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9/2022, 8:49:57 PM
讀江浩的畫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藝術顧問 趙友萍
讀畫識人 讀人解畫
江浩老師在灤河源寫生
西方油畫進入中國的教育和繪畫藝術創作領域的時間並不算很長,先輩、先師們為瞭嚮本國、本民族介紹這一受到廣泛喜愛的藝術形式,做瞭艱苦的努力,並為油畫的本土化做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為我們後學者提供瞭繼續前進的支點和研習的平台。我們至今心存敬愛,心存感激。努力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是我們的責任。
《山雨欲來》 江浩
現實主義的油畫理念和創作方法是一切其他流派之根,其它流派不過都是由它派生而齣的,我們學習者中西方的藝術形式,麵臨的是雙重的艱難,一是全麵的認識這種藝術形式並刻意的掌握,並非易事,另一是中國人學習外國畫使之本土化,也非易事,西方畫都要求全局的、非局部的、根本的而非錶麵的掌握、理解、方可以說學瞭西方的油畫,取到瞭真經,爾後方能談化。
《嚮陽花》 江浩
但是這些睏難並未難倒中國研習油畫的熱情,尤其改革開放後,西方各種流派和他們五花八門的藝術理論洶湧而來。我們的年輕的習畫者熱情的伸齣雙臂迎之,經過瞭時間的沉澱,逐漸重新認識瞭現實主義藝術的永恒性,雖艱難,但離開從藝之正道,是沒有前途的。尤其我們的藝術傢中不乏追求藝術真諦的前行者,他們研習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他們還從先聖、先賢的智慧中逐步悟到瞭,宇宙間生生不已的節奏,列如孔子與子貢交談,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夫子不言,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前人很早就發現瞭大自然是美好與善的直接體現,發現瞭大自然的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運行鏇律,或者說生命的鏇律,這也就是為什麼先輩大師們無例外的都將自己擺在學生的位置上,以造化為師,進而總結瞭‘外師造化’的真理性結論,但先輩先師們並未止於此,他們有總結齣瞭‘中得心源’的藝術創作中的主客觀關係,而防止瞭成為對客觀對象照片式描摹的弊病。江浩老師便是緊隨這條艱難之路奮鬥不息的行者,見過他本人的會發現這是一位身體健壯,氣色紅潤,親切樸實的北方漢子,這種特點一看便知是與大自然‘親密’相處纔能在他身上留有的印記。
江浩老師在鼕雪下寫生
江浩老師齣生於河北承德,曾就讀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修班和中國油畫院研究生課程班,畢業後留任研究生課程班班主任。這兩所學院一個是從高中生培養人纔也兼有招收有一定專業基礎的可獨立研究專業問題的研究性質的學員,而中國油畫院則以後者為主要任務,但是這兩所學院的藝術理想是一緻的,藝術與生活的內在統一性是他們共同的本質性的堅守。這一段的研習使他更加深化和強化瞭對現實主義藝術的理念和創作方法的認識和始終如一的踐行。
江浩和範迪安老師在塞罕壩
西方的油畫是在研究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藝術形式,並有自己的審美標準和錶現手法,他們對客觀規律的尊重形成瞭他們以寫實的寫生的方法為主要的錶現手段,所以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麵對多彩的世界直接寫生成為所有習西畫者一緻的研習方式。
江浩和楊飛雲老師在塞罕壩寫生之餘
寫生真不是一個簡單的藝術勞動是一個充滿激情場的麵對客觀世界艱苦的發現和捕捉美的過程,否則不能以情帶技又如何‘中得心源’又如何能有藝? 在寫生中纔能發展畫傢的敏銳的觀察力,寫生能開啓瞭人的胸襟,在對大自然的認識和錶現中,不斷地深化。本質化的認識和感動於大自然之美,它讓自己認識到能生活在這樣的天地之間,真是一種福分!
《鼕日陽光》 江浩
寫生不僅凝聚瞭作者的智慧、感情、願望和作品完成之後的愉悅,同時也給觀眾提供一個審美對象,我們記得英國的畫傢泰納畫的一幅倫敦的風景畫,被認為是作者讓觀眾認識瞭霧中的倫敦之美。難道我們的作品不是給觀眾的一份又一份審美的禮物嗎?
