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6:05:19 PM
公元前628年,江湖霸主晉文公去世。各國諸侯紛紛前往哀悼晉國國喪,同時覲見即將繼位的晉國新任國君晉襄公。
然而,衛成公卻沒有去晉國。不但如此,因為長久以來的積怨,衛成公還命大夫孔達討伐鄭國,想奪迴衛國舊地綿、訾和匡(河南長垣西南)。孔達,��姓孔氏,祖上可能來自於衛國附庸南燕國。後來,孔氏之祖到衛國發展,成為衛國異姓大夫。雖然孔達這次是受命前往伐鄭,但他卻沒想到,這會給他的一生帶來什麼。
衛成公此舉,深深惹惱瞭繼位不久的晉襄公。
七年前,衛成公被晉文公逼齣衛國。後來,在大夫元�I與其弟叔武與晉國多番交涉之下,纔得以重歸衛國。可不曾想,衛成公疑心病太重,不但殺死瞭元�I之子,還誤殺瞭謹守社稷的叔武。為此,元�I逃亡晉國,嚮霸主晉文公告狀。結果,在晉國主持的這場訴訟之中,衛成公被判敗訴。陪同衛成公訴訟的幾位衛國大夫,大多受刑,而衛成公由於是國君,僅被判監禁。
此後,晉文公一度想毒死衛成公。但在賄賂瞭醫生後,衛成公保住瞭性命。被囚兩年後,衛成公又賄賂周襄王,再度迴到衛國為君,卻將元�I給滅族瞭!
對於衛成公這樣的國君,誰都鄙夷不已,晉襄公也不例外。衛成公迴國之後,不但對晉國不敬,還公然派兵去攻打晉國盟友,這就成瞭晉襄公的“眼中刺”瞭。然而,父親晉文公剛過世,按周禮父母喪後十三月內為小祥,不得徵伐。
所以,直到公元前626年4月,晉襄公纔終於可以齣兵伐衛瞭。5月,晉國先且居、胥臣圍攻衛國戚邑(河南濮陽北);6月,晉軍攻占瞭戚邑,並俘獲瞭衛國大夫孫昭子。
霸主的討伐,讓衛成公終於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前次沒招誰惹誰,還被霸主給趕齣瞭衛國;這次再得罪霸主,衛國社稷能不能保住都成問題瞭!衛國國內原本就對衛成公頗多非議,現在衛成公自作自受,主動來幫襯衛成公的就更少瞭。
國內無人幫襯,衛成公隻能求助於國外。七年前被趕齣時,衛成公在陳國呆瞭許久。在那時,衛成公意外地與陳共公成瞭莫逆之交。如今晉國打上門,衛成公急忙嚮陳共公求救。
陳共公也是位妙人,居然給衛成公齣瞭一個歪主意:“你們再去伐晉,到時我再替你們去講和!”
以衛國實力,還要強行去攻打江湖霸主,真不知“死”字是怎麼寫的!然而,衛成公卻想都不想,還真照陳共公的辦法去做瞭――命令大夫孔達率軍前往伐晉!
衛國居然敢來伐晉,簡直就是公然與晉國為敵!
盛怒之下,晉襄公就將衛國戚邑據為己有,還讓各諸侯國參與瞭戚邑疆界的劃定儀式。不但如此,公元前625年6月,晉襄公又派齣司空士�e在鄭國垂隴(河南滎陽北)組織諸侯盟會,準備去討伐衛國。
這一次,衛國是在劫難逃瞭!
然而,見晉國即將組織諸侯伐晉,陳共公果然如約齣現。他親自齣使晉國,為衛國求情。為瞭讓晉襄公消氣,陳共公還特地將去年伐晉的衛國大夫孔達抓瞭起來,送到瞭晉國。把孔達作為替罪羊,看來去年陳共公與衛成公就已商量好瞭――為瞭讓霸主消氣,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瞭。
晉襄公見衛國就主動獻上瞭去年伐晉的衛國將領,氣終於消瞭不少。加上秦國正頻繁伐晉,晉國兩麵開戰確實睏難,晉襄公順勢就答應瞭與衛國的和解。
這是孔達首次當“背鍋俠”:因為有瞭孔達的“背鍋”,衛成公終於涉險渡過瞭一劫。
公元前624年,東周形勢又發生巨變:秦國第三次入侵晉國,大獲全勝;楚國則趁秦、晉相爭之際,強行圍攻江國,一舉吞並,還兩次挫敗瞭晉國的救援。
楚國與秦國兩大強國同時對抗,讓晉襄公深感力不從心。此時的晉國,如果再失去其他諸侯國支持,那晉國霸業就真難以為繼瞭。
多次碰壁之後,晉襄公終於決定改變以往對弱小諸侯國的強硬態度,改為懷柔政策。
公元前624年鼕,晉國主動放低姿態,與魯國重新結盟。
公元前623年春,晉襄公又主動放迴瞭衛國大夫孔達。《左傳・文公四年》記載:“以為衛之良也,故免之。”晉國人也知道孔達是甘願替衛成公“背鍋”,是位忠臣良將,所以纔主動放迴瞭孔達。
江湖霸主釋放齣瞭善意,衛成公再傻,也該知道怎麼做瞭。為感謝晉襄公放迴孔達,這年夏衛成公親自趕赴晉國,嚮霸主錶達謝意。同年鞦,衛國大夫寜俞再次前往晉國,嚮晉國示好。在招待寜俞時,晉襄公一度擺齣瞭天子招待諸侯之禮,讓寜俞受寵若驚!可見,晉襄公對衛國是何等重視瞭!
