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4/2022, 11:09:58 PM
抗美援朝一戰,為我國奠定瞭往後幾十年的和平。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大戰中,誕生瞭許多著名的戰役,例如打齣國魂的上甘嶺之戰,又如令世界為之動容的長津湖戰役。
其中有這樣一場戰役,創造瞭一場史無前例的奇跡。
它以三韆多人的潛伏開局,一戰拉平瞭戰綫,直接促進瞭停戰談判的達成,直到多年後依然為人津津樂道。
1953年5月底,由於與美軍在戰俘遣返問題上的分歧,李承晚勒令南朝鮮代錶將從即日起退齣談判,並聲明今後將單獨行動。
剛有所進展的談判遭到阻撓,我誌願軍自然不能坐以待斃,因此我軍一轉攻勢,將重點轉移到瞭打擊南朝鮮軍上來。
時任誌願軍20兵團代司令員的鄭維山正準備交班迴國,此時也不得不留瞭下來,準備打好他在朝鮮的最後一戰。
鄭維山(中)
6月4日,20兵團召開作戰會議。
鄭維山在會議上強調:
“要配閤談判,將敵人打得不敢反撲,最佳方案就是將兩年前被敵人占去的金城給奪迴來。”
金城的883.7高地、949.2高地和十字架山易守難攻,對我軍來說,如何以最小的傷亡奪取勝利,便成瞭重點問題。
這時,鄭維山提齣瞭一個大膽的作戰方案,即令3000人的兵力潛伏在883.7高地前的陡坡下,待到戰時,打敵個齣其不意。
此計一齣,50多名與會人員都陷入瞭沉思。
在我軍無製空權的情況下,3000多人的大潛伏如天方夜譚,就是現代條件下的戰爭也沒有這樣打的。
誌願軍代司令員鄧華得知消息後,緊急緻電20兵團作戰室,也建議鄭維山切勿魯莽。
然而鄭維山卻道:“就這麼打!錯瞭我負責,殺頭殺我的!”
會議結束後,鄭維山便徑直來到瞭60軍中組織戰前準備。
為瞭保證戰鬥勝利,就要考慮兩個問題:
一、3000多人埋伏在敵陣地前沿,要如何解決吃喝拉撒的問題?二、要如何控製敵人遠離潛伏區,又不讓敵人察覺我軍的意圖?
圍繞這些問題,眾人做瞭深入的探討,各級甚至都做好瞭奇襲轉強攻的準備。
6月9日晚7時,各個突擊部隊按計劃開始瞭行動,各個梯隊潛伏完畢的報告很快便陸陸續續地傳迴瞭指揮部。
次日淩晨,3500餘人全部安全進入瞭潛伏區,所有人屏息凝神地趴在原地待命,沒有發齣一絲一毫的聲響。
時間剛過五點,天就亮瞭起來。隨著太陽一點點升起,所有人的心都吊瞭起來,焦慮和不安齊齊湧上瞭心頭。
指揮所中,鄭維山不動如山地端坐在那裏,他指揮炮兵不定時地嚮敵陣地打齣冷炮,以掩護潛伏的戰士們翻身和休息。
潛伏在草叢中的誌願軍戰士們一動不動,忍受著酷暑、蟲咬、口渴的摺磨,等待著衝鋒的時刻。
熬到下午2時,預想中的情況還是發生瞭。
觀察所傳來報告,有5個敵偵察兵正在嚮潛伏區靠近。我軍炮兵毫不猶豫地按照計劃嚮敵兵發炮,敵人連滾帶爬地跑瞭迴去,潛伏區再次恢復平靜。
下午6時,潛伏區依然靜悄悄的。戰士們的臉頰上布滿瞭汗水,草叢裏的蟲蟻在不斷挑戰著他們的定力。
所有人都咬緊瞭牙關,連一聲悶哼都不曾發齣。
誌願軍戰士
晚上8時13分,鄭維山抬起手腕對錶,兩分鍾後,軍中所有電話、電台及步話機開通。
決戰的時刻終於來臨,潛伏的將士們已經按捺不住要起身衝鋒陷陣瞭。
8時20分,300門火炮齊齊發射,上萬發炮彈同時發齣轟鳴,幾分鍾後,炮火嚮縱深轉移。
敵人見狀,紛紛從隱蔽部鑽齣,準備占領陣地錶麵工事,可令他們沒想到的一幕發生瞭――
草叢中潛伏的3500餘名誌願軍戰士一躍而起,兵分多路,嚮著他們發起瞭攻擊。
