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4/2022, 11:12:33 PM
最近我老是有種強烈的感覺,2022年,可能會改變很多事。
消費、房價、物價、收入,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將會發生於過去10年截然不同的變化。
還是從一份數據說起。
央行最近發布瞭新年以來首組針對銀行傢、企業傢和城鎮儲戶的例行調查問捲報告。
顯然,這份報告覆蓋瞭三個群體:企業傢、銀行傢、城鎮儲戶(也就是居民)。
企業傢和銀行傢,對未來整體還是保持樂觀態度的。
比如,30.6%的企業傢認為宏觀經濟“偏冷”,67.4%認為“正常”,2.0%認為“偏熱”。
有62.2%的銀行傢認為當前宏觀經濟“正常”,比上季減少 3.7 個百分點;
有34.6%的銀行傢認為“偏冷”,比上季增加 2.7 個百分點。
看得齣來,做企業的、乾銀行的,雖然也感受到瞭一絲不安,但態度變化不大。
最主要的,是居民調查報告。
老規矩,我們先大概掃一眼,再詳細聊分項。
居民調查報告,覆蓋的樣本很寬泛,是針對全國50個城市進行的2萬戶城鎮儲戶問捲。
先說大傢對房價的態度。
對於下季房價走勢,16.3%的居民預期“上漲”,低於去年四季度調查的16.8%;
56.7%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與上季度持平;
14.4%的居民預期“下降”,低於上季度調查的15.2%,12.7%的居民“看不準”,高於上季度的11.3%。
很明顯,看漲房價的人,更少瞭。
重點在後麵:儲蓄意願。
城鎮儲戶的儲蓄意願連續第四個季度上升,且增幅在擴大。
具體來看,本季54.7%的居民傾嚮於更多地進行儲蓄,這一數據較上季度增加2.9個百分點,增幅是自去年二季度以來的新高。
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人偏愛存錢瞭。
為什麼大傢突然這麼“喜歡”現金?
四個字:不確定性。
順著這四個字,我們來詳細聊聊這份調查問捲。
今天看瞭國君宏觀的一份報告,說得很詳盡。
報告把居民調查問捲剖析三個部分。
1,收入。
居民收入和就業,分為當前和預期兩個部分。
對於當前感受而言,一季度居民的收入和就業屬於小幅改善,但是,都大幅低於往年均值。
報告指齣:問捲反映齣居民就業和收入疲弱的狀態,而往年就業預期讀數與經濟增速密切相關。
這意味著:經濟底確認之前,居民收入走弱的趨勢都難以明顯扭轉。
經濟底什麼時候來?
很難預測。
很多人預期的是二季度,也可能在6-8月份,前幾天跟大傢聊過3月份的PMI數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看看那篇文章。
至少現在,在政策底發力後,隻能靜靜等待經濟底齣現,齣口、消費、製造業、服務業數據轉暖後,居民收入預期可能會有起色。
2,消費和支齣。
在問捲裏,居民“更多消費”占比,從21年Q4的24.7%,下降到瞭23.7%,明顯低於疫情前的28%左右。
還有一個重點,居民調查問捲裏,未來3個月中,唯一預計增加的支齣,是教育。
旅遊、醫療、購房、大額商品、娛樂、保險,都是持平或走弱。
這也很容易理解,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是國人的傳統觀念。
哪怕手裏隻有幾個鋼�G,也要緊著孩子花。
但,支齣的保守,是不爭的事實,正好對應瞭上文提到的儲蓄意願大幅攀升。
3,房價與物價。
這兩項,是居民對兩個最重要價格體係的預期。
先看物價。
問捲中,物價預期指數,由21年Q4的63.8%下降至58.7%,並且弱於往年均值。
房價在居民投資意願下降、地産下行延續的大背景下,“看上漲”的居民在減少,“看不清”的居民在增加,看上漲部分已經處於曆史極低水平。
這錶明:居民對於房地産的預期整體走弱的同時,不確定性也在增大。
啥意思呢?
看低物價,說白瞭還是收入預期不高,不敢消費。
看低房價,是不知道錢該往哪投,索性存起來,不管不問,不看不動。
一句話:大傢越來越看不透未來瞭。
這可能是一個時代變化的縮影。
我們正在從伴隨高速發展的全民“賺快錢”浮躁時代,嚮高儲蓄、低投資意願、穩健生活態度的“慢速”時代轉型。
10年前,所有人都意氣風發,做生意,創業,談項目,一切都在變化,每個城市的每年甚至每個月的麵貌,都是不一樣的。
當時整個社會都透著一股“野心”,卻忽視瞭債務和高杠杆的風險。
正是因為傳統行業與新興行業的切換太快,興衰更替太迅速,以至於,最近兩年,陷入群體性迷茫。
10年後的現在,都在說創業是大坑,都在說開店就是被收割,都在說考公考研最香,能守住錢包不縮水已是萬幸。
房地産,在這個過程中,從高空嚮低位墜落,成瞭時代轉型最鮮明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