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6:19:28 PM
(《甘南日報》2022年3月13日三版)
長篇報告文學《躬身》
文學創作與生態文明
◎ 王懷宇
在談長篇報告文學《躬身》之前,還是先簡單談談這部作品的作者任林舉吧。毫無疑問,任林舉是吉林省具有標誌性的重要作傢,也是近年來在全國産生重要和廣泛影響的著名報告文學作傢。繼長篇報告文學《糧道》獲得魯迅文學奬之後,近年來,任林舉又接連推齣《貢米》《齣泥淖記》《虎嘯》《躬身》等優秀長篇報告文學作品。
任林舉是位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傢,但我一直認為,任林舉報告文學的巨大成功得益於他首先是個優秀的散文作傢。在過去的那些年裏,我幾乎讀過任林舉的所有優秀散文作品。十幾年前,在他還沒有獲得魯迅文學奬之前,我就寫過一篇有關任林舉的小文《我所認識的任林舉》。我在那篇小文裏就談到過他的重要散文,比如《玉米大地》《枸杞》《十隻羊》《阿爾山的花開與愛情》,以及《紅柳》《當水流至絕處》《嶽樺》等,還有早期的散文集《輕雲起處》《厚土無言》等。後來的長篇散文《鬆漠往事》、散文集《上帝的蓖麻》等,我也都認真讀過。任林舉近年隨時發諸報刊的尚未成集的單篇散文隨筆,我也都看到瞭。
在《躬身》這部長篇報告文學作品中,躬身不僅象徵人對自然的敬畏,也象徵著乾部對群眾的敬畏,現代文明對遊牧文明的躬身和敬畏,以及城市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敬畏。甘南人通過推進“五無甘南”實現瞭乾群關係的轉變,人與人之間、村與村之間矛盾的化解,以及各界的和諧互動,通過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促進瞭自身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牧區變成旅遊風景區,一舉改變瞭幾韆年延續的原始生活習慣和貧窮落後狀態。
《躬身》與《齣泥淖記》都是寫脫貧,前者更注重生態環境。其實,宏觀上說,我個人認為,所有的作傢創造齣來的文學作品都是生態文學。因為我認為,所謂生態文明,說到底,就是宇宙命運共同體的和諧相處,不止地球,也不止是人類命運,這也包括一切生命的命運。關係到所有生命的生存問題,所以說生態文明非常非常重要。也可以說,所有的作傢都是在寫生態或與生態有關的文學作品,隻不過是程度不同罷瞭。有時不過就是深和淺的不同,有的廣泛,有的專一,有的直接,有的間接。
何為報告文學?新聞性,典型性,文學性。報告文學中的報告固然重要,也就是焦點性和尖銳性,但重要的還是文學性。任林舉所擁有的優秀散文作傢的品質最終決定瞭他的報告文學作品的成功。
近日偶然又看到著名作傢劉亮程的散文《春天的步調》,他在結尾處這樣寫道:我不會為一隻小蟲子的死去悲哀。我最小的悲哀大於一隻蟲子的死亡。就像我最輕的疼痛在一隻蚊子的叮咬之外。我隻是耐心地守候過一隻小蟲子的臨終時光,在永無停息的生命喧嘩中,我看到因為死瞭一隻小蟲而從此沉寂的這片土地。彆的蟲子在叫。彆的鳥在飛。
令人欣喜的是,在任林舉的散文作品和報告文學作品中,我們也經常能讀到這樣的況味和深刻。
(摘自2022年2月26日《吉林日報》)
雕刻躬身乾事的英雄群像
謳歌生態報國的甘南擔當
――長篇報告文學《躬身》讀後感
◎ 楊麗萍
讀完任林舉同誌的長篇報告文學《躬身――緣起於甘南的“環境革命”與人文傳奇》,八個字自動浮現在幾度熱淚盈眶的眼前,那就是――躬身乾事、生態報國。
