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9/2022, 8:27:57 AM
大決戰的淮海戰役,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彆是華野圍攻碾莊黃伯韜兵團,中野硬吃華中黃維兵團,和華野陳官追殲杜聿明集團。不過和碾莊以及雙堆集攻打“兩黃兵團”的慘烈相比,在陳官莊殲滅杜聿明集團20多萬軍隊,反而顯得異常輕鬆。而且更耐人尋味的是,淮海戰役中,我軍作戰都是分秒必爭,但為何在進攻杜聿明集團之前,卻對陳官莊內敵人整整圍睏長達的1個月的時間。
這麼長時間的圍睏,我軍難道就不怕戰場齣現變故,讓這夥敵人跑掉?
圍睏陳官莊
在解釋這個原因前,我們首先要知道杜聿明被睏陳官莊的始末。
在碾莊的黃伯韜被我軍殲滅,黃維兵團在雙堆集地區陷入中野包圍圈之後,在徐州地區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個兵團以及徐州剿總的其他部隊已經成為孤軍。為瞭保存國軍在中原最後一支戰略兵團,老蔣決定放棄徐州,並讓徐州“剿總”副總杜聿明率軍突圍到淮河甚至江南地區保存實力。
不過就在杜聿明帶兵準備往東南方嚮突圍的時候,老蔣愛微操的老毛病又犯瞭,看到中野進攻受阻誤以為雙堆集還有一綫生機的他,選擇讓杜聿明集團先解救黃維兵團,然後一起南撤(這也導緻杜聿明失去最佳突圍時間),同時為瞭接應黃維兵團,還讓劉峙到蚌埠,帶著李延年和劉汝明兩個兵團再次北進,接應杜聿明集團和配閤黃維兵團的突圍。
11月30日杜聿明開始撤退,我軍渤海縱隊占領的徐州,從碾莊休整過來的華野大軍12個縱隊開始全麵南下追擊杜聿明集團,到瞭2日我軍的已經追上瞭杜聿明集團(主要是杜聿明南撤的時候帶瞭大量的傢眷、財寶等輜重,人多車多導緻道路堵塞)。在被圍之後,杜聿明立即組織突圍,但孫元良兵團在突圍過程中被殲大部,剩下的邱清泉和李彌兵團不敢突圍,隻能退迴陳官莊轉為就地固守。到瞭12月6日,陳官莊已經被我軍16個縱隊團團圍睏。
到瞭1月初,華野決定給拒不投降的杜聿明集團展開最後一攻。
在總前委的授意下,粟裕決定組成三個集團負責進攻,其中3、4、10、渤海縱隊和部分地方部隊組成東集團負責牽製佯攻,以1、9、12縱隊編成北集團,2、8和11縱隊編成南集團,擔任各自方嚮的主攻任務。東方集團中心突破,分割邱、李兩兵團聯係。總攻從1月6日開始,在總攻開始2個小時內就已經占領國軍十幾個據點,說兵敗如山倒一點不為過。
1月7日,李彌兵團最先被我軍突破,20多個據點都被我軍攻占,防綫被突破的李彌隻能逃到的邱清泉的防區,杜聿明集團在陳官莊的防綫被進一步壓縮,正好有利於我軍對其一網打盡。到瞭1月9日,已經孤注一擲的杜聿明,指派國軍空軍投放毒氣彈掩護撤退,但沒想到計劃還沒來得及執行,就被華野在1月9日黃昏突破其防綫。激戰一晝夜之後於10日16時,全殲杜聿明集團,俘虜杜聿明,擊斃邱清泉,李彌趁著混亂假扮成老百姓逃跑。至此陳官莊戰役結束,也標誌著淮海戰役以國軍的大潰敗而告終。