可以說寫生以其無與倫比的生動性、豐富性和不可重復性,獲得瞭永恒的審美價值。
《盼》 江浩
江浩老師始終如一的堅持傳統油畫中的精髓,始終堅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從藝之道。近年來,江浩老師每年都會堅持用一段時間迴到他的傢鄉河北圍場滿族濛古族自治縣體驗生活,去尋覓傢鄉的詩情畫意。他寫道:‘在灤河的源頭,落馬河旁,伊遜河邊------特彆是伊瑪圖河畔的半截塔村,那是我齣生的地方,當我走在熟悉的田間小路上,滿山坡的山菊花,蔓延在沃土上的油菜花,數不清的碧綠和火紅的花木相間的景色,泥土的芳香圍繞著我,看到在田間勞作的鄉親們,無不想起兒時與大自然、與鄉親們和諧相處,助我成長、歡樂,一幕幕難以忘懷------,一種莫名悸動充滿我的心扉,使我異常激動’。
《正月裏》 江浩
在他傢鄉,伊瑪圖河的潺潺流水、雞冠山上潔淨無瑕的白雪、明媚陽光下小南河的無限生機、廣袤無垠的林海、五彩繽紛的田野、禦道口牧場那一望無際的丘陵、草原、都成為他手中一幅幅的美麗畫捲------
《朝陽灣》 江浩
特彆值得書上一筆的是江浩對塞罕壩大森林的特殊感情。
那裏曾是寸草不生的大荒漠,塞罕壩人真是英勇堅韌的一群優秀的精英,他們經曆瞭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睏苦,幾十年的奮鬥終於創造瞭人間奇跡,一片廣闊的大森林,帶來的不僅是財富,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又把本屬於大自然的美麗帶迴瞭這片天地之間,重新成為萬牲萬物生命的衛士,生命的屏障!
《青春與使命》 江浩
塞罕壩人的英雄業績,引起瞭全國人民理所當然的尊敬,也成為瞭鼓舞全國人民吃苦耐勞的建設祖國的強大動力,江浩老師和全國不少藝術傢為之感動,組織起來到塞罕壩去,到英勇的塞罕壩的人民生活中去,感受塞罕壩人平凡中的偉大,創造世界的英勇氣概,他們為之感動,為之造像,創作瞭一批描繪、記載塞罕壩人民英雄業績的作品。
《伊水鞦寒》 江浩
江浩老師除瞭與各位畫傢一起完成瞭一係列反應塞罕壩偉業的作品外,他還創作瞭多幅描繪塞罕壩之美的作品。列如:《壩上春色》塑造瞭塞罕壩的山雨孕育著萬物的獨特氣氛,樹種的不同那一片綠色便呈現齣韆變萬化的豐富,最難畫的綠色此時在對比中呈現瞭它們各自的特色,而構成瞭變化中的統一之美。
《壩上春色》 江浩
再如;《塞罕壩之鞦》金色的落葉鬆,占據瞭畫麵的主要部分,色彩的變化層層遞進,變化中明確統一的色調,增強瞭畫麵的整一感,明亮的鏇律,錶現齣瞭它的堅定而輝煌的審美力量。
《塞罕壩之鞦》 江浩
而《蔥蘢的駱駝山》層巒疊嶂,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凝重的色彩,活躍的筆觸,斑斕的光影,使畫麵充滿瞭生命力的美感。
《蔥蘢的駱駝山》 江浩
江浩老師特彆提齣瞭他的一幅作品……《尚海林》,這片林被稱之為《尚海林》是因為這片林是塞罕壩機械林場創建之初,場黨委書記王尚海所栽種而成的,現在已經成林瞭,鬱鬱蔥蔥高聳在美麗的山嶺上,陽光射入叢林,閃耀著金色的光芒,大地上鋪滿瞭鮮花引來瞭蜂蝶的造訪。這一切像一個盛大的聚會,贊美著成長的歡樂,也是對護佑著自己成長的故人……王尚海的崇敬和永恒的緬懷!這一切錶達瞭江浩老師對塞罕壩深沉的愛和溢滿胸懷的敬意。
《尚海林》 江浩
江浩的作品甚豐,也常常參加國內外的大型展覽並獲奬,他的主要代錶作《壩上金鞦》、《青春與使命》、《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多幅作品被收藏,其中《壩上金鞦》被國傢稅務總局收藏,《蕭軍同誌到延安》被蕭軍研究會收藏,《情滿四閤院》被首都博物館收藏,《平遙天主教堂》被中央美術學院收藏,我認為這些都是他多年奮鬥的一種奬賞。
《在希望的田野上》 江浩
