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0/2022, 2:35:37 AM
如果問開國上將中誰最會打仗,陳锡聯絕對可以名列其中。
在57位開國上將中,陳锡聯將軍有“兩個最”,最會打仗的開國上將之一,同時也是最年輕的開國上將之一。
陳锡聯是湖北紅安人,齣生於1915年,55年被授銜上將時,隻有40歲,僅比開國第一年輕上將肖華大1歲。
陳锡聯14歲參加遊擊隊,雖然參軍年齡小,但那時已是1929年,而陳锡聯正式參加紅軍,更是在一年之後――1930年,所以相比眾多開國將帥,陳锡聯的起步綫是比較低的。
參加紅軍後,陳锡聯被編入紅一軍第一師第三團當戰士,而這一年,不少開國上將都已成為紅軍高級指揮員,比如開國上將張宗遜,就在這一年10月,被任命為紅1軍團12軍36師師長。
而陳锡聯之所以能飛速追趕,甚至後來居上,完全是憑藉卓著的戰功。
陳锡聯為人足智多謀,作戰又異常勇猛,所以獲得瞭“小鋼炮”的稱號。
他參加過鄂豫皖蘇區曆次反“圍剿”、開闢川陝蘇區和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作戰,錶現突齣,屢建奇功,所以不過五年時間,就由一名普通戰士一躍而成為紅軍高級指戰員――紅10師師長。
陳锡聯擔任紅軍師長時,隻有20歲。
1937年7月,抗戰全麵爆發,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八路軍下轄3個師、12個團,每個團的團長都有原紅軍名將擔任,而陳锡聯就是八路軍12個團長之一,任129師385旅769團團長。
這一年,陳锡聯隻有22歲,是八路軍最年輕的團長之一(12個團長,隻有120師358旅715團團長王尚榮比陳锡聯小幾個月,王尚榮後被授銜中將)。
就任769團團長三個月後,陳锡聯便打瞭一場漂亮的突襲戰,一戰揚名,驚動蔣介石,甚至引起世界各國媒體爭相報道。
這場突襲戰正是著名的夜襲陽明堡。
此戰,陳锡聯率部在當地群眾的協助下,隱蔽地進入代縣南陽明堡飛機場,突然發起進攻,經過1小時激戰,殲滅日軍100餘人,擊毀擊傷飛機24架,使日軍一時喪失進攻忻口、太原的空中支援力量,被迫迴調大批部隊守備後方,有力地配閤瞭國民黨忻口防禦作戰。
蔣介石聞知陽明堡大捷,非常高興,不僅頒發瞭嘉奬令,還齣人意料地發瞭2萬元奬金,以奬勵參加陽明堡戰鬥的部隊。
陳锡聯的769團也因這一戰,受到世界各國新聞媒體稱贊,被譽為“抗戰四大名團”之一。
1940年8月,八路軍發起著名的百團大戰,陳锡聯時任129師385旅旅長,其錶現也非常突齣。
第一階段作戰中,他率部在獅堖山頑強阻擊日軍進攻,不僅給日軍造成瞭重大殺傷,還牽製瞭大量日僞軍,為129師在正太路的破襲行動創造瞭有利條件。
解放戰爭時期,陳锡聯再展神威。
1947年,他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3縱隊司令員,率部挺進大彆山,然後跨過隴海路,越過黃泛區,直達大彆山北麓,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裏,就解放瞭宛西9個縣城及大片地區。
1949年,陳锡聯任二野第3兵團司令員,率部參加渡江戰役。在突破江防防綫後,他迅速指揮部隊截斷浙贛綫,然後齣人意料地迂迴大西南,一舉殲滅宋希濂集團,攻占國民黨“陪都”重慶。
縱觀陳锡聯將軍的赫赫戰功,他雖然年輕,但授銜上將完全是實至名歸。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陳锡聯被任命為解放軍炮兵司令員,後兼任炮兵學院院長,為我國炮兵的發展做瞭大量“開創性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導彈事業的發展,也有陳锡聯的貢獻在內。
在新中國第一個導彈試驗基地選址過程中,陳锡聯親自帶領專傢組乘飛機穿越戈壁沙漠,多次齣入無人區,掌握瞭大量第一手資料。
1959年,陳锡聯調任瀋陽軍區司令員,70年代又調迴北京,擔任北京軍區司令員,後來更是擔任國務院副總理,成為成就最大的開國上將之一。1999年,陳锡聯將軍在北京去世,享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