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7/2022, 2:49:47 PM
新智元報道
編輯:時光 桃子
【新智元導讀】
等待8個月後,雲從科技在4月6日科創闆IPO注冊獲批。這意味著繼商湯之後,雲從將成為「AI四小龍」中第二傢上市企業。
商湯之後,「AI四小龍」還有三傢沒有正式上市。
4月6日,雲從科技在科創闆IPO注冊。
一路走來,雲從科技上市過程頗為漫長。
2020年12月遞交瞭上市申請,經過多輪詢問,並最終在2021年7月過會,緊接著8月4日提交瞭注冊稿,直到今日纔獲準科創闆IPO注冊。
目前來看,「AI四小龍」中,曠視科技過會仍未獲批,而最先提交招股書的依圖科技已撤迴科創闆上市申請。
3年連續虧損
雲從科技成立於2015年,是一傢提供高效人機協同操作係統和行業解決方案的人工智能企業。
這傢公司主要緻力於助推人工智能産業化進程和各行業智慧化轉型升級。
根據注冊稿顯示,雲從科技擬募資約37.5億元,主要用於人機協同操作係統升級項目、輕舟係統生態建設項目、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綜閤服務生態項目等。
2018年至2020年,雲從科技營收分彆為4.84億元、8.07億元、7.55億元。
歸母淨利潤分彆為-1.81億元、-17.08億元、-6.90億元,即3年虧損約25.79億元。
2021年上半年,雲從科技營收為4.5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2億增長105.70%。
據介紹,主要是由於上年同期受疫情影響,營業收入基數較低,且公司當期緊跟國傢新基建戰略導嚮,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中相關新基建項目在手訂單順利執行。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雲從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彆為1.48億元、4.54億元、5.78億元,最近3年纍計研發投入閤計超過6000萬元。
這三年研發投入占各期營收比例分彆為31%、56%和77%。
因此不難看齣,由於前期研發費用,還有管理投入、銷售團隊建設投入較大,雲從科技營收無法覆蓋這些成本支齣的規模。
雲從科技預計,未來5年(從2021年-2025年)公司營收規模分彆為12.01億元、19.10億元、25.42億元、32.59億元和40.64億元,5年要營收約130億。
同樣,雲從預計扭虧為盈的時間點將在2025年。
80後周曦:做AI的領跑者
周曦先生是雲從科技創始人,他於1981年齣生,中科院本碩畢業之後,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獲得博士學位。
讀博期間,周曦師從「計算機視覺之父」Thomas Huang(黃煦濤)教授,在這位世界頂級華人計算機教授的指導下,他6次獲得智能識彆類世界大賽冠軍。
然而,即便擁有美國的博士學位,以及IBM、微軟、NEC等大公司實習經曆,周曦並沒有選擇留在美國實現夢想。
周曦毅然選擇歸國,一方麵是他被中科院重慶研究院負責人的「三顧茅廬」精神所打動,當時,領導3次飛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邀請周曦迴國;另一方麵,周曦自己也有報效祖國的心願,看到當時國內急需高新技術,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在大街小巷看到自己的研發成果應用。
於是,他歸來任職於中科院重慶研究院,進入中科院「百人計劃」,擔任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等職,兼任上海交通大學博導。
期間,他帶領團隊研發齣智能圖像偵查儀、公安韆萬級人像檢索機、大規模動態人群特徵檢測係統等産品。
周曦說:「做人臉識彆隻是第一步,它是AI的眼睛,我們的最終目標是AI的大腦」。
2021年3月15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齣,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在事關國傢安全和發展全局的基礎核心領域,製定實施戰略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
文件提到,「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傢重大科技項目。」可以說,周曦深耕的AI研究正契閤我國的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
如果說,周曦加入中科院是基於國內人纔召喚使然,那麼,他創業雲從科技則是實現他的第二個考慮――在大街小巷看到自己的研發成果應用。
2015年3月,周曦創立雲從科技,以「定義智慧生活,提升人類潛能」為使命,以「成為全球智能生態領軍企業」為願景,聚焦人工智能領域,為客戶提供人機協同操作係統和AI解決方案。
AI行業應用,前景燦爛
迄今,雲從科技走過瞭整整7個年頭。
雲從科技自主研發的跨鏡追蹤(ReID)、3D結構光人臉識彆、雙層異構深度神經網絡和對抗性神經網絡技術等AI技術均處於業界領先水平。
通過多年技術積纍和業務深耕,雲從科技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齣行、智慧商業四大領域已逐步實現場景落地應用,形成公司的競爭優勢和商業壁壘。
在智慧金融領域,AI解決方案為金融機構客戶提供數字化身份認證及生物特徵識彆、智慧網點數字化運營管理、刷臉支付、信貸風險管理等場景的解決方案,2022年我國智慧金融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
在智慧治理領域,AI解決方案主要服務公安、政法、交通、應急等政府和企事業單位,2022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600億元。
在智慧齣行領域,AI解決方案以機場航司作為切入口, 探索「空陸聯運」,聯動客運公交、地鐵、高鐵、城市軌交、公交,2022年中國智慧齣行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35億元。
在智慧商業領域,以各類綫下消費為主要應用場景,2022年中國智慧商業市場規模將突破329.3億元,增速將達37.2%。
可以看齣,用AI助推我國産業智能化進程,打造各行業智慧轉型升級,前景十分美好。
參考資料:
https://mp.weixin.qq.com/s/hTSjEvTJVQROP9RVEo-SXA
http://www.cninfo.com.cn/new/disclosure/detail?orgId=-&announcementId=1211506875&announcementTime=202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