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16-05-23T14:45:30+08:00
拜讀張大春〈考前猜題或考後兩相拋棄──修辭學,你還記得它們誰是誰?〉一文之後,心中頗有感觸。
時序一進入五月,同時也揭開瞭考季的序幕,國中教育會考以及大學指定科目考將陸續登場。每年到瞭考季,總讓我感觸良多,除瞭早已為人詬病的一些老問題外,身為一個國文老師,對於目前中小學的國語文教學與考試,心中始終有一些疑惑。
放眼審視目前的教學內容以及考試題型,雖已大幅改進,但仍不禁讓人感嘆「考試引導教學」的現象依舊。茲簡單列舉現今國語文教材與考試的內容:
小學生應該能讀齣「ㄥ」與「ㄣ」的不同,例如:「天上星星」的「ㄒㄧㄥ ㄒㄧㄥ」與「心心相映」的「ㄒㄧㄣ ㄒㄧㄣ」;但「ㄦ化音」是否該齣現在考題中?例如:「一會兒」應讀為「ㄧˋ ㄏㄨㄜˇ ㄦ」,「小孩兒」應讀為「ㄒㄧㄠˇ ㄏㄚˊ ㄦ」,因為在台灣鮮少會使用「ㄦ化音」。
國中生應該能區分詞性的不同,例如:「對人類做齣的貢獻」與「為國傢貢獻自己的力量」,「貢獻」分彆當名詞與動詞使用;然而,是否該測驗「山搖地動」(名+動+名+動)與「殘垣斷瓦」(形+名+形+名)與生活實用全然無關的詞性結構?
此外,屬於大學中文係必修課程「文字學」中的「六書」,又是否適閤作為考試的內容?例如:93年國中第二次基測第23題:「花好月圓」四個字分彆為六書中哪一類?96年大學指定科目考試單選題第一題:許慎〈說文解字敘〉有「六書」之說,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藉。下列各組漢字,屬於同一種六書分類的選項是︰(A) 刃、本、日(B) 犬、下、公(C) 慫、闊、筐(D) 森、國、龍。實則有能力分辨齣六書,似乎毫無實用意義。
不過,我最不能認同的是:無論國中會考或大學學測、指考,總會齣現與「修辭」相關的題目。
記得李傢同教授曾有一篇文〈啊!小四考這個?可憐可憐孩子吧〉,李教授感嘆:
這份給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考題,令我傻眼,我一題也不會做。
我最後求教於兩位大學的中文係教授,他們也不會,而且他們都說這是修辭學的範圍,小孩子怎麼可以學這種玩意兒?小四的孩子如何能懂「映襯」。「映襯」絕對是一個抽象的觀念,文學修養好的人也許可以意會。
我小時候不管這些,隻學瞭一些成語和典故。雖然不懂「映襯」,至少會看書,也會寫還算通順的文章。不會這些修辭學,有沒有關係?對我而言,顯然是沒有關係,因為我看得懂文章,也能寫文章。
我們大傢每天都會讀文章,有那一位是因為知道每一句話的修辭格以後纔瞭解文章的意義的?又有那一位在寫某一句話的時候,知道這個句子屬於那個修辭格的。
坦白說,身為國文老師的我看瞭也很感慨!
迴想自己的學習之路,「修辭」一直不是記憶中很深刻的一塊,在過關斬將的大大小小考試中,幾乎是不曾齣現過的身影,至於當年的小四,修辭也不知在哪?可是並不影響自己的閱讀與寫作,何以現在的考試,非考修辭不可?
我個人認為:
可以教修辭,但不宜考修辭;學生應該要懂得修辭,因為對於提升閱讀與寫作的能力是有幫助的;然而,修辭考題全部答對的學生,事實上未必在閱讀與寫作的錶現就很傑齣。
學修辭,是要學生能懂得並欣賞硃自清的文或徐誌摩的詩;考修辭,卻不能讓學生寫齣像硃自清的文或徐誌摩的詩。隻要一天無法跳脫「考試領導教學」的模式,原本隻是語文能力提升的好助手,恐怕會一直淪為各種考試的幫兇。
由於現在的教學內容與方嚮,無不是跟著考試走,因此,自己在學校設計試題時,也會因應學測或指考的題型齣題;然而大考中心的正式考題,是經過許多教授「韆辛萬苦」、「韆錘百鍊」熬齣來的題目,自有其嚴謹性,絕非一般坊間參考書思慮不縝密或是老師主觀設計的題目所能比擬。
衡諸現在學生的語文程度,確實必須加強「字形、字音、字義」、「詞語、成語意義」、「文法結構」的辨識與應用能力以及「遣詞造句」、「篇章組織」的語文錶達與應用能力,特彆是要極力提升「閱讀理解」、「鑑賞評析」的能力;然而,像是「ㄦ化音」、「詞性結構」、「六書」以及「修辭」等是否該列入考試範圍呢?這樣的題目該考嗎?
關於國語文教學的內容與考試題型,實在是值得大傢深思!
(寫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