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1/2022, 1:44:04 AM
觀點網 投資者期盼已久的萬科迴購計劃終於落地。
5月10日,萬科宣布以集中競價方式迴購公司A股股份119.79萬股,最高成交價為18.25元/股,最低成交價為17.99元/股,成交總金額為2166.56萬元。
這是自3月末公布迴購計劃以來,萬科的首次“破冰行動”。實際上,5月10日當天萬科開盤價錄得18.24元/股,盤中最低17.92元/股,這也是其可迴購時間內,首個股價低於迴購上限價的交易日。
不過,對於這筆2000萬的迴購動作,市場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這是萬科的誠意,也有人認為,這是象徵性迴購。畢竟萬科過往的兩次迴購計劃,無一例外完成度均不高,而最新的迴購計劃距離管理層釋放迴購錶態已過去八個月。
“狼來瞭”的故事讓大傢警惕,因此,資本市場對萬科的一舉一動格外關注。
與此同時,18.27元的最高迴購價格,也成為投資者的“吐槽”重點。在公布迴購計劃的近30個交易日,萬科的平均股價達到18.20元/股,距離迴購上限價僅相差0.07元。
迴購與市場態度
3月30日,萬科在發布財報的同時,亦嚮資本市場傳遞迴購的目標。
按照此前公布的迴購計劃,萬科擬自籌資金以集中競價方式迴購公司普通股(A股),迴購資金總額不超過25億元且不低於20億元,迴購價格不超過18.27元/股。
按迴購資金總額上限25億元和迴購股份價格上限18.27元/股測算,預計迴購股份的數量約為1.37億股,約占目前萬科總股本的1.18%;按迴購總金額下限20億元和迴購股份價格上限18.27元/股測算,預計可迴購股份數量約為1.09億股,約占目前萬科總股本的0.94%。
時隔40天後,萬科啓動瞭首筆迴購。這一次,萬科用2167萬元迴購瞭119.79萬股,最高的成交價為18.25元/股,最低的成交價為17.99元/股。
“迴購彰顯瞭公司管理層信心,將對公司股價、市值形成強力支撐,”有熟悉萬科的分析人士嚮觀點新媒體錶示。
按照計劃,萬科本輪迴購期限為自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迴購股份方案之日(3月30日)起3個月內。不過,由於4月29日披露2022年一季報,根據香港聯交所要求,3月31日至4月28日該公司無法實施迴購。
“今天距離4月28日隻有幾個交易日,萬科能夠快速啓動迴購,也算是比較有誠意的一個舉動瞭”,分析人士認為。從二級市場看,5月10日也是萬科發布一季報(即可實施迴購)以來,首個齣現股價低於迴購上限價18.27元的交易日。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投資者對萬科此舉錶明態度:“今天是萬科迴購的第一天,這份信心算是看到瞭”“不容易啊,2000萬起碼是個態度”……
但資本市場亦存在不滿的聲音:“終於來瞭,就是齣手太輕”“看這架勢,萬科大概迴購不瞭20億,也就意思意思”“如果能調整一下迴購上限價格就好瞭,不然太沒誠意瞭”……
質疑聲主要源於兩個方麵,其一,萬科首次迴購金額為2167萬元,即僅使用20億元下限金額的1.08%。如今距離三個月期限僅剩36個交易日,若要完成迴購計劃,萬科接下來每個月交易日需要以至少5495.36萬元的資金進行迴購。
其二,萬科將迴購股份價格上限價格設定為18.27元/股,有過低之嫌。該公司公布迴購計劃(3月30日)的近30個交易日,平均股價達到18.20元/股;而5月10日首次迴購當天為基準,萬科近30個交易日的平均價格超齣19元/股。
也就是說,萬科可實施迴購的這段時間,股價符閤迴購條件的情形或許相對較少。一旦股價超過上限價格,迴購條件將無法滿足,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迴購進度。
對於資本市場對迴購上限價格的質疑,萬科董事會秘書硃旭曾迴應,這次迴購考慮瞭很久,在今年3月份公司股價非理性下跌後,公司就決定要啓動迴購來維護股價。但由於3月份是年報窗口期,根據規定,年報披露30日前不能迴購,於是公司就將迴購議案跟隨年報提交瞭董事會審議。
“迴購預案裏我們就約定瞭股價,是在董事會審議前30日交易日的均價,也是避免股價非理性下跌。”
雷聲與雨點
在萬科38年發展曆程中,一共提齣過三次迴購計劃。
第一次是在2015年,當時房地産市場低迷,萬科整體估值偏低,以王石為首的萬科管理層們,開始謀劃低價迴購股份,重新掌控萬科。
同年7月6日,萬科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在2015年12月31日前迴購A股股份,規模在100億元額度以內,資金來源為公司自有資金。
不過,當時恰逢“寶萬之爭”,在寶能大舉買入萬科股票的情況下,該公司股價迅速拉升,最終導緻萬科隻迴購瞭1.60億元。
第二次宣布迴購計劃是在2020年,該公司錶示,為保護投資者的長遠利益,促進股東價值的最大化,確保公司的經營可持續,提請公司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迴購A股股份不超過10%及迴購H股股份的不超過10%。
彼時萬科A總市值高達2880億元,也意味其迴購計劃可高達280億元。
而當時萬科亦在公告當中羅列瞭四個觸發條件,要達到其中之一纔能開展迴購行動,其中包括公司股票收盤價低於其最近一期每股淨資産;連續二十個交易日內公司股票收盤價跌幅纍計達到30%等。
西南證券就曾發布研報評論:公司股價低於淨資産或者連續二十個交易跌幅達30%可能性很低。最終,萬科10%的迴購計劃再度無疾而終。
在去年6月底召開的萬科2020年度股東大會上,有投資者公開質疑上述迴購所涉及纍計跌幅條件,硃旭迴應,該條件並非萬科設定,股價跌幅的條件是監管部門的規則要求,公司必須按照這個來執行。
去年8月底,硃旭在萬科中期業績會上也迴應,為維護市場價值可以迴購股票,一旦觸發迴購條件,萬科會進行股票迴購。關於股價下跌,閤夥人及投資者、管理層都是感同身受,管理層也會努力,為股東創造更多的價值。
此後萬科遲遲未采取實際行動,該公司股價亦從去年3月最高32.72元降至今年3月最低14.43元。3月底萬科重新推齣的迴購計劃,最終完成度仍有待觀察。
萬科於公告中明確,本次迴購股份係“為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所必需”,迴購的股份將全部用於齣售。公司如未能在股份迴購完成之後36個月內實施前述用途,未使用部分將履行相關程序予以注銷。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迴購的股票會有三種處理方式,一是注銷,二是用於員工股權激勵,三是類似萬科此次的齣售。
其中,迴購注銷之後,相當於流通的股票數量減少瞭,從而使得每股收益增加,促使公司股價上漲,這對投資者而言,或許是最期盼的結果;上市公司通過迴購股票實施股權激勵,對公司內部的核心員工給予長期股權激勵,這種模式能夠深度綁定公司股價與員工的利益。
齣售用途短期內可減少外部流通股數量,穩定股價及修復市值,長期效用卻並不及其他兩種用途。伴隨著企業未來齣售股票,二級市場依然容易受到擾動,同時迴購資金將重新轉化為自由現金流。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所迴購股票並非均按原定用途處置。
以招商蛇口為例,5月10日,該公司董事會同意將存放在股票迴購專用證券賬戶的1.84億股進行注銷。按原計劃,此次迴購股份50%用於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50%用於轉換上市公司發行的可換股債券,若未能在36個月內實施,迴購股份應全部予以注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