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環保上市公司發展動態
2021-2022年
目 錄
1. 首創環保
2. 碧水源
3. 雲南水務
4. 洪城環境
5. 興蓉環境
6. 興濾水務
7. 中原環保
8. 節能國禎
9. 博世科
10. 滇池水務
11. 綠城水務
12. 中持股份
13. 中山公用
14. 海峽環保
15. 聯泰環保
1. 首創環保
公司從城鎮水務、固廢處理,延伸至水環境綜閤治理、資源能源管理,布局全國,拓展海外。
2022年
1月30日,首創環保集團2022年度工作會議在京召開。首創環保集團將加速融閤落地,不斷穩固發展基礎;推動協同發展,充分釋放融閤紅利;啓動發展升維,大力培育新生動能,打好2022年“十四五”戰略落地的關鍵一仗的整體目標。
2021年
2月3日,2021年首創股份年度工作會議在京召開,首創股份提齣瞭“動能轉換、科技創新、業務進退、居安思危”四個角度的整體工作要求及未來八個方麵上重點發力部署。
6月18日,首創集團旗下旗艦企業“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 正式更名為“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全稱為“Beijing Capital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Group Co.,Ltd. ” 更名強調其進一步聚焦環保,以環保作為第一主業。
6月21日,首創環保集團助力投融資體製改革。6月21日,富國首創水務基礎設施投資公募基金於上交所正式掛牌交易,成為國內首支上市的水務公募REITs。錶明公司積極拓展融資方式,開展投融資體製改革。
8月31日,“水固氣能 數智運贏”首創環保集團“生態+2025”戰略發布。
11月4日,首創環保集團 收購首創大氣全部股權 。
2. 碧水源
世界一流的膜技術企業之一;中國環保行業、水務行業標杆企業。
6月15日,高科技環保企業碧水源聯閤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中標中山市未達標水體綜閤整治工程第一標段,項目總額逾31.57億元。
6月29日,高科技環保企業碧水源與中交雄安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下稱“中交雄安租賃”)在京簽署戰略閤作協議。中交雄安租賃將為碧水源提供總額達60億元的綜閤性金融服務意嚮額度。
6月30日,高科技環保企業碧水源全資子公司北京碧水源投資有限公司與傢電連鎖巨頭京東五星電器集團(下稱“京東五星電器”)在南京簽署戰略閤作協議。此舉是碧水源創新營銷模式,升級綫下零售渠道的戰略布局之一。
8月碧水源開發齣全部國産化的 UDF(聚乙烯基納濾膜)高效選擇性納濾膜 ,實現年産能500萬平方米的大規模生産,有效緩解瞭無紡布與聚碸等進口原材料“卡脖子”的問題,此舉將 節約原材料成本50%以上 。以現有産能計算,創新型膜材料生産, 每年可減少企業有機溶劑使用量750噸以上,減少高濃度有機廢水排放5000噸以上,設備投資降低40%以上,人工成本降低10%-20%,減少碳排放60%以上。
8月5日,碧水源參股公司碧興物聯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碧興物聯”)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為”)聯閤開發的綜閤排口在綫監測解決方案與大氣網格化綜閤管理係統,在以“聯接&智能·構建更安全的世界”為主題的2021世界安防博覽會精彩亮相。
9月17日,高科技環保企業碧水源自主創新研發的振動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憑藉其綠色低碳等突齣優勢,從32傢企業申報的52項技術産品中脫穎而齣,榮獲“雙百跨越”汙水處理行業“首批認證技術産品”。
10月25日,碧水源聯閤中國城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市政工程東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北林苑景觀及建築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預中標湖北省監利市長江大保護生態環境綜閤治理一期項目,項目總額逾16.1億元。
11月10日, 高科技環保企業碧水源與中國能建葛洲壩水務公司(以下簡稱“葛洲壩水務公司”)在葛洲壩水務公司的北京通州項目公司簽訂戰略閤作框架協議 。
3. 雲南水務
中國領先的城鎮環境綜閤服務商之一,2015年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截止2020年12月31日,擁有水務項目225個,處理規模閤計643萬噸/日;在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發布的“2020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中排名第13名。
2021年
6月3日,中信信托在全國發行的首筆“碳中和綠色可續期債”,雲南水務獲20億碳中和綠色融資支持,推動公司進一步擴充市場,加快嚮城鎮環境綜閤服務商轉型。
7月8日, 公司舉辦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暨全員《安全生産法》教育培訓, 培訓由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劉旭軍主持。培訓通過綫上綫下結閤方式舉行,會後組織瞭全員安全考試。
11月15日,雲南水務召開“強作風重擔當,水務十年再齣發”係列活動動員會及年度經營分析會, 會議強調,激活培育人纔中的內在動力。 要遵循乾部人纔成長規律,激活一批攻堅剋難的先進骨乾,激發企業乾部員工內生動力,助推公司重塑人纔核心競爭力。
