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4/2022, 11:15:42 PM
冷知識002【欽天監】:披著道士/風水師外衣,為古代中國貢獻瞭一大批頂級科學傢
話說嘉靖野路子祈雪未果,隻好找迴主流派的欽天監,也就是相當於現代的國傢天文氣象局。監正周雲逸由此進入瞭我們的視野。
那麼,欽天監究竟是乾什麼的呢?
1)欽天監的前世今生
欽天監是明清時代的叫法,欽天監的曆史可追溯到上古,“自上古以來,天文有世掌之官。”此類“天文掌之官”即欽天監的原型。
到瞭秦漢,司天之官稱太史令(――是不是感到有點親切不陌生瞭?),隸屬太常,負責“掌天時、星曆,凡歲將終,奏新年曆,凡國祭祀喪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時節禁忌,凡國有瑞應、災異掌記之。”
也就是說我們最熟悉的太史令,司馬遷也是周雲逸的同行、老前輩。
從這個角度上講,欽天監監正,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官(人)。對吧?
將政治活動與天象聯係起來,是曆代帝王強調統治閤法性的重要手段。
帝王對"天垂象,現吉凶"的深信,體現在天文曆法機構的設立和對天文曆法工作的重視。
由此,欽天監的重要性與特殊性呼之欲齣。
2)欽天監的行政結構
明朝是“二京製”,欽天監在北京與南京各有一套班子。南京的稍微簡單點。
北京的欽天監為正五品衙門,如普通衙門一樣,官員分為三類;堂上官,首領官與屬官。堂上官是總理機構事務的主要官員;首領官主要負責本署總務工作;屬官指的是負責本衙門日常具體工作的官員。
堂上官為監正,正五品,監副,正六品;
首領官,主簿廳主簿 ,正八品;
屬官,五官正(五官正分為春官正,夏官正,鞦官正,鼕官正與中官正),正六品;五官靈台郎,從七品;五官保章正,正八品;五官挈壺正,從八品;五官監候,正九品;漏刻博士,從九品。
再往下有無品級的技術人員――天文生和陰陽生,分彆在天文科、漏刻科、迴迴科、曆科四個部門供事。
天文科觀測天象;曆科確定日期;漏刻科則是確定每一天的時刻,報時報更;迴迴科,是以迴迴之法推算天行之度,算是對預測天文的一種補充。
欽天監還有專業設施――觀象台,觀象台又稱神台,靈台,司天台等等,台上備有“渾儀”、“候風地動儀”、“相風銅鳥”等天文設備,史書記載“有儀器,始於金,成於元。宋元�v時所製者,為渾天儀等,金既取汴,皆輦緻於燕。元至元十三年,太史郭守敬在大都造儀器十二具,至台上。”
3)欽天監人員來源與待遇
硃元璋建立明朝時,將天下百姓分為軍,戶,匠等各籍,各籍百姓隻準子承父業,不準隨意轉業。所以進入欽天監通常隻有三種途徑:
一,傢世傳承,這一點與明朝太醫院類似;
二,民間徵召,這一點比較特殊,因為封建王朝是禁止百姓學習“天文占蔔”一類的知識的,一經發現,鐵定送入欽天監“學習深造”;
三、官員推薦,這一點以嘉靖時居多,嘉靖好道術,大臣便舉薦道士給他。
欽天監的收入
欽天監這個部門非常特殊,欽天監的人就算是犯瞭發配邊疆的罪,皇帝都會撈迴來,繼續用,因為能在欽天監乾活的都是專業技術人纔,技術含量極高。
作為皇帝與“上天”溝通的唯一機構,皇帝是不會輕易大開殺戒的。
但前題是,欽天監不參入“政治”相關的事件。因為欽天監對“上天”有唯一解釋權,靠著“解釋權”這一超高技術含量,欽天監可以變為政治對手的利刃,可謂相當恐怖。
正因為此特殊性質,所以欽天監人員的升職,退休,辭官全都由皇帝說瞭算。
這就造成瞭一種極特殊的現象――欽天監沒有退休,辭官,更沒有三年守孝的說法。
――所以,不難理解,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在天象問對中,對周雲逸的迴答極為敏感:
“宮內開支無度,閣衙上下貪墨,國庫空虛,民不聊生,這是上天示警!”
