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5/2022, 2:47:33 PM
競技體育真的有魔力。
2月在傢門口舉辦的鼕奧會,讓全中國的目光聚焦此前鮮少被關注的冰雪運動健兒。和激烈的賽事相比,娛樂明星們的大事小事顯得無趣,中國國傢隊的錶現成瞭最熱門的話題。
穿上冰鞋,踏上冰場,藉助冰刀的力量,突破冰涼空氣帶來的阻力,人類能夠在地麵實現飛翔。
當然,飛翔需要代價,為瞭起飛的那一刻,運動員們需要做齣的準備並非常人所能想象,藏在他們身體上的傷疤記錄著人類挑戰自己的曆史。
“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裏”
範可新的第一雙冰鞋是傢人湊錢買的,150塊錢,“當時我們傢房租也就150塊。”範可新說,“那會我們沒有自己的房子,一傢四口住在10平米不到的小鐵皮屋。”
走上短道速滑之路的小範可新很快就“吃上瞭百傢飯”:“我奪冠的時候有很多人想感謝,我爸媽以前修鞋、修自行車,我媽就把我小時候拿全國冠軍的照片放店裏,然後客人就好奇這個小孩練什麼,瞭解瞭之後就有好多人幫助我,之後的冰鞋和其他費用等等都是好心人捐助的。”
再之後的故事,大傢都知道瞭: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這個從黑龍江七台滑齣來的小女孩,在28歲成為奧運會冠軍。
年齡:28歲
訓練時長:19年
訓練痕跡:腰部受傷,雙腳多處老繭磨損
但是範可新並不認為通過短道速滑改變傢境是“命中注定”。
“那個契機我掌握住瞭,並不是說我天生就是為瞭滑冰。”範可新說,“一切都是我的選擇,我站上冰場上的第一天,我就喜歡這個感覺、我熱愛這個項目。每個人的命運都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隻是當時我做齣瞭選擇,然後認真走下去瞭。”
範可新迷戀短道速滑的競爭感:“隻要前麵有人,你就想超越他。超越是短道速滑最吸引我的地方,我很想要贏。”
範可新想要一直贏下去,憑著這股要強的勁兒,徵服“命運”,成為贏傢。
北京鼕奧會女子3000米接力決賽,中國短道速滑隊獲得銅牌,彌補瞭四年前的遺憾。比賽結束後,範可新在退場前親吻瞭冰麵。
“我親吻冰麵就像你愛你的傢人一樣。” 她這麼形容,“傢人給瞭你很多關懷、很多很多愛,還有很多幫助。冰場也是一樣,她給瞭我一個展示自己的舞台,她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帶著這些心情去親吻她,因為熱愛。”
“冰壺和過日子是一樣的”
在本屆鼕奧會上,淩智與搭檔範蘇圓旗開得勝,為中國隊贏得“開門紅”。帥氣的外錶和漂亮的技術讓淩智在短時間內吸引瞭大量的關注,微博評論從幾十條瞬間漲到數韆條,粉絲量也突破瞭百萬。
但這並不是一個“一夜成名”的故事。
站上奧運賽場的這個機會,他已經等瞭十三年。
年齡:28歲
訓練時長:13年
訓練痕跡:雙臂明顯粗細不等,右手食指變形,
右手食指中指連接處常年開裂等
冰壺並非純競技項目,有“冰上國際象棋”之稱,謀略正是冰壺最吸引淩智的部分。但要想齣色達成自己的策略,需要掌握滑行,雖然滑行部分相比其他項目較短,但技術滑行越穩定,打齣的壺纔能越準,因此運動員們需要一遍遍重復練習技術滑行動作。
這些重復性訓練讓淩智煩躁,特彆是麵對瓶頸期的時候。
“瓶頸期真的特彆浮躁,就是那種一直卡在99的感覺。你覺得你已經練得很好瞭,但就是差那一點邁不齣去。沒法到達100的每一天都會從99掉到1或者0,這段時間就很難熬。但如果能熬住,突破瞭之後一下就能達到100。”
現年28歲的淩智,對於巔峰期在35、40歲的冰壺運動來說,還非常年輕,他期待自己未來的錶現:“這一次我對自己不是很滿意,心態還不夠好,大賽經驗也比較欠缺,希望下一屆大賽時,我能修正這些。”
從15歲開始,淩智的人生就沒有“冰壺”以外的選項,他希望自己能打一輩子:“到瞭五六十瞭,還有老年冰壺,隻要願意,就可以一直打下去。”淩智尋思著到時候“能打專業就打專業,不打專業就打娛樂”,總之,淩智要“一直打下去”。
哪怕未來,等自己真的退役瞭,淩智還是會繼續從事冰壺相關工作:“我想要盡我所能去推廣冰壺運動。”
“睏境就是學習”
金博洋,中國花樣滑冰男子單人滑最好成績的擁有者,世界第一個在大賽中完成“勾手四周跳接後外點冰三周”動作的運動員。
花樣滑冰已經齣現在金博洋生命中近20年,而生於1997年的他,今年10月纔將滿25周歲。
金博洋無法想象沒有花樣滑冰的生活,世界也無法想象沒有金博洋的中國花滑會錶現如何。
“花樣滑冰”和“金博洋”是不可分割的兩個名詞,他們屬於彼此。
年齡:25歲
訓練時長:19年
訓練痕跡:腳踝韌帶撕裂
作為中國花樣滑冰裏程碑式人物,金博洋是中國花滑的驕傲。他在年少時即取得數個重大成就,升入成年組後,更是憑著一己之力將世界男單花滑帶入四周跳的時代,但是他離奧運奬牌始終差瞭那麼一點。
“會有遺憾嗎?”
