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12:12:34 PM
現在的中國已經可以很從容、自信地講述中國故事
當2022年北京鼕季奧運會精彩落幕之際,人們又一次在閉幕式上看到瞭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精彩瞬間。在2008年奧運會的開幕式上,葉小鋼創作的鋼琴協奏麯《星光》由郎朗精彩演繹,帶給全球約30億的觀眾。作品精準傳達瞭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對該段音樂的要求――錶達“對星空的幻想和對生活的熱愛”以及“讓世界觀眾理解現代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及對未來的樂觀與雄心”的期待。
時隔14年,談到今年的鼕季奧運會開閉幕式,葉小鋼說現在的中國已經可以很從容、自信地講述中國故事:
“因為2008年中國的國力和現在是不能比的。世界經濟發展,中國一直是被看好的。那麼經濟繁榮瞭以後,文化相對來說也會繁榮。我們這次的高科技水平要超過2008年。現在的我們可以很自信地用世界聽得懂的藝術語言講述中國故事。我覺得這次審時度勢,特彆閤適,閤適是最重要。所以這次我覺得中國做得非常好。”
“用音樂講故事,用音樂打動人”是葉小鋼作為作麯傢追求的目標。他希望讓中國的音樂能夠真正地邁進世界音樂的大門。葉小鋼代錶性的交響樂作品《地平綫》《將進酒》《星光》《喜馬拉雅之光》《草原之歌》《和平祭》《魯迅》《美麗鄉村》《最後的樂園》等在國內外廣受好評。為促進中國音樂界與國際的交流與閤作,他還推動北京現代音樂節、青島海洋國際音樂季、哈爾濱音樂比賽、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廣州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音樂季……對於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葉小鋼有自己的體會。
從2013年在美國林肯中心舉辦首場“葉小鋼 中國故事”係列音樂會開始,葉小鋼陸續在國內外舉辦瞭多場“中國故事”音樂會。“舊作”不斷完善豐富、“新作”層齣不窮,葉小鋼的創作風格始終在不斷探索中。”
“我在世界各地開瞭不少音樂會,記得2013年9月22號在紐約林肯中心開音樂會的時候,國外還是蠻稀奇的。當時還沒說要講中國故事,這個口號還沒有提齣來,我已經去開音樂會瞭。後來音樂會越開越多,人傢也知道中國的音樂傢、中國的文化,中國當代文化也很發達、是很有創意的,世界對中國的印象也越來越全麵。原來他們的認識是不全麵的,我們對外的宣傳能力也有限,後來慢慢好起來。
我的音樂創作的來源是世界的。我有三個音樂精神來源:中國古典音樂、德國古典音樂和美國當代音樂技術。所以我的音樂作品結構是很獨特的。這是一種水到渠成,就是東西方文化都修煉到一定程度,也許能夠齣來一些大作品,大概是我的時候到瞭,這是個積纍過程。”
葉小鋼接受中國教育新聞網專訪
人生的音樂“地平綫”始於傢庭
葉小鋼音樂的積纍始於孩童時期。他齣生於音樂世傢,父親葉純之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音樂界的代錶人物之一,母親是聲樂傢。葉小鋼從4歲開始學習鋼琴,每天堅持練琴,有時候一天要練8個小時,經常彈到樓下人拿著竹竿捅天花闆,鄰居拿石頭砸他傢玻璃。中學畢業後他下放農場勞動,後來又到工廠當工人,但對音樂的熱愛始終不曾割捨。
1977年葉小鋼終於等到瞭高考的機會,一心想考鋼琴係的他沒想到那年中央音樂學院在上海隻招作麯係學生。母親安慰他說:“學鋼琴是彈奏彆人的作品,學作麯是彆人演奏你的作品”。於是葉小鋼轉考作麯係,他從600多位考生中脫穎而齣,成為上海地區幸運入選的6人之一。
進入中央音樂學院作麯係,葉小鋼同班同學中就有後來活躍於世界音樂舞台的一批傑齣音樂傢:譚盾、陳其鋼、陳怡、郭文景、瞿小鬆等。每個人都像海綿一樣,在音樂的海洋中充分地吸取著營養,並綻放齣光彩,輝映著光芒。音樂的滋養讓葉小鋼在創作的路上不斷邁進,1982年,葉小鋼作品獲美國“齊爾品作麯比賽”第一名。1987年,成績優異的葉小鋼獲得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Eastman School of Music)奬學金,赴美留學,學習作麯。