可謂指嚮性非常明確。
嘉靖有理由相信,這是背後有人指示欽天監負責人這樣說話。含沙影射。
嘉靖的懷疑,正源於欽天監一般都和親王貴族走得比較近:
為什麼?撈外快啊。
你想這個部門和大明其他崗位一個樣,工資這麼低, 欽天監沒有外快早就餓死瞭。 監正和監副(局長和副局長)的主要工作就是齣下一年的日曆(大統曆)。然後呢奉旨選日子, 造房子,造墳墓(皇帝和皇帝親戚傢的)。
一般給皇帝傢的造房子和墳墓是莫有好處的。但是皇帝親戚傢的就有好處多瞭。在硃元璋的製度保障下,大明朝湧現瞭多少皇親國戚啊,隻要有品級的,都要欽天監呈報禮部安排造房子,找日子結婚、取名字、造墳墓。
這個自然就成瞭欽天監的主要外快來源。當然,一般監正和監副自己是不會正式齣麵的,太掉價也太危險,但是會安排散官去考察,作為代錶。例如一個親王要造墓穴,欽天監的官員去他的封地走一圈,然後告訴親王他喜歡的地都有王氣,他不喜歡的地沒有王氣,但是對子孫不利。有王氣的地方一個小小的親王是不能夠埋的, 如此親王一定會塞錢給欽天監的人很多錢, 以期墳墓做在好地方。 這個錢是不能夠獨吞的一定要分潤給監正監副的。
具體到各崗位,靈台郎是占星的,保章正是占蔔的,平秩郎是做風水的,這些職位的外快一般都不少,總有富豪之傢會讓他們來做私活。最最賺錢的是蔔巫司的, 這個蔔巫司是畫符治病的,後來被撤銷瞭編製並入太醫院的祝由科, 但是辦公還在欽天監,日子非常好過。
當然欽天監也有清水衙門類的職位,例如:春夏鞦鼕正官, 這幫人雖然是從六品,但是是推算日曆的。他們總不能上街推銷日曆吧,那時也沒有人要啊, 如果幫一般人私製日曆是殺頭的大罪啊。所以他們隻能窮死瞭。
當然,嘉靖不可能懷疑他自己的兒子,裕王,他懷疑的是裕王背後的幾個師傅侍讀……
4)欽天監的曆任大佬:從司馬遷到郭守敬
雖然從秦漢時期,掌管天文曆法兼史官的太史令職位已降低不少,但是在曆史長河中,能做到這個職位無不是身懷異材之輩,並且“欽天監”的工作對專業性和技術性都有較高要求,因此湧現瞭非常多的大佬,在曆史中留下瞭赫赫威名。
欽天監天字第一號大佬,自然是司馬遷瞭:
西漢時期的司馬遷,曾任太史令,留《史記》傳世,今人隻知司馬遷是著名的史學傢,卻不知道司馬遷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天文學傢,他的天文學造詣主要收錄在《天官書》、《律書》、《曆書》這三篇文章中,在《天官書》中,司馬遷將天空分為三垣二十八宿。
上圖_ 東漢科學傢張衡創造的“地動儀”,此圖為米爾恩對張衡地動儀的復製圖
西漢之後,東漢的太史令張衡,在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更是大佬級人物。
他被後世所知主要是因為發明瞭地動儀,但實際上張衡是全纔,堪比西方的“達芬奇”,他不僅是發明傢,同時還是天文學傢、數學傢、史學傢、文學傢、繪畫傢、思想傢、機械傢,可惜張衡不管是文學作品、繪畫作品亦或是機械作品,皆湮滅於曆史長河中,隻能從古代典籍中略窺一二。我記得他有一首《四愁詩》流傳下來瞭。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何承天也是一枚大咖:曾任太子率更令,掌管漏刻,他通史精律,編寫《元嘉曆》,對後世曆法影響很大,此外還是個思想超前的堅定無神論者。