11月23日,雲南水務參加第六屆中國雲南—以色列創新閤作論壇,重點闡述瞭公司緻力成為領先的城鎮環境綜閤服務商,著力打造 物聯+互聯的數字化智慧環保企業的戰略定位。 隨後,雲南水務與感興趣的以方企業進行瞭深入的溝通交流,共同找尋發展契機。
4. 洪城環境
2022年
3月9日,江西洪城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産)獲有條件通過。本次資産重組項目總規模9.44億元,洪城環境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並募集配套資金的方式 購買南昌水業持有的固廢處理相關資産 。
2021年
2月2日,江西洪城水業股份有限公司 正式更名為“江西洪城環境股份有限公司”。 更準確、更全麵反映主營業務和發展戰略,樹立長遠的品牌影響力,方便市場更好理解公司發展情況。
4月20日上午, 江西洪城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第七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在公司三樓會議室順利召開。市政公用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鄧建新提齣要求:一是要 加強信息化建設,公司要打造“智慧環境”平台,提升運營管理效率 ,為實現可持續化發展和提高市場競爭力提供重要保障;二是要 加強精細化建設 ,公司要升級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能,精細化建設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也是決定企業競爭成敗的關鍵;三是要加強規範化建設,公司要對標一流標準,既要強化為股東創造價值及履行社會責任兩個意識,又要做好投資者管理及市值管理兩項工作;四是要加強機製化建設,公司要建立創新機製、人纔機製、激勵機製、研發機製、管理機製,釋放企業潛力,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5. 興蓉環境
成都市興蓉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大型水務環保綜閤服務商,主要從事自來水生産與供應、汙水處理、中水利用、等業務,截至2020年底,公司運營、在建和擬建的供排水項目規模約850萬噸/日、中水利用項目100萬噸/日,水務環保業務規模居西部和全國前列。
2021年
1月28日、2月3日和7日,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帶隊分彆到成都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天府新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開展績效考核交流學習 。會上各方就組織績效、個人績效考核的方式、指標、權重、運用等關鍵點及細節做瞭深入交流探討。結閤多方交流學習情況,有助於公司取長補短,持續深入踐行“一企一策”,進一步推動公司績效考核縱深式改革。
5月7日,公司參加四川省上市公司協會舉辦的四川轄區上市公司 治理培訓視頻會議。 助於公司持續健全法人治理,完善內部控製,全麵提升規範運作水平,實現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目標。
7月8日,公司完成瞭10,765,950 張2016年公司債券(第一期)(“16 興蓉01”)公司債的本息兌付工作,並成功摘牌。該債券是公司於2016 年7 月28 日發行,至2021 年7 月28 日已期滿5 年。至此, 公司資産負債率進一步降低 ,並在證券市場上樹立瞭良好的信譽形象。
11月28日,公司行使票麵利率選擇權,將票麵利率由4.1%降低至1.6%,並成功迴售“18興蓉環境MTN001”4.8億元,剩餘0.2億元將使用新利率成本至存續期結束。至此,公司按時順利完成2018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的兌付工作, 進一步降低瞭公司的資産負債率 。
6. 興濾水務
濾州市興濾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58年,2017年3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市政供水、汙水處理及其他業務。目前擁有12座自來水廠和9座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廠,日供水能力69.9萬噸,日汙水處理能力39.1萬噸,供水能力和汙水處理能力位居全省前列。
2022年
1月7日,興濾水務集團召開瞭2022年度培訓計劃評議會,以進一步 發揮培訓在企業管理和生産運營中的作用,提升職業培訓工作力度 ,確保各職能部門、旗下企業提交的2022年度培訓計劃的閤理性和科學性。
2月25日,興濾水務集團組織召開瞭“興濾水務集團2022年2月份安全環保職業健康工作會”。會議強調,各單位要深刻認識到公司在疫情防控、安全生産、生態環境方麵的嚴峻形勢,務必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築牢安全綠色發展理念, 提高基礎管理能力,杜絕違法違規行為,將責任落實到最小單元。
2021年
9月16日, 興濾水務集團與桑德國際在興濾水務集團6樓會議室簽署戰略閤作框架協議。 雙方將本著“優勢互補、閤作共贏”的原則,結閤各自的資源、技術優勢、行業資質等優勢就供排水項目、業務拓展、環保項目等開展全方位深入閤作,提高雙方在水務行業的競爭力,實現閤作共贏,推動共同發展。
10月12日,濾州市興濾汙水處理有限公司與生態環境部環境標準研究所簽署戰略閤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深入開展閤作。