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於1921年由柯達公司創始人George Eastman創建,是當時美國音樂學院中極具創新精神的一所學院。伊斯曼相信音樂能豐富心靈、培養纔智、治愈靈魂,更相信音樂能夠改變生命。
赴美留學時葉小鋼已經32歲瞭,留學生活就是學校和住所兩點一綫,周末打工掙零花錢。偶爾他會去大都會歌劇院聽現場演齣,就覺得特彆過癮。那段留學生活帶給葉小鋼最大的收獲就是讓他看到瞭文化的多元,體會到美國現代音樂技術的魅力:
“讓我深刻地意識到世界的多樣性、文化的多元性。在伊斯曼音樂學院留學時,有一迴在紐約林肯藝術中心前留影,當時我心裏就閃過一個念頭:什麼時候我能來這裏開場個人音樂會?2013年9月22日,我的個人交響樂作品音樂會‘中國故事’在林肯藝術中心音樂廳舉辦,由底特律交響樂團上演,也算是當時的憧憬變成瞭現實。”
葉小鋼與學生在校園
音樂是一種靈魂的快樂
不論是葉小鋼的影視音樂創作,還是純音樂創作,都力求在“現代”和“傳統”之間找到交匯點。在東西方文化中遊走,在作品中讓曆史與現代交匯,人與自然對話,他用音樂從容地講述著中國故事,通過音樂與世界交流。
近年來葉小鋼在音樂創作中,他還充分吸取中國畫講究“意境”、注重“留白”的精髓,或多或少地為作麯傢為指揮傢、演奏傢、歌唱傢的二度創作做瞭必要的“留白”,使得整體呈現的“中國故事”兼具中國國畫的神韻。
作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傢協會主席,推動美育教育是他一直在努力實踐的事。談到時下的“雙減”政策,葉小鋼覺得這對傢長調整心態,讓藝術學習去掉浮躁和功利,真正把關注點放到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是很有好處的。作為一位傢長,他對自己的女兒後來選擇學醫而不是學音樂並不覺得遺憾:“音樂學院也不是想考都能考,音樂也是要靠機緣、靠纔能,也需要緣分。不是每個孩子能成郎朗,郎朗這樣的纔能是萬裏求一,百萬裏求一的。全世界這麼多人,也就一個朗朗。我常說是“上帝”的機遇,隻是你不知道而已。
真正極有纔華的音樂傢也不是說苦練就能練齣來,苦練是基礎,第一是要有足夠的敏感度。我覺得中國的教育,或者傢長慢慢也在適應瞭這個環境,也沒有像過去那麼瘋狂瞭。
但提高音樂素養很對,非要達到什麼目不可這種狀態少瞭。從事其他行業的人,我相信大凡他們藝術修養好,他們的人生一定會多彩。這點是毋庸置疑的,音樂是一種靈魂的快樂。”
葉小鋼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首期音樂會上
我很驕傲的是,我是我這個時代的見證者、參與者、推動者
作為一位教師,葉小鋼希望通過更科學的選拔培養方式助力年輕音樂人的成長,讓他們在世界舞台上綻放齣光芒。2021年,葉小鋼又多瞭一個身份――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下簡稱“港中深”)音樂學院院長。音樂學院希望藉鑒國內外一流院校先進的辦學理念,以培養學術和錶演能力兼具的高端人纔為目標,創新音樂藝術人纔培養模式,成為立足粵港澳三地,麵嚮全國、麵嚮亞洲與世界建成國際化的音樂人纔培養基地。
“我是廣東人,又在上海齣生,來北京上學和工作,到美國去學習瞭7年,又迴到北京。然後又迴到廣東,人生就是一個圈。這三個地域對我沒有差彆。在上海,我有個優勢,我是我這一輩唯一在上海齣生的作麯傢;在北京,我又是南方人。北京的大氣雄渾我有感悟,但骨子裏是南方人,又相對靈秀 。
在深圳當院長對我來說是全新嘗試。我在中央音樂學院當過9年副院長,但這次從管理角度上說是全新體驗,也是個挑戰。所以我願意去嘗試,挺開心的。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要統考,不能校考。一刀切的辦法招不到好學生,對國傢資源是很大的浪費。我一直在為這個問題奔走。”
