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5:34:55 PM
在汕頭市僑批文物館二樓,展示著一幀《本堂落成記》石碑碑文照片,下麵還附有一段文字介紹:“經營時間最長的潮幫批局――魏啓峰,從1879年魏福羅創‘森峰啓記批局’起,至1979年轉入國傢銀行管理,魏氏批業曆經6代,整整100年的心血,在潮汕僑批史上書寫瞭生動的一頁”。
2012年,中國僑批嚮聯閤國申報“世界記憶遺産”時,該碑文照片及魏啓峰批局第五代傳人魏基堅的相片成為申請資料之一。
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在《潮州府誌》中對魏啓峰批局在潮汕僑批業發展史中的重要作用給予瞭高度肯定。特彆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後的幾年時間裏,魏啓峰批局年僑匯總額躍升至約占潮汕僑匯總額的50%,撐起潮汕僑匯的“半壁江山”。
今天,讓我們來瞭解這傢百年批局的風雨僑批路,以及堅持誠信、積善的傢風,服務華僑造福桑梓、挹注傢鄉的感人故事。
▲位於揭陽榕城區的魏啓峰批局舊址
誠實守信成立業之本
《本堂落成記》石碑現存於揭陽魏啓峰祖宅四維裏大院,碑文體現瞭魏氏先人的經營理念和為人處世原則,碑文中講述“大父福羅公性誠實為社會所信仰始創啓峰批業生意日隆”。魏啓峰批局後人魏壁光先生告訴記者,魏啓峰批局的事業正是從先祖魏福羅的誠實開始的。
▲魏啓峰批局運作後台揭陽梅兜村四維裏老宅
原來,魏福羅一開始在揭陽做夏布生意,在做買賣中結識瞭“澄海伯”黃鬆亭。有一次在結算夏布款中,黃鬆亭多付給魏福羅50銀元。魏福羅迴傢發現後非常不安,待到下次見麵,馬上將多收的50銀元歸還黃鬆亭,還再三錶示是迴傢後纔發現的,並不是故意貪取。黃鬆亭被魏福羅的誠實所感動。當時,黃鬆亭既做夏布生意,又兼營著森峰批館,正急於擴展僑批業,尋找可靠代理人,於是對魏福羅說:“你就是我要找的人瞭”,至此引發魏福羅涉足僑批業。
1879年,魏福羅在揭陽縣榕城鎮創建瞭“森峰啓記”,代理森峰批館在揭陽的業務,這就是魏啓峰批局的前身。幾年後,森峰啓記從森峰批館獨立齣來成立瞭啓峰森記批局。1912年,隨著僑批業務的發展,由魏氏第三代傳人魏啓和等成立瞭魏啓峰批局,批局設於揭陽榕城新街橋頭,一直經營至1979年轉入國傢銀行管理為止。魏啓峰批局舊址如今依然保存完好。
“藉雞生蛋”打造僑批“快遞”
當年,成立一傢僑批局的門檻並不高,但因為僑批業利潤低,各種外來因素影響多,很多批局難以長久維持。魏氏傢族自從涉足僑批業之後,深知僑批寄遞對華僑和僑眷傢庭的重要意義,批銀可以說是僑眷傢庭的“救命錢”,因此,即使經營利潤再低、風險再大也從不放棄。百年時間裏,魏啓峰批局經曆瞭國內外多次風雲變幻,為瞭讓僑批業務能持續開展下去,魏氏傢族發揮瞭聰明纔智,通過多種創新經營,使整個僑批匯寄體係完整而縝密,保證批銀的安全寄送,同時也讓傢族僑批業有瞭更好傳承下去的根基。
▲汕頭市僑批文物館裏展齣的魏啓峰批局簡介
魏氏傢族涉足僑批業之後,第二代傳人魏履巧一直沒有放棄兼營土特産、夏布、絲綢、日用品等生意,他們利用僑批業務將生意嚮國外發展,巧妙地運用“藉雞生蛋”的模式,利用東南亞華僑的批款先在南洋購買國內所需的洋貨,再在國內購買土特産到南洋售賣給華僑。為此,國外很多收批業務直接設到山區、農場,一方麵方便華僑寄批,一方麵也方便售賣土特産。
從國外寄來的僑批雖然“銀信閤一”,但批局在寄匯過程中卻是銀信分開的。批信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郵寄,所以能較快送達潮汕;而批銀需從國外經銀行長時間匯寄,往往批信寄達潮汕好幾天後批銀纔到。一般的僑批局都要等銀信收齊後纔開始送批,魏啓峰批局通過“盤活”批銀,批局實力雄厚,國內外都有足夠的資金儲備,可以不用等批銀匯到之後再送批,而是在批信到達的時候,直接在國內按信中所提批銀數量隨信同時送達。這樣一來,可以比其它批局的批款早幾天送至僑眷手中,“快遞”服務極大方便瞭寄批客戶,吸引瞭更多僑批業務,從而形成瞭良性循環。
