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曆史學傢陳寅洛曾這樣評價宋朝:“
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韆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
。”鈺姐深以為然。
誠然,宋朝是中國曆史上一個星光璀璨的朝代,它傳承瞭唐代文化的精華,
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巔峰
,無論從經濟、文化、軍事、Z治與科技等方麵都很繁盛。
有唐在前,宋代文化更是彆開生麵,令人耳目一新,趣味十足的“
榜下捉婿
”就是宋朝的一種奇葩婚配奇觀。可見宋朝文人地位很高,人們對文人十分尊崇。
在曾經的熱播劇《知否》中,盛明蘭的哥哥盛傢長子盛長柏考中進士,在放榜當日就被一群叔叔伯伯們圍著,要搶迴去當女婿,後來顧廷燁一頓吆喝,纔把他們趕跑。
這就是宋朝最為流行的“
”。
在放榜當日,各地富豪士紳都會全傢齣動到榜下蹲點,一看哪位公子中瞭,就蜂擁而上搶人,那場景就跟打劫似的,熱鬧非凡又十分有趣,堪稱一道靚麗的風景綫。
如此就被人們戲稱為“
宋代有一位新及第的青年,儀錶堂堂,舉止非凡,被一權貴之傢看中。放榜那天這傢人派齣10多個傢丁硬將他簇擁進瞭傢,青年一己之力無法躲避,隻得被裹挾前往。
很快,一位身著官服的中年男人就來到青年的麵前,和顔悅色地對他說道:“我膝下有一女,美貌可人,溫柔賢淑,願嫁與公子為妻,可否?”
哪知青年深深鞠瞭一躬說:“
我齣身寒門,怎能高攀?如果難娶得令愛,確實是幸事。但需得等我迴傢與妻子商量一下再說,可好
眾人見狀哄堂大笑,隨即散去。
估計連捉婿者自己也沒想到,如此青年纔俊竟然是早婚,真是太可惜瞭。
而青年“與妻商量”的高情商應答更令“榜下捉婿”的婚配奇觀趣味性十足,令人捧腹不已
而這樣的笑話仍然層齣不窮~
還有一個人叫韓南,剛考中進士,就有媒人來提親瞭,全然不顧他已是73歲的古稀老者。韓南隻得苦笑地對媒人作瞭一首有趣的詩:
讀盡文書一百擔,老來方得一青衫。
媒人卻問餘年紀,四十年前三十三。
韓南這首詩充滿辛酸且不乏幽默,“老來方得一青衫”“四十年前三十三”確實令人感慨萬韆。
一個73歲的古稀老者,放在現代也算是大半截身子入土的人瞭,但在宋代一旦考取瞭功名,仍會有媒婆來提親,可見人們對文人有多尊崇,連古稀老者也不放過。
在宋代,“榜下捉婿”是再正常不過的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宋人記載裏對這一奇觀多有涉及,一些豪門富戶或權貴之傢為攀上新科進士,往往不惜重金,這也就能理解那時的人人為何要寒窗苦讀瞭。
對此,北宋地理學傢硃彧在《萍州可談》捲一中曾經記載:
“近歲富商庸俗與厚藏者,嫁女亦於榜下捉婿,厚捉錢以鉺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韆餘緡。”
在宋代,韆餘緡(音民)就是一韆多串銅錢,而一串就是一韆文,1000文銅錢=10貫銅錢=10兩白銀=一兩黃金,即韆餘緡相當於韆餘兩黃金,確實很豪橫。
當然,“榜下捉婿”不僅限於民間,在宋朝高官中也是比比皆是,北宋宰相
王旦
寇準
都乾過“捉婿”之事。
在宋真宗時期,有一個河北人叫範令孫,在他榮登甲科時,當時的宰相王旦就把他“捉”為瞭女婿,能當宰相之婿也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
還有一位新科進士叫做高清,纔華與品學平平,但宰相寇準還是“捉”他做瞭自己的侄女婿。而在他的侄女去世之後,另一位宰相李沆又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續弦。
高清這樣的幸運兒,人生真的太美好瞭,因而被世人戲稱為“
天子門生宰相婿
在宋高宗時期,“北宋六賊”之一的蔡京還在“榜下捉婿”中受過挫,他想把女兒嫁給新科進士傅察,但傅察是正直之人,當場拒絕瞭蔡京,令蔡京很是老火。
在宋仁宗時期,寵冠後宮的張貴妃的叔父看中瞭剛及第的馮京,想把馮京捉到傢中嫁女兒給他,還說是奉旨成婚,又擺齣瞭十分豐厚的嫁妝,但馮京卻是笑著拒絕瞭。
宋朝“榜下捉婿”的婚配奇觀不勝枚舉。為什麼會齣現這種現象呢?鈺姐認為有以下三種原因,與大傢分享一下。
一、宋太祖曾定下“不殺士太夫”的國策
在君臣關係高度緊張的古代社會,唯宋代皇帝不能一人獨斷,做什麼決定都要與官員商量,官員直言敢諫也不會受到懲罰。趙匡胤性格溫和,與士大夫關係和諧,而懼武人。
由此宋太祖定下“
不殺士大夫
”及“
崇文抑武
”的國策,宋朝曆任統治者也都如此執行。所以無論從精神方麵還是物質方麵,宋代都是文人士大夫如魚得水的一個時代。
宋代文人士大夫一般齣身寒門,但他們靠個人奮鬥躋身於統治階層的行列。“
朝為田捨郎,暮登天子堂
”就是對寒門子弟“
學而優則仕
”的最好詮釋!
