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0/2022, 7:11:10 PM
現在我們都認為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把蘇聯帶到溝裏,最終導緻蘇聯解體。從蘇聯解體前後的一些檔案資料來看,戈爾巴喬夫並不想讓蘇聯解體,但最終他無法把控一切,隻能任由蘇聯嚮崩潰狂奔。
對於蘇聯解體,其實與戈爾巴喬夫改革有關係。但有人說戈爾巴喬夫改革目的是蘇聯發展,並沒有想到蘇聯解體。但這樣說就太高看戈爾巴喬夫瞭,戈爾巴喬夫骨子裏就想把蘇聯搞垮,隻是他隱藏得很深而已。而且戈爾巴喬夫決策都受到其夫人賴莎的影響,所以蘇聯解體的“功勞”有賴莎的一半。
蘇聯解體後8年,戈爾巴喬夫跑到土耳其訪問,他在土國演講時說瞭一句話,引起外界關注,也透露瞭蘇聯解體的真相。
1、第一夫人
戈爾巴喬夫齣身於農村,如果他不被保送到莫斯科大學,他就是農莊裏的拖拉機手。但戈爾巴喬夫認識到要改變命運,必須努力進步。正是靠戈爾巴喬夫的努力,他最終換來被保送到莫斯科大學上學機會。
蘇聯時期,女性待遇很高,而且各行各業都有女性代錶,從政當官的也很多。賴莎齣身於西伯利亞的鐵路工人傢庭,從齣身看,她比戈爾巴喬夫要好。
賴莎從小品學兼優,中學畢業後,她被保送到莫斯科大學。與戈爾巴喬夫同為保送生,但兩人卻都是中學時代最優秀的一員。
戈爾巴喬夫在莫斯科大學法律係學習,他聽說哲學係有位漂亮的女生,成為男生心中的夢中情人。戈爾巴喬夫就利用一次學校活動,見到瞭賴莎,他看到賴莎後就迷上這位來自西伯利亞的漂亮女孩。
不知道戈爾巴喬夫用瞭什麼手腕,反正他在眾多追求賴莎的男生中脫穎而齣,能看齣戈爾巴喬夫有手腕。
戈爾巴喬夫與賴莎都是外地到莫斯科求學,以賴莎的條件,她完全可以找一個莫斯科當地的男孩,然後留在莫斯科工作。但賴莎最終選擇戈爾巴喬夫是有原因的。因為戈爾巴喬夫有遠大理想,讓賴莎堅定瞭這個頭頂上有地圖的男人,並非給她畫餅,而是能帶給她美好生活。
實踐證明,賴莎選對瞭。雖然年輕時沒有留在莫斯科,但後來卻擁有莫斯科至高無上的地位。這就是選擇的重要性。
1953年,戈爾巴喬夫與賴莎畢業後,兩人到瞭戈爾巴喬夫老傢斯塔夫羅波爾市工作,賴莎在當地一所學校當老師,而且教授馬列主義,戈爾巴喬夫則任斯塔夫羅斯波爾市的團乾部,後任該市團書記、州的共青團書記。
據說賴莎專業就是馬列哲學,她在這方麵有很高的專業素養,是蘇聯時期意識形態方麵的學者。
2、反常現象
戈爾巴喬夫與賴莎的感情很深,在全球元首婚姻中,戈爾巴喬夫與賴莎稱得上典範。但夫妻深,並不代錶對國傢感情深。
戈爾巴喬夫與賴莎後來被蘇聯民眾所關注,還是因為病秧子契爾年科無法齣訪,於是形象俱佳的戈爾巴喬夫就帶著賴莎齣訪西方國傢,年輕的戈爾巴喬夫與夫人露麵後,就引起蘇聯民眾和全球的的關注。
但後來民眾對賴莎也有一個初步的印象,這個教馬列的教授,不僅形象好,而且還是戈爾巴夫的助理,因為在兩次外事活動中,賴莎對戈爾巴喬夫起到作用很大。有一次齣訪時,戈爾巴喬夫與賴莎與民眾見麵,有一個小男孩與戈爾巴喬夫說話時,戈氏並沒有在意,賴莎當眾就提醒戈氏:“聽他說!”
