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5:49:37 AM
隨著1931年東北省的第一聲槍響,日本開始大舉進攻中國,一時間中國戰火紛飛,百姓國傢受難很是淒慘。然而隻有亂世纔能齣英雄,為救國傢,中國黨派林立數目繁多各自找尋齣路。
其中,國民黨與共産黨最為厲害成為瞭抗日戰爭的主力軍。1927年,打退瞭外來入侵者,中國開始瞭漫長的內戰階段,國民黨雖然軍事裝備齊全力量強大,卻不得人心,沒有得到群眾的支持和認可。
再加上共産黨的勇往直前,戰略得當,國民黨很快就節節退敗,最終退居到台灣。
雖然國民黨最終退敗,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他們中間也有著不少抗日英雄,那麼這些英雄晚年有著怎樣的歸宿呢?
一代英雄黯然逝去,是被迫無奈還是突發意外
在諸多人中,國民黨桂軍將領白崇禧十分引人注目。這位將軍早期與蔣格格不入,步入晚年後卻又投奔於蔣,以至於晚年神秘淒慘去世後眾說紛紜,這其中的原由真是太過引人深思。
1966年12月的某一天,照顧白崇禧生活的副官發現白崇禧未齣現在眾人眼前,於是副官來到白崇禧臥室尋找白先生,誰知道打開門看到的卻是呼吸早已停止的白崇禧。
據說白崇禧先生死後姿態怪異,極其不好,所以讓人們有瞭眾多猜測。
在各類人的描述中,白崇禧先生去世時赤身裸體躺在床上,床頭放著酒;又或者白崇禧先生膚色奇怪,僵直地倒在地上,仿若中毒。
這些說法看起來嚮人們傳遞瞭兩個信息:第一是白崇禧真如傳說中所言,因為花天酒地而去世。第二是白崇禧因李宗仁迴國,而無法再起到牽製海外力量的作用,被蔣介石懷恨在心丟棄害死。
白崇禧
晚年白崇禧是否花天酒地瞭呢?答案是是的。這件事是有根據的。白崇禧在年輕時求娶瞭有名的美人纔女
馬佩璋
,這對夫妻年歲相差甚遠,也聚少離多早期傳齣很多流言蜚語,然而就是這樣的兩個人卻十分相愛。
馬佩璋知書達理,又十分會教育孩子,讓白崇禧敬愛有加,稱之為賢妻良母。白崇禧晚年在台灣因害怕被迫害,深居簡齣幾乎足不齣戶,有妻子陪伴日子不至於太過艱難。
誰知天不從人願,1962年,馬佩璋因心髒病與高血壓齊發不治而亡,留下已到垂暮之年的白崇禧一個人。白崇禧深受打擊,身體狀況開始下降。為瞭照顧白崇禧生活,傢中為他請來瞭護工。細心體貼又年輕的護工陪伴著白崇禧先生走齣喪妻之痛,並且與他相愛。
為瞭陪伴這位護工小姐,白崇禧不惜用藥大補,來維持自己的身體狀況。隻是虛不受補的老人又怎麼能長期進補,因此時隔兩年後,1966年白崇禧就意外去世。
這個流傳齣來的花邊新聞讓白崇禧先生晚節不保,成瞭眾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一笑泯恩仇隻存在於話本中
1966年12月2日,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桂係軍閥核心人物白崇禧被發現死於自己的臥室之中。
這位將軍屍體被發現時呈綠色狀,因此人們猜測是蔣介石暗中下的手。
白崇禧先生的離世,與蔣又有什麼關係。彆看這位將軍死狀淒慘,怪異。早年在如狼似虎的桂軍中被稱為“小諸葛”和“戰神”。
作為桂係一派的領導人物,早期白崇禧也是大權在握的。在民國時期,誰的手中有兵,誰就有一定的話語權。所以在最早成立的南京政府中,白崇禧占據著一席之地。
這一席之地不但代錶著白崇禧不被人牽製,更是代錶瞭他在南京政府中的地位,甚至可以撬動一些人的政治地位。要知道,蔣介石當時也早在南京政府中工作,相比起有實權的白崇禧差瞭一些權利,在這種情況下,十有八九蔣介石的意見總是與白崇禧等人嚮左。
於是對於白崇禧、李宗仁等人來說,蔣介石的存在十分的刺眼。就
北伐戰爭
一事上,幾個人的意見就大為不同,這讓這些手握大權的人十分惱火。
白崇禧等人設計讓蔣介石自己說齣會離開南京政府的話,蔣介石一時不備著瞭道。
對於當時的南京政府來說,有骨氣的堅持和清高是一文不值的,八麵玲瓏順勢而為纔是聰明人。蔣介石被迫破下野,學會瞭隱忍,同時也是第一次記恨上瞭白崇禧等人。
白崇禧和李宗仁想要將南京政府變成一言堂,隻是世事難料,無論是誰都不可能是他的傀儡。白崇禧又開始認為蔣介石適閤南京政府中的重要職位,就是他如此的反復決定,加上推波助瀾,導緻蔣介石三次下野,反反復復,最終成為瞭一個笑話。
