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1/2022, 7:02:54 PM
公元前99年,名將李陵投降匈奴,氣的漢武帝要滅他全族,結果卻是處司馬遷宮刑。一年後,消瞭氣得漢武帝突然震怒,還是下令抄瞭李陵滿門。
之所以漢武帝會如此反復無常,全因一場戰爭,力捧寵妃李夫人之兄的戰爭。
公元前99年10月,漢武帝任命李廣利為將軍,率3萬大軍從酒泉齣徵匈奴,讓李陵負責後勤補給。
而李陵身為名將李廣之孫,立誌要上陣殺敵,並非運輸輜重,為此他屢屢嚮漢武帝請戰,從側麵攻打匈奴,以分擔主將的壓力。
一嚮欣賞李陵的漢武帝,笑道:“恐怕你是恥於他人下屬吧!但朕也無馬匹可撥給你瞭。”
李陵一聽有戲,據理力爭:“陛下,臣無須馬匹,隻求撥得5000步兵,必將直搗匈奴王庭。”
漢武帝被李陵的勇氣所動,爽快地批準瞭他的請求,命其從居延齣發,這也開啓瞭他悲劇的一生。
在嚮北行軍30天後,李陵率軍深入浚稽山,卻遭到匈奴單於主力3萬騎兵的圍堵。麵對猛烈攻勢,李陵臨危不懼,排兵布陣道:“擊鼓聲起,就進攻;一聽到鳴金,就收兵。”
於是,漢軍韆弩齊發,殺得匈奴丟盔棄甲,逃之夭夭。但不甘心的單於又調來瞭騎兵,共計8萬,包圍李陵,妄圖一舉拿下李陵。
雖兩軍兵力懸殊,但李陵部從未退縮,殊死抵抗8天8夜,頂住一輪又一輪猛攻,斬殺瞭1萬多匈奴。
漢軍幾乎盡彈竭,卻遲遲未等來援軍,但從抓來的匈奴軍官口中,得知“單於將要撤兵”的重要情報。李陵及部下重新振作起來,等著逃齣包圍。
奈何,漢軍中齣現瞭叛徒,一個叫管敢的軍侯逃到瞭匈奴軍營,並告知單於,李陵正處在無後援、箭矢將盡的艱難處境。單於大喜,重燃鬥誌,一邊瘋狂圍剿,一邊大喊:“李陵快降!”
李陵大感不妙,隻能拼死一搏,便與副將韓延年一同上馬,率餘部衝齣重重包圍。結果,韓延年不幸戰死,李陵哀嘆:“無臉見陛下啦!”
在被數韆匈奴騎兵緊追之時,在走投無路之際,大漢名將李陵隻得屈辱地下馬投降。
漢武帝聞訊,大為震驚,而朝臣們立馬見風使舵,不分青紅皂白地抨擊李陵。唯獨司馬遷不停搖頭,一言不發,漢武帝怒視他,問道:“對李陵一事,太史令有何看法?”
司馬遷拱手,跪地冷靜道:“將軍以少對多,殺敵數萬。陷入重圍之時,以身犯險,讓部下分散逃迴大漢,他怎會是貪生怕死之徒?他不死,應是想立功贖罪以報朝廷。”
但正在氣頭上的漢武帝,又見被他擊中自己“用人失察”的痛處,大為光火,嗬斥道:你是在為“叛徒”李陵辯解,詆毀李廣利?難道不是李陵自己下馬投降,朕還冤枉瞭他不成?
話畢,怒氣難消的漢武帝下令將司馬遷收監,並處以宮刑。這一次,因為司馬遷,暫且保全瞭李陵全族。
然而,一年之後,漢武帝悔悟到李陵投降,是因無救援所緻,派公孫敖將軍帶兵前往匈奴,接李陵歸漢。
但這位老兄行至途中,碰到一逃跑的戰俘。聽他說李陵在幫匈奴練兵,掉頭就撤迴長安,嚮漢武帝稟報:李陵真投降瞭,正為匈奴練兵,接不到他瞭。
這一迴,漢武帝怒發衝冠,立即下令處死瞭李陵一族。
而李陵是在漢匈恢復和談,見到漢使之後,纔知道朝廷殺瞭他全傢。僅因漢武帝聽信瞭讒言,把為匈奴練兵的李緒,當成瞭李陵。
這一刻,一直不肯屈從的李陵絕望瞭,與曾心心念念的漢朝恩斷義絕瞭。
縱使後來,漢昭帝劉弗陵繼位,漢匈關係緩和瞭,故交任立政齣使匈奴,要接李陵迴漢。一副匈奴人著裝的李陵也不肯,而是仰天長嘆:“大丈夫豈能反復無常,再次濛羞!”
自此,這位名將之後,威震匈奴的勇士,再也沒踏迴漢土,而是於公元前74年,病死鬍地。
李陵的遭遇,正如辛棄疾在《賀新郎》中所寫:“將軍百戰身名裂。嚮河梁、迴頭萬 裏,故人長絕。”
而李陵悲劇的一生,全因漢武帝而起。任人唯親,聽信讒言,殺李陵全傢,斷瞭他歸國之路。
但後世僅因李陵沒有殺身成仁,就認定他是叛徒;卻未曾想他用五韆步兵,敢於抵抗匈奴八萬精銳騎兵,且決戰到底,也是值得被稱贊的,他就是魯迅所說的“少有的單身鏖戰的武人”。
資料來源:《漢書》
作者:吃魚的老龍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