唐代最齣名的天文學傢和數學傢是李淳風,這個人瞭不得:
他於唐太宗時期入職太史局,後升任太史令。在職期間,不僅是為風定級的古代第一人,還改進渾天儀,編寫《天文》、《律曆》、《五行》三誌,推算齣《麟德曆》,最為後人所知的大概就是傳聞《推背圖》為他和袁天罡所作。《推背圖》號稱中國古代第一奇書,據傳是為唐太宗推算國運所作,推算至唐後2000年。
上圖_ 《推背圖》是中華道傢預言第一奇書
北宋時期的太史令瀋括,是繼張衡之後的又一全纔,他精通於天文學和數學,發明的隙積術讓中國古代數學達到瞭高階等差級數求和的新階段,會圓術則促進瞭平麵幾何的發展;他還記錄瞭人工磁化的方法,推進物理學;通過觀察實驗,對小孔成像、凹麵鏡成像進行記錄,涉及光學實驗。
除此之外,瀋括還精通地理學、地圖學、水利學,對化學和聲學也多有研究。
瀋括唯一的瑕疵是人品不行,曾經對好友蘇東坡落井下石過。
元代的太史令郭守敬,除瞭天文學和數學外,還是著名的水利專傢,並創造性地提齣瞭海拔的概念。
這是一個技術極客型的人物。他有多 geek?月球上有一座環形山,被國際天文學會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宇宙中還有一顆小行星,被國際小行星中心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
郭守敬畫像。
他在早年據說亦學過道傢,精通五經,但他在科學領域的成就實在太大瞭,擅長數學、光學、水利學、天文學、地理學等等,簡直就是那個年代的中國版特斯拉。
舉個例子。北京 CBD 南側的通惠河,最遠可以連接京杭大運河,就是郭守敬主持修建的,在如今已是相當著名的地理坐標。
郭守敬協助老師劉秉忠,重度參與瞭北京城的原型――元大都的建設。有學者相信,當時元朝皇宮的遺跡,如今就埋藏在故宮博物院的地下。
天 安門前的金 水河,也是由他們設計。為什麼叫金 水河?因為「金」代錶西方,從西邊把玉泉山水引到皇宮門口,是為金 水河。這條河當時一直嚮東連接通惠河、至京杭大運河。
郭守敬修完通惠河後,深得忽必烈的贊賞,得瞭一萬二韆五百貫巨款作為奬金。
但郭守敬最牛逼之處,還在於他的數學和天文學。開頭提到北京建國門的古觀象台遺址,最早就是由他所建。
今天,郭守敬被標榜為偉大的天文學傢,但在當時古代的天文學其實與占星術是分不開的,且古代皇傢夜觀天象,其主要的目的也不是研究恒星構成,而更多是基於占星術指導當下、預測未來。就像西方天文學奠基人托勒密、開普勒等人,其另一個身份都是占星大師。
注:有說法稱郭守敬對玄學持抵製態度。但根據他的齣身及師從玄學大拿劉秉忠、參與北京城風水建設來看,要說他不搞玄學則完全不符閤邏輯。郭守敬反對的應是迷信鬼神之類,但易學、占星、八字等等對他來說屬於客觀世界的自然之理,他不可能疏遠甚至排斥,隻可能是高手中的高高手。
郭守敬作為天文學、占星術的大拿,在 1279 年創辦瞭元朝的司天台,也就是一直延續到後來明、清兩代的欽天監。
欽天監的正殿名為「紫微殿」,在中國傳統中紫微星為帝星。牛掰吧?
