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022, 8:42:17 PM
上迴說到瞭米芾打破瞭北宋畫院的“格法”(成法、法度),是不是畫院落後瞭呢?
不是。
米芾父子在當時隻是異類,畫院當時占據主流地位,正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之勢。
在山水畫上,畫院齣瞭一個不世齣的天纔,用一副畫作將院體山水推到瞭一個迄今無人能及的高度。
這個天纔叫王希孟,他的這幅作品就是《韆裏江山圖》。
《韆裏江山圖》
很多人在《國傢寶藏》裏麵已經看過王希孟的故事,見識過《韆裏江山圖》瞭。所以一笑今天就來講點電視中沒有說到的內容。
首先,王希孟是繪畫天纔不假,但這位天纔少年居然差點沒能進入畫院你敢信?
因為當時的畫院招生是要考試的(有關畫院的詳細介紹可參看我之前寫的《國傢最高藝術學府如何淪為街頭培訓班?(中國畫院發展簡史・下) 》一文),考試的形式是命題作畫,考試標準是“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態形色俱若自然,筆韻高簡為工”,既要求狀物繪形的嚴格寫實技巧,又強調立意構思,多摘取詩句為題目。
王希孟同學可能跟很多偏科的天纔一樣,文化基礎差瞭點,沒有考上正式編製,隻能在畫院裏麵當學徒。
補充一點小知識:進入畫院需經人薦舉或經過考試,根據其水平授予待詔、畫學正、藝學、�o侯、畫學生等職位,按月發給俸值,還有機會觀摩宮廷藏畫。
好在金子總是會發光的,王希孟的天賦在偶然的機會中被經常來畫院視察的宋徽宗看到瞭。宋徽宗覺得這孩子不錯,就親自教他畫畫。王希孟也不負聖望,在宋徽宗的調教下,王希孟的畫技進展神速。
為瞭提高繪畫水平,也為瞭迴報聖恩,以一幅好的作品獻給皇帝老師,王希孟申請齣宮采風。
宋徽宗同意瞭。
半年後,皇傢園林新延福宮落成,王希孟也獻上瞭自己創作的《韆裏江山圖》。
《韆裏江山圖》全捲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差不多有4層樓高。
當時的人評價此畫“一點一畫均無敗筆,遠山近水,山村野市,漁艇客舟,橋梁水車,乃至飛鳥翔空,細若小點,無不齣以精心,運以細毫。”
這幅畫代錶瞭畫院青綠一體精密不苟、嚴格遵依格法的畫風,將宋代繪畫的工整和精細發揮到極緻。
後麵的事情《國傢寶藏》裏麵都演瞭,我就不贅述瞭。隻不過再補充2個知識點:
1、畫山用綠色正常,但為什麼要用青色呢?而且青色現在看來就是藍色,山怎麼是藍色的呢?
這就要用現代光學原理來解釋瞭。我們知道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組成的,但是大氣對不同顔色的光散射強度不同,散射藍紫光最多(散射齣的的藍紫光可達紅光的10倍以上)。因此,越是隔得遠的物體,如天空、遠山等,空氣中的藍色散射光射入人的眼睛的就越多,掩蓋瞭其他的顔色,就會使人産生瞭藍色的視覺。我們古代的畫傢雖然不懂這個光學原理,但在長期的寫生觀察中總結齣瞭這一點,並用在瞭創作上。你看,青色的部分是不是主要用在山頂?所以,青綠山水畫是基於寫實上的藝術提煉的産物。
2、隻不過結閤之前講過的山水“三遠法”的內容,咱們再復習復習――《韆裏江山圖》也用瞭三遠法,你能看齣來嗎?
好瞭,揭曉答案。
平遠法
深遠法
高遠法
最後,關於王希孟的結局,《國傢寶藏》給瞭一個浪漫的說法,說是王希孟藏於畫中。
實際上,對於這個天纔少年英年消失之謎,還有一種更殘酷的傳言:
王希孟在為《韆裏江山圖》外齣采風之時,看到瞭民間疾苦,見識到貪官汙吏橫行,百姓生計艱難,社會風氣敗壞。
他迴宮後,本以為可以藉著自己能直麵皇上的特殊地位為民請命,可惜宋徽宗並沒有接受他的諫言。
少年意氣,遇此挫摺,又豈會乾休?
憑著一腔熱血,王希孟又繪就一幅《韆裏餓殍圖》獻給皇上!
宋徽宗是個藝術傢,是王希孟的老師,但同樣是個政治傢。他豈能不知道自己治下民不聊生的情況?但這種事情能拿到台麵上來說嗎?追究起來他這個做皇帝的豈不是最大的罪因?
宋徽宗一怒之下,判瞭王希孟死刑。
就這樣,一代繪畫天纔,死於政治,死於他的老師之手!
沒多久,金兵南下,王希孟筆下的韆裏江山,頓成戰場。
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將徽、欽二帝,連同後妃、宗室,百官數韆人,以及教坊樂工、技藝工匠、法駕、儀仗、冠服、禮器、天文儀器、珍寶玩物、皇傢藏書、天下州府地圖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積蓄被擄掠一空,北宋滅亡。
幸好《韆裏江山圖》沒有被戰火焚毀,輾轉流傳至今,成為瞭中國傳世十大名畫之一,讓我們能在韆年之後,還能見識到北宋的大好河山。
如今,《韆裏江山圖》仍安睡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數年纔展齣一次。
追古撫今,望從此,江山無恙。
本文是《趣談中國漢字/書法史》姊妹篇,《笑畫中國美術史》(暫名)係列文章。每篇一分鍾,收獲受用一生的知識,你值得擁有!加關注看之前文章,及時提示更新。轉載請標明齣處,歡迎齣版社與我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