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殘忍的,也是殘酷的,古代的戰爭更是如此,充斥著血腥味的戰場簡直再常見不過瞭。而戰爭中最為無辜的,無疑就是戰俘和百姓瞭,亂世之中他們隻想活著。
而很多將軍和帝王卻不想讓他們活下去,戰功越彪炳的將軍,在青壯年時期越像一個殺胚。
他們手上不僅沾滿瞭敵人的鮮血,還沾滿瞭百姓的鮮血。
明朝的開國大將常遇春就是這樣一個將軍,他有著極高的軍事纔華和戰鬥能力,但是其嗜殺的性格,也讓人感到心驚。常遇春甚至被稱為大明屠城第一人。
起於田野
元末之際,天下大亂,很多起義軍揭竿而起。元朝末年皇帝無能而且殘暴,對待外來異族的侵略,他是諂媚的。但是麵對國內的百姓他又是殘忍的,他曾多次地屠戮百姓。
實際上百姓們想要的並不多,他們隻想吃飽穿暖,然後安安穩穩地活下去。
但是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一般,被殘暴的統治者隨意踐踏著,侮辱著。
常遇春最開始就是一個農民,他在田野裏種田,自給自足。但是亂世之中誰又能保全自身,常遇春便想著找一個靠山,最起碼找一個能夠讓自己活命的靠山。
不過常遇春還是有些手段的,青年時期,常遇春跟隨一個從元朝朝廷退下來的武官。
因為傢境貧寒,他就幫這個武官種地,打雜以換取學習的機會。
常遇春從小身強力壯,確實是一個練武的好材料,在跟隨此人學習的過程中,他的習武天賦慢慢地被發掘齣來。因此常遇春在亂世之中確實很容易站穩腳跟。
不過最開始的常遇春卻找錯瞭人,他最開始投奔瞭綠林的盜匪劉聚。劉聚這個人說好聽點是一個綠林好漢,說難聽點就是一個趁著亂世打傢劫捨的強盜。
按理說一個貧苦百姓因為活不下去做強盜其實很正常,因為時值亂世,強盜劫匪之流數不勝數。但是劉聚這個人卻是一個另類,他不敢和官兵作對,不敢劫富濟貧,偏偏去做那搶劫百姓的勾當。
常遇春看不下去,本來自身就是因為窮纔落草為寇,找瞭個大哥,他還打劫窮人。
常遇春認為此生誌嚮不在於此,因此便遠離劉聚而去,打算另謀齣路。
巧遇明君
離開後的常遇春就遇到瞭攻打和州的硃元璋,當時的硃元璋已經成瞭紅巾軍的領頭人。常遇春因此想要在硃元璋手底下徵戰沙場,但是常遇春已經遇人不淑一次,因此這次他學聰明瞭。
常遇春扮成百姓在和州觀察硃元璋的一言一行,他發現硃元璋確實和身邊人說的一樣,不僅平易近人,而且十分愛護百姓。
實際上硃元璋對待百姓隻有一個字,那就是好。
常遇春也因此認同瞭硃元璋,他想去為硃元璋效力,以此來建功立業。因此常遇春急忙地去拜訪瞭硃元璋,這時的硃元璋可不是剛齣茅廬的毛頭小子,經曆多起大戰的他,遇到過太多無能之輩。
因此常遇春想要跟隨硃元璋,硃元璋對此並沒有什麼興趣。而常遇春接下來的話,卻讓硃元璋對此有瞭改觀。常遇春對硃元璋說,如果想要過江打仗,他願做先鋒。
這先鋒一職可不好乾,說好聽的叫先鋒,說難聽的就是敢死隊隊長。而硃元璋對其也颳目相看,畢竟戰場上最怕的就是不要命的。常遇春也因此有瞭跟隨硃元璋的機會。
戰功甚偉的常遇春
常遇春天生就有著一股子衝勁,麵對敵人時他總是身先士卒,無論什麼戰爭他都會帶頭衝鋒。有這麼一個先鋒官,可給硃元璋高興得不得瞭,硃元璋直呼撿到寶瞭。
常遇春一生轉戰三萬裏,從衢州到九華山,有常遇春在的地方,就沒打過敗仗。
常遇春每次齣兵都打得元軍叫苦連天,看見常遇春的部隊都心驚膽戰。
在九華山的戰爭更是讓常遇春一戰成名。當時常遇春的部隊在九華山駐紮,偏偏遇上瞭乾旱,巨大的太陽竟然將整個九華山的河流都烤乾瞭。
沒有水資源不僅沒法做飯,更是讓士兵們嚴重缺水,眼看著地方部隊就要來瞭,常遇春陷入瞭死地。但可謂天無絕人之路,常遇春竟在九華山中挖齣六股甘泉。
這六股泉水可解瞭常遇春的燃眉之急,他讓將士們緊急補充水源,有這些水資源,常遇春帶領部隊死死地埋伏在瞭九華山。最終常遇春的部隊大敗元軍,這一戰也奠定瞭元軍的敗北。
殘忍屠城
常遇春雖說是一員虎將,但是隨著戰功的纍積和地位的提升,他漸漸地迷失在瞭權利之中。
丟失瞭本心的他,變得殘暴不仁,屠戮百姓都不願意眨眼睛。
有一次常遇春攻打河南焦作的懷慶城,常遇春剋敵製勝,將元軍打瞭個落花流水。這對於整個懷慶城的百姓而言都是太大的好事兒,因為元軍的統治實在太殘暴瞭。
但是彼時的人們沒有想到,剛剛驅趕走瞭豺狼,轉頭卻遇見瞭吃人的猛虎。常遇春進入懷慶城後,百姓們夾道歡迎。歡迎著勝利者的到來,也歡迎著新時代的到來。
但是常遇春看瞭看周圍的百姓,卻冷笑瞭一聲,便下令讓士兵們屠城。
最終滿城上萬人口一個活人都沒有留下,而常遇春對此卻沒有什麼慚愧之心,反而覺得自己做得對。
因為當時的百姓舉著的是恭喜元軍的牌子,他認為這些百姓都是元朝的子民,因此大開殺戒。但實際上,百姓們隻是舉錯瞭牌子,他們隻想活著。
上萬口人的姓名,在常遇春的一念之間便被屠殺殆盡,如此殘暴的罪行即便是隨性的士兵都看不下去。但是軍令如山,他們隻能這麼做,可憐的就是這些無辜的百姓瞭。
結語
常遇春的一生功過皆有,他幫助硃元璋攻打天下,其功勛之彪炳隻有開國將臣纔能夠媲美。而他本人又殘忍暴力,其嗜殺之手段令人感到憤怒。
最終常遇春可能是因為殺人太多,在40歲時就暴斃而亡。
常遇春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如何都要給人一條齣路,完全將人置於死地,最終自己也會受到懲罰。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