7. 中原環保
中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傢高新技術企業,中原環保業務涵蓋供水、城鎮汙水處理、農村汙水治理等領域,形成瞭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産業鏈。
2021年
3月,中原環保申報的“一株寡養單胞菌及其應用和微生物菌劑”“一種改良氧化溝工藝脫氮除磷預控方法及其裝置”兩項專利技術順利通過國傢知識産權局審核,獲得國傢發明專利授權, 標誌著中原環保在汙水處理微生物技術及工藝調控方麵取得新突破。
4月,中原環保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河南智慧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簽署智慧水務聯閤工程中心建設戰略閤作協議, 將著力打造水務數字化技術創新平台, 在智慧汙水廠項目建設、智慧水務物聯網平台建設、智慧汙水廠相關專利和技術標準等方麵展開重點研究與閤作, 攜手賦能水務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生態構建。
5月26日,中原環保鄭州設備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與鄭州大學簽訂《技術開發(閤作)閤同》、與鄭州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簽訂《産學研閤作協議書》暨“鄭州大學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鄭州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産學研基地”揭牌儀式在中原環保九樓會議室隆重舉行。 雙方就村鎮汙水深度處理及鄉村黑臭水綜閤控製技術與裝備開發項目達成深度戰略閤作意嚮 。
8. 節能國禎
中節能國禎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建於1997年,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SZ300388),提供環保領域的項目投資、科技研發、設計建造、設備製造與集成及項目運營服務。公司著力布局水環境綜閤治理、市政汙水、村鎮水環境綜閤整治及工業水係統綜閤服務等領域。
2022年
1月20日
中節能國禎召開2022年度工作會議,會上副總經理殷皓代錶公司安委會作2021年安全環保工作報告。強調2022年將 繼續堅持安全生産與環保閤規底綫,築牢安全環保防綫, 推進係統防治、化解重大風險, 持續提升公司安全環保管理水平。
2021年
國禎環保公告, 公司將中文名稱由“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節能國禎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月7日,公司已完成上述工商變更登記手續。1月8日起,公司證券簡稱由“國禎環保”變更為“節能國禎”。
5月 智慧管網係統正式上綫防汛排澇子係統和物資管理功能(2.0) ,並在7月防汛實戰中實現應用。對易澇點積水量估算值的精確率達95%,防汛預警信息傳感精準度100%, 物資調度台賬和庫存統計實現次清日結,能有效替代部分綫下人工指令傳達路徑,極大地提升瞭管網防汛調度效能。
9月24日,中節能國禎舉辦第2期“1+1”培訓課堂,由人力資源部牽頭組織,行政管理部專業講師組成授課團隊,對公司本部職能部門、事業部及子公司部門負責人和員工代錶們進行 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訓,持續打造學習型組織 。
9. 博世科
2022年
1月16日,博世科召開2021年年度工作會議,博世科創始人、首席科學傢王雙飛錶示,2022年,博世科將持續推進攻關,加快重點成果産業化; 秉持“博覽世界,科技為先”的理念,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 ,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博世科手中。
2月,博世科中標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二期)年産250萬噸PTA(精對苯二甲酸)工程廢水厭氧處理項目。這是公司工業環境治理闆塊在造紙、製糖、發酵、製藥及光電行業等業務拓展後,開拓的 首個石化行業廢水處理工程項目 。
2021年
5月18日,博世科發布産教融閤、校企閤作三年工作規劃 (2020-2022年),通過製定産教融閤人纔培養規劃,加強與高校及職業院校導師閤作,開展規範化技術技能培訓等方式以 增強人纔培養力度,帶動産業創新。
7月, “博世科2021年新品發布會”在南寜科興總部舉辦, 博世科科研隊伍發揮環保科研核心技術力量,成功研發四大類環保新産品,優倍浮(UBEF)生物濾池、次氯酸鈉(NaClO)發生器、ClO₂消毒劑係列産品、垃圾滲濾液撬裝式膜分離處理裝置、分散式汙水處理智慧裝備集成平台等産品集體亮相。
10. 滇池水務
2021年
昆明滇池水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傢於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行業運營管理水平及科技創新能力居於全國領先水平,是雲南省汙水處理規模最大的企業,具有良好的區域性龍頭企業品牌優勢。
7月8日—9日, 昆明地區第七屆“滇池水務杯”汙水處理職業技能競賽舉行。 滇池水務通過積極參加、承辦曆年來國傢、省、市各級行業技術技能競賽活動,以賽促學、以賽促用,挖掘發現培養技術人纔,著力打造專業技能人纔隊伍,為進一步推動汙水處理行業優質發展提供瞭人纔保障。
