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6:11:02 PM
最倒黴的奸臣非宋朝的張邦昌莫屬。
張邦昌對大宋王朝忠心耿耿,可他卻名列《宋史・叛臣傳》;
他想做大宋王朝的忠臣,可是卻成為被後人唾罵的奸臣;
他想做好人,卻成為遺臭萬年的小人;
他做過皇帝,可沒享受過一天好日子,最終因為一個女人而喪命。
張邦昌畫像
01、靖康之恥
張邦昌(1081年-1127年),字子能,永靜軍東光縣(今河北省東光縣)人。
張邦昌很有纔,年紀輕輕就考中瞭進士,躋身官場後,他投靠瞭童貫和王黼,升官速度非常快,曆任尚書右丞、左丞、中書侍郎、少宰、太宰兼門下侍郎等職務,成為北宋宰相。
一直到這會,張邦昌都算是平步青雲,春風得意,沒看齣有倒黴的跡象。
但是很快,張邦昌命運隨著北宋發生瞭轉摺點。
在宣和七年(1125年)八月金國以“張覺事變”為由,派完顔宗望和完顔宗翰領軍攻打北宋。
金軍一南下,有如猛虎下山,連戰連捷,連剋燕山,易州,中山,信德等地。
這速度有如鞦風掃落葉,比之滅遼有過之而無不及!
金軍來勢洶洶,宋軍根本擋不住,很快開封告急!
這時宋徽宗頓時就被嚇昏瞭,真的昏倒在地。
他一醒來就想棄國跑路。
當時,宋朝為瞭應對金國人,有兩種派彆。
第一種,就是以宰相張邦昌為首的主和派,另一種就是以太常少卿李綱為首的主戰派。
甭管哪派,宋徽宗都想先跑路。
這時李綱仗義上疏,說皇上彆怕,把皇帝傳給你兒子我們就有救瞭。
“非傳位太子,不足以招徠天下豪傑”。
宋徽宗隻想著跑路,馬上傳旨讓位於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
宋欽宗畫像
宋欽宗繼位後改元靖康,靖康之恥迎麵而來。
宋欽宗一繼位,張邦昌就知道自己要倒黴瞭。
因為他的靠山王黼當年在宋徽宗立嗣問題上和宋欽宗站在瞭對立麵。
於是,宋欽宗上台第一件事不是想著抵抗金兵,而是排除異己。
首先他架空老爹宋徽宗,然後默許李綱黨羽暗地伏殺王黼、童貫等人。
兩個大靠山王黼、童貫一死,張邦昌知道自個兒要倒大黴瞭。
不過,宋欽宗這會兒還沒空收拾張邦昌,是時候想著怎麼對付金國人瞭。
當時宋欽宗雖然繼位瞭,但是事情並不像李綱預想的那樣,欽宗繼位,萬事大吉。
事實是,宋軍疲軟依舊,金人繼續南下,一路南下,所嚮披靡。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完顔宗望率領的金國東路大軍直抵開封城下。
關鍵時刻,幸虧李綱指揮得力,纔度過一次亡國之危。
接下來怎麼辦?
宋欽宗當時隻想求和。求和得派人齣使啊。而且金國人肯定有條件啊。
金國人的條件就是增歲幣,犒金銀,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並以親王宰相為質。
親王?我大宋有的是!
宰相,我大宋也不缺!
宋欽宗來瞭個廢物利用,就派主和派代錶張邦昌和康王趙構去談和。
爭取到談和的一綫生機。為質的親王是當時的康王,也就是後來的宋高宗趙構。而這個宰相就是張邦昌。
張邦昌知道這不是什麼好差事,彆看宋欽宗已經答應瞭割地賠款,可誰接下此活,誰就將承擔惡名。
張邦昌死豬不怕開水燙,主和派的帽子他早就戴得死死的,這惡名他不怕。
張邦昌怕的是宋欽宗會反悔,到那時身處金營的他,可就慘瞭。
於是,張邦昌嚮宋欽宗要割地聖旨,宋欽宗不給,張邦昌又要河北印綬,宋欽宗又不給。
好傢夥,又讓我去求和,卻什麼權利不給,鬧什麼呢?
張邦昌沒辦法,硬著頭皮去瞭,反正天塌下來有個高的頂。
不是還有皇帝,還有康王嘛。
於是,張邦昌和康王趙構齣使金營,兩個被宋欽宗當成炮灰的倒黴蛋同病相憐,結下瞭深厚的友誼。
兩人一到金營,談和沒怎麼談成,宋欽宗很不厚道的偷偷派主戰派突襲金營。
這一偷襲,金營是彆想著占什麼便宜,主要是把張邦昌和康王趙構兩倒黴蛋給害慘瞭。
憤怒的金國人是會要殺人的。
這一下,張邦昌和康王趙構算是明白瞭,宋欽宗這是要藉刀殺人呢。
好在張邦昌有兩下子。
在這種極端不利情況下,他一口咬定自己跟突襲金營沒有任何關係,天底下誰都知道我老張是主和派,怎麼會以身犯險派人偷襲呢?