整個陳官莊戰役,我軍一共殲滅瞭國軍3個兵團(邱清泉第2兵團、李彌13兵團和孫元良第6兵團)、10個軍、25個師加上其他的附屬部隊一共26萬餘人,繳獲各種火炮1699門、坦剋107輛、裝甲車26輛。而我軍在作戰中的傷亡僅僅為17900人左右,這與碾莊和雙堆集的慘重傷亡形成強烈的反差。
為何要圍而不打
瞭解完陳官莊戰役始末,就能知道我軍的為何12月6日就已經完成對杜聿明的包圍,但為何要1個月以後纔對其發起總攻。
首先,杜聿明已經被團團包圍,壓根就沒有突圍的可能。
我軍之所以敢在1個月之後纔解決杜聿明集團,主要的前提是杜聿明集團已經突圍無望瞭。對於這20多萬國軍還有隨軍傢屬,我軍已經將其壓縮在一個50平方公裏的狹小區域,26萬人再加上傢屬和一起南下的徐州高官和學生補給都成問題。與其花大量的傷亡去進攻尚且處於精銳的杜聿明集團,還不如圍而不打,通過圍睏來消耗其補給,通過“睏”來將其拖垮。
事實上,被圍在陳官莊的國軍可謂是慘不忍睹。
當初從徐州南下的時候部隊所帶的補給隻有一周時間,在被圍陳官莊時早就用盡。此時想要獲得補給隻能依賴空投,但本身國軍的空中力量就很弱,空投下來的物資壓根就不夠分(很多都空投在我軍區域)。邱清泉的第五軍經常喜歡霸占空投區,李彌和其他部隊得到的補給少得可憐。
很多人都隻能吃樹皮,麥苗,馬皮等一切可以充飢的東西。而且掌握這些物資的國軍,還經常高價囤物資和空投的救命糧,很多富戶和官員,甚至學生甚至為瞭生存下去,隻能選擇的變賣傢産換取口糧,很多年輕的女學生也被這些軍官們強占。
所以通過圍睏1個月後,除瞭邱清泉等死硬分子之外,基本上前綫作戰的士兵和下層的軍官都已經沒有頑抗下去的心思瞭,在我軍的攻勢麵前不到4天就被全殲。
其次,是我軍亟需休整,沒必要再給華野增加無謂的傷亡瞭。
對於我軍來說,淮海戰役60萬吃80萬,本身就是要冒很大的風險,在一係列走鋼絲的作戰――攻碾莊、圍雙堆集作戰中,損失較多。其中碾莊一戰華野傷亡人達到瞭6萬人以上,整個淮海戰役華野部隊一共傷亡超過10萬人,占野戰軍人數的25%以上。而且長期的作戰,部隊已經極度疲勞,從打完濟南開始,又投入碾莊和雙堆集(陳士渠兵團)作戰,部隊減員嚴重,亟需補充。因此在勝券在握的情況下為何要徒增傷亡。故而在這一個月我軍一方麵積極修整,另一方麵通過政治和喊話攻勢,華東局起草《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規勸杜聿明等人“立即下令全軍放下武器,停止抵抗”,不斷在心理上衝擊國軍。
最後,是通過杜聿明來威懾華北傅作義集團。
在1948年12月4日左右,入關的東野還不能對華北傅作義集團進行分割包圍,傅作義集團隨時都有可能會南下淮海戰場,一旦華野的全部兵力全部都壓上去,山東後方會變的空虛,被傅作義長驅直入,甚至會有被兩路國軍包夾的危險。所以當時軍委讓華野立即派一部分部隊在山東北部進行部署,對傅作義進行威懾,在東野完成部署前,盡量不要對杜聿明集團進行總攻。
雨田君說
在淮海戰役中,杜聿明兵敗陳官莊也為國軍這一場大潰敗的畫上瞭休止符。而我軍在陳官莊戰役中,通過拖後戰術,將守軍圍睏1個月纔進行殲滅,一方麵也體現瞭我軍在勝券在握的情況下對於時局的精準把握,另一方麵也是從大局觀考量,為瞭北麵的平津戰役圍殲傅作義全盤的考慮……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