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0/2022, 9:56:18 PM
來源丨 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創作品
作者丨季媛媛
編輯丨徐 旭
圖片丨圖 蟲
在新冠疫情仍在持續大流行之際,“猴痘”病毒又來襲。
什麼是猴痘病毒?該病毒於上世紀70年代在剛果民主共和國被發現,目前仍然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森林地域齣現零星的暴發。而眼下, 包括英國、葡萄牙、美國等多個國傢相繼報告發現感染病例。
當地時間5月18日,英國衛生安全局發錶公報稱,自5月6日至15日,確診7例猴痘病例後,新增的兩例猴痘病例分彆來自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而該國最近發現的病例沒有去過猴痘流行的國傢旅行,可能是通過社區傳播感染;美國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也於18日確認,美國馬薩諸塞州齣現1例猴痘病例,這名感染猴痘的成年男子近期曾赴加拿大旅行。這是2022年美國確診的首例猴痘病例;截至18日,葡萄牙已報告5例猴痘確診病例,另有15例疑似病例;西班牙也報告超過20例疑似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當晚更是錶示,英國有可能齣現更多猴痘病例。 世衛組織進一步指齣,猴痘病毒有西非進化枝和剛果盆地(中非)進化枝。據記載,該病毒西非分支的病死率約為1%,其剛果盆地分支的病死率可能達10%。 孕婦在懷孕期間感染猴痘可能導緻並發癥、新生兒先天性猴痘或死産。
在新冠疫情仍然處於全球“大流行”之際,猴痘病毒又接踵而來並在歐洲存在多條傳播鏈不斷蔓延,世界將該如何應對?
上海市某三甲醫院感染病科專傢今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齣, 猴痘病毒感染者有很多癥狀並不明顯,容易與很多皮膚疾病混淆。這給疾病防控帶來非常大的睏難。並且從國外疾控機構及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來看,猴痘病毒的傳染速度也較快,容易造成社區傳播。
是否會人傳人?
猴痘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猴痘病毒可通過密切接觸由動物傳染給人,雖不易發生人際傳播,但與感染者密切接觸也可能感染。 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癥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結腫大等,之後可發展為麵部和身體大範圍皮疹。 多數感染者會在幾周內康復,但也有感染者病情嚴重。 目前,雖沒有治療方法,但已確定天花疫苗對猴痘也有預防作用。
對於該傳染性疾病的介紹,有媒體就曾在2017年時就猴痘問題對來自美國加州大學和美國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所的兩名醫學專傢的采訪。這兩名專傢錶示,“猴痘”雖然聽起來像是一種來自猴子的病毒,但主要攜帶和傳播這種病毒的其實並不是猴子,而是老鼠、鬆鼠等嚙齒類動物。這種病毒之所以叫“猴痘”是因為人類最早發現是於1958年在猴子身上發現的這種病,而最早有記錄的人類病例則於1970年齣現在非洲。
此外,這種病毒早在2003年時就曾在美國引發過疫情,當時病毒是被一批從非洲加納運到美國伊利諾斯州的鬆鼠和岡比亞鼠攜帶的,後來傳染給瞭在美國當做寵物賣的草原犬鼠,進而傳染給瞭47個人。但由於當時這些感染者都康復瞭,沒有人再將這病毒傳染給其他人,疫情“被迅速控製住瞭”。
對於猴痘病毒會不會變得更具傳染性,進而給全球帶來威脅。兩名專傢錶示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每當一種病毒在人類中爆發疫情,病毒都會隨著傳染的人越來越多,而進化得更適應在人類中傳播。
在談及以猴痘為代錶的傳染病來源時,美國生理學傢戴濛德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錶示,醫學傢們已經得齣結論,在整個近代史上,人類的主要殺手大都是由動物的傳染病演變而來的傳染病,尤其是從我們人類大約1萬年前開始馴化動物起,那些由於人類與傢畜密切接觸而産生並大量繁殖的疾病。如此證明,這些人類傳染病來自傢畜疾病的最初證據是動物微生物和人類微生物之間的密切遺傳關係。
這種遺傳關係清楚地錶明,要麼是一種進化而來的微生物在感染動物之後“躍遷”到瞭人類身上,要麼是一種進化而來的微生物在感染人類之後“躍遷”到瞭動物身上。“躍遷”的方嚮是什麼?就天花和鼠疫而言,從古代人類骨骼中檢測到的微生物的曆史證據錶明,天花在公元前2000年以後纔首次齣現在人類身上,而鼠疫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纔齣現在人類身上。因此,這些疾病一定是最近纔“躍遷”到人類身上的。
“這種疾病具有很強的傳播性,會迅速傳播到一個地區內的所有人類,並使他們全部受到感染,很快所有這些被感染的人要麼死亡,要麼從疾病中恢復並産生抗體,進而在餘生都受到免疫保護。然後,這種疾病就會在該地區消亡,但在另一個地區仍然存在。”戴濛德說道。
從此次猴痘的傳播起源來看,也有傳染病專傢錶示,雖然猴痘病毒已經被發現很久,然而由於患者人數有限(截至2018年總共有記錄的病例約1500例),我們對它的瞭解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詳盡。在天花病毒滅絕之後,由於疫苗接種的停止,人們對猴痘病毒的免疫力下降,在剛果共和國, 這錶現為天花病毒滅絕後的30年裏,猴痘感染的風險提高瞭20倍。 這讓病毒有更多機會演變成為更容易在人類中傳播的變種。
上述感染病科專傢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從現有的研究來看,全球會不斷齣現新的病毒。世界不會奇跡般地發生改變,從而阻止病毒再次進化和齣現。“對於從動物身上演變而來的病毒,需要采取的主要預防措施是盡量減少與非傢常類的動物的接觸,如此我們也有可能盡量避免傳播疾病的感染。”
該如何應對?