港中深音樂學院是粵港澳大灣區第一所按中外閤作辦學條例設立的大學音樂學院,深圳市政府投資約17.5億元,計劃建成深圳市的“十大文化設施”之一。但葉小鋼和一批滿懷熱情地匯集到這裏的優秀音樂傢們卻遭遇瞭招生的尷尬。2021年音樂學院鞦季首次招生,教師們在實際教學中發現,首次以高考方式錄取的學生,高考文化課分數雖高,但無論是專業能力還是藝術素養,都不具備在音樂學院直接進行專業學習的能力。因此學校不得不調整原來的授課計劃,從最基礎的拉空弦、音階開始教,而這些是普通音樂老師就能勝任的課程。有權威專傢指齣,從專業的角度來說,這些學生已經錯失學習專業音樂技能的最佳訓練時間,大學本科四年的學習時間不足以使其達到能夠完成舞台錶演的程度。
葉小鋼提齣:就世界範圍而言,藝術院校的招生考試都是老師直接麵對考生,以便在最準確的藝術判斷下選拔最有可能成為藝術傢的考生。中國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立藝術院校以來、特彆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藝術考試通過這個國際通用的藝術選拔人纔方式培養瞭無數藝術傢,為國傢文化的繁榮發展做齣瞭曆史性的貢獻。從港中深音樂學院的招生案例來看,在錄取前如果沒有學校專業老師的考試選拔,難以招到優秀學生,並辦成國際一流的高等音樂學府。
葉小鋼建議:一、請相關主管部門支持港中深音樂學院等大灣區兩地閤作辦學高校與國際藝術院校招考製度接軌,盡快批準港中深音樂學院的校考資格,讓學院真正招收到一流的學生。二、允許粵港澳大灣區相關高校的藝術類招生在招考製度、學科設置、教學質量等方麵先行先試,享受與中央音樂學院等專業類藝術院校同等招生待遇。三、香港的文化藝術市場發展相對成熟,有著成熟的藝術産業體係和運營機製,未來大灣區高校音樂學院可通過舉辦活動、開展項目閤作等方式,讓兩地在文化藝術領域有效實現優勢互補。打造重大國際音樂賽事、國際性音樂季或音樂節,創作多部具有大灣區及獨具深港特色的代錶作品。
作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傢協會主席,“十四五”期間,葉小鋼希望在開展美育和文化扶貧方麵,音樂界可以做更多的事。他也在認真思考和瞭解貧睏地區的美育教育,尤其是音樂教育的現狀,並為推動音樂普及、提高國民素質的全國範圍的美育教育而呼籲。
“我經常去各地區考察、調研我們的藝術教育。彆說藝術教育,就是普普通教育的差異還是很大。我看到這個問題,當地音樂教育不全麵,我可以提供一些東西,或提供一些建議,至少我是個業內人。”
繁忙工作之餘,葉小鋼喜歡在自己的公眾號上分享自己的一些人生感悟,還將一些隨筆文章結集齣版,《素手烹茶》讓很多讀者看到瞭葉小鋼生活多姿多彩的另一麵。
這兩年,葉小鋼一直在寫一本自傳《苦海無邊》。葉小鋼說,“苦海無邊不見得就是苦啊。‘苦海無邊’是形容詞。人生其實奮鬥是沒止境,關鍵你怎麼去認識。認識到苦海無邊,其實就很聰明,人生永遠是一個過程。”
葉小鋼說:“我很驕傲的是,我是我這個時代的見證者、參與者、推動者。希望等這代年輕人到瞭60歲的時候,能記得曾經有一個像我這樣的人。”
葉小鋼與學生赴西藏
葉小鋼: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傢協會主席,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院長。
1955年齣生於上海,1977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麯係。1987年,葉小綱赴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留學。
1993年成名作《地平綫》入選“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2008年創作的《星光》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演奏,2012年榮獲美國“古根海姆”基金會作麯奬。近年來的代錶作還有《將進酒》《喜馬拉雅之光》《草原之歌》《和平祭》《魯迅》《美麗鄉村》《最後的樂園》等。此外,還創作瞭大量影視音樂,包括《半生緣》《玉觀音》等。
2020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
作者:撰稿 段風華 攝像 項佳楚 視頻 戚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