為瞭發展僑批業及兼營貿易業務的需要,魏啓峰批局於1912年在商貿發達的汕頭埠創建瞭峰棧批局,一方麵承接僑批業務,一方麵用來當作“棧房”(倉庫),存放洋貨和土特産。1924年,隨著業務發展迅猛,魏啓峰批局在汕頭設立瞭新的分支機構――萬豐發批局,並很快成為甲級批局,有資格經營國外業務,魏啓峰批局的主要業務包括商貿也逐步移到萬豐發這邊。
隨著海外業務發展的需要,魏啓峰批局開始嚮東南亞開拓市場,使魏啓峰批局海外分局遍布東南亞各國。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間,僅在暹羅和印尼兩地就有23傢代理商號。魏啓峰批局還分彆於1939年和1960年在香港成立瞭榕記批局和啓峰三益批局。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魏啓峰批局還在汕頭、揭陽同時發行瞭頗有影響的“啓峰銀單”,流通於潮汕各地,憑單隨到隨兌。為此,大大地便利瞭分批人和收款人。
積善之傢守護“救命錢”
魏壁光在講述傢族曆史時深有感觸地說,都說富不過三代,傢族六代人能曆經百年維持僑批業不斷發展壯大,除瞭堅持誠信理念,更重要的還有世代傳承的積善傢風。
說到魏啓峰批局的善舉,真是不勝枚舉。首先是常常為華僑墊付批款。批局設在南洋的分批點經常會派員工深入到大山中的橡膠園、農場等收批,如遇勞工急需寄批迴傢報平安,接濟傢裏,但又未領工錢的時候,批局都會為他們先墊款,等到他們收到僑眷的迴批後纔付款。這樣一來,不僅解瞭勞工的燃眉之急,也留住瞭一個個批戶,使得業務不斷發展。
▲《本堂落成記》石碑現存於揭陽魏啓峰祖宅四維裏大院
其次是在特殊時期堅持批量墊付批款,盡早讓僑眷收到“救命錢”。魏基堅是魏啓峰批局的第五代掌門人。泰國淪陷期間,批款難以及時匯到潮汕,魏基堅在批到款未到的情況下,一直堅持墊款,做到批一到,就馬上按批信所列批款,由批局墊款到僑眷傢中,此舉深得僑眷和華僑的贊許,急等僑匯治病和度日的僑眷,盛贊魏啓峰批局是“救命恩人”,這件事在泰國也引起瞭轟動,讓閤作方曼榖炳閤豐銀信局對魏啓峰批局另眼相待,主動請魏啓峰批局作為曼榖炳閤豐銀信局在潮汕地區的總代理。
抗日戰爭全麵爆發期間,第四代掌門人魏茂玉很有遠見,在揭西、興寜等國統區提前布局,開設辦事處。潮汕淪陷時,僑眷賴以生存的僑批匯路突然被切斷,生活無著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海內外很多批局都毫無辦法。但魏啓峰批局卻能通過新闢的匯路,將僑匯安全送到僑眷手中。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香港及東南亞一帶相繼淪陷,僑批業者陳植芳通過東興的銀行、郵局試匯款迴潮汕,該款就是通過魏啓峰批局提前布局好的國統區新匯路順利中轉至汕頭玉閤批局的。試匯成功後,東興匯路隨之開通,海外僑批匯集到安南海防,再偷越過國界綫到廣西東興鎮,通過廣東省銀行匯往興寜,由魏啓峰批局駐興寜辦事處的職員領齣來帶到揭陽榕城,再分發潮汕各地。據資料記載,經東興匯路寄迴潮汕的批款,有七成以上是由魏啓峰批局收轉的。
▲抗日戰爭期間輾轉韆裏從印尼寄往揭陽的僑批封
抗戰時期送批之路可謂凶險萬分,送批人常常需要曆盡艱難險阻,突破日僞軍重重封鎖綫。但為瞭僑眷得以生存,魏啓峰批局急僑眷之所急,曆盡艱險,在戰亂中保證萬無一失地將僑批送達僑眷手中,拯救瞭萬韆僑眷的生命。魏壁光對父親魏基堅說的一句話印象特彆深刻:“僑批晚到一日就可能‘嫁畝賣仔’,人命關天。”因而韆方百計安全送達僑批,也是魏氏傢族的積善之舉。種善因得善果,魏啓峰批局由此名聲大振,戰後頭三年的僑匯年總額躍升至全潮汕僑匯總額的50%左右。
來源:汕頭橄欖台、汕頭日報
【編者聲明】
本公眾號部分素材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編者收集整理,旨在與大傢分享學習。如您認為某些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核實後將采取相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