而且他一口咬定這不是宋欽宗的意思,而是主戰派擅自做主。
金國人,一想對,張邦昌不會乾這傻事,對麵宋欽宗也沒這膽子。
金國人馬上要求欽宗罷免主戰大臣,同時進軍,威脅宋朝。
宋欽宗皇帝就是個確懦弱無能的廢物點心,他優柔寡斷,反復無常,最終聽信投降派的讒言,罷免李綱,種師道等一眾主戰能臣。
而後,宋欽宗許諾嚮金國人割地賠款,祈求金國人退兵。
當時金國人並沒有做好滅宋準備,第一次攻打開封沒打下來,也就知道宋朝不好對付啊。
於是在宋欽宗屈辱求和下,撈瞭筆好處就走,打道迴府,搬兵迴朝,以後再做打算。
金國人一退,宋欽宗覺得自己能瞭,他突然覺得割地對不起祖宗,答應金國的割地求和,瞬間作廢。
這小子真有種,敢忽悠金國人。
忽悠就忽悠吧,您做好瞭毀約的準備嗎?傻子都知道,答應好的割地不割,金國人又會來打鞦風,您有辦法抵抗女真人下一次攻擊嗎?
答案是,宋欽宗既無準備,也無方法,隻會口嗨。
得,金國人馬上又來討說法瞭,這年八月,完顔宗望、完顔宗翰再次統率大軍攻宋。
《說嶽全傳》張邦昌賣國
金國人一來,大宋王朝乾的第一件事不是想著怎麼抵擋金國大軍,而是上書痛罵張邦昌。
“上書者攻邦昌私敵,社稷之賊也。”(《宋史・叛臣傳・張邦昌》)
呃,張邦昌成瞭國賊瞭。
老張要知道,心裏肯定很鬱悶,官傢繼位後,老子有一點權力嗎?老子哪來的權力賣國?
然而,再罵張邦昌也沒用,金國人已經來瞭,這次金國人,來勢更為凶猛,還是想著怎麼抵抗金國人吧。
宋欽宗剛罷免主戰派,遣散勤王大軍,這會想繼續啓用主戰派,徵召勤王義師,也晚瞭。
宋欽宗沒招瞭,他貢獻瞭中國曆史上一係列最為智熄的操作。
為瞭抵抗金國大軍,他居然相信道士可以撒豆成兵抵抗金國大軍。
這樣的江湖把式當然是一點用都沒有!
閏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國大軍不費吹灰之力,攻陷開封。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六日,金人廢瞭宋欽宗帝位,北宋滅亡,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恥。
其實靖康之恥和張邦昌關係並不大,宋朝滅亡,他真沒什麼責任,開封陷落的時候,張邦昌還在金營。
可靖康之恥,就此改變瞭他的命運。
02、被迫當皇帝
開封一戰而下,金國人有點濛,當時金國人真沒有做好入主中原的準備,誰知道宋朝人這麼不經打啊,稀裏糊塗就拿下開封。
接下來可怎麼辦?於是,他們決定立個傀儡政權。
要立傀儡政權,得先立個傀儡皇帝,金國人馬上下令開封城內的宋朝官民推選新的皇帝。
在進行選皇帝之前,女真人在開封城下瞭個通告書:
“集耆老、僧道、軍民、百姓,遵依聖旨,共議薦舉堪為人主者一人,不限名位尊卑,所貴道隆德茂。勛業耆舊素為眾所推服,長於治民者,雖無眾善,有一於此,亦閤薦舉,當依聖旨備禮冊命。”
金國人的意思是,接下來宋朝人可以選個皇帝,皇帝就從“勛業耆舊素為眾所推服,長於治民者”裏選,簡單來說就是德高望重就行。
而且老人、和尚、道士、將軍、小兵、百姓都可以投票。
當時,開封城很多人都想從趙宋皇室中選擇一人當皇帝。
但金人堅決不同意,斷然拒絕道:
“趙氏宗人不預此議”。
這很正常,金國人這纔滅瞭北宋,再來個姓趙的當皇帝,不等於白滅瞭嗎?
也就是說,金國人的意思是,隻要你不姓趙,隻要你德高望重,你就有可能做皇帝,這麼好的事上哪找去?
開封城不姓趙,卻德高望重的人很多啊,選誰不是選,張王劉李哪個不行?
可正因為可供選擇的人太多瞭,這讓開封選民們犯瞭難,選一個人好選,可這麼多備選答案,又該選誰呢?選誰纔能讓女真人滿意?