雖然孔達作為“背鍋俠”白白被晉國囚禁瞭一年多,看來還是值得――以一己之犧牲,最終卻換來瞭衛國與江湖霸主的全麵和解。這一和解,對衛國來說,顯得尤為珍貴。
公元前619年春,在�S缺勸說之下,晉國正卿趙盾又把晉國侵占的戚邑返還瞭衛國。
因為衛成公執政失誤所造成的外患,至此圓滿地落下瞭帷幕。
衛國與晉國關係能重歸於好,陳共公在其中起瞭關鍵性作用。經曆這一事件後,衛國與陳國關係自然就更加緊密瞭。
然而,不幸也就從此而來。
衛國靠近晉國而遠離楚國;可陳國卻臨近楚國,距離晉國也不是那麼遠。對衛國,投靠晉國是必然之選;但對陳國而言,到底是該投靠晉國還是楚國,就不是那麼容易作齣抉擇瞭。
晉襄公死後,晉國內亂頻頻,其霸業已岌岌可危。楚國自楚莊王上台後,國力蒸蒸日上,頻繁嚮中原發起進攻,對晉國霸業發起瞭越來越有力的挑戰。如此形勢之下,處於晉、楚兩大國勢力交叉範圍內的鄭國、蔡國和陳國,便遭瞭殃:晉國前來攻打,就得投靠晉國;楚國前來攻打,又得投靠楚國。朝晉暮楚,對這三國都成瞭傢常便飯。
公元前598年,因為陳國夏徵舒之亂,楚莊王伐陳,一度滅陳為縣。但在楚國大臣勸說之下,楚莊王又讓陳國復國。從此,陳國聽命於楚。
公元前597年6月,在��之戰中楚莊王大勝晉國,正式成為新任江湖霸主。12月,楚莊王又親率大軍,消滅瞭蕭國(安徽省蕭縣)。
吞並蕭國後,楚國已經把領土擴張到瞭宋國傢門口!
麵對楚國咄咄逼人之勢,晉景公急忙派晉卿士�e與宋國、衛國、曹國在衛地清丘(河南濮陽東南)結盟,以安撫盟友。此次盟會,衛國參會代錶正是大夫孔達。在盟會上,士�e與各國大夫共同立下瞭盟誓:“救助有難之國,討伐背叛之國!”
春鞦時期,各種盟會多於牛毛,盟誓當然也是不計其數。但是,卻鮮有人將盟誓當真――當麵盟誓,背後拆台的大有人在。
不過,這次盟會,宋國人卻當真瞭。
楚國吞並蕭國後,對宋國威脅最大。因此,為遏製楚國發展,宋國對於清丘之盟極為重視。清丘之盟後不久,在晉國授意下,宋國就派兵前往攻打陳國,以討伐陳國投靠楚國。
可就在宋國攻打陳國之時,背後卻突然冒齣一支軍隊――衛國大夫孔達居然親率大軍前來解救陳國,讓宋軍無功而返!
孔達可是清丘之盟的親曆者,盟會中“恤病、討二”的盟誓,他不可能不知道。盟會一結束,孔達就違背誓詞背後拆台,其人格品性令人懷疑!
然而,麵對宋國人質問,孔達卻是振振有詞:“先君與陳國早有盟約,如果大國前來討伐陳國,我們要誓死保衛他!”自二十八年前陳共公解救衛國危難之後,衛成公就與陳共公結成瞭盟友。這種同盟,不同於江湖霸主以實力威脅下的要盟,而是真正的生死之交。雖然衛成公與陳共公都已去世,但衛國卻依然堅守著這份誓言。
孔達不畏強權,為瞭曾經的誓言而挽救盟友,頗有古君子之風!
但是,衛國又如何來應對強大的晉國呢?
不齣所料,在公元前596年底,晉景公果然派齣使者前來聲討。晉國使者到瞭衛國,就賴著不肯走,聲稱:“如果衛國找不到承擔罪責之人,就帶兵來討伐衛國!”
麵對不依不饒的晉使,孔達毅然又擔起瞭“背鍋俠”:“如果有利於國傢,就讓我來承擔罪責吧!罪過是因我而起,我又執掌衛國大政,我願為此而死!”
公元前595年春,孔達就上吊自殺瞭。
隨後,衛穆公就嚮列國通告:“我有惡臣子孔達,在敝國與大國之間製造不和,現在已經讓他服罪瞭,謹告貴國。”見孔達以死謝罪,晉人終於放過瞭衛國。
孔達第二次當“背鍋俠”,付齣瞭生命的代價!
孔達要帶兵齣國,不可能不經過衛穆公許可。因此衛國救陳,是衛國國傢行為,而不是孔達一人之責。
可當衛國麵臨晉國責難時,孔達卻如二十八前一樣,毅然承擔起責任,再次當起瞭“背鍋俠”,讓衛國免於晉國之禍,實在是衛國的大忠臣!所以,在躲過晉國追討之後,衛穆公就將公室之女嫁給孔達之子,還讓他承襲瞭孔達的官位。
大夫孔達,其實就是強國稱霸江湖的犧牲品。
即便是二度被孔達侵犯的晉國人,也認為孔達是位大忠臣。但是,為瞭維護晉國作為大國、強國的“麵子”,即便孔達是忠臣、良臣,他也不得不死!
所以說,孔達的人生就是一場悲劇:兩次當“背鍋俠”替國君解難,最終仍難逃一死。這就是亂世中弱國忠臣良將不得不麵對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