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大漢天子形同虛設,外部割據勢力,對於大漢天子隨意拿捏,前有十常侍擅權,後有董卓如今,肆意殘害皇室,損毀都城。
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時候的朝廷如同虛設,竟然連一個能夠製衡這些反臣的重臣、賢臣都沒有。
然而卻有這麼一個人橫空而齣,不僅讓董卓忌憚,群臣敬佩,甚至連皇帝見來看他都要下跪,憑藉一己之力,力挽狂瀾。
他剿滅黃巾軍叛亂,穩定朝政,在大漢王朝風雨飄零之際,為落寞的王朝續命,這個人就是東漢末年第一武將皇甫嵩。
將門齣身、恰逢其時
皇甫嵩齣身將門,傢中子弟世代從軍,父親是雁門郡太守,駐守邊疆,功勛卓著。
其叔叔皇甫規更是東漢名將,在軍中與張奐與段熲共稱為涼州三明,是西北地區的傑齣將領。
尤其是對於羌人的戰爭中,屢立戰功,鎮壓羌族叛亂的同時,還緩和瞭羌族和漢族的矛盾,維持瞭邊疆地區的安定。
而皇甫嵩從小在這樣的傢庭之下長大,不僅熟諳武藝、兵法,還喜好詩書,可謂文武雙全之輩,早就在涼州地區小有名氣。
早年便因為察舉製擔任郎中,升任瞭霸陵、臨汾等地的縣令,之後因為父親皇甫節去世,迴傢守喪,離職多年。
期間太尉陳藩、大將軍竇武都曾聽聞皇甫嵩的名氣,想要將其收攏到自己的手下,多次聘請其前來,但是皇甫嵩始終沒有答應,而是在傢中潛心學習,尋求更好的機會和平台。
果然,漢靈帝在考察離職的官員之時,看到瞭皇甫嵩,於是便下令徵闢皇甫嵩為侍郎,並且任命為北地太守。
從這裏就能夠看齣來,皇甫嵩的目光深遠,並且自身也有著過人的纔能。
他知道在陳藩等人手下,自己的纔能和仕途都是有限的,隻有被皇帝認可,自己的前途纔是無限的。
北地太守,雖然隻是鎮守邊疆的官員,遠離朝政,但是北地郡卻是秦代三十六郡之一,並且是邊疆地區,地位重要,而這也給瞭皇甫嵩建功立業的機會。
黃巾起義的爆發,導緻北地地區不得不龜縮南下,本來皇甫嵩沒機會平叛,隨著北地太守府南遷,皇甫嵩得到和黃巾軍正麵對抗的機會。
平定黃巾、建功立業
漢靈帝光和七年,黃巾之亂爆發,所到之處,燒殺搶掠,肆意而為,天下為之震動。
所幸此時的漢王朝還沒有腐敗、落魄到連平叛的能力都沒有,開始四處布置兵力,拿齣皇傢的錢財,招募軍隊、犒賞將士,啓用各地人纔。
大將軍何進率領都城軍隊駐守,而盧植、皇甫嵩等人也被得到重用,授予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士兵,平定黃巾軍。
皇甫嵩被任命為左中郎將,和硃儁一同前去調動北軍五校和三河騎兵,並且在關中之地招募士兵,聚集瞭四萬多的士兵,前往鎮壓黃巾軍。
然而初次作戰,硃儁率領的部隊便被黃巾軍擊敗瞭,皇甫嵩隻得先撤退,駐守城池。
此時的皇甫嵩勢單力薄,無法和黃巾軍正麵作戰,隻得采取迂迴法,並且佯裝自己軍隊眾多,纔嚇退瞭毫無戰鬥經驗的黃巾軍。
隨後與曹操聯手,共同追殺黃巾軍,斬殺賊軍上萬人,皇甫嵩也因此被封為瞭都鄉侯。
其後皇甫嵩越戰越勇,一路擊敗黃巾軍各路叛軍、賊人,當時河北地區被黃巾軍占領。
先後的盧植、董卓等都被擊敗,不得已朝廷調遣皇甫嵩率軍前往河北地區,攻打張角。
河北的黃巾軍人數眾多,裝備精良,皇甫嵩沒有選擇董卓之前硬碰硬的方式,而是等待時機,找尋黃巾軍的弱點,趁著張角病死,黃巾軍內部不穩之際,率軍攻打,一戰製敵。
這一戰,黃巾軍首領張梁戰死,死傷六七萬人,主力盡失,而張角也被皇甫嵩開棺戮屍,割下首級,送迴京城。
此時聲勢浩大的黃巾軍起義,僅僅剩下瞭張寶,同年十一月,皇甫嵩率軍攻下麯陽,殺死張寶平定瞭黃巾之亂。
而皇甫嵩也因此被任命為左車騎將軍,封槐裏侯,食邑八韆戶,受到瞭重用。
權傾一時
皇甫嵩此時完全就是權傾朝野,無人能及,雖然皇甫嵩此時官職不高,但是卻實實在在地掌握著精兵強將。
三國中後期的孫堅、劉備、曹操等都曾在皇甫嵩手下任職,跟隨過皇甫嵩一段時間。
可見皇甫嵩此時的實力多麼強大,即便是已經在涼州坐大的董卓,也得看皇甫嵩臉色行事。
之後邊疆地區叛亂,皇甫嵩也多次帶兵前往,皇甫嵩平叛勝利,班師迴朝,漢少帝劉辯都親自齣城迎接,甚至想要跪下感謝皇甫嵩挽救瞭危亡的漢朝。
皇甫嵩和董卓都齣自涼州,董卓先前不及皇甫嵩,見到皇甫嵩都需要下跪。
等到董卓坐大,進入京城,逮捕瞭皇甫嵩,想要殺死皇甫嵩,幸虧其他臣子為皇甫嵩求情纔放過瞭皇甫嵩。
但是令董卓沒有想到的是,等到自己被殺,株連全族的時候,竟然是皇甫嵩親自動的手。
皇甫嵩率軍前往涼州,將董卓的傢族連根拔起,一人不留,總體來說,皇甫嵩是漢代末年朝廷之中少有的忠臣。
在大破黃巾軍之後,皇甫嵩功高震主,其下的謀士便慫恿皇甫嵩造反,然而皇甫嵩將其一頓嗬斥,並且趕走,來錶達自己的忠貞之心。
皇甫嵩一生都忠於漢室,黃巾軍平叛之時更是大放異彩,但是在董卓入京之時,皇甫嵩卻沒有作為,這也成為瞭一生的汙點。
但是這並不妨礙,皇甫嵩在東漢末年,皇室孱弱,政權飄零之際,穩定瞭政權,延續瞭漢朝的氣數。
總結
因此後人對於皇甫嵩的稱贊也是不計其數,陳元靚贊嘆皇甫嵩:“蛾蛾亂常,擾我四方,公齣奇計,謀旡不臧。名震天地,誌定雪霜。忠為令德,史策昭彰。”認為皇甫嵩是大漢危難之際的定海神針。
唐玄宗時期設置瞭武廟,起初隻有十人,等到唐德宗的時候,便追加為六十四人,皇甫嵩也在其中。
武廟作為中國武將榮譽的巔峰,能夠進入其中莫不是佼佼者,從這裏也能夠看齣皇甫嵩的優秀。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