江浩老師的作品,沒有‘花裏鬍哨’的顔色眩人眼目,也沒有看瞭以後嚇人一跳的‘創新手法’,他的作品就如生活一樣樸實無華,看不齣任何雕琢之感,在他的畫前有如見到一位熟悉的老朋友麵對麵坐下來聽他親切平和地娓娓道來,他的感動感受,語言裏透著易懂的誠懇、平實、謙和及近人,使觀者感受到那裏不捨盡視的潺潺流水,豐美草原上的牛群,鄉親們在田間勞作的一幅幅天人和諧相處的大自然景象及傢鄉處處的美和好,同時心中也慢慢的充滿瞭一種溫暖和柔和的感動……
《艾林河的晚霞》 江浩
中國畫論中講求畫品和人品的統一,江浩老師的畫品即如他的人品,而他的人品又決定他的作品的風格特點。說明瞭他的心如何所見即如何。
《蒼穹之下》 江浩
我雖然不能盡述江浩老師作品之美,但是他誠懇熱情的麵對大自然,熱情謙和的對待師友的修養,對傢鄉親人的熱愛,刻苦勤奮的學習態度,是他繼續創造齣優秀作品的保障,我相信他這種始終如一的堅守,在藝術正道上,奮力前行,是一定能創作齣堪與中華民族文化之美相延續的優秀作品的,我也相信更大的成功等待著他
趙友萍
2020.7.6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學術顧問
趙友萍先生的手稿
江浩老師更多作品
《小山村》 江浩
《鞦風蕭瑟》 江浩
《灤河源》 江浩
《村邊的榖垛》 江浩
《白雲之下有人傢》 江浩
《河邊的小樹林》 江浩
《鼕雪禦風湖》 江浩
《壩上人傢》 江浩
《二泉河畔》 江浩
《山裏農傢》 江浩
《空山新雨後》 江浩
《炊煙》 江浩
《通往村裏的小路》 江浩
《那片雲下》 江浩
《山路》 江浩
《村頭的陽光》 江浩
《烏雲籠罩下的草場》 江浩
《河灘暖陽》 江浩
《山菊花》 江浩・
《錐峰山下》 江浩
《窟窿山遠眺》 江浩
《木蘭鞦�A》 江浩
《公主湖畔》 江浩
《山裏人傢》 江浩
《塞罕壩的朝陽》 江浩
《小路》 江浩
《天蒼蒼》 江浩
《小路伸嚮遠方》 江浩
《山上的雲》 江浩
《農傢姑嫂》 江浩
《山村大娘》 江浩
《黃河古韻》 江浩
《山坡上的野芍藥》 江浩
《紅色的花》 江浩
江浩
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修班、任班長;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就讀於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研究生課程班、任班長;同年畢業後任研究生班班主任。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藝術發展中心主任;中國蕭軍研究會副秘書長、文學藝術創作委員會會長;三峽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中聯民族(北京)教育谘詢研究院副院長、教授;中國愛德藝術院院長助理,教授;廣西北海藝術設計學院特聘教授;中國國際齣版社《中外書畫名傢》雜誌社副主編;北京《工美視界》藝術總監;灤河源油畫藝術流派領創人。
《房前的嚮日葵》 江浩
代錶作品《壩上金鞦》《在希望的田野上》《青春與使命》《鼕日夕陽》《平遙天主教堂》等。油畫作品在中國國傢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展齣並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並獲奬。1998年9月應邀參加新加坡舉辦的華聯油畫名傢作品展,2007年在北京798藝術區舉辦個人展,2016年在北京紫竹院行宮個人油畫作品展,諸多油畫作品被海內外機構和個人收藏:其中《壩上金鞦》獲得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奬,被國傢稅務總局收藏,《蕭軍同誌到延安》被中國蕭軍研究會收藏,《情滿四閤院》被首都博物館收藏,《平遙天主教堂》被中央美術學院收藏,《黑金部落》被雙鴨山市政府收藏,《廢棄的工地》被北京富力集團收藏,《繁忙的原野》被大慶美術館收藏,《泰山》《長城》被北京華錦控股集團收藏
江浩老師在塞罕壩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