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1/2022, 7:40:20 PM
投胎是門技術活,投到豪門世傢更是鳳毛菱角的幸運之事。擁有一個有權有勢的父親又是什麼體驗呢?
上海皇帝
大概很多人都曾幻想過,自己不是普通齣身,而是齣生高貴,傢裏有權有勢,富可敵國,父母恩愛,又極其寵溺。無論是躺平去過一輩子吃喝玩樂的日子還是去追求自己的夢想,都有強有力的支撐和後盾。
比如現在人人艷羨的華為小公主姚安娜,她一生所過的生活,是普通人奮鬥幾十輩子都未必能達到的富貴和幸運。
在民國時候也有一位備受寵愛的小公主,比起姚安娜的富貴人生不遑多讓。這位就是上海皇帝杜月笙的女兒杜美如。
杜月笙不單是上海最大的黑幫組織青幫的老大,還掌控著上海各行各業的經濟和商業,可以說在上海呼風喚雨,地位甚至一度超過市長。
1928年,已經有三房太太的杜月笙與京劇名伶姚玉蘭一見鍾情,並將其娶迴傢成瞭第四房姨太太。此時杜月笙已經42歲,次年姚玉蘭就為他生下瞭一個可愛的女兒。
杜美如是杜月笙的長女,之前三房姨太太所生的六個孩子都是男孩。因此中年得女的杜月笙對於這個女兒百般疼愛,幾乎將所有的寵愛和最好的東西都給瞭杜美如。
杜美如滿月之時,杜月笙在上海灘連擺幾天酒席,大宴賓客,甚至買下瞭上海的一條綠樹成蔭的道路,命名為杜美如路。
杜美如也從小在蜜罐子裏長大,不管父親對待彆人何種態度,隻要是麵對這個可愛的女兒就會眉開眼笑,即使上一秒在生氣,下一秒看到女兒就煙消雲散。
因此杜美如也成為傢裏最受寵的小公主,所有人都十分寵愛她,單單是伺候杜美如的僕人就多達17個之多。
韆金半生
杜美如從未自己動手做過什麼,她每天一起床就有一位僕人端著水盆等著伺候她洗漱。
洗漱完畢,有一位專門負責穿衣的僕人,一位專門負責穿鞋的僕人。此外還有專門梳妝的僕人,跟在一旁伺候的貼身婢女等等。
杜月笙的排場更大,杜美如總是看到父親身邊從早到晚有97個僕人伺候,每一個都各司其職,兢兢業業地伺候父親。
自然杜傢還有擅長各個菜係的大廚,不但中餐廚師一應俱全,連西餐廚師都有幾位。
一傢人吃飯的時候,廚師會顧及所有人的口味,做上滿滿一桌的美食。餐後還有西點師精心準備的蛋糕和餅乾以及紅茶等餐點。
杜美如從小山珍海味,天南海北的水果,隻要是她想吃的,杜月笙都有辦法弄到,可謂是極其寵溺。
自然杜月笙對於孩子的教育也十分關注,從小就為杜美如聘請瞭傢教,教授其法語和英語,希望將女兒培養成一位中西閤璧的名門淑女。
杜美如也不負父親的期望,學業優秀,如願考上瞭上海最好的聖約翰大學。不過杜月笙卻沒有讓杜美如去學校報到,而是讓傢僕收拾行李,帶著杜美如先行一步前往香港的住所。
杜美如自然不知道原因,隻知道要聽從父親的安排。1949年,19歲的杜美如到瞭香港,不久就迎來瞭父親帶著一大傢子人前往香港定居。
杜傢離開上海時變賣所有能賣的傢産,得到瞭40萬美元的現金,這筆錢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一筆巨款。不過杜傢有六位姨太太還有眾多孩子僕人,平時在上海奢侈慣瞭,來到香港以後自然不會收斂。
重迴故鄉
杜月笙做瞭幾筆投資,全部都虧損嚴重,一傢人蝸居在香港的狹小住所,和原來氣派洋氣的杜公館不能比擬。
接連的打擊也讓杜月笙的情緒鬱鬱寡歡,身體也逐漸垮掉,疾病纏身,心心念念想要迴到上海。共産黨曾經多次邀請杜月笙迴到上海,他在權衡之下,決定迴上海定居,委托錢永銘代替他給毛主席寫迴信。
沒想到錢永銘卻因為喝醉,將信裝錯,誤寄給瞭蔣介石,也造成瞭杜月笙此生再也沒有迴到上海。也因為這壓垮杜月笙的最後一根稻草,導緻他一病不起,於1951年含恨離世,留下瞭一傢老小。
臨死之前,杜月笙將傢裏剩餘的十一萬美元平分給各房姨太太。杜傢的幾房姨太太也就此分傢,各奔東西。至於在恒豐銀行存儲的大量欠條,杜月笙也讓杜美如全部取瞭齣來。原本杜美如以為父親是要將這些欠條當做財産分配,沒想到父親卻命令她全部撕掉。這些欠條價值不菲,全部都是杜月笙在上海時,那些達官貴人,政要商人嚮其藉的錢。
因為戰亂以及時代原因,大部分人都沒有還錢,很多人也早已找不到下落。就算是有些能找到,也未必能還上錢。
杜月笙一嚮以義氣為重,他不想自己的後人因為這些錢再去和那些老朋友鬧得魚死網破,打官司來解決這些事情。
不但這些子孫後代會陷入無休止的要賬生活中,還會在朋友麵前丟臉,因此如果這些人以後願意還這份恩情就還,沒有能力就讓這些過去的事情隨著歲月煙消雲散。
杜月笙落寞而死,蔣介石要求杜月笙的遺體在台灣安葬。最後在姚玉蘭的堅持之下,杜月笙在台灣安葬。姚玉蘭也帶著杜美如前往台灣生活定居。
杜美如在台灣遇到瞭一生摯愛的台灣中校飛行員蒯鬆茂,兩人在一場舞會上相識,很快陷入瞭熱戀。
結婚以後,蒯鬆茂齣任約旦大使館軍事參贊,兩人於1969年前往約旦。因為約旦國王侯賽因十分喜愛中國文化,尤其是對中餐情有獨鍾。因此他對蒯鬆茂夫婦提到很多國傢都有中餐館,唯獨約旦沒有。
杜美如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她從未經營過自己的事業,現在想要將自己最愛的美食和上海菜帶到這個異國他鄉的土地之上。
夫妻兩人的餐館非常紅火,也在約旦定居下來。杜美如也和父親一樣,日夜思念自己的故鄉上海,她時時刻刻想要迴到上海去看一看。
2001年6月,杜美如迴到瞭闊彆已久的故鄉,迴到瞭杜公館。距離她離開這片土地已經有52年的時光,再次迴來,早已物是人非。
日新月異的上海也不再是她記憶中的模樣,不過這片故土卻依舊充滿瞭她的迴憶以及青春年少時最美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