“成績上肯定會,我期待我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但是目前我無愧於心。”
因為熱愛,所以金博洋覺得自己站上冰麵的每一刻都很幸福:“比如跳四周跳,因為在空中你要0.6~0.7秒之間完成4個(鏇轉),有一點雜念就完不成,每一次都是個挑戰。必須要果斷、毫無雜念的去跳,完成後就會很有成就感,很幸福。”
“但是成的次數多瞭吧,這個幸福感就會下降,”他小小地“凡爾賽”瞭一下。
“那麼花樣滑冰最讓你迷戀的部分是什麼?”
“不斷的挑戰自己。”金博洋沉思瞭一會兒,“花樣滑冰是一個多樣性的運動,它永遠在更新,跳躍、鏇轉、滑行、錶演……光是跳躍就非常的多,這些動作不斷地在更新。你感覺擁有它瞭,但一下它又走遠瞭,然後你就得繼續去追。”
他頓瞭頓,接著給齣瞭一個浪漫又殘酷的比喻:“這項運動會讓你真切地體會到‘人無完人’。你能很清晰地感覺到這種忽遠忽近的距離感,然後不斷地去追逐,然後不斷地變強大。”
年齡:27歲
搭檔訓練時長:16年
訓練痕跡:王詩�h曾摔在冰上導緻腦震蕩、
柳鑫宇右手埋瞭十一根鋼釘和兩塊鋼闆
“相依為命與靈魂伴侶”
自從11歲在冰上牽手,雙人冰上舞蹈選手王詩�h和柳鑫宇就再也沒有分開過。雙雙齣生於1994年的他們,經過十六年的艱苦努力,在本屆北京鼕奧會上為中國冰舞創造瞭曆史最佳成績。
在化妝間見到王詩�h與柳鑫宇的時候,王詩�h正在幫柳鑫宇的傷口換敷貼。柳鑫宇剛做瞭手部鋼釘取齣手術不久,傷口還沒長好,他需要每天換藥:“醫生說刀口長好需要二十天,骨頭想恢復到能用力的狀態需要三個月。”
柳鑫宇的手在2020年8月意外受傷。“不小心受傷瞭,當時就和詩�h一起去瞭醫院。醫生說就兩種方案,一種是保守治療,就是打石膏,但不能保證骨頭的恢復速度;第二種比較痛苦,就是釘鋼闆,恢復的快些。”
“我們倆毫不猶豫就選擇瞭第二種方案。”王詩�h說,“我知道他為接下來的比賽非常著急,我必須要支持他。那時候成績已經不重要瞭,身體纔是最重要的。”
最後,柳鑫宇的右手被植入兩塊鋼闆和十一根鋼釘:“醫生說如果你現在退役的話就可以不摘,在身體裏一輩子,但如果你要是繼續跳,手部會反復用力,傷處會腫脹,那就得找時間摘齣來。”
“相依為命”是王詩�h和柳鑫宇最常用來形容彼此關係的詞語,“那如果要用一個詞定義你們的關係呢?”我們問。
他倆相視一笑,立刻給齣我答案:“靈魂伴侶”。
從孩提時代就與冰上運動互相選擇的運動員們,在熱愛的驅動下,經過數年、數十年的努力,終於站在我們麵前。
在疫情反復、紛爭不斷、令人沮喪的當下,我們最需要這些溫柔的、堅定的、勵誌的小故事,繼續生活與前行。
全文刊登在《 ELLEMEN 新青年 》夏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