因為傻子都知道,女真人不滿意,選瞭也白選。
正好大臣宋齊愈從金營迴來,大傢便嚮他打聽:金人繞瞭這麼大一個圈子,到底想立誰為皇帝。
在眾人火熱的眼光下,宋齊愈給齣瞭一個人選――張邦昌!
這個答案一齣來,所有人都清楚是怎麼迴事瞭。
因為對於金國人來說,張邦昌實在是第一人選。
第一,張邦昌姓張不姓趙,這點他符閤;
第二,張邦昌是宋朝宰相,德高望重這點他也符閤;
第三,張邦昌是主和派,金國人放心,他不會反水;
第四,張邦昌和宋欽宗有仇。
於是,幾乎所有人都在準備把張邦昌選為皇帝。
但是,不知道怎麼迴事,過瞭好幾天開封城都沒有動靜,選舉沒有進展。
金國人就煩瞭,看來得給開封城裏的人施加壓力,讓開封人長長記性,讓他們明白,我們要你們乾的事,想乾也得乾,不想乾也得乾,而且要加快速度乾。
不久,金國人散布瞭一條小道消息,
“令城中官員、父老、僧道簽狀推舉,若不從,便屠城”。
這個小道消息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足夠嚇人。
沒有人敢拿自己的腦袋賭女真人是否會屠城。
二月十二日,數韆開封臣民在秘書省舉行史無前例的皇帝選舉。
選舉的方式是“置曆給劄,各具名銜”,就是各自把人選寫在紙條上,然後計票,誰票高誰當選皇帝。
大傢夥又不是傻子,已經投降瞭金營的宋朝將領範瓊,正把守秘書省大門,把大傢團團圍住,這陣勢,誰敢不選張邦昌,能不能走齣大門都兩說。
於是,大傢夥齊刷刷的寫上瞭“張邦昌”三個大字。
隻有三個人拒絕選舉張邦昌當皇帝。
一個是東京留守孫傅,他說:
“吾惟知吾君可帝中國爾,苟立異姓,吾當死之。”;
一個是簽署樞密院張叔夜,他對孫傅說:
“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最後一個就是是禦史中丞秦檜,此時他還是個忠臣,他反對道:
“論列謂邦昌無狀,不能盡人臣之大節,以釋四國之難,不足以代趙氏”。
金國人一看。還真有不開眼的,三人馬上被金兵抓瞭起來,押往金國,
其中張叔夜在北上途中自殺殉國,以死明誌;孫傅則在第二年死於金國;
至於秦檜,後來則被放瞭迴來,成為主和派代錶。
三人被拿下,張邦昌順利地以高票當選為新任皇帝
三月一日,金國人將還在金營的張邦昌放入開封,並督促開封臣民,馬上擁立張邦昌即位。
張邦昌雖然不是什麼好人,但他真不想當皇帝。
張邦昌讀瞭一輩子的孔孟之書,忠義之道,他壓根就不想做這大逆不道的事,一旦他當瞭皇帝,他的名聲就徹底臭瞭,百年之後,這是要進叛臣傳的(事實上,他還真進瞭),生前對不起聖賢教導,死後有辱祖宗清名。
因此他想做大宋忠臣,這破傀儡皇帝,誰愛當誰當。
張邦昌一拒絕,大傢夥就急瞭。
大哥,彆鬧,這能由得你性子嗎?
大臣王時雍等人馬上勸張邦昌登基。
張邦昌拒絕道:你們都怕死,卻讓我往火坑裏跳,你們這是要害我啊!
“諸公怕死,又掇送與邦昌邪?雖暫假而歸,焉可免禍!”
第一次勸進失敗,開封臣民又來一次,張邦昌還是拒絕;
就連女真人都來跟他說趕緊當你的皇帝,張邦昌還是拒絕,並絕食四天以示抗議。
張邦昌不同意,誰也不能強行讓他當皇帝啊。
金國人又煩瞭,直接放下一句狠話:
“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
三天之內,必須立張邦昌當皇帝,否則就要屠城啦。
這次是真的,不是小道消息,所有人都嚇傻瞭,趕緊去求張邦昌,我的張大爺,你就大發慈悲,做瞭這個皇帝吧。
張邦昌內心還是拒絕,他惡狠狠的拒絕道:彆逼我,再逼我,我就自殺,老子說到做到,誰要再勸,我死給他看。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有人對張邦昌說,你在城外的時候不死,現在想死,你不是要拉著全城人陪葬嗎?
