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9/2022, 4:46:18 AM
在紅軍曆史上有一支非常悲壯的部隊,它的番號叫“黔東獨立師”,組建於1934年9月底,是由地方部隊改編而成的紅軍正規師。最初由賀炳炎任師長,熊仲卿任政委,下轄近4韆人。
不過後來由於蔣介石的瘋狂圍剿而損失慘重,到瞭10月底紅二、六軍團會師後,該師進行重組,師長改由王光澤擔任,政委則是段蘇權,此時的段蘇權年僅18歲。
重組後的黔東獨立師隻剩下瞭800多人,還沒來得及調整,蔣介石派遣的大軍又殺瞭過來。
由於形勢緊急,指揮部決定主力繼續嚮湘西挺進,留黔東獨立師繼續在當地鬥爭,以掩護主力入湘。
這個任務其實非常艱巨,師長王光澤與政委段蘇權經過分析後認為眼下人數太少,如果是據守肯定會被敵人看齣破綻,不如主動進攻擾亂對方的視綫。
於是黔東獨立師立刻嚮西南迂迴,僞裝成瞭主力部隊,因為他們穿插到位、戰術靈活,一路上殲滅瞭幾次小股敵軍,也成功地吸引到瞭敵人的注意力。
不過由於他們打得太好,情勢迅速惡化,貴州軍閥王傢烈得知自己的部隊多次被黔東獨立師打敗後惱羞成怒,下令前頭追紅二、六軍團的部隊返迴,先解決掉黔東獨立師齣口氣再說。
四川軍閥劉湘聞訊也調來川軍助陣,一時間敵軍達到瞭上萬人。
隻有數百人的黔東獨立師見到這種情勢沒有害怕,反而因完成瞭任務感到開心。部隊且戰且退,利用熟悉地形這一優勢盡可能地殺傷敵人。
可惜這支勇敢的隊伍最終還是因為寡不敵眾傷亡慘重,師長王光澤被俘後誓死不降,被劉湘部下處決於一處荒山上。
政委段蘇權因重傷僥幸救瞭一條命,他在攻打秀山縣邑梅鎮時腳踝被一顆流彈擊中,緻使腿部骨摺,本來不想下火綫,但王光澤直接讓通訊班長李通珍把他背到瞭後方養傷。李通珍找到一個無人山洞把段蘇權放瞭下來,朝著段蘇權深鞠一躬後又重返戰場。
段蘇權也想跟戰友們同生共死,於是從山洞中爬瞭齣來,艱難地挪行著,可還沒等他找到部隊就已渾身乏力動彈不得。
偏偏這時身邊有一群匪徒經過,他們看段蘇權沒有行動能力便上前搜走瞭三枚銀元,有人還舉起瞭刀準備砍。
幸好一名叫做李木富的百姓目睹瞭這一幕,上前阻止,李木富並不認識段蘇權,隻是齣於中國老百姓的善良幫瞭這個忙,他與這群匪徒進行交涉後,給瞭點好處把人打發走瞭。
隨後李木富又把段蘇權背到瞭一座廟中,每天給他送食物、帶衣服,處理傷口。
沒過多久附近的國民黨到處張貼告示捉拿紅軍,段蘇權知道自己瞞不住,就把自己的紅軍身份告之瞭李木富,沒想到李木富得知後沒有把他抓去換賞錢,反而將他轉移到瞭李傢後山的岩洞中。
除瞭每日的照料外,李木富還請瞭醫生來幫段蘇權治療腳傷,素不相識能做到如此,李木富確實是好心腸。
但是有一個問題很麻煩,李木富本來傢境就不怎麼好,每天多一個人吃飯再加上看病的錢,讓他傢的情況雪上加霜,時間長瞭會支撐不住,段蘇權看在眼裏,便主動提齣離開。
李木富雖然不捨,但現實很無奈,因此他上山砍樹枝為還沒痊愈的段蘇權做瞭副拐杖,臨行前又弄瞭一個碗編好掛在段蘇權的脖子,分彆時兩人還流瞭淚。
沒想到過瞭一個月後,兩人再次相遇瞭。李木富去趕集時看到瞭正在乞討的段蘇權,他走過去兩人抱頭痛哭,李木富掏齣瞭身上僅剩的100文錢都給瞭段蘇權。
正當他們準備分彆時,旁人有人提醒段蘇權的身份暴露,前來抓捕的國軍正在路上。聽到這話李木富就顧不得走瞭,他連忙在附近找瞭個木筏帶著段蘇權從水陸逃走,一直送到安全地帶纔互相道彆。
後來段蘇權艱難地拄著拐杖一路行乞迴到瞭老傢,他在14歲離鄉,迴來時又是這般落魄模樣,所以當地的國民黨政府雖知道他是紅軍,但沒把他當成什麼重要人物,隻是派人嚴加監視他。
經段父上下打點後,段蘇權在老傢做瞭一段時間雜役並且結瞭婚,這讓國民黨對他放鬆瞭警惕,因此段蘇權纔能在私下裏尋找機會重返組織。
直到1937年9月,段蘇權纔從因傷離開隊伍的同鄉譚毛苟處得知組織的所在地,於是立刻動身前往山西太原八路軍辦事處。有趣的是他找到昔日老首長任弼時,任弼時還以為自己是見瞭鬼,直言:“段蘇權,我們已在方麵軍黨代錶會上給你開過追悼會瞭,沒想到你還活著!”
其實要不是有李木富的幫助,段蘇權大概率就真的已經犧牲瞭。
此後的段蘇權曆任過晉察冀軍區平北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冀熱察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東北野戰軍八縱司令員、東北軍區副參謀長等職,因為貢獻突齣,1955年被授予瞭少將軍銜。
在他的心中,一直沒有忘記過李木富這位救命恩人,曾經多次托人去尋找,但都沒有結果。
1983年10月,段蘇權從北京齣發到達瞭秀山縣,可惜因為時間太久,他已經記不住當年的具體地址瞭,隻好在一個大緻方位去尋找,可惜都沒有結果。
由於公務繁忙,段蘇權隻能先行迴瞭北京,委托秀山當地政府及黨史部門代為尋找。
沒過多久秀山黨史研究室傳來瞭好消息,他們找到瞭李木富,並且把照片寄給瞭段蘇權。雖然已經過去瞭近半個世紀,段蘇權還是一眼認齣瞭恩人,他熱淚盈眶地說:他無愧於紅軍的親人,理應受到新社會的尊敬和愛戴!
此後段蘇權多次給李木富寫信並寄錢,秀山縣委為瞭錶彰李木富,也給他送去瞭一塊匾額,上書“紅軍的親人”的五個大字,並且將李木富隱藏段蘇權的那個山洞取名為“紅軍洞”。
後來政府問李木富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李木富迴答個人沒什麼要求,隻希望能在村頭建一座新橋,方便村民們齣入。
段蘇權得知後,便把錢匯瞭過去,鄉親們一同努力很快就把水泥橋建好瞭,這座橋還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紅軍橋”。
什麼叫魚水情深,段蘇權跟李木富的事跡就是最直接的例子,如果不是紅軍贏得瞭人心,一個受傷的段蘇權早就被抓去領賞瞭,怎麼可能還有後麵的奇遇。
所以說得人心者得天下,這句話放在哪一個時代都閤適!
#開國將帥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