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022, 9:41:34 PM
半島全媒體記者 馬正拓
中國早期蒸汽機車----0號機車和龍號機車模型、青島老火車站在建時的照片、清朝末年膠濟鐵路路服扣子、與《紅燈記》中李玉和使用款式一樣的老信號燈、20世紀70年代鐵路帽和火車票……近日,以“新時代 新青客 新發展”為主題的一場鐵路老物件展覽在青島鐵路文化宮舉行,平時難得一見的與鐵路有關的“古董”,都可以在這場展覽中一看究竟,重現膠濟鐵路百餘年發展進程中的一些難忘記憶。
青島老火車站最早照片
進入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張青島老火車站大幅照片。一張是在建狀態,鍾樓上搭著腳手架,即將完工。這是目前發現的青島站最早的老照片。另一張是建成初期的照片。
青島老火車站由德國建造,是膠濟鐵路的起點。1897年11月,德國藉口“巨野教案”侵占青島。1898年3月6日,逼迫清政府簽訂瞭《膠澳租藉條約》,取得瞭“在山東蓋造鐵路二道”的權限,其中一條就是“由膠澳經過濰縣、青州、博山、淄川、鄒平等處往濟南及山東界”的鐵路。這就是後來的膠濟鐵路。
1899年8月25日,膠濟鐵路開工建設。次年(1900年),青島火車站破土動工,1901年投入使用。自此,這片寂寥的土地開始逐漸熱鬧並繁華起來。
得益於德國當時的攝影技術,我們得以看到青島站當時的建設狀態。
這兩張老照片來自王學綱收藏的德國原版明信片。王學綱1994年開始集郵,2008年開始收藏清朝末年青島老影像明信片,目前已收藏800餘張。據他介紹,這次展齣的都是與膠濟鐵路有關的部分。這些德國原版明信片都是20世紀初印製的,距今約110多年。其中不僅有青島老火車站,還有站前旅館、駛入膠州的列車、青島山東鐵路公司大樓等等。
這麼多與膠濟鐵路有關的德國原版明信片集中展現,這在青島鐵路展覽中還是第一次。
從老照片中可以看齣,當時車站周邊一片荒蕪。如今,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從這個原點,不僅延展齣一片繁華市區,更延伸齣一條隆起的膠濟鐵路經濟帶。
一粒鐵路銅扣引齣一段曆史
由於年代久遠,清朝鐵路製服如今已經很難看到瞭,但在其中一個展櫃,展有膠濟鐵路路服銅扣。
據收藏者陳天豪介紹,膠濟鐵路通車之後,德國為瞭方便管理,鐵路員工實行統一著裝,路服銅扣也是專門製作的,圖案是一個車輪,兩個翅膀,呈飛翔狀態。仔細觀看,會發現銅扣上麵標有山東鐵路公司的德文字母:SCHANTUNG EISENBAHN GESELLSCHAFT。
山東鐵路公司是德國第一個殖民地鐵路股份公司。據《圖說膠濟鐵路故事》(於建勇著)一書記載:膠濟鐵路是後來的叫法,德國當時稱“山東鐵路”。1899年6月1日,德國政府把修建和經營膠濟鐵路的許可權授予山東鐵路公司。6月14日,山東鐵路公司在柏林成立,這傢公司由14傢大銀行組成,注入資金5400萬馬剋。1900年,山東鐵路公司總部由柏林遷往青島,在柏林設分公司。
山東鐵路公司老建築影像,就呈現在現場展示的德國原版明信片上。據王學綱介紹,這座建築始保存至今,位於廣西路。
1904年6月1日,膠濟鐵路全綫通車,山東鐵路公司也就開始瞭對這條鐵路的全麵運營。展櫃中有清朝末年膠濟鐵路車票,上有“山東鐵路公司”字樣。
1914年,日德戰爭爆發,德國戰敗,膠濟鐵路落入日本之手,山東鐵路公司這纔退齣曆史舞台。青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東亞唯一的戰場。而在現場的展品中,就有日德戰爭日軍從軍紀念章。
此外,還有隴海鐵路紀念章(民國)、成渝鐵路通車紀念章(1952年)、援藏修路紀念章(20世紀50年代)、抗美援朝紀念章(1953年)等等。其中膠濟鐵路接收周年紀念章極為罕見。
據收藏者李其航介紹,這是1923年中國政府從日本手中收迴膠濟鐵路的重要見證。日本霸占膠濟鐵路後,中國政府先是通過1919年巴黎和會爭取收迴,未果,隨後爆發瞭五四運動。後又通過1921年華盛頓會議積極爭取,終於如願以償。
許多參觀的觀眾都感嘆,沒想到一粒銅扣竟然引齣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風雲。
20世紀70年代的硬闆火車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1月15日,山東開齣瞭第一趟進京列車,它就是青島至北京間的115/116次列車。此後車次己經演變,其中20世紀70年代改為139/140次。
那時青島到北京需要多長時間?現場展齣的時刻錶上顯示:140次全程運行15小時52分,139次全程運行15小時35分。而現在青島北至北京南的G202次,全程運行時間僅3小時06分,壓縮瞭12個小時。兩相對比,可以感受到鐵路的輝煌巨變。
這張時刻錶的旁邊,展示的是140次列車原版硬闆車票,全程票價15.80元。一些年輕參觀者驚訝地說:沒想到那時車票這麼便宜!
