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嘉佑二年是科舉考試曆史上“神仙打架”的一年。
主考官是唐宋八大傢之一的歐陽修,這屆科舉不光産生瞭蘇軾、蘇轍、曾鞏、曾布這幾位名垂青史的文學大傢,還産生瞭程顥、張載兩位思想傢。
但談及本次科舉狀元章衡,卻鮮為人知。
高中狀元
章衡,字子平,福建浦城人,章衡齣身寒門,早年靠賣柴為生,為瞭取水,他常常要去很遠的地方打水,不善爭辯的他常常被同來打水的村民擠在後麵。
為此,他就在自傢附近挖井,井水清澈而甘甜,此井就是後來傳說的“狀元井”,章衡後來還開墾瞭不少田地,也被稱為“狀元田”。
章衡誌嚮高遠,樂於鑽研學問,師從當時著名的理學傢陳襄。
陳襄也曾稱贊章衡“堯舜神且智,知人亦孔艱”,在德行為人上更是“賢行如高山”,可以說是對章衡贊賞有加。
嘉佑二年,章衡進京參加科舉考試,在殿試前,接連拔得開封府試和省試頭籌的林希是競爭狀元的有力人選。
在麵對科考題《民監賦》時,林希破題:“天監不遠,民心可知。”宋仁宗一看此題帶有警戒的意味,頓時心生不悅,便示意考官另擇狀元人選。
考官一看章衡破題曰:“運啓元聖,天臨兆民。”遂推舉給仁宗評閱,仁宗一看,隨即喜齣望外,欽定章衡為狀元。
文學纔情
作為北宋的狀元,章衡的吟詩作賦能力也是可圈可點,有七言律詩《題資福寺》傳世。
蘇軾與章衡為同年科舉的好友,蘇軾評價章衡道:“子平之纔,百年無人望其項背。”
宋仁宗亦在《賜狀元章衡》稱贊他:“十載留心嚮學堂,果然今曰顯文章。靈鰲振處韆山動,丹桂開時萬裏香。三汲浪中龍現角,九霄雲外鳳呈祥。狀元帖子金書字,直入朝廷作棟梁。”
為官為民
論纔情文學造詣的知名度,章衡可能稍遜於蘇軾,但在為官為民方麵,章衡可以說是不輸蘇軾。
章衡高中狀元後,被任命為湖州通判,任職期間,任勞任怨,頗為負責,任通判期滿後,章衡被調入館閣集賢院任職。
在館閣期間,他發現當朝百官以及士子大夫對於當朝的曆史一知半解,現存的史書也都殘缺不全,沒有係統權威的史料。
於是章衡決定依托自己多年積纍的百傢知識,編寫成瞭一本名為《編年通載》的編年體史書。
《編年通載》全書共10捲,記載瞭從唐堯至宋英宗年間共3400多年的曆史。
編寫目的主要是幫助當時的人們瞭解曆史,所以記載內容囊括瞭年號國號、災祥善惡等方方麵麵的內容,編寫語言也是簡潔易讀,方便理解。
除此以外,章衡還專門考證,對現有的史料內容的錯誤之處進行瞭改寫訂正,增加瞭真實可信度。
章衡將編寫完成後《編年通載》拿給神宗皇帝批閱,皇帝看後,稱贊道:“可冠冕諸史。”還賜予章衡三品官服,錶示對他的肯定。
章衡在此默默耕耘瞭十年之久,期間未得到任何升遷,在宋代,有些高中狀元的人都可升遷至兩製,即一些常與機關單位、皇帝打交道的要職,還有甚者,為官十年後早已坐上宰相的高位。
熙寜元年鼕天,皇帝聖駕至館閣,分外同情章衡,於是升任他為鹽鐵判官,兼修起居注。
升官後,章衡堅持原則,發現賬目貨物對不上號,便嚮皇帝進言:“戶部、度支、鹽鐵三司的賬目十分混亂,徵稅開支沒有計劃,需要錢財,就緊急嚮百姓徵收。希望皇上能敕令三司判官,有計劃地實施徵收政策,使賬目清晰明瞭。”
章衡針砭時弊、敢於進言的舉動因為觸動瞭三司使的利益,於是三司使便藉機將章衡從中央排擠到瞭地方,這之後,章衡便在汝州、潁州擔任知州。
後來章衡重返朝廷,任太常寺卿,主要掌管宗教祭祀和宗廟禮儀等。
因為自唐朝以來把《國恤》一章作為參與不好的事刪除去掉,因而現在主持國傢大禮時常常沒有依據。
他嚮宋神宗提議編撰《厚陵集禮》,神宗采納瞭他的建議,從此以後,《厚陵集禮》便一直作為後世禮學的標準。
章衡在外放之時,曾在鄭州做官,原武監強行侵占百姓的土地達到瞭4200頃,章衡瞭解後,立即嚮朝廷奏書,朝廷準奏後,章衡便把土地重新分配給瞭百姓。
章衡在澶州調研時,發現當地禁止百姓販鹽,百姓不能依靠販鹽為生,生活十分睏頓,而管理的監獄則是中飽私囊,賺得盆滿鉢滿,章衡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取消瞭當地禁止販鹽的相關法律。
除此之外,章衡還在河北正定主持修築河堤,解決瞭當地頻頻被洪水侵擾的問題,百姓無不對他感恩戴德。
所謂在其位謀其事,從以上事跡來看,章衡無疑是一個為百姓造福的好官員。
齣使遼國
章衡最為人所稱道的便是齣使遼國這件事瞭,遼國是統治中國北部的一個王朝,常常侵擾中原安寜。
曆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便誕生於此,宋朝每年要嚮遼輸齣銀10萬兩,絹20萬匹。
不同於北宋的重文輕武,遼是名副其實的以武力立國,議和之後,宋遼之間使節往來頻繁,章衡也曾被授予赴遼使節。
在酒席上,遼國皇帝知道同宋朝比文采吃虧,便提議要比射箭好羞辱宋朝一番。
章衡作為朝廷欽派的使節,又是狀元齣身,欣然接受瞭遼國的提議,結果箭箭正中靶心,這讓在場的遼國皇帝和大臣們十分佩服。
章衡憑藉著文武雙全,德纔兼備的品行贏得瞭遼國皇帝的優待,遼國皇帝也不再刻意刁難他。
章衡在齣使遼國期間,瞭解到遼國的軍事防禦十分鬆懈,返迴後便嚮宋神宗建議現在是收復失地的大好時機。
但宋神宗安於現狀,認為現在兩國交好,不可輕易發起戰爭,遂沒有采納章衡的建議。
總結:
迴顧章衡的一生,狀元齣身,起點已是旁人不可及,但梳理他的從政生涯便可發現,他為官為政為民,也是位不可多得的好官,他的過人之處便在於此。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