躬身,一個簡單的動作叩開群眾的心扉。2015年,甘南州委、州政府開始開展“全域無垃圾”活動,主要領導每周堅持帶領機關乾部上街撿垃圾。彎腰撿垃圾這個簡單的動作,在領導乾部帶頭堅持五年後,從一個姿態和動作變成瞭一個象徵和隱喻。黨員領導乾部成韆上萬次的躬身,撿起瞭群眾的信任,悄然叩開瞭拉近乾群關係的大門;農牧區群眾成韆上萬次的躬身,共同鋪展開高原綠色生態之路。作者通過紮實的蹲點采訪,精準提煉齣“躬身”這個文眼,用真實的筆觸深刻描畫瞭甘南乾部群眾從彎腰撿垃圾這個小切口,引發齣的一場轟轟烈烈的“環境革命”。通過艱苦的躬身實乾,換來甘南煥然一新的麵貌、綠水青山的畫捲、鄉村振興的願景、綠色發展的希望。75萬黨員乾部群眾對大自然敬畏的躬身,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甘南實踐”的堅守。
一個城市的幸福來自人民的幸福。領導乾部以身作則虔心彎腰撿垃圾,嚮人民群眾躬身,隻是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通道的第一步。甘南曾經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是嚴酷的自然環境、原始的生産方式、農牧民長期亂丟亂扔亂排亂倒亂焚亂燒亂砍亂伐的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疊加造成的。就如卓尼縣尼巴和江車兩村曾經幾十年無解的大規模械鬥問題,本質上是因人口和牛羊數量增加,牧民對草山資源的爭奪造成的。解決問題的核心在發展,隻有跳齣草山謀發展,轉變農牧民群眾傳統粗放的生産生活方式,纔能係統解決生態環境問題背後的民生和社會問題,纔能贏得民心嚮背。從2013年開始,甘南州委、州政府下決心從根源上解決尼江問題,主要領導往尼江兩村跑瞭130多次,以“環境革命”為切入點,想方設法讓兩個村子1000多名農牧民群眾去江蘇、天津等地參觀學習,讓大傢開眼界、變觀念,學會“跳齣尼江”。與尼江兩村相似的還有夏河縣阿木去乎鎮,這個州委主要領導前前後後跑瞭180多次、曾以又窮又亂聞名的小鎮短短幾年變成瞭考齣近50個博士碩士的特色旅遊景區,由亂到治的密碼是共産黨人用躬身的謙卑和真誠贏迴群眾的信任,讓群眾重新找到主體感、歸屬感和依靠感。
作者用紀實文學特有的冷靜與客觀,展現瞭俞成輝、卓瑪加布、姚江明、翟民等一大批一心一意為人民謀幸福的甘南州優秀黨員乾部的英雄群像,用大量感人肺腑的鮮活事例揭示瞭黨員乾部的幸福來自於人民群眾的幸福這個共産黨人的樸素信條,詮釋瞭群眾路綫是黨的生命綫和根本工作路綫,是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傢寶這個共産黨人的永恒真理。
一方淨土的理想匯聚生態報國的擔當。黨員乾部群眾凝心聚力、躬身乾事的這五年,是甘南州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城鄉麵貌變化最大的五年,是優勢産業蓬勃興起、群眾增收最快的五年,也是各族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最強的五年。甘南州被聯閤國評為“中國最具民族特色旅遊目的地和旅遊勝地”,榮獲“亞洲旅遊紅珊瑚奬”。2021年11月,甘南州第十三次代錶大會召開。徵程再啓,新時代的聲聲號角催人奮進。未來五年,甘南將努力打造全域無垃圾、全域無化肥、全域無塑料、全域無汙染、全域無公害“五無甘南”,著力創建全域有旗幟、全域有法治、全域有治理、全域有綠色、全域有業態、全域有風情、全域有格局、全域有文化、全域有振興、全域有使命“十有傢園”,以生態報國的甘南擔當,為加快建設青藏高原綠色現代化先行示範區而不懈奮鬥。打造“五無甘南”,創建“十有傢園”,體現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是國傢所需、甘南所能、群眾所盼、未來所嚮的有機統一,是這一方九色淨土的共同理想。作者在尾聲中描畫瞭“五無甘南”創建行動啓動大會前後不同人物的內心世界,用詩意的語言警示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甘南絕不能産生停下來歇歇腳的念頭,而要繼續朝著已經繪就的美好藍圖砥礪前行。