硬闆車票在火車票曆史中占據重要地位。現場展示的大型曆史畫冊《“青”史“影”存》一書,內有《火車票簡史》專題。書中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共有四代車票,第一代:硬闆火車票,延續至20世紀末;第二代火車票:軟質火車票,始於1997年;第三代火車票:磁介質火車票,始於2007年;第四代火車票:無紙化火車票-身份證,始於2011年。
書中配有各個時期火車票,其中有20世紀50年代初北京站站台票,票價居然是1000元。原來,1955年3月1日,中國發行第二套人民幣,第一套停止流通,1萬元換第二套1元,1韆元換1角,而這張站台票是第一套人民幣使用期間印製的。這些知識令讀者大開眼界。
《“青”史“影”存》內有珍貴曆史照片400餘張,且有《中國鐵路大事記》《火車票簡史》《茶券,一個時代的記錄》等內容,被媒體譽為“填補中國鐵路客運七十年曆史空白的重磅力作”。
現場還展齣有20世紀70年代的列車海報。海報中的女乘務員,戴的是藍色無沿帽。而在海報下方的展櫃中,就展有這種無沿帽。這種帽子距今約40年的曆史,紡織品能夠保存至今實屬不易。
中國早期0號機車和龍號機車
中國早期蒸汽機車什麼樣?展櫃中的0號機車和龍號機車模型,給現場觀眾帶來瞭真切感受。
說明牌介紹:0號機車,1882年由英國製造,是中國保存至今最古老的蒸汽機車,1882年運行於唐胥鐵路。在中國鐵路最早的幾台蒸汽機車中,“0號”是幸存的2台中的一台。
龍號機車,約1881-1883年由英國製造,同樣運行於唐胥鐵路,車身上標有英文(中國火箭),機車水櫃兩側各鑲嵌一條金屬龍形圖案,因此這台機車有瞭“中國火箭號”和“龍號”兩個名稱。
據講解員介紹,唐胥鐵路(唐山―胥各莊)是中國第一條保存至今的營業鐵路,也是中國第一條標準軌鐵路,由晚清重臣李鴻章主持建造,1881年全綫通車。唐胥鐵路建成伊始,清政府以機車行駛震及皇陵為由,隻準以騾馬拉車。次年(1882年),改用機車牽引。由此可見中國鐵路誕生之艱難。
由於工業基礎薄弱,中國早期鐵路使用的都是外國生産的機車,直到後來纔有瞭自主生産能力。現場模型中,有我國自主生産的前進型蒸汽機車,由大同機車廠製造。大同機車廠於1988年12月20日製造的7207號機車是最後一台前進型機車。此後,中國鐵路進入內燃時代。再往後,又進入電力時代、高鐵時代。展櫃中不同型號的機車,從一個側麵展現瞭中國工業發展史。
這些模型分彆由趙師慈和尹明鋼提供。其中尹明鋼手工製作的全銅模型尤為搶眼。他擁有30多年的蒸汽機車模型製作經驗。他製作的蒸汽機車模型,2018年獲第五屆中國(山西)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金奬。
《紅燈記》中的信號燈和飯盒
上瞭年紀的人對老電影《紅燈記》並不陌生,其中有個重要道具----信號燈。展櫃中,就擺有一模一樣的信號燈,旁邊擺著李玉和手提信號燈的劇照,一目瞭然。說明牌顯示,這款信號燈,使用於20世紀40年代,距今已有80年的曆史。
展櫃中還有和李玉和使用款式一樣的飯盒,是一邊凸齣一邊凹陷的橢圓形,旁邊也擺有李玉和拿飯盒的照片。早期,列車乘務員使用過大都是這種飯盒,如今近乎絕跡。
信號燈專櫃,展現瞭20世紀20年代至80年代各種不同的信號燈,尤以20年代的最為奇特,小巧玲瓏,燃油照明,非常少見。
展櫃上方,是一張守車照片。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守車是一個陌生概念。過去,貨物列車最後一節,專門掛有運車長作業的車廂,即為守車,用於監護列車運行。自1993年起,鐵道部開始在列和尾部安裝防護裝置,運轉車長開始逐步取消。展櫃中運轉車長使用的響墩、火炬,見證瞭那個已經消失的時代。
上世紀中期的旅客列車茶杯
“青列”(青島列車段)、“濟列”(濟南列車段)、“徐列”(徐州列車段)、“太列”(太原列車段),……這些帶有時代印記的搪瓷茶杯,讓許多老鐵路迴憶起那段久遠的歲月。
據《“青”史“影”存》一書記載,青島列車段成立於1951年1月1日,此後段名幾經變遷,尤以“青島列車段”使用時間最長。1962年1月更名青島客運段,次年(1963年)3月更名青島列車段,38年後,2001年12月更名青島客運分公司,2005年3月更名青島客運段。帶有“青列”字樣的杯子成為重要的曆史見證。
展櫃中還有“北京鐵路管理局旅行服務段”、“天津鐵路管理局太原分局旅行服務所”、“鄭州鐵路管理局旅行服務段”等搪瓷茶杯。據悉,搪瓷杯由趙聯忠提供。趙聯忠是緻力於收藏清朝末年至今的各種鐵路票據、火車時刻錶、徽章等等,藏品纍計12萬多件(套),2013年被中國大世界吉尼斯授予“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殊榮。
膠濟鐵路青島博物館館長崔明波對這次展覽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展品豐富,主題突齣,挖掘瞭鐵路曆史,傳承瞭鐵路文化,弘揚瞭鐵路精神,耐人尋味,值得認真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