此話一齣,張邦昌沒轍瞭,自古艱難唯一死,他要真想死,早就自殺瞭,哪會等到現在。
現在這形勢,是由不得他做主的。
終於,三月初七日。張邦昌在開封登基,成為皇帝,國號大楚,史稱張楚。
靖康之恥
03、張邦昌還政
請務必相信,張邦昌不是在玩以退為進的把戲,他是真的不想當皇帝。
宋朝皇帝辦公地點是在紫辰殿和垂拱殿,但張邦昌卻將辦公地點設在文德殿;
宋朝皇帝的座位是南嚮放置,張邦昌卻是將辦公桌椅西嚮放置;
宋朝皇帝開會自稱“朕”,張邦昌則自稱“予”,宋朝皇帝的旨意叫聖旨,張邦昌則叫手書;
張邦昌堅決製止朝廷官員嚮他跪拜行大禮,當有的官員為瞭巴結討好而對其跪拜時,他必定“東麵拱立”,他的死黨王時雍叫他“陛下”,他絲毫不留情麵地將其狠狠訓斥瞭一番。
等金國大軍準備返迴時,已經身為“皇帝”的他卻身服縞素,率領滿朝文武,親自嚮已身陷金軍牢籠的徽、欽二宗遙拜送行,並且傷心欲絕,涕淚俱下,他用實際行動,錶明自己還是宋朝的臣子。
金軍一撤,張邦昌立刻大赦天下。呂好問勸張邦昌還政康王。王時雍,徐秉哲,卻告誡他騎虎難下,還政必無善終。
但是張邦昌還是毅然還政,獻大宋國璽,立康王,請宋哲宗元佑皇後垂簾。
四月十日,張邦昌正式宣布退位,仍稱太宰,宋哲宗廢後元佑皇後垂簾聽政。
僞楚政權至此宣告滅亡,前後存在時間不過三十二日。
張邦昌在手書中闡明自己
"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權宜一時以紓國難也,敢有他乎?"
老實說,張邦昌明知還政以後,自己身傢性命難保,卻依然毫不猶豫的還政,加上他從始至終並未僭越其大宋臣子身份。
由此可見,他是真的不想當皇帝。
可惜,哪怕張邦昌隻當瞭一天皇帝,他的結局也已經注定是個死字。
宋高宗畫像
五月初一日,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改元建炎,成為南宋第一位皇帝,是為宋高宗。
宋高宗登基後,再次啓用主戰派李綱,意圖重振國風。
李綱復齣第一件事就是彈劾張邦昌,李綱一上來就想把張邦昌往死裏整。
但是張邦昌是宋高宗繼位的首席功臣,宋高宗也並不想傷他性命,於是就以權宜為名替張邦昌開脫。
但將張邦昌貶為奉國軍節度使、同安郡王。
宋高宗雖然沒有直接殺張邦昌,可他隻是礙於張邦昌還政的麵子,不想被人說卸磨殺驢而已。
張邦昌哪怕當一天皇帝,他也是個死。
宋高宗此時放過他,隻是為瞭找更好的罪名而已。
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張邦昌還是犯瞭男人最容易犯的錯誤,主動送上瞭一個把柄。
張邦昌當皇帝那會,金國人將宋徽宗的一個嬪妃靖恭夫人李春燕等十餘名女眷曾被賜給張邦昌,並立為僞後。
張邦昌退位後,他還是宋高宗的臣子,這個李夫人就成瞭宋高宗的小媽。
這段婚姻關係,張邦昌不能認,兩人斷絕瞭婚姻關係。
但二人情誼尚在,一日張邦昌酒後,仿佛又招惹瞭這位李夫人。
李夫人裸著雙臂鑽在瞭張邦昌懷裏說:
“大傢,事已至此,尚何言”。
大哥,如今已經這樣瞭,其他的就不要多說瞭。
她親自將張邦昌扶上瞭車,又安排瞭乾女兒陳氏陪侍。後來張邦昌迴東府,李夫人還私下裏去送過他。
他倆有沒有發生什麼不知道。
但這件事情成為瞭張邦昌的把柄。
宋高宗不動聲色的抓瞭李夫人,嚴刑逼供,讓她指認張邦昌的罪狀。
而後,張邦昌的罪行史書僅有
"詔數邦昌罪"
五個字,具體什麼罪,並沒有明說。
但宋高宗直接用這五個字賜死瞭張邦昌,並殺王時雍等人,完成鞦後算賬。
《金史》記載道:
“康王已即位,罪以隱事殺之。”
隱事二字用得極為巧妙,至少宋高宗不是以張邦昌當皇帝為由殺的。
有意思的是《大金國誌》記載:
方邦昌抵貶所,寓居潭州天寜寺。寺有平楚樓,取唐瀋傳師"目傷平楚虞帝魂"之句也。
得宋帝賜死詔,徘徊退避,執事者迫之登樓,邦昌仰首,忽睹"平楚"二字,長嘆就縊。”
張邦昌國號大楚,結果他自縊於平楚樓。
這事是真是假不知道,隻能算是一則軼事。
《說嶽全傳》張邦昌獻女
反正張邦昌成為史上最倒黴的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