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8/2022, 6:41:03 PM
梁啓超先生認為“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捨英雄幾無曆史”,這種唯心主義曆史觀當然大有問題,它抹殺瞭人民群眾創造曆史的客觀事實,把那些偉大人物的思想和意誌當成是曆史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力量。不過梁先生的這種說法也很好理解,彆的不說,咱們看看世界曆史書籍,記載的都是曆朝曆代在文治武功上留下輝煌業績的英雄人物,他們的決策也的確能夠改變曆史和許多人的命運,沒有哪部史書會去記載某某年某某月,哪個小市民中午吃瞭四菜一湯。
不過曆史是由偶然和必然組成的,一些名不見經傳,不被史書所記載的小人物一樣能夠改變曆史。比如在項羽逃跑時故意給他知錯路的農夫―“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給韓信送飯不讓他餓死的洗衣服老奶奶,殺死李自成的幾個農民,他們在不知不覺之間一樣改變瞭曆史的走嚮。
而我今天給您介紹的這個故事也是個很好的例子。
(鄭國和宋國是地處中原的兩個小國,夾在晉楚兩個大國之間左右為難)
公元前606年,鄭國和宋國這兩個小國撕吧撕起來瞭,打仗倒不是因為這兩個國傢之間有仇恨,作為地處中原地區的難兄難弟,宋國依附晉國,而鄭國則依附楚國,晉楚爭霸,雙方直接交戰的例子並不多,更多地則是攛弄小弟們互毆,給對方一點顔色看看。這不,楚莊王為瞭懲罰宋國不依附自己,命令鄭國進攻宋國。這一戰宋國輸的很慘,主帥華元當瞭俘虜,副帥樂呂戰死,宋國損失瞭四百六十輛戰車,還有兩百多人被俘虜,死傷數百人。有朋友可能會奇怪,就死個幾百人,被俘虜幾百人算個啥,根本就不是事兒啊!
(戰車是春鞦時期的主流戰鬥方式,衡量一個國傢國力就是看戰車數量)
這其實已經相當不少瞭,讀《論語》或者是《孟子》我們經常能聽到“韆乘之國”、“萬乘之國”,這個“乘”指的就是戰車。春鞦時期步戰肉搏並不是主流戰鬥方式,軍隊的主力就是戰車,衡量一個國傢國力大小和地位高低就是看有多少戰車,一般來說如果有一韆輛勉強能算個中等國傢,要是有萬乘(比如晉國和楚國)那可就是實實在在的大國瞭。宋國這一戰損失瞭四百多輛戰車,不說遭遇瞭毀滅性的打擊,起碼也是傷筋動骨,幾十年都彆想蹦�Q瞭。這還隻是直接損失,間接損失也不小,一方麵在諸侯國之間大丟麵子,畢竟輸沒問題,但被同為小國的鄭國揍成這樣難免會給人一種感覺:宋國的軍隊也太垃圾瞭吧!再加上華元屬於宋國的高級乾部,這樣的人被俘虜瞭得想辦法救迴來啊,於是宋國還得再掏齣一百輛戰車,四百匹馬送給鄭國作為交換華元的條件,這就相當於一次小規模戰爭的損失瞭!不過好消息是宋國人把這些物資送去一半時華元逃瞭迴來,總算是給宋國挽迴瞭一點經濟損失。
(誰都沒想到,一碗羊肉湯讓宋國大敗虧輸)
雖然輸的很慘,但宋國這一戰其實輸的很冤枉,倒不是說他們實力不濟完全不是鄭國的對手,這次慘敗都是因為一個車夫,更準確地來說是一碗羊肉湯。原來在開戰之前華元為瞭鼓舞士氣,特意宰羊煮湯來犒賞將士,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參戰的將士人人有份,可主帥華元的車夫羊斟卻被遺忘瞭,屁也沒分到,看著其他人大塊吃肉大口喝湯,羊斟又是羨慕又是嫉恨,我跟著華元在戰場上拼死拼活,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怎麼流血受傷的事情全讓我乾,有點啥好處就把我給忘瞭,不行,我要報復!
第二天到瞭戰場上,宋鄭兩國士兵各自按陣勢排開,華元正要發布攻擊命令呢,隻見羊斟對華元說“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這就是成語“各自為政”的齣處,翻譯過來就是昨天安排分羊肉,你是主帥由你做主,不過現在可是在戰場上可輪到我說瞭算瞭!於是羊斟二話不說駕著戰車載著華元就衝到瞭鄭軍陣中。
得,還沒開戰,宋國的主帥就當瞭俘虜.....鄭國人和宋國人都驚呆瞭,反應過來之後鄭人大喜過望,笑嗬嗬的就把華元給俘虜瞭,同時嚮著宋軍猛攻。而主帥被擒導緻宋軍士氣大降,樂呂倉皇接手根本來不及發布命令,於是宋國大敗,樂呂戰死。
對於羊斟因個人私怨導緻祖國利益受損的行為《左傳》給齣瞭辛辣的批評“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敗國殄民。於是刑孰大焉。《詩》所謂‘人之無良’者,其羊斟之謂乎,殘民以逞。”翻譯過來就是:羊斟真不是人啊!因為私人的怨恨竟然導緻國傢吃敗仗,百姓遭殃,將士殞命,《詩經》裏頭說沒有良心的人估計就指的就是他吧!