文藝最能代錶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甘南州黨員乾部群眾櫛風沐雨,躬身書寫生態文明新答捲的故事,已經典型性地被收進瞭任林舉同誌的這部報告文學中,它也必將能夠為甘南兒女加快建設青藏高原綠色現代化先行示範區提供一份恒久流傳的英雄故事匯、精神備忘書。
既來之 則安之
――長篇報告文學《躬身》讀後感
◎ 王子龍
連同小引和後記,260韆字、378頁,我兩個晚上的功夫就讀完瞭這部深沉而燦爛的報告文學,且至今不忍釋捲,細研深讀。
這部緣起於甘南的“環境革命”與人文傳奇,又何嘗不是自己近三十年來在甘南生活、成長、服務、奮鬥的點點滴滴,更是對這片高原厚土的嚮往和熱愛。也從此牢記我高中的一位語文老師贈給的話“既來之,則安之”,並且不忘先父的教誨“吾兒有緣此地,當不負山水,終其一生難忘足矣”。可惜,我的老師從沒來過甘南,父親隻匆匆地在大鼕天到過夏河一次,便因年高缺氧不得而歸,從此留給兒子誠實的擔當和奮進的腳步。
沒有彆的,讀書更思來時路,閱讀更盼路繁華。
讀《躬身》,更覺風景無限。這是一個環境革命的人文故事,隻有堅持奮鬥、執著發展、分享苦樂,纔可稱得上“傳奇”。筆者以河為脈,詩一樣的筆觸娓娓道來,從普通牧民、一般乾部、勤政的領導,到甘南75萬樸實勤勞的人民,展開一幅嚮著太陽的潔靜畫捲,串起高原上五彩斑斕的瑪瑙玉珠――河之故鄉、化繭成蝶、大道至簡、與命拔河、淨土之淨、白龍之祭、洮水流珠、花開岷州。那山那水、那樹那草、那人那事、那風那雨,無不曆曆在目,讓人身臨其境。或是寫你,也在說我;或是聊他,卻正是咱。當初學堂稚兒,今當有為少年,感念河之悠悠,更戀高天厚土,更加傾心竭力這片堅強的故土。
讀《躬身》,讓我體會到作者的細心、仰望與擔當,全力推介甘南環境革命的熾熱情感,也真誠感謝甘南生態環保的利國利民。
讀《躬身》,無不感慨當年自己來甘南夏河縣時舉目無親,環境蕭條,唯有“既來之、則安之”的堅守,以一篇篇雜文小記寄托曆程,並一點點參與團結進步,感受第二故鄉的發展變化,展望心中的錦綉前程。祥雲哈達送祝福,從此,不管風霜雪雨,我自放聲歌唱。感謝,我的傢鄉;感恩,同呼吸共命運的人們。格桑花開遍原野,青稞酒香飄四方,鍋莊舞歡快激揚,紮念琴陶醉心房。高原小城走進瞭新時代,神話、傳奇、詩韻、繁華,一步步成為現實。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春風中更加萬紫韆紅。環境革命和脫貧奮進的圖景絢麗多彩,珍藏動人的詞麯,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安康。美好的嚮往,永遠有真誠的使命相伴,走進新時代的夏河新城,我心、我情、我力、我愛,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展開一幅幅美好的畫捲。
讀《躬身》,對話犛牛雕塑。我不是高原的精靈,隻會在風雪中堅守寂寞,一想到草場無垠,我們便生生不息。日齣日落,個個都是故事的原型。雕塑高大與否,都已不是初衷,隻要有人和我對話,我會告訴你很多很多!
讀《躬身》,我心濤聲依舊、矢誌不渝。躬身高原,仰望星空,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工作爭創一流,無私無畏地投身“五無甘南”“十有傢園”“五個示範縣”創建和打造“五個夏河”的光榮徵程中,在喜慶建黨百年的後第一年農曆虎年,豪情滿懷地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
甘南日報官微聲明
甘南日報原創微信,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及著作權,請及時與我們聯係,將按規定予以一定報酬。
編輯丨周 芳 責編丨後晶晶
審核丨張淑瑜 終審丨張大勇
關注最走心的微信公眾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