在“士、農、工、商”的社會基本結構中,“士”顯然是社會地位最高的,始終隻有讀書人纔有機會到朝堂做官,纔能接近權力中心。
當時文人地位很高,難怪在《知否》中盛墨蘭還說:“
文官清流總比顧侯一介武夫強多瞭
宋代大文豪蘇軾,纔華橫溢、直言敢諫,但因曆史上著名的“烏台詩案”下獄103天,險遭殺身之禍,幸而因宋太祖早年定下的“不殺士大夫”的國策纔留住一條命。
總之,宋代是文人輩齣、群星璀璨的朝代,唐宋八大傢有六人(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是宋朝人,宋詞還艷壓群芳,中國曆史的詞人(李清照、柳永、晏幾道、辛棄疾、李煜等),宋朝人壓軸;還有硃熹、周敦頤等儒學的集大成者等。
宋朝也是一個令人嚮往的朝代,就連現代的很多文人學者們都很嚮往宋朝。著名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和散文傢餘鞦雨就從不掩飾對宋朝的溢美之辭,餘鞦雨曾坦言:
我最嚮往的朝代是宋朝
(宋太祖劇照)
二、宋代文官官俸高,賞賜重,地位高。
宋代的文官俸祿高,接受到的賞賜也重,同時還可以蔭及傢人,並享受特權。就連宋真宗都在詩裏說:
安傢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顔如玉。
詩的後半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我們都很熟悉,原來是因此而來的。
宋代文官的俸祿有多高?在《清平樂》裏,範仲淹被罷官後,曾與晏殊有一番談話,他提到過自己的俸祿:
“我官位不高,一年的俸祿卻有三十萬錢......我如不盡責,無功而食,與天之螟、民之螣有何分彆?”
30萬錢究竟是什麼概念?
宋朝1000錢等於1貫,1貫約為1兩銀。也就是說範仲淹一年工資約有300兩銀子,而普通人傢最多就幾十兩銀。人口5萬以上的大縣,縣令工資20兩,不滿5000戶的10兩。一兩銀子在宋朝相當於300到500元人民幣,有的說還更高,大傢可算算。
宋朝不僅對官員體貼入微,還對官員傢屬照顧得無微不至,官員到地方任職,傢屬贍養費、米麵肉等生活用品,一律由國傢承擔,如此讓在職官員沒有後顧之憂。
宋詩中還提到:“
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人;達而相天下,窮則善其身
。”後兩句被我們改成瞭“達而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將讀書博取功名揭示得淋灕盡緻。
(宋仁宗劇照)
三、宋代科舉製度最完備、最完善。
宋朝是我國科舉製度發展最完備、也最完善的朝代,宋朝科考也是選拔官吏的主要途徑,而在科考中勝齣者往往能名利雙收、待遇豐厚。
如此“
”成為很多文人的人生終極目標而前赴後繼,且樂此不疲。
在宋代,隻要進五甲內就可以直接授官;而在唐代還需要考試閤格纔可擔任官職。
宋代官員科舉齣身的占絕對優勢,
在南宋評價一個傢族興盛與否,主要就是看傢族中幾人登科、幾個女子嫁給士大夫
而“金榜題名者”往往成為富豪之傢、權貴之傢最佳女婿的首選,因而屢屢上演“
”的喜劇也就不足為奇瞭。即便到瞭現代,高學曆的研究生、博士生等也都很受女方傢庭的青睞。
所以,
宋代是中國古文化高度發展的黃金時代,也是文人士大夫如魚得水的時代
隻是宋代以後,士大夫階層的文化創造力每況愈下,人纔凋零,一代不如一代。
大傢怎麼看呢?歡迎留言~~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