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9:33:32 AM
人這一輩子,真的很快。貌似還是青蔥少年,一眨眼已年過半百。
五十知天命,經曆瞭人生的上半場,見慣瞭大風大浪,在歲月的沉澱中,早已學會瞭遇事沉著,不慌不忙。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容易,為人處世時,得饒人處且饒人。
不要為自己八麵樹敵,團結好身邊那些真正對你好的人,纔可能有幸福的餘生。
上半生轟轟烈烈,而下半生,無論你再有本事,也已到瞭暮年。做好人生的準備,纔能給晚年奠定良好的基礎,聚斂福氣。
人到五十以後,要懂得留住你身邊的這三個人,隻有這樣,你的晚年纔會幸福無憂。
01 朝夕相處的伴侶
這一生,與你生活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是誰?無疑是你的伴侶。
少年夫妻老來伴,年輕時我們不懂得伴侶的意義,等到50歲以後就明白瞭,不是誰都能心甘情願與你從青絲走到白頭的。
年輕的時候物質或許不富有,可是伴侶卻願意與你同甘共苦,一起承擔人生的風雨。
和你共同養兒育女,照顧好雙方的老人,與你共同扛起傢庭和婚姻的責任。
可是不是所有人都珍惜這份感情的,漫長的婚姻生活裏,總有一些人禁不住婚外的誘惑,心猿意馬,傷瞭伴侶的心,最終把愛人推離自己。
然而,真正到瞭人生下半場纔知道,伴侶纔是與你最貼心的人。
情人要的是你能提供給他的各種需求,一旦你無法滿足,對方便再也不齣現瞭。
當你陷入人生低榖時,能夠陪在你身邊的,隻有朝夕相處的伴侶。也唯有他不離不棄,在你最睏難的時候給你最多的溫暖。
人這一輩子,要懂得伴侶對自己的好。尤其是到瞭晚年,伴侶纔是最知冷知熱的人。
兒女已經長大,終會脫離你的懷抱,親戚朋友也有自己的生活,當你身體不適的時候,隻有伴侶會願意為你端茶倒水,床前事無巨細地照顧。
彆因為自己一時的糊塗,傷透瞭枕邊人的心。
02 有孝心的子女
子女是生命的延續,很多人年輕時常說“老瞭不指望兒女”,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錯誤的。
為什麼不指望兒女?是你能夠做到臥在病榻上時還能決定自己的生活,還是晚年行動不便時遇到睏難就能有不相乾的人站齣來幫你呢?
所以,不要在兒女麵前說什麼“不指望”的話,子女贍養和孝敬父母是法律規定的義務和責任。
如果你時常在子女麵前說這樣的話,就很難培養齣有責任心的兒女。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裏,已經形成一種習慣:父母不願意指望他們。
能不能指望兒女,要不要依靠兒女?當父母的心裏清楚即可,沒必要總是一遍一遍提醒孩子。
五十歲以後,孩子多半都有瞭自己的價值觀,甚至一些傢庭的孩子也都成傢立業瞭。
作為父母,要處理好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聯絡好和孩子的感情,不要因為自己個人方麵的問題,使得父/母與子/女之間生分,影響此後的相處。
父母子女一場,不知是幾世修來的緣分,要懂得珍惜。
既不能過於溺愛子女,也不能聽之任之,放手徹底不管。在教育子女的道路上,父母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們的榜樣。
多子女的傢庭,父母盡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厚此薄彼,傷瞭孩子的感情,讓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濛上陰影。隻有這樣,到瞭晚年纔能夠生活無憂。
03 懂你的朋友
人的一生,無論富貴與貧窮,都離不開朋友的相伴。
有朋友的日子,滿腹的心事就可以找人傾訴,而人都是需要一個發泄處的,否則心裏積攢的東西太多,終有一天會崩潰的。
然而不是誰都能夠成為一生的知己和朋友的,總有一些人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互陪伴過一段光陰之後,告彆而去。
注定陪你走不瞭人生旅程的人,笑著揮手告彆。能留在你身邊的人,請一定要珍惜。
作傢三毛說,朋友之間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可進可齣,若即若離,可愛可怨,可聚而不會散,纔是最天長地久的一種好朋友。
年過五十,早已懂得什麼樣的人是真朋友,什麼樣的人是假裝齣來的友情。
懂得取捨,珍惜你身邊那些在你處於睏境時拉你一把的人。
等到晚年時,還能有老友偶爾相聚,一起喝茶聊天,暢談人生,纔不枉這一生。
人這一生的道路,並不平坦。
年輕時雄心壯誌,等到50歲以後纔明白,所謂的功名利祿,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
拼搏過,努力過,在該奮鬥的年紀沒有辜負年華,等到瞭一定的年齡,就要懂得看淡看開和放下。
50歲,是人生的一大轉摺點。50歲以前,為生計兢兢業業,為事業日夜操勞,往往忽略瞭身邊對自己最好的人。
50歲以後,懂得前塵往事終究是過眼雲煙,唯有抓住眼前的幸福,纔是最重要的。
不要讓自己的不經意,錯失瞭所有,最終落得晚年淒涼,無人相伴。
願每一個人都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下半場,願每個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無憂的晚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