郭守敬在公開的曆史資料裏極少從事術數,但卻對術數領域作齣瞭極其重要的貢獻,體現在他主持修定瞭中國古代世上最精確的曆法即「授時曆」。
而我們八字命理等玄學技術的基礎,正是來源於占星術的精確時間測定。
古代東方與西方的天文學、占星術,在很多地方都有共同點。比如我國的十二地支(十二生肖),與西方的黃道十二宮能夠精準對應。而在觀測上最大的難點,就是如何將一個太陽年的周期作完美的十二等分,甚至二十四等分,即確定節氣點。
今天我們講生辰八字,很多人是根據北京時間來計算,其實是有誤差的。尤其是介於兩個時辰交界處,或是恰好生於節令日(如立鞦)的換氣點,往往分鍾級的誤差都會導緻八字構成的迥異。
而郭守敬當時在司天台的貢獻,是得到瞭忽必烈的授權,派齣大批人馬在全國二十七個不同地理位置進行太陽升落時間的觀測,史稱「四海測驗」,由此整理齣測定不同地域「真太陽時」的技術方法,亦得齣迴歸年為 365.2425 天的精確數字,與現行天文曆法完全一緻。這是一個非常瞭不起的科學成就。
後來他基於此廢除瞭漏洞百齣的舊曆法,而推齣無比精確的《授時曆》,比同樣精度的全球現行《格裏高利曆》(即陽曆)早推齣 300 多年!
簡直牛逼PLUS。
術數界的八字、六爻、紫微鬥數等等,其有效的前提就是時間坐標準確、精確,《授時曆》的推齣讓古人獲取時間坐標(如生辰八字)能直接達到現代的精度,簡直就是革命性的戰略支持。
圖中這台儀器就是用於確定「真太陽時」。
最難就是節氣點的測定。
到瞭明朝,改朝換代,司天台亦被改名叫做「欽天監」,任務仍然是天象觀測、曆法的製定。
明朝官方的曆法《大統曆》基本上就是對郭守敬《授時曆》的翻版,隻做瞭很小的改動。
明代的欽天監最齣名的為劉伯溫;到瞭清朝,欽天監監正多為外國人,齣名的有湯若望、南懷仁等人。
上圖_ 湯若望(1592年―1666年),字道未,神聖羅馬帝國科隆(今德國科隆)人
在中國天文史上,湯若望是個繞不開的傳奇:
湯若望是繼利瑪竇之後又一個明清之際的著名傳教士。他是德國人,受葡萄牙耶穌會的派遣到中國傳教,明天啓二年(1622)進入中國,取漢名湯若望。他有天文學方麵的專業知識,崇禎三年(1630),徐光啓預備修訂新曆,將湯若望從西安調到北京,進入曆局成為徐光啓的助手。他不僅是天文學傢,在機械製造方麵也十分在行,幫助祟禎皇帝製造齣威力強大的紅夷大炮,在對抗清軍的戰爭中發揮瞭巨大的作用,這使得明、清雙方都將他當成不可多得的全能人纔。
崇禎十七年(1644),他在改朝換代的大動蕩中堅持留在北京。六月,多爾袞率清軍進入北京城,命令城內居民搬齣城外以安置大軍,湯若望上書請求保護,獲得清政府的優禮,他的教堂、三韆捲書籍和為祟禎皇帝修訂的《崇禎曆書》刻闆得到妥善安置。
清政府上台,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編製新曆法頒行天下,代替前王朝的舊曆。多爾袞命令欽天監官員負責新曆法的修訂。當時欽天監官員使用中國傳統的大統曆和迴迴曆,推算齣天文現象齣現的時間與實際發生時間差距較大,影響到新王朝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多爾袞對此十分不滿,召見湯若望詢問有關技術問題。通過同年八月對日食時間的測定,三種曆法優劣頓現,漢、迴曆法分彆相差二刻、四刻,而“西洋新法”的測算結果絲毫不差。清政府當即宣布采用西洋新法,將新曆書賜名“時憲曆”,不久湯若望接任欽天監正,相當於國傢天文台的台長。能推算曆法的人在被當時被認為懂占星術,受到官員和民眾的崇拜。
自湯若望以後,直到清道光年間,欽天監官員都用西方傳教士擔當。湯若望獲得清朝統治者極大的尊崇,在中國受到如此禮遇的傳教士獨此一人。
牛頓曾說: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縱觀中國5000年古史,有纔文人和厲害武將不少,科學係人纔卻鳳毛麟角,齣名的太史令基本上都是曆史上非常牛逼的科技大佬,他們沒有巨人可站,但是憑藉自己的能力成為瞭古代科技史上的巨人。
倘若他們生活在今天,將會實現怎樣的成就啊!
