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4/2022, 11:34:36 AM
引言
我國的房地産行業變化越來越大,在過去的時間裏國內的城市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前段時間,住建部部長首次贊揚我國的城市建設,其中有三個數據值得錶揚。
2021年國內長期居住人口城鎮化率高達63.89%,城市數量有687個,建設地區麵積為6.1萬平方公裏。
我國的房地産行業一嚮發展飛快,數據統計,在過去20年中國內的房子數量可以滿足30億人口的居住需求,是全球住房普及率很高的國傢。2020年國內城鎮居民住房率達到96%以上。但近日有消息傳齣可能高樓停建。從2022年開始居住區將嚴格按照新標準執行,隻有兩類房子有利可圖。
我國有1400座150米以上的樓房,300米以上的樓房超過50座,排名位居全球第一,我國是第一高樓國。23年來保持著最高房地産地位,到2020年為止國內10樓以上的住宅有35萬棟以上。
為什麼我國建立這麼多的高樓房呢?專傢分析齣以下三點原因;
首先,建造高樓大廈更貼近現代社會的發展,極大的減少土地占用麵積,
真正做到人有所居。利用有限的土地建造更多的住房麵積,高樓層是不二選擇,也是為瞭追求更好的經濟效益。
其次,我們可以發現,高樓大廈基本是一二綫城市,
這些地區經濟特彆發達,建造高樓就需要大量的資金和高級技術,這也意味著越發達的地區建造的高樓越多。
第三,高樓大廈越多該城市的形象越好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帶動旅遊行業發展,比如廣州的小蠻腰,上海的中心大廈。專傢認為很多城市都喜歡建造摩天大樓,有一定的攀比成分,開發商也為瞭仰仗價格低廉的土地。
建設高樓不但有利於城市的發展,也給購房者提供瞭更多樣的選擇。從2005年開始大傢就形成買房買高的思想,認為買的房子越高空氣越好環境越好。直到今天北上廣深的高樓還齣現供不應求的局麵。比如深圳的高層公寓,每套價格不低於3000萬也還是被很多人追捧。
不隻是一二綫城市,過去幾年以來,一些三四綫城市也有很多地方建設高樓並且很容易售空。專傢認為大傢購買高層的原因無非是視野開闊,通風采光好,無蚊蟲叮咬,房子質量較高。
但這些言論從2018年就開始齣現一些轉變,大傢不再一味追求高樓的好,而是理性看待高樓的弊端。大傢更注重多買房而不是是買哪個樓層的房,原因主要是:
第一,大傢認為高層住宅的價值在慢慢降低,
連一些學院教授主任等重量級專傢都這麼認為。
第二,在2021年9月10日發布的建設管理通知中明確錶示,各城市要嚴格控製高樓建設數量,
城市常居人口300萬以下的不得新建250米以上的建築,人口高於300萬的也不可以建設超500米的建築。還有文件錶明住宅不可超過18層。
這些通知都是國傢層麵對城市建設的限製,也更有利於社會城市建設的長遠發展,不能盲目建設造成資源浪費。那真的因此就完全停建瞭嗎?答案是否定的,房地産專傢盧駿對此做齣解釋。高樓建設隻會收縮不會完全禁止,建設的條件也更加苛刻,論證審查程序會復雜得多。
2012年實施的新標準正式落實時間為半年,這個標準不僅對樓層限高,還包括以下五點:
第一,要閤理規劃建設布局,對於老舊城的開發因危險性不可建高層。
第二,要細節對待建設評估論證。包括高樓的防災避難場所和資源的節能管理。
第三,要注重公共投資管理,不得使用公共資金建設高樓。
第四,要落實決策責任,實行責任終身追究。
第五,要強化安全管理,包括各項隱患排查,安全保障能力等。
隻有以下兩類房子在新標準下還有利可圖。
一個是帶電梯的高層住宅區和小洋房
,在新標準下更多人會選擇公攤麵積小,傭金率低,但居住非常舒適,升值幾率更大的住宅洋房。
二是有著加裝電梯的老舊社區,
雖然這肯定沒有第一類房子更受歡迎,但也會有很多購房者把目標投放在這類老舊社區上,因為他這裏地理環境和配套都比較好,憑著原本的自身資源更能滿足大多剛需購房者的需求。
結語
國傢會對房地産行業製定齣最新的標準,但完全停止對高樓建設是完全不可能的,大傢不用過於擔心。
今日話題:住建部發“一紙令”,城市建築群被集體“限高”,高層或將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