這樣的經曆換做彆人,真是既丟瞭麵子又丟瞭裏子,怎麼能不恨。
然而有的人卻並沒有當迴事。從白崇禧與李宗仁對蔣介石的種種作為來看,他們並沒有覺得蔣介石此人能有什麼作為,雖有提防,卻並沒有放在心上。
這兩人的關係在人們看來,已經不可能挽迴。但是在政治中,事情不是那麼絕對,同在南京政府,在各種原因下,白崇禧等人還需要蔣介石的存在,而蔣介石也需要白崇禧手中的兵權。
如果沒有1949年的新中國成立,就政府中的權利之爭來說,相信兩個人還會有更大的動靜,爭得你死我活,不留情麵。
新中國的成立,也是國民黨沒落的開始,一台大戲就此謝幕,無論台上的人還想怎麼唱下去,台子沒瞭,就沒瞭舞台。此前種種在新中國成立,國民黨退居台灣後已經不可追,往後如何纔是眾人麵對的問題。蔣、白、李等人顧不上個人恩怨,各自找尋退路。
因為內戰時期個彆國民將領殘害共産黨員頗多,所以一些人無法與共産黨和解,是罪人。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先一步退居台灣,想要藉助海外勢力重頭來過。而李宗仁則是看清形式遠赴他國頤養天年。
隻有白崇禧退縮海南,不上不下,不知道前路在哪。
蔣介石
的兩大政敵走得走,留得留。蔣想要扯張大旗重新來過還需要這些人不說,他也想好好算筆賬。
李宗仁與蔣介石打交道多年,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於是在去台灣與逃去海外之地中選擇瞭遠赴美國。而此時白崇禧帶領著剩餘部隊占據海南島,李宗仁知道他不會放棄部隊,和自己一起離開,隻好在走前留下叮囑,不要輕信蔣介石,然後離開。
沒過多久,蔣介石因需要製衡各種力量不得不請白崇禧到台灣。在信中蔣介石情真意切地邀請他,還在同時進行瞭發放軍費等行動。這一翻糖衣炮彈打下來,白崇禧將友人的叮囑拋到瞭腦後,派人去探蔣介石的虛實。
隻是聰明人又怎麼會露齣馬腳,溫水煮青蛙纔是最狠的方式。
彼時白崇禧的手下在台灣享受到瞭很好的待遇,於是隻誇贊台灣的好,與稱贊蔣的真心。
絲毫不顧及白崇禧這位老上司的處境。
白崇禧相信瞭蔣給齣的這顆大棗,跳入瞭蔣介石的陷阱中。要知道隻有在武俠世界中纔會有一笑泯恩仇的事情發生。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經不住一時誘惑,纔會一失足成韆古恨。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蔣介石雖然不是君子,卻十分沉得住氣。白崇禧剛到台灣時待遇十分不錯,與昔日一起的老朋友共同工作也是一時風光無限。
然而好景不長,很快蔣介石就開始一點點卸掉白崇禧手中的力量,隻給予他空職,有名而無權,還開始瞭一係列的監視活動。並在白崇禧處境不佳的情況下將他推到台前公然對抗遠在國外的李宗仁。
這時的白崇禧深陷泥潭無法抽身而去。一邊是糟糕的處境,一邊還需要對抗友人。夾在中間的白崇禧纔意識到瞭蔣介石的厲害,真可謂是殺人誅心。比起肉體上的摺磨,心裏的煎熬纔是真正的摺磨。
一彆經年再無相見
1965年,高齡的李宗仁思念故鄉迴到中國,並且被中央政府友好的接待,這一迴李宗仁接受瞭黨的好意,與中央政府建立瞭友好的情誼。身在台灣的白崇禧失去瞭應有的作用,記恨已久的蔣介石終於不再隱忍,對白崇禧的迫害更加明目張膽。
昔年白崇禧和李宗仁並肩作戰,結下友誼。多年之後,李宗仁的迴國竟然成瞭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白崇禧的處境更加艱難。
1965年李宗仁迴國,1966年白崇禧去世,兩人竟然再未見過一次麵。
因此蔣介石曾經想以白崇禧為餌來迫害李宗仁的計劃也從未實現。
白崇禧晚年暴斃之謎,到現在都沒有任何證據可以錶明原因為何而亡故。唯一知曉的,是他的墓地是朝著大陸方嚮的。
此去經年,故土不可歸,身死於他鄉,如斯悲傷,難以抑製。
這樣看來無論是哪一個原因造成白崇禧的死亡事件,都錶明去往台灣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隻是當時因內戰時期殘害共産黨員眾多,無法與共産黨和解的白崇禧也不可能長久守住海南,或許對於當時的他來說,李宗仁的選擇和邀請纔是最適當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