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9/2022, 12:07:39 PM
報告紀要
開幕式結束後,2021年度夏文化論壇學術報告環節開始。第一場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趙春青主持。
1
第一場
楊育彬:《曆史不應忘記――夏文化探索迴眸》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楊育彬作瞭題為《曆史不應忘記――夏文化探索迴眸》的發言。他指齣,夏朝的存在需要考古發掘的印證。安陽殷墟的發現,鄭州商城的發掘,拉近瞭商與夏的距離,增強瞭尋找夏文化的信心。登封玉村遺址的調查,鄭州洛達廟遺址的發現,尤其是偃師二裏頭遺址的發掘,最終找到瞭在時間上早於鄭州二裏崗商文化、晚於河南龍山文化,中心地域分布與夏王朝疆域較為接近的一種新文化,即二裏頭文化,這是探索夏文化的標誌性成果。而登封王城崗龍山文化晚期城址的發現,夏都陽城呼之欲齣,又是尋找早期夏文化的重大突破。同時他還迴顧瞭徐旭生、夏鼐、安金槐、鄒衡、趙芝荃等老一輩考古學傢在夏文化探索中的學術貢獻。
王青:《二裏頭遺址齣土通神法器的使用方式問題》
山東大學考古學係教授王青作瞭題為《二裏頭遺址齣土通神法器的使用方式問題》的報告。二裏頭遺址齣土瞭一批與神靈崇拜與祭祀有關的遺存,為探索夏人的精神信仰和藝術傳統提供瞭珍貴實物資料。其中根據器物功能組閤、裝飾紋飾、齣土場景等,推測鑲嵌綠鬆石龍形器應為佩掛兼錶演式法器;鑲嵌綠鬆石銅牌飾和木牌飾應為佩掛式法器;銅鈴、漆鼓應為演奏式法器;玉戚、瓚應為錶演式法器;飾紋陶透底器、飾紋陶盆和大口尊這些陶祭器應為陳列式法器。報告進一步推測復原瞭當時作法通神的祭祀儀式,並認為這種復雜神聖的祭祀儀式,正是二裏頭作為夏王朝都城所舉行的國傢祭祀的重要體現。
梁法偉:《河南夏商考古新進展》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梁法偉作瞭題為《河南夏商考古新進展》的報告。報告總結瞭河南夏商考古的工作概況,並介紹瞭河南夏文化的考古新發現,包括登封王城崗遺址、禹州瓦店遺址等,以及河南商文化的考古新發現,包括武陟萬花遺址、洹北商城、輝縣東新莊墓地等。最後報告對河南夏商考古研究作齣總結:河南夏商聚落考古取得的新進展,對研究當時國傢政治地理格局和治理體係有較大的推進作用;夏商遺址祭祀區及墓葬器物反映的祭祀觀念為王朝國傢禮製和祭祀思想研究提供瞭新材料;早期夏文化遺址錶現齣眾多文化因素匯聚中原,經過長期交流融閤,促成第一王朝在中原地區誕生。今後,還要立足田野,開展相關工作,並做好曆史文獻梳理和考古材料的綜閤研究,多學科、多單位聯閤攻關,推動夏商考古繼續深入研究。
郭明:《比較視野下二裏頭遺址大型建築基址試析》
上海外國語大學全球文明史研究所副教授郭明作瞭題為《比較視野下二裏頭遺址大型建築基址試析》的報告。報告從建築的形製、結構、柱網分布、空間布局、建築技術、建築與相關遺跡的關係等方麵,將二裏頭遺址的建築遺存與二裏頭文化時期其他遺址的建築予以空間背景下的橫嚮比較;再在時間背景下,將二裏頭遺址建築遺存與龍山時代和商代的建築分彆予以比較。
劉亦方:《鄭州商城城市水利工程的迴溯研究》
南開大學曆史學院博士後劉亦方作瞭題為《鄭州商城城市水利工程的迴溯研究》的報告。報告認為,鄭州商城屬於古今重疊型城市遺址的範疇,同一地點上經曆瞭多個城市發展階段,不同階段城市的營建也都涉及對城市水利的構建。晚期城市建設(包括水利工程)均不同程度地涉及到對早期城市的廢棄、沿用和改造,並保留有早期城市水利的“遺痕”綫索。通過迴溯分析,鄭州商城城市水利工程的修築情況得以清晰展現。這對於理解不同階段城市對於地區水係的治理,把握鄭州曆代城市的發展演變規律均具有重要意義。
2
第二場
第二場報告由河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張立東主持。
韓鼎:《二裏頭文化銅牌飾相關問題研究》
河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作瞭題為《二裏頭文化銅牌飾相關問題研究》的報告。他認為,探討銅牌飾應從銅牌飾所屬的時空節點來認識。從曆時性角度來看,二裏頭銅牌飾是龍山時代神麵紋至商代饕餮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同時還受青銅鑄造技術、綠鬆石鑲嵌技術、腕飾位置、金玉共振的審美、與祭祀信仰的關係等多元因素影響,這也反映瞭二裏頭文化海納百川的特徵。從共時性角度分析,二裏頭銅牌飾與大甸子、三星堆神麵紋的共通性,反映瞭二裏頭文化的強勢輻射,這也為我們理解中華文明早期共同體的多元一體格局提供瞭重要證據。
