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來聊聊古代刑罰,但凡提之都令人聞風喪膽,因為其種類之繁多,施刑之殘忍都是超乎想象的。
就拿我們自影視劇中耳熟能詳的“淩遲、腰斬、砍頭”來說,都有好幾種,比如實施腰斬的方式有“五馬分屍”、“車裂”等……
作為古代行使法律的一種極具威懾力的處罰手段,一定程度上,這種殘忍的刑罰有效地約束瞭古代人的犯罪行為。
而作為上承東漢下啓西晉的三國時期,由於政局動蕩社會不穩,關於在此時代的刑罰亦是十分常見的殘酷。
尤其是曹操殺死呂布的方式,細究起來不禁令人倒吸一口涼氣。
曹操生擒呂布陳宮,陳宮因不願降被斬首
呂布何許人也?他可是三國時期有著第一戰鬥力的名將!
其中,他“三姓傢奴”的稱號更是常被人侃侃而談,自身經曆本就加持著一段“傳奇色彩”。
東漢末年隨著漢室權威的衰敗,各地割據勢力蠢蠢欲動而湧現瞭諸多留名青史之人,包括如上所說的呂布,還有如今褒貶參半的梟雄曹操等。
這個梟雄對待頗有能力的武將呂布是怎樣一種態度呢?或許我們可以從曹操處死他的刑罰方式中看齣端倪一二。
曹操剛起傢時則進行過一係列的殘暴弑殺行為,當時身為東郡太守的陳宮就聯閤呂布、張邈攻占瞭曹操的兗州,曹操自然不會坐以待斃而後就率領青州兵和呂布展開作戰,但最終未能戰勝呂布。
遭受重創的曹操幸得謀士程昱等人的獻策,又艱辛萬苦重建勢力並聯閤劉備欲對呂布再次發起徵戰。
公元198年,彼時的呂布駐守在下邳,曹操同劉備乘勢攻打而活捉住呂布及陳宮。
關於如何處置這二人,曹操起先有過惜纔之心,畢竟呂布和陳宮這樣的亂世人纔誰不想收為己用?況且呂布在被俘虜後也有屈服於曹操之意……
但陳宮的態度和呂布截然不同,他寜死不肯對曹操投降。
曹操是何等自傲且疑心病重的人,這陳宮明麵上就已如此剛烈,若用盡辦法勉強收服他又有何用?難保今後他不會“忍辱負重”伺機暗殺自己!
故而曹操也隻得心一橫下令對陳宮斬首。
曹操對呂布實施的是備受煎熬的“縊殺”之刑
輪到處置呂布時,劉備的一番話語成瞭曹操做齣最終決定的“催化劑”。
劉備以董卓等人下場為例,提示曹操謹慎對之。另外,曹操自己也並不想“放虎歸山”。
一來,呂布畢竟曾和陳宮一道占兗州而差點將自己滅瞭,二來,曹操搬兵救援後也多次被呂布擊敗過,這亦使得他惱火異常。
而劉備的這種“攛掇”無疑是堅定瞭其誅滅呂布之心,想著這傢夥遲早都是心腹大患不如滅之,隨後,曹操無視呂布的哀求願降而毅然處死瞭他。
不過令人費解的是,曹操對陳宮的處置是砍頭而對呂布卻多瞭一個處死的步驟,即先把他勒死後再斬首示眾。
呂布臨死前肯定是知道自己要被處以縊殺之刑的,但他估計不知道死後還會“身首異處”。
錶麵上,曹操看似讓呂布和其他人認為留瞭個全屍,然而轉頭曹操就將呂布的首級呈送給瞭天子!
這當中的深意大傢是否明白呢?如若不然,我們接下來繼續“深究”!
首先來說說刑罰裏的“縊殺”,許多人認為這種處死方式“尊重而人道化”,好歹讓死者快速殞命且留瞭個全屍。
可事實並非如此,此“縊殺”是區彆於西方國傢的“絞刑”的,後者可能是一瞬間死亡的事情但前者死亡過程更煎熬!
那“縊殺”是如何操作的呢?
其先是把弓弦套在罪犯脖頸上,而後行刑人在後頭拿著朝前的弓弦開始用力鏇轉,此時那越轉越緊的弓弦死死勒住罪犯的脖子令其呼吸不暢,最後便因缺氧而斷氣!
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受刑者可謂是慢慢地體會著死亡的恐懼和痛苦。
縊殺、斬首背後是曹操更深的政治目的
這麼一套殘忍的處刑流程看下來,你還會覺得呂布死得輕鬆麼?當然不會,甚至會覺得這完全是在殘暴地摺磨他!
大傢細想下,自弓套在他脖子上開始這就不是一個簡短的過程,而行刑人不斷鏇轉弓弦直至他斷氣所需的力氣不會小,故呂布經曆的是一個漫長的充滿痛楚的死亡過程。
對之使用這樣的刑罰和“淩遲”等又有什麼不同?都不會輕易使人緻死而是讓死者能夠深刻感知自己生命的流逝和無盡的痛苦。
我們也間接看齣曹操對呂布懷揣著另一種情緒,即“無比的恨意”和“毫無仁慈”。
我們再反過來瞧他在劉備跟前呈現齣的猶豫態度,其實這也是他的一種策略:藉劉備之口給自己藉口,有理有據地斬殺呂布!
是的,曹操就是對呂布懷有必殺決心的,他可謂是對呂布恨之入骨瞭!
究其緣由,除上頭提及的對方曾差點消滅瞭自己外,更主要的是曹操性格作祟,試想多疑之人怎會輕而易舉任用一個戰時勇猛,降時卑微的俘虜呢?
曹操的心思亦從對待呂布之屍上可看齣,說好的不取首級呢?可他還是砍下瞭呂布的頭顱並公諸於世。
這種行為除瞭憎惡外也有其他深意,即曹操妄圖以此舉震懾天下,警告與之作對者皆為此下場!
當然,他對待陳宮一事也有異麯同工之處,你以為曹操真心想勸降陳宮嗎?不盡然!
他若真心欣賞陳宮,大可采取軟禁等方式使之活下來,但在陳宮拒絕投降後當機立斷砍瞭他的頭是什麼意思?
是“不留全屍、給其侮辱”的寓意,說到底,曹操怎可能重用他痛恨的呂布的人?何況當年奪取曹操兗州一事可是陳宮挑唆引起的。
結語
如此一來,我們便知為何曹操對待呂布要采取“先縊殺後斬首”的瑣碎行刑方式瞭。
在“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亂世中,每個謀略者做齣的決定可能都非錶麵看上去那樣簡單,如何在爾虞我詐的政治角逐中脫穎而齣考驗的是各自的聰慧纔智。
作為曆史觀客,看清事件背後的真相也算是追求一種不浮於錶麵,實事求是的心態。
對我們擁有不人雲亦雲,獨立思考的能力來說也算是一種曆練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