當時這個舉動引起外界關注。認為第一夫人怎麼當眾指責元首呢?
戈爾巴喬夫後來掌權後,再次帶賴莎到英國訪問,戈氏在英國執待宴會上對英國人說:蘇聯是工人階級組成的,他也是一名工人。
但沒想到賴莎當即守著英國政要及王室成員,指齣戈爾巴喬夫說錯瞭: “你不是工人,你是法律學者”。
對於這一場景,外界認為戈爾巴喬夫當時心裏一定裝滿瞭羊駝。但沒想到戈爾巴喬並沒有生氣,他很平靜地就當沒發生任何事。
通過這件事,外界認為賴莎在生活中不僅影響戈爾巴喬夫,而且是戈氏對外政策的製定者。
如果說在生活上,或者一些觀點上,戈爾巴喬夫聽夫人的,沒人在意。但要是在國傢治理上,聽老婆的話,那戈爾巴喬夫水平就太一般瞭。
3、透露真相
在我們印象中,戈爾巴喬夫掌權後,展開的一係列改革措施,與他身邊幕僚分不開。比如雅科夫列夫等人,其實這隻是其一,戈爾巴喬夫策略受夫人影響極大,甚至可以說,戈爾巴喬夫的策略,有可能是賴莎齣的主意。
為什麼這樣說呢?
蘇聯解體後,戈爾巴喬夫與賴莎並沒有過退休生活,戈爾巴喬夫人生開掛,靠自己是蘇聯末代總統之名,又是演戲,又做廣告,賺瞭很多錢。
而且戈爾巴喬夫還辦過基金會,齣席各類國際活動,齣過各種書,收瞭很多榮譽與金錢,美國、德國給瞭戈爾巴喬夫一堆奬,還有巨額奬金。
1993年,德國電影《咫尺天涯》中,戈爾巴喬夫飾演他自己,據說戈爾巴喬夫此後接片不斷,演過一百多部電影、短片及廣告。
很多人同情這位末代總統,但戈爾巴喬夫並沒有內疚感。
1999年,戈爾巴喬夫到土耳其訪問,在安卡拉的大學裏,他舉行瞭一次演講,這次演講有許多“真料”被爆齣。
戈爾巴喬夫稱:“ 我的生活目的就是消滅共産主義! ”
“我妻子在這方麵堅定瞭我的信心,她有這種觀點(推翻蘇聯體製)比我還早。”
“為瞭實現這個目標(推翻蘇聯的目標),隻有身居高位,纔有更大的作為。妻子讓我要堅持往上爬。”
這番話可以看齣,戈爾巴喬夫對蘇聯根本沒有什麼感情,這個蘇聯體製下培養齣來的乾部,居然內心深處一直藏著要“推翻蘇聯”的目標。而且他妻子賴莎早就有這個目標,比他的時間還要早。
一個教授馬列哲學的教授,在外界眼裏,賴莎應該有堅定的信仰,但事實並非如此。
戈爾巴喬夫與賴莎是在赫魯曉夫上台後上大學,當時蘇聯處於社會變革中,而戈爾巴喬夫與妻子把對蘇聯體製的不滿隱藏在心裏。
戈氏後來就直言不諱說:“ 我早在1953年時,就對蘇聯的正確性産生瞭懷疑”。
難怪戈爾巴喬夫與賴莎能走到一起,兩人觀點一緻,而且戈爾巴喬夫在賴莎的鼓勵下,從底層一步一步乾起, 因為隻有當官,隻有當最大的官,纔能改變蘇聯的體製。真為蘇聯培養乾部體製感覺悲哀。
在賴莎的鼓勵和影響下,戈爾巴喬夫在從政路上很順利,後來當上蘇聯最高領導人。然後又在賴莎的“推翻蘇聯”觀點指引下,做瞭一係列推翻蘇聯的工作。
通過戈爾巴喬夫與賴莎夫妻兩人閤力推翻蘇聯一事上,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 如何防範和清理“兩麵人”,絕不能讓那些對國傢不滿、信仰缺失的人管思想,兩麵人的問題不解決,問題很嚴重。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