趙海濤:《二裏頭遺址近年考古新收獲》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趙海濤作瞭題為《二裏頭遺址近年考古新收獲》的報告。近年來,二裏頭遺址新發現的“井”字形道路和牆垣將二裏頭都城分為多個方正、規整的網格區域,宮城位居正中。這說明二裏頭都邑極可能已齣現瞭分區而居、區外設牆、居葬閤一的布局。這樣嚴格、清晰、規整的規劃布局,是進入王朝國傢的重要標誌,體現瞭二裏頭文化、二裏頭王國在中國曆史上開創劃時代變化的情況,以及其對商、周文明的引領作用。這也為先秦時期其他都邑遺址布局、結構探索提供瞭有益參考。
二裏頭都城嚮西延伸的宮南路及其兩側牆垣
賀俊:《聚落考古與二裏頭王權國傢形成研究》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講師賀俊作瞭題為《聚落考古與二裏頭王權國傢形成研究》的報告。通過對環嵩山地區龍山文化晚期到二裏頭文化一期聚落形態的分析可知,二裏頭王權國傢萌芽於龍山文化晚期,形成於新砦文化到二裏頭文化一期階段。二裏頭文化是嵩山東南新砦文化人群在二裏頭文化一期早段西進洛陽盆地,與當地王灣三期文化人群整閤的結果。新砦文化的齣現與政治中心的變遷,與環嵩山地區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聚落形態分析的結果與文獻所載夏代初年的社會背景吻閤,推測新砦文化可能是早期夏文化,二裏頭文化是中晚期夏文化。
秦小麗:《二裏頭文化時期綠鬆石的生産與流通》
復旦大學文博係教授秦小麗作瞭題為《二裏頭文化時期綠鬆石的生産與流通》的報告。以往學者多關注用於銅牌飾與龍形器等具有權威象徵的綠鬆石鑲嵌飾品以及在地域間的分布,但是對齣土地域較廣的管珠類綠鬆石裝飾品的研究則略顯不足。報告首先歸納二裏頭綠鬆石作坊內作為裝飾品的管珠類産品在形態與技術上的特點,其次探討同時期其他遺址齣土管珠綠鬆石裝飾品以及與二裏頭遺址手工業作坊的關係,同時根據陶製禮器與相關綠鬆石管珠類的共存關係,進而分析作為二裏頭文化時期奢侈品産業的綠鬆石裝飾品是如何在地域之間流通的。
李彥峰:《關中夏時期考古學文化的探索曆程及新發現》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博士李彥峰作瞭題為《關中夏時期考古學文化的探索曆程及新發現》的報告。報告首先分兩個階段迴顧瞭關中地區夏時期遺存的發現和研究情況。2000年以前的發現多為零星的遺存,相關研究探討不夠深入。2000年以後隨著老牛坡遺址夏代遺存材料的公布和商洛東龍山遺址係統發掘,關中地區的夏代遺存引起瞭學界的關注。但以往學者的研究多是集中在遺存年代分期、文化性質等方麵,因此關中地區夏時期的考古學文化的探索仍需進一步深入下去。在迴顧基礎上,報告又介紹瞭關中地區包括客省莊二期文化遺存和夏時期遺存的新發現。特彆是老牛坡遺址範圍內發現瞭較以往更為豐富的夏代遺存,為深入探討關中夏代文化提供瞭新的契機。最後報告展望瞭關中地區夏文化探索中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硃君孝:《二裏頭遺址陶鬲再分析》
陝西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硃君孝作瞭題為《二裏頭遺址陶鬲再分析》的報告。根據陶係的差彆,二裏頭遺址陶鬲可分為灰陶繩紋係和紅褐陶颳抹紋(篦紋)係兩大體係。後者數量不多但特色鮮明。前者又可根據口部、腹部、襠部與足部特徵分為鼓腹弧襠型、垂腹分襠型、弧腹弧襠型、花邊口垂足型、侈口撇足型等,其中有的還可分齣不同亞型,個彆亞型鬲還可分為不同的式。這些不同係統的陶鬲,分彆具有不同的文化淵源,至少可以劃分為西北、北、東北及東部四個方嚮,分彆為東下馮類型、輝衛類型、下七垣-二裏岡型及嶽石文化。文化屬性不同的鬲,在二裏頭遺址的不同時期、不同區域、不同文化遺跡單位中的分布情形各不相同。這種復雜的情況反映齣,二裏頭遺址與其他文化類型間關係密切程度與互動情形是有顯著差異的。
審核|劉海旺
設計|牛 維
齣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