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12:48:35 PM
正在院綫熱映的電影《柳浪聞鶯》改編自茅盾文學奬得主王旭烽係列小說《愛情西湖》,以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聞鶯”為背景,講述上世紀90年代江南越劇團裏,女小生垂髫和銀心從小一起生活,一起唱戲,自從兩人遇見畫傢工欲善之後,三人之間産生瞭微妙的情愫。
電影要拍齣江南的美,女性的美
影片導演戴瑋在近日發布的《柳浪聞鶯中的女性力量》裏一文中寫道,2016年監製鄭大聖嚮她推薦瞭小說《柳浪聞鶯》,當時就被小說裏優美的文字和人物的命運深深打動。之後去見瞭原著作者王旭烽老師,王老師錶示,希望這部影片能夠由一位女導演來執導,“這個電影一定要拍齣美感來,要有江南的美,女性的美。”
2018年,《柳浪聞鶯》開始創作劇本。從小說到劇本大概改瞭兩年多的時間。電影版的編劇除瞭戴瑋之外,還有“90後”孟雯婧。在接到戴瑋的邀請後,孟雯婧欣然接受。看過不少王老師小說的她,對這篇《柳浪聞鶯》倍感親切。“垂髫和銀心雖然生活在九十年代,但她們都是年輕人,我想寫齣來的劇本一定要和當下的年輕人有共情纔行。”
小說來自男性視角,而電影是從女性視角齣發
談到《柳浪聞鶯》與原著的最大不同,導演戴瑋錶示,小說來自工欲善的男性視角,而電影是從女性視角齣發,更加聚焦在兩個女孩之間的愛恨情仇。
“首先我們都是女性創作者,其次最讓我念念不忘的是垂髫的命運,包括她是越劇女小生的身份,在生活中又是一個女人,還得瞭眼疾,命運如此波摺,就想從她入手,如果是一個男性視角的話,可能未必會那麼細膩,那麼深入。”
對於的這一改動,不少原著讀者在看過電影之後錶示認可。“大奇特”認為,電影將原著的男性視角轉化為女性視角,使得故事更具洞察力。再加上導演良好的審美意識,女性視角和古典韻味更為突齣。
“她們是戲裏的情人,是戲外的姐妹,又是情敵。彼此從互相嫉妒到最後“相逢一笑泯恩仇”,完成瞭自身的成長。”網友“麼麼茶”認為,影片對女性的心理和命運都有著細緻的觀察,對女性之間的情感有著動人的刻畫。“路米內”則認為,編劇對女性情誼的改編非常加分。
原著小說作者王旭烽曾透露,“垂髫”一角正是按照越劇演員茅威濤的原型設計。“在寫《愛情西湖》的時候,正趕上我在給茅威濤寫《藏書之傢》等戲,所以寫小說的時候,我就用瞭她的精神。另外,這個人物的形象也是藉鑒瞭她的模樣,皮膚很白,眉毛很黑,很瘦很英氣,標準的女小生模樣,像她年輕的時候。”
片中飾演“垂髫”的,是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的汪�r。她因為英氣十足的氣質,在海選中脫穎而齣,成為三個主要角色中第一個定下來的演員。
汪�r在進組前,用兩個月的時間瘋狂苦學越劇,就是以茅威濤老師的唱段為藍本學習的。最終,汪�r自己拿下瞭片中的八個唱段,其中包括梁祝中的《迴十八》等高難度段落。拍攝《迴十八》時,是一鏡到底,導演原本安排瞭替身演員,但是,汪�r做到瞭全部自己完成。讓汪�r欣慰的是,茅威濤老師在看過她的錶演之後也錶示滿意。
飾演銀心的闞昕,則是在劇組開機前幾天,原定的演員有特殊情況無法齣演的情況下纔敲定的,她試瞭一場吵架,爆發力十足,令她獲得瞭製片人與導演的關注。幾乎“零經驗”的她在開機前幾天纔正式進組,曾一度擔心自己跟不上進度。
鄭雲龍首次試水電影獲認可
在片中飾演工欲善的音樂劇演員鄭雲龍,是片中最受觀眾的主演。首次試水電影,鄭雲龍不僅在外形、氣質上與角色貼閤,更將工欲善那種優柔寡斷、無所適從詮釋到位,“就好像工欲善從他身上長瞭齣來。”“選角很精準”,成為觀眾評價的高頻詞。
有書迷錶示,自己當初看小說時就想到鄭雲龍,“工欲善高高瘦瘦,手長腳長,麵色蒼白又有纔子的孤傲氣質,跟音樂劇王子實在是太像瞭。”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鄭雲龍錶示,齣演工欲善這個角色 ,自己琢磨很長時間,主要是因為自己是山東人,江南畫師的形象與生活中相差太遠。最後是監製鄭大聖導演給予他很多信心與鼓勵,《開端》裏“鍋姨”的扮演者劉丹作為錶演指導,也給予瞭演員們很大的幫助。
決心齣演該片,鄭雲龍減重近30斤,為的是貼閤角色那種清瘦的氣質和體態。而首度齣演院綫電影,鄭雲龍選擇瞭一部戲麯元素的電影,這也是他送給身為京劇演員的母親一份禮物。從小就跟著母親在劇團的他對戲麯一直有一份獨特的情懷。
談及選角初衷,導演戴瑋錶示,一開始看到鄭雲龍的氣質、深情,相信他就是自己作品中的工欲善。
中國傳統文化的詩意錶達
雖然是現實主義題材,但《柳浪聞鶯》的美學錶達卻充滿詩意和浪漫。影片采用倒敘手法,並采用瞭較為少見的4:3畫幅比例,在拍攝與敘事上力求獨到,將90年代中國人麵對愛情、生活、事業的不同選擇娓娓道來,復古感十足。
影片中運用瞭扇子、越劇、梁祝故事以及水墨畫等許多傳統文化元素。西子湖畔、青磚黛瓦、舊街小巷,搭配青綠色調,展現瞭江南水鄉的絕美意境,生動詮釋東方獨特的美學氣韻。
觀眾紛紛點贊影片所呈現齣的“中國式美學”:“記憶中江南水鄉獨有的氤氳朦朧感,完全被電影拍齣來瞭。”還有觀眾錶示,“西子湖畔的煙雨中,隔著扇子,男女主一個眼波流轉,一個眉目含情,氛圍感被拉到瞭極緻,這是隻有中國人纔懂得的浪漫和美。”
而更為人稱道的是影片對戲麯的呈現。越劇是《柳浪聞鶯》的重要元素,影片呈現上不僅有11段越劇唱段,其時長更是占據20分鍾的銀幕時間。《梁祝》作為銀心和垂髫二人閤作的戲麯貫穿全片,“戲妝台前畫眉”、“隔扇羞窺意中人”等場景,成為影片中人物傳遞情感的文脈。令觀眾走齣影院仍餘音繞梁。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黃岸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