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4/2022, 8:21:19 PM
在中國近代史中,戰火連天,人民無傢可歸,幸虧我們的先輩們用自己的一腔熱血,為我們換來瞭如今的盛世中華。他們值得我們無數人敬仰,在其中也不乏為國效力、巾幗不讓須眉的革命女性們。
她生於晚清封建時期,一生命運多舛,但是她卻不甘自我墮落、泯滅,依然在當時的環境之下活齣瞭自我。36歲時丈夫客死他鄉,她獨自撫養女兒長大,以身作則,將女兒培養成瞭革命戰士。
她一生行醫救人,支持革命事業,到瞭56歲的時候成為瞭部隊軍醫,女兒女婿建設頗豐,官至總理。她就是鄧穎超的母親――楊振德。在楊振德老人的教導之下,鄧穎超與周總理喜結連理,兩人共同緻力於祖國革命事業。
命運多舛,自強自立
1876年,楊振德齣生在湖南長沙的一個富裕傢庭,相比楊振德的一生來說,最輕鬆的莫過於她的童年時期。
早年間,楊振德因為自己的父母的思想十分的開明,所以自小就接受著良好的教育。從小在當時裹腳纏足陋習盛行的時候,她的父親卻不要求自己的女兒一定要纏足。在讀書期間,楊振德學會瞭凡事靠自己的自立自強的人生態度。
楊振德一生行醫,主要還是起源於自己的祖父。小時候,楊振德的祖父因為錯吃中藥,不幸離世。經過瞭這件事情之後,楊振德的父親就讓楊振德開始學醫。
楊振德因為自身的學習能力齣眾,所以小小年紀便醫術精湛。後來,因為傢庭的原因,楊振德便離開瞭湖南前往廣西定居。
楊振德一傢人來到廣西的時候,因為楊振德的父親經商有道,所以一傢人生活得也是十分的幸福自在。楊振德在學習醫術的空餘時間,也精心鑽研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
楊振德的父親對自己的女兒可謂是開明至極。所以,楊振德小時候一直都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在楊振德14歲的時候發生瞭一件改變她一生的事情。
楊振德在和父母定居廣西的時候,楊振德的父母便得瞭不治之癥,雙雙不幸離世。在此之後,楊振德變成瞭一個無傢可去的孤女。
但是,楊振德麵對這樣的巨大打擊的時候,並沒有選擇就此放棄,而是憑藉著自己的醫術重新獲得瞭新的生活。
不幸喪夫,獨自養女
因為楊振德自幼就研習醫術,所以在她父母雙亡之後,她便憑藉著自己的藝術開始自力更生,並且在當地成為瞭一個小有名氣的醫生。在楊振德25歲的時候,她便嫁給瞭她的丈夫――鄧廷忠。
鄧廷忠是廣西當地的一個武官,鄧廷忠自幼習武,在清王朝的時候還曾經當上瞭武進士。所以楊振德嫁給鄧廷忠也可以說是找到瞭一個很好的歸宿。在楊振德嫁給鄧廷忠之後,楊振德還是堅持自強自立,依然堅持從事醫生的工作。
楊振德嫁給鄧廷忠之後,很快二人便有瞭自己的孩子,而且還是一個男孩,但是孩子沒過多久便夭摺瞭。其實在楊振德之前,鄧廷忠還曾經有過一任妻子並且還孕育過孩子,但是不幸他們都去世瞭。
後來楊振德又生下瞭一個女孩,就是鄧穎超。但是鄧廷忠此人十分的封建,重男輕女,所以鄧穎超齣生後不久,鄧廷忠便想將她送走。但是作為母親的楊振德不同意自己丈夫的做法,可謂是為母則剛,楊振德甚至是以死相逼求鄧廷忠留下鄧穎超。
後來,女兒正式地留在瞭她的身邊。可是在楊振德36歲的時候,鄧廷忠就被迫害流放新疆,很快便離世瞭。鄧廷忠去世的時候,鄧穎超纔7歲,這個時候楊振德便開始獨自撫養女兒長大。
為瞭自己和女兒的生活,楊振德便開始四處行醫工作,維持日常的生活。後來,母女二人來到瞭天津生活。
鄧穎超知道自己的母親十分的辛苦,所以鄧穎超自小便十分的懂事,並且鄧穎超還十分熱愛學習,學習成績相當齣色。
與女偕行,投身革命
鄧穎超在學校的時候,接觸到瞭很多的新興思想,不僅如此,還積極投身在當時救國救民的學生運動當中。後來,鄧穎超就結識瞭誌同道閤的周恩來,二人很快便許下瞭一身的諾言,走入瞭婚姻的殿堂。
鄧穎超和周恩來夫妻二人選擇瞭革命的道路,加入到瞭驚心動魄的革命事業當中。麵對著女兒和女婿的選擇與信仰,楊振德堅持支持自己孩子們,選擇瞭成為他們身後堅定的後盾。
後來,鄧穎超和周恩來正式成為瞭共産黨員,加入到瞭救國事業的行伍當中。在鄧穎超投身革命運動當中的時候,楊振德也沒有絲毫放棄自己心中的信仰與追求,她選擇瞭跟隨女兒的腳步,在56歲的時候成為瞭一名軍醫。
在年事已高的時候,楊振德選擇瞭投身於革命事業當中,可謂是位卑未敢忘憂國,人雖老心尤誌。在殘酷的戰場上麵,楊振德堅持與革命烈士一起齣生入死,將自己的一身醫術奉獻給祖國。
尤其是在後麵的時候,楊振德不幸被俘,但是她堅定自我,直到1937年被救。在將近兩年的牢獄生活當中,楊振德的身體被消耗殆盡。
即使是自己的身體齣現瞭狀況,她也沒有絲毫想麻煩女兒和女婿。1940年,楊振德因為身體原因在重慶不幸病逝,享年64歲。
小結:
楊振德年少的時候父母雙亡,傢庭齣生重大變故,但是她並沒有屈服於命運,反而是堅持自己的追求,自力更生。
楊振德自幼就不被封建禮教所束縛,一生追求於自由獨立的生活,所以在她以身作則的錶現上,她的女兒鄧穎超也像自己的母親一樣優秀。
宋祁曾言:“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自古以來,榜樣一直以來都是備受推崇之人,他們開人生之先河,為後人指明人生的軌嚮。
就如楊振德之於鄧穎超,也如同革命先輩之於我們後輩子孫。吾輩青年當應見賢思賢,嚮著先輩的道路前進,嚮著人生的高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