當然,生活在嘉靖朝的欽天監監正周雲逸,當然就沒那麼幸運瞭……
5)欽天監的特殊作用
迴到《大明王朝1566》之前,我們先看一首詩。嘉靖的老祖宗明成祖寫的。
馬上皇帝硃棣還會寫詩?沒錯哈――
憶昔當年楊救貧,此仙去後有誰人。齣去尋龍一身雨,迴來跨鶴兩袖雲。
地理圖中觀地理,天文機上會天文。一杯餞彆順天府,同昌山河樂太平。
這是明朝永樂帝禦贈一代風水大師廖均卿的詩作,在詩中把堪輿術士寫得極為生動,這首七律好壞暫且不論,但最後一句,儼然已經將堪輿之術作為安定天下的法寶。
(廖均卿齣生的小村落――三寮村。這是江西省一個很有名的村落,之所有名氣,並不僅僅齣現瞭廖均卿,韆年以來,這裏陸續誕生大批名顯一時的風水先生,先後走齣曾從政,廖均卿,賴布衣等24位國師,36位風水名師,72位欽天監靈台博士,更有數以萬計的楊公弟子從此走嚮世界。)
前麵說瞭欽天監對“上天”擁有唯一解釋權,比如說日食與月食。古人相信“太陽”象徵著“君”,一旦太陽齣現變異,意味著“人君有瑕”,則可能導緻國傢失政,百姓不寜。尤其是日食的齣現――“陰侵陽,臣掩君之象”,是亡國之相。
此時的欽天監必須要提前給皇帝預警,留給皇帝“補救”的時間,包括率領文武百官皆須穿朝服行三跪九叩之禮。如果欽天監預測不準,沒能準確給齣“日食”齣現的時間,欽天監極可能麵臨皇帝的暴怒――砍頭。
由預測天象而給齣預警與解釋,帶來欽天監的另一項特殊作業――利用天象影響政治鬥爭。
比如洪武十三年(1380 年)五月,雷擊皇宮謹身殿,欽天監以此與皇帝誅除鬍惟庸等黨人一事相聯係,稱殺戮太多,惹上天震怒。硃元璋怕瞭,錶示“朕思愚昧,乃得罪於人神,從今修省。”停止大規模殺戮,宣布大赦。
如正德元年(1506 年),欽天監五官監候楊源先後以“大角及星宿中星動搖不止”和“火星入太微垣帝座前,或東或西,往來不一”為由,進言皇帝要修德自省,遠奸臣、親賢人,要求驅逐劉瑾。楊源的上書,顯然背後有文官集團的支持,但楊源比較不走運,當時的皇帝正德不在意這些。
有明一代,欽天監通過天象,天意,天譴這樣的思想,利用占蔔天文,解釋天意的功能對政治運作施以重要影響,實際上並不脫離世俗政治與現實的聯係。對此,精明過人的嘉靖皇帝自然心知肚明。
但這一次,嘉靖皇帝沒有想到要直接砍周雲逸的頭,而是選擇瞭他的拿手好戲、賴以成名的:
讓太監執行廷杖。試圖刑訊逼供。
說起來,太監就是欽天監的死對頭――內承運庫有個機構叫做內靈台。也做著和欽天監同樣的工作, 但是......明朝的內靈台對天文玄學的造詣遠遠好於欽天監。有點不可思議吧?
明實錄中有好多記載,例如成化九年,內靈台大太監蘇齊上奏欽天監曆後上朔日乾支有誤,然後一查真的是欽天監錯瞭,後來不知道死瞭多少人。
所以欽天監還是有點怕太監的。
嘉靖皇帝對此心知肚明,所以派齣東廠行刑太監來對付周雲逸。
那麼,廷杖是什麼刑罰?為何要讓東廠來執行,這裏又有什麼講究呢?
我們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