的確,就因為一碗羊肉湯羊斟就因私廢公,置國傢百姓於不顧,陷袍澤於不義,戰死的宋國士兵何其冤枉,痛失親人的宋國百姓何其悲痛?這種讓國傢利益受到巨大損失的行為讓羊斟遺臭萬年,受到後世讀者的唾罵。
但也有人說羊斟是活該挨罵,但這件事中作為主帥的華元同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你華元既然要犒賞大軍,那就應該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厚此薄彼,作為主帥的馭者,羊斟級彆雖然低但是地位超然,對這種要害職位的人更要照顧他的情緒,一碗羊肉湯沒什麼,但人人都有唯獨他沒有就非常容易傷及到自尊,如果這人光明磊落大公無私還沒啥,遇到羊斟這種心胸狹隘毫無愛國精神的人,發個神經就把你給坑瞭,要是華元在羊斟沒有分到羊湯時及時撫慰他的情緒,或者用其他東西補償羊斟,也許慘敗根本就不會發生。
不過話說迴來,其實羊湯這個事情華元應該不知情,實際情況也並不如史書或者是故事裏所說的人人都有湯喝。春鞦時期一輛戰車乘員三人,中間的甲士為馭手,主要工作是駕駛戰車,左側的“車左”拿著弓箭射殺遠處的敵人,車左是戰車最重要的攻擊力量,為一車之長,所以又被稱為甲首(如果是君主或者是主將在戰車上時仍以主將居中,趕車的馭手在左側,車右位置不變),右側的“車右”則拿著戈近距離殺敵,從宋軍被繳獲四百六十乘戰車來看,宋國擁有的戰車最少也在五百輛以上,這樣換算過來參加戰鬥的甲士最少有一韆五百人,根據《司馬法》的說法,一輛車配備甲士三人,士卒(普通小兵)七十二人,那麼宋國參加戰鬥的人數將達到驚人的三萬六韆人!
當然瞭,這隻是默認的配備,對於宋國這種小國未必有這個條件,不過咱們就算打個摺扣,一萬人齣徵也不是個小數目。一萬多人,如果保證人人都吃上一塊羊肉喝上一口羊湯那得殺多少羊?所以華元安排的戰前犒賞可能主要針對那一韆五百個甲士。可能羊肉實在不夠,輪到羊斟就沒有瞭,能夠作為主帥的車夫,羊斟必然和華元關係不錯,可能華元覺得羊斟吃一次虧估計也沒啥,畢竟是自己人,或者華元認為羊斟不過就是個毫不起眼的車夫,給你喝是大爺犒賞你,沒有喝也得老老實實的聽話,一個趕車的還能翻瞭天不成?
可羊斟就是這麼個心胸狹隘的小人,這小子真的因為一碗羊肉湯把宋國給坑瞭!後續的發展也很有意思,華元從鄭國逃迴來後遇到瞭羊斟(可能是車夫不重要,於是鄭國人就乾脆把他給放瞭)明明被羊斟坑的那麼慘,華元還像個憨憨一般問羊斟:“那天你是不是馬齣瞭問題啊?”結果羊斟也很實在,迴答說:“馬沒啥問題,是人”這事就是老子乾的,就是看你不爽,你能咋地?
由於華元讓宋國吃瞭敗仗,百姓們對他也很有意見,沒過多久華元負責監督宋國都城城牆的修建,當他神氣活現的來巡視時百姓們唱起瞭歌“��其目,皤其腹,棄甲而復,於思於思,棄甲復來。”眼睛瞪著,肚子挺著,打瞭敗仗逃迴來瞭,絡腮鬍子,鬍子絡腮,丟盔棄甲逃瞭迴來!
華元還頗為幽默,讓手下迴答“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咱們宋國牛皮、犀牛皮(用來製造鎧甲)還有很多嘛,損失一點有什麼呢!百姓們則反駁說:“從其有皮,丹漆若何?”就算有很多皮,沒有丹漆彩繪怎麼辦?(盔甲和盾牌上還要用丹漆加上各種顔色)意思就是你小子也太沒用瞭,交學費交的也太多瞭吧!這下華元無話可說瞭,和屬下們說咱們還是走吧,我就一張嘴,他們人多,我們說不過他們。
雖然吃瞭敗仗還被百姓們嘲諷,不過華元倒是錶現的很大度,他並沒有惱羞成怒藉機報復,而是和百姓們打起瞭嘴炮,打不贏就老實認輸灰溜溜逃走,這樣看來還挺可愛的嘛!
作者:雨目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