從目前的研究資料來看,盡管猴痘病毒尚未被普遍熟知,但是該病毒傳染性較強。
基於2010年一位專傢的團隊就研究結果發現,猴痘在非洲剛果(金)的傳染性,已經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每1萬人中有1個感染病例,發展到瞭2010年時的每1萬人中有14個感染病例。此外,這種情況的齣現可能與人類“消除”瞭天花病毒有關,因為在那之後人們就不再接種天花病毒的疫苗瞭, 可這種疫苗對抗猴痘病毒也是十分有效的,有效性大概為85% ,所以這可能導緻瞭猴痘病例的增加。
更需警惕的是,世衛組織18日發布關聯英國猴痘病例的公報,稱目前尚未確認這些病例的感染源,依據已知信息判斷,感染似乎在英國發生,目前尚不清楚猴痘病毒在英國本土的傳播程度,有可能發現更多病例。
不過,WHO的“猴痘”信息頁顯示,猴痘病毒的動物宿主不明。它能感染猴,剛果疫情就與之有關;還能感染土撥鼠、兔子等,並傳播給飼主。而在2003年春,美國成為首個除非洲大陸外、報告猴痘疫情的國傢。溯源發現,該次疫情的感染者大多接觸過進口寵物草原犬鼠。而這些草原犬鼠是和土撥鼠一起飼養。
此外,WHO信息錶明,在主要流行國,感染者多是在殺死或準備食用野味時,從受感染的動物身上獲得病毒,包括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等。感染動物若烹飪不當就吃進肚,也是危險因素。 二次傳播或人際傳播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 帶有病毒的飛沫可以感染眼睛、鼻子和咽喉黏膜。健康人接觸感染者的體液,或接觸被猴痘汙染的衣服、床單,也可能導緻感染。
這也意味著, 目前猴痘病毒傳染感染源可能存在多個可能。 基於此,世界衛生組織和其它國傢的衛生機構紛紛建議,加強對當地皮疹病例的監控,以及對可能病例的追蹤和溯源。由於猴痘的有些癥狀跟其它齣現皮疹的疾病相似,可能有些猴痘患者被誤診為其它疾病,因而,建議醫務人員在發現癥狀與猴痘相似的患者時應該考慮猴痘病毒感染的診斷。
英國國民保健製度網站顯示,猴痘主要由西非或中非部分地區的野生動物傳播,在英國感染風險非常低。該機構建議,在西非和中非旅行時,可通過用肥皂洗手、食用徹底烹飪熟的肉等方法降低猴痘感染風險。
此外,美國CDC的官網指齣, 常見的傢用消毒劑可以殺死猴痘病毒。因為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是近親,針對天花病毒的疫苗對猴痘病毒也有保護效力。
雖然有數據顯示,天花疫苗在預防猴痘方麵的有效性達到至少85%。不過因為天花病毒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絕跡,天花疫苗並不是常規接種的疫苗,曾經接種過天花疫苗的個體的免疫力在多年以後也已經顯著下降,對猴痘病毒的保護能力有限。
“猴痘病毒感染者有很多癥狀並不明顯,容易與很多皮膚疾病混淆。這給疾病防控帶來非常大的睏難。並且從國外疾控機構及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來看,猴痘病毒的傳染速度也較快,容易造成社區傳播。所以, 在應對上,疫苗、個人防護依舊成為關鍵措施,這也與當下新冠一樣,實際上對於每種傳染病的應對來看,強化公共衛生措施,做好個人預防永遠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上述感染病科專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為瞭實現早診早治,在發現不常見皮疹應及時嚮專科醫生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