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2022, 11:24:05 PM
隨著銀行2021年年報的披露完成,各行的涉房業務情況也浮齣水麵。
雖然去年上市銀行整體資産質量嚮好發展,但由於2021年房地産風險暴露頻繁,對銀行來說,涉房業務情況變得也更為令人關心。 多傢銀行在年報中均設置瞭專門的章節,來披露涉房業務的風險管理情況,這是往年從來沒有過的。
根據銀柿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42傢A股上市銀行29傢A股上市銀行披露瞭對公房地産不良情況,其中有23傢對公房地産資産質量下行,不良率提升。
對公房地産不良率普遍上升
分銀行看,截至2021年末,6大國有行的公司貸款中,有4傢銀行的對公房地産不良率有所上升,其中中國銀行達到5.05%,較2020年上升瞭0.37個百分點。
對此,中國銀行風險總監劉堅東指齣,當前有一些階段性、局部性的風險壓力相對比較突齣,比如說,一些房地産企業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資金鏈的趨緊等,要特彆加強對於一些重點領域的風險識彆和管控。
國有行個人部分貸款的資産質量明顯更好,工商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4傢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均較2020年均有所下降,且維持低位。建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略有上升,不過0.2%的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在披露瞭該數據的5傢國有大行中已經排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 建設銀行和郵儲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比例超過瞭監管紅綫規定的32.5% 。
A股上市的9傢股份行中,所有銀行對公房地産不良率上升。不過,股份行壓降對公房地産貸款成效顯著,所有銀行對公房地産貸款占比均有下降。
股份行的個人住房貸款錶現參差不齊,整體的不良率略高於國有行。同時,從個人住房貸款占比來看,有5傢股份行占比上升。
不過,《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産貸款集中度管理製度的通知》中要求中型中資銀行的上限為20%, 招商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集中度過高,超過瞭監管規定的上限。
A股上市的區域性銀行27傢, 其14傢披露瞭對公房地産資産質量的具體情況,其中有10傢不良率均上升,江蘇銀行對公房地産不良率最高,達到8.82% 。
整體來看,A股銀行對公房地産不良均有所上升。其中,有主動暴露風險的,如杭州銀行稱,從謹慎性原則齣發將兩個經營性物業貸款也納入到不良貸款管理,因此造成瞭對公房地産不良率上升。也有風險被動暴露的,如招商銀行的年報解釋稱,受行業政策調控、房地産行業景氣程度下降等因素影響,報告期內部分“高負債、高杠杆、高周轉”運營的房地産企業債務風險上升。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梁楠錶示,2021下半年政策收緊,如“三道紅綫”“貸款集中管理製”等,房企融資難度加大,尤其是前期高杠杆、高負債運行的房企資金風險逐漸顯露;加之交易市場麵臨下行壓力,房企銷售數據不及預期,資金周轉整體承壓,部分房企甚至頻頻違約,導緻銀行對公房地産不良整體上升。
銀行防控加碼
為減少涉房業務風險,銀行紛紛加強貸前和貸後管理,建起自己的客戶“白名單”,對重點客戶實施“一戶一策”的管理模式;同時,在區域和項目選擇上更加謹慎。
以平安銀行為例,建立嚴格的客戶白名單管理體係,重點選擇實力強勁的頭部客戶;在區域選擇上,重點選擇一綫城市和人口淨流入、産業支撐力強的二綫城市;在項目選擇上,重點選擇區位和成本有優勢、銷售前景好、去化周期短的項目,並積極支持舊城改造、租賃住房、保障性住房等符閤國傢政策導嚮的項目;在授信管理上,前端實行嚴格的主體和項目準入管理,後端實行嚴格的項目建設、項目去化和銷售資金迴籠監控管控,來確保項目整體風險可控。
不過,梁楠指齣,從一季度房企銷售數據來看,行業情況並沒有明顯改善,特彆是一些信用結構相對不佳的房企,銷售錶現平淡,融資難度大,仍麵臨著較大的流動性壓力,因此目前房地産仍處於風險釋放期。但整體風險性可控,不會産生太大衝擊。
對於未來的涉房風險,多傢銀行管理層在召開業績發布會時也已指齣,雖然2022年房地産風險可能進一步釋放, 不過,去年四季度以來齣台瞭很多修復性的房地産政策,未來房地産業的市場調控基調和方嚮仍將是以穩為主,銀行涉房業務風險仍整體可控 。
另外,也有銀行加大撥備計提來抵禦可能發生的涉房風險,提升風險抵補能力。以杭州銀行為例,去年末該行撥備覆蓋率達到567.71%,年報稱分類為不良的經營性物業貸款利息支付正常,抵押物充足且抵押物價值均能覆蓋貸款本息,相關撥備計提充足。
預計政策持續迴暖
在當前背景下,各大銀行對房地産貸款的把控將更加嚴格,因顧慮風險而更加投放審慎,那麼小型房企是否更有可能麵臨融資難的局麵?
盡管2021年末以來,政策迴暖,監管適時引導、鼓勵投放,但長江證券指齣,銀行顧及風險,預計主要嚮央企、國企增加投放,從部分房企債券發行說明書披露的銀行授信數據可見,民企的授信敞口被壓降。
梁楠認為,一些信用優質、運營穩健的中小房企仍有獲取融資的機會,隻是相對來說難度稍大。“未來,基於中央多次強調防範化解房地産市場風險,而當前部分房企風險性猶存,相關政策支持的力度偏弱, 預計後續將有更多針對房企的支持政策齣台,如預售資金監管政策調整、融資支持等,進而緩解房企資金壓力,促進房地産市場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