應。
不過,如今此事在網上發酵得如此嚴重,相信學校也不會坐視不理。
事實的真相究竟是什麼樣子?還需要靜待官方的最終調查結果。
我們不能無緣無故地去冤枉一個好人,但也絕不可能坐視投機分子逍遙法外。
話又說迴來“買賣研究生名額”,本身就是對教育公平的一種衊視。作為具有道德底綫和基本良知的每一個大學生,都應當自覺予以抵製。
而且像這種類似的騙局,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多少人就是因為相信瞭某些人的花言巧語,說可以“買到學位”,“走後門”,但最後都是人財兩空。
最後,買賣學位屬於違法行為,可韆萬彆因為一時鬼迷心竅,而抱有僥幸心理,最終害人害已、自毀前程、抱憾終生!
想瞭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常耕不輟
往期精彩:
廣東某高校被學生舉報拒發“奬學金”,纍計高達幾十萬,官方迴應高校“錶白牆”再現渣男言論:在不愛你的人眼裏,你還不如一條狗河南一小學老師違規推薦教輔資料被解聘:典型的好心辦瞭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