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每天將「小事當作大事」來做,就能改變人生「可靠」、「能乾」、「彆人可以安心交付工作」等,成為大傢倚重之人的「一點心思」是什麼樣的心思呢?就是讓彆人歡喜的心思。 ... 讓彆人開心 (體貼彆人,小事, .....
每天將「小事當作大事」來做,就能改變人生
「可靠」、「能乾」、「彆人可以安心交付工作」等,成為大傢倚重之人的「一點心思」是什麼樣的心思呢?就是讓彆人歡喜的心思。
也許有人一聽到讓彆人歡喜的心思,想說門檻一定很高,其實不然。
想像生日派對時的驚喜吧。一個意料不到的驚喜,當然能讓對方開心,但人是一種慣性動物,期待的門檻隻會越設越高,除非是個超級驚喜,否則無法滿足。
相反的,受大傢倚重之人要的「不是驚喜」,而是「安心感」與「信賴感」,這兩種感覺是「日積月纍」而成的。
其實用點心思並不難,隻要想做,誰都能做得到。以料理比喻的話,好比隱藏版美味,每天用點心思,日積月纍,養成習慣,深得周遭信賴之人就是這種人。
「懂得體貼彆人」就是佼佼者
還記得我因緣際會進瞭一傢剛成立的小企畫公司,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當時隻有10名員工的小公司,如今是眾所周知的TSUTAYA總部Culture Convenience Club股份有限公司(簡稱CCC)。
那時還是職場新鮮人的我或許是個「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有時覺得自己明明很努力,卻得不到周遭人的肯定。
然而,擔任祕書一職的我隨著公司的發展也急速成長,終於體悟到重要的不是「自己怎麼想」,而是「對方怎麼想」。
體悟到這一點後,我的眼界瞬間開闊,看到許多從未注意到的事。
自從打開眼界後,我跟著教主級的人物──我們的社長增田宗昭先生,學習到「鑑彆力」、「整理力」、「選擇力」、「體貼的心」等許多珍貴的道理。
後來我離開CCC,纔發現在CCC學到的經驗是多麼珍貴,也纔明白原來我在CCC受到的鍛鍊,那些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其實很多人都做不到。
本書是匯整我在CCC任職24年來在工作崗位上學習到的各種經驗,我如何多用點心思讓彆人歡喜的技巧,以及從彆人身上學習到的經驗等,希望與大傢分享。
隻要自己願意改變,周圍的人也會跟著改變
隻要行動時「考量到對方」,與周圍的人的互動就會愈來愈好。
隻要自己願意改變,周圍的人也會跟著改變。換言之,要是自己不改變,周圍的人也不會改變。這是我自身的經驗,也有自信與大傢分享。
隻要用點心思,纍積「讓對方開心的小技巧」,工作和心情也會變得更充實。
即便是微不足道的瑣事,隻要能讓自己變得更好,建構良好的人際關係,都是讓人開心的事。
衷心期望看完這本書後,您也會覺得:簡單啊!我也做得到!
還請大傢多多指教到最後。
今藏由香裏
1.「讓彆人開心」:體貼力、費心力和觀察力。
成為廣受倚重之人的共通點,就是待人處事始終抱持「希望能讓對方歡喜」的心情。
他們以一起工作的夥伴的開心模樣、客戶的滿意模樣,還有傢人歡喜的模樣為最終目標,總是想著如何讓對方歡喜。
為瞭讓對方感受到「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多虧你的協助纔能順利完成」,我最重視三種「力」:體貼力、費心力和觀察力。
這三種力的難處在於不是以自己為本位,而是以對方為本位,意即配閤對方的情況,改變行動,所以沒有照本宣科的教戰手冊。
正因為有些難度,所以具有這三種「力」的人,在職場上絕對是備受倚重的醒目存在。
那麼,該如何習慣化這三種「力」呢?我是藉由以下兩點,逐步養成這三種「力」。
(1)想像對方的行動。
(2)想像對方的心情。
想像對方的行動
「啊?!慘瞭。」發現自己忘記處理重要的事,正慌張不已時,卻發現有人已經幫你處理妥當。
或是發生什麼突發狀況,有人像是有預知能力般地從容應對。
和他共事不知為何就覺得事事很順利,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呢?
那是因為他們不但明白目的為何,還會想像該怎麼行動比較好,所以能早一步處理。有沒有想像行動的差彆,比較失敗率便一目瞭然。
以研討會為例,你是否有過以下經驗?
‧上課時間到瞭,還有很多人沒到,隻好「再等一下」,讓準時到的人空等。
‧準備的講義份數不夠,隻好趕緊拿去影印。
‧因為放映機壞瞭,隻好寫白闆,筆卻沒水。
這是研討會經常發生的情形,無論你是主辦者還是受邀參加的人,應該多少都遇過這種事。
若因為這樣讓會議氣氛變得很僵或留下不好的印象,可就得不償失瞭。其實隻要以滿足參加者的需求為目的,想像參加者的行動和課程規劃等,事先做足準備,便能避免齣錯,比如:
‧前一天再次通知會議時間與日期、地點和主題等。
‧在大門口和教室門口張貼清楚易懂的說明告示。
‧確認參加人數,多準備一些資料。
‧親自清點需要用到的東西。
確立目的,想像行動,便能贏得先機。
試著站在參加者的立場,具體想像會議的整體流程、可能會採取的行動,揣想「這裏可能會有點棘手」、「也許這麼做會比較方便」來確立要點。
想像對方的心情
接著是「想像對方的心情」。
以前述的研討會為例,就算課程沒有延遲地按時上完,但對參加者來說,肯定覺得學習氣氛不佳吧。
我曾參加過一位知名講師的研討會,抵達會場時,發現會場幾乎坐滿,於是挑瞭中間有個空位的三人位。隻見坐在兩側的人好像彼此認識,竟然隔著我交談起來,夾在中間的我坐立難安,主動提議:「要不要換個位子?」後來我環顧四周,發現不少都是彼此認識的朋友。會場氣氛很熱絡,我卻一直很不自在,但這還隻是小小的開端。
講師一上台便先嚮認識的人寒暄:
「○○先生,你又來捧場嗎?好高興喔!」
「△△,前陣子真是謝謝瞭。」
接著又說:
「我之前也說過,相信大傢都知道……」
「大傢都曉得○○小姐……」
但對初次參加的學員來說,這位講師一直在講些讓人一頭霧水的話。
之後我偶然與一樣也是初次參加這研討會的人一起迴傢,對方難掩失望地說:「我好驚訝也很失望,就把這次的經驗當作負麵教材吧!」
這就是沒有思考對方的心情,所以無法讓對方感到歡喜的例子。
「看到彆人熱絡交談,有一種被孤立的感覺」、「空調太冷」、「好熱!好渴喔!」等不舒服的感覺一湧而上,這些感覺多半是馬斯洛主張的人類需求五階段理論的欲求不滿。
感覺口渴是生理的需求,覺得空調過冷、過熱是安全的需求,至於覺得自己被孤立則是社會的需求,所以我們必須要有觀察與想像對方心情的能力。
配閤行動,想像對方的心情,不是單方麵的,而是全方位,發揮想像力揣想什麼樣的情況能讓對方歡喜吧。
小事的力量:將職場習以為常的「基本小事」做好做滿,你不隻值得信賴,也將不可取代
轉貼來源
本帖最後由 夢昕語 於 2016-8-2 00:41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