883.7高地上手榴彈爆炸聲連成一片,淹沒瞭戰士們的喊殺聲,遠遠望去隻能看見一片紅光。
潛伏區的戰士們越戰越勇,戰鬥的響聲逐漸朝高地背麵滾去,錶明瞭勝利的前兆。
鄭維山坐在指揮所中,遲遲沒有等到前綫戰士的報告,心中焦急,他立即抓起電話打給瞭60軍,得到的迴應卻是:
“我們正在搜集情況,綜閤後將立即上報。”
好在沒過多久,前綫戰況便傳到瞭鄭維山耳中――
潛伏突擊隊隻用瞭70分鍾便攻占瞭預定目標的三個高地,比原計劃還要快20分鍾。
勝局已定,戰鬥發展之順利讓所有人都興奮起來,要知道,戰鬥進行到此時,我軍的各個預備隊都還沒有上場。
又一夜過去瞭,戰士們倚靠既得陣地,打退瞭敵人一次又一次反撲,殲敵8000餘人。
這一場潛伏戰,將南朝鮮軍27團殺得片甲不留,創下瞭誌願軍陣地戰以來,一次進攻作戰殲敵一個團的範例。
戰鬥還沒有結束。
6月12日黎明,就在敵人集中火力試圖再次反撲60軍時,鄭維山也再次發動奇襲,令67軍嚮西側的十字架山發起瞭攻擊。
麵對我軍突如其來的迅猛攻勢,敵軍,立即調兵嚮西,想要阻止67軍的發展。
就在敵軍調動、指揮混亂之時,兵團二梯隊203師和63師齣其不意地加入戰鬥,嚮949.2高地以及東側的1089.6高地撲去。
至此,敵人纔知道上瞭我軍聲東擊西的當,已落入下風的南朝鮮軍隻得且戰且退,將兩個高地拱手相讓。
67軍這邊,由於十字架山上坑道密布交織,敵人躲在坑道內發射槍炮,造成我軍尖刀連部分傷亡,其中包括信號員、報話員及尖刀連連長。
全連群龍無首之時,突擊排長任誌明挺身而齣,代理指揮全連,令眾戰士集中火力壓製坑道中的敵人,掩護尖刀連。
誌願軍戰士們勇往無前,衝鋒迅速,幾人衝到坑道口處堵住敵人交通,大部隊同時作戰,掃清陣地錶麵的敵人。
李承晚
說起來,南朝鮮軍的坑道作戰還是嚮我軍偷師的。
李承晚花瞭近兩年時間,在十字架山上構築瞭三層坑道,自以為無堅不摧,卻忽視瞭兩軍在作戰精神上的巨大差距。
很快,陣地錶麵的敵軍就被我軍打得躲進瞭坑道中,和坑道內的殘敵一起,徹底成瞭甕中之鱉。
就這樣,在不到四個小時的時間內,我軍就完全占領瞭十字架山,又一次殲敵一個團大部,受到瞭誌願軍司令部的通報錶揚。
6月14日,軍中上下一片歡騰,作戰會議室的桌上擺著兩份錶揚通報,而一旁的鄭維山,早已經纍得趴在桌上睡著瞭。
鄭維山
停戰談判已經進入瞭最後階段,當看到我軍遞上的最新戰報時,美軍第8集團司令惱怒不已。
因為南朝鮮軍的自作主張,他們的東部戰綫已經近乎崩潰,此時在談判上也就落入瞭下風。
據說當天下午,該司令還跑到南朝鮮軍指揮所中發瞭好一頓脾氣。
此後,在誌願軍接連不斷的武力打擊下,停戰協議初步達成。
鄭維山在朝鮮的最後一戰不僅為後來的和平打下基礎,也一舉拉直瞭金城停戰的分界綫,為朝鮮人民收復瞭整整56平方韆米的土地。
迴顧此戰之初,三韆餘名誌願軍將士匍匐靜臥在草叢中的場景依然令人提心吊膽。
我軍在技術裝備較差的情況下,敢齣此險棋,憑的不是彆的,正是鄭維山等人的精密部署,以及我誌願軍戰士鋼鐵般的意誌力。
仗都是人打齣來的,誠如兵法所言,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真正善於指揮作戰的將領,會根據戰情,活用甚至顛覆傳統戰術,所以纔會齣現3500餘人瞞天過海的潛伏戰。
反觀南朝鮮軍,模仿我軍坑道戰之形式,卻不諳其道、不懂變通,最終必然落入下乘。
文/木中青
參考文獻:《朝鮮戰爭》《黨史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