9月18日,滇池水務召開中鞦國慶及COP15期間安全生産、服務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會,從開 展節前安全宣教和檢查 、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責任、 確保生産設施安全運行等 方麵安排部署瞭工作。
10月28日上午,昆明滇池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召開2021年生産運行分析工作會,強調組織機構和人員調整要盡快落實到位,注重調整轉換期的思想穩定工作。按照“一崗一薪”優化調整薪酬製度,建立科學閤理的薪酬體係。
11. 綠城水務
2021年
12月17日下午,廣西綠城水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城水務”)與廣西北投集團直屬企業北投環保水務集團(下簡稱“北投環保水務”)舉行南寜市二次供水項目投資閤作協議簽約暨 廣西二次供水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成立儀式 ,標誌著南寜市乃至全廣西二次供水市場業務規範化發展將邁上新台階,城市安全供水“最後一公裏”將更有保障。
12. 中持股份
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傢創新型的綜閤環境服務商,以“創造安全、舒適、可持續的環境”為使命。主要業務領域:城鎮汙水處理、工業園區及工業汙水處理、地下水修復、汙泥處理處置、綜閤環境治理等。
2022年
3月10日,中持水務發布公告,稱獲準嚮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環保集團”)非公開發行不超過 53,015,728 股新股。本次非公開發行後,長江環保集團持股比例將達24.73%。 公司由有實際控製人變更為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製人。
2021年
11月3日,國傢科學技術奬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信開水環境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 “汙水深度生物脫氮技術及應用”項目獲2020年度國傢技術發明奬二等奬。 項目成果在多項汙水處理工程中得到推廣應用,取得瞭降碳耗、穩達標、低成本的優異效果,引領瞭行業低碳創新與發展。
13. 中山公用
中山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是中山市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以環保水務為核心業務。
2022年
3月1日上午,由中山公用董事會秘書周飛媚帶隊, 人纔發展中心SDC建設隊伍、董事會辦公室、下屬企業、和君谘詢、北森谘詢相關人員等前往中信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信環境”) 開展人力資源數字化轉型專項調研交流 。
3月8日, 中山公用董事長帶隊赴廣州水投集團調研交流 ,通過加強與治水經驗豐富的企業交流,發揮本地國企綜閤優勢,建立示範區域排水標杆化智慧管理,將成熟有效的技術手段應用到汙水治理等領域,助力中山市打贏水汙染治理攻堅戰。
為推動中山公用新一輪戰略落地,聚焦以環境與資源為核心的“雙核”戰略發展需要, 增強與行業標杆企業、專業機構的溝通交流 ,8月19日,中山公用黨委書記、董事長郭敬誼、投資總監陳曉鴻及公用水務總經理助理劉瑩等一行前往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以下稱“北京市政總院”)、京東科技集團開展調研交流活動。
2021年
11月26日晚,中山公用在水務公司二樓多功能廳組織開展 第二場戰略管理專題培訓 。集團領導班子、戰略解碼工作小組全體成員、集團本部經理職級人員、各級黨組織負責人、水務及固廢一體化工作領導組專班成員、各企業人資條綫乾部、859、369學員代錶,新入職員工代錶等約80人通過現場及綫上直播方式參加瞭本次培訓。
12月20日,中山公用董事長郭敬誼,董事會秘書周飛媚及水環境治理博士團隊等一行與中山大學水環境治理專傢進行座談交流,通過深化校企閤作,構建科創驅動,為中山公用實施以“資本為器、科技為魂”雙輪驅動戰略探索發展新模式。
14. 海峽環保
福建海峽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單一的汙水處理業務,發展成為市政汙水處理、垃圾滲瀝液處理、工業廢水處理、鄉鎮汙水處理等綜閤業務闆塊,形成以多門類、跨地域、多種所有製相結閤的環保産業平台,打造全國領先的區域環境綜閤服務商。
2022年
2月28日, 集團非公開發行股票融資申請獲得中國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通過,計劃募集5.1億元。 這是集團自2017年整體上市以來的又一次重大股權融資實踐,是集團資本運作的新成績,標誌著集團金融闆塊補強取得明顯效果。
2021年
10月,海環科技公司經過權威認證機構的一階段、二階段嚴格審核,順利通過 質量管理體係 ISO9001:2015、 環境管理體係 ISO14001:2015、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係ISO45001:2018與 信息技術服務管理體係 ISO/IEC20000:2018、 信息安全管理體係 ISO/IEC27001:2013五項ISO管理體係認證,並取得相應的認證證書。
11月18日,海環科技公司參加瞭由集團組織召開的 智慧水務建設工作交流研討會 。集團總裁卓賢文做總結性發言,並結閤智慧水務建設工作對集團在未來3年的轉型升級提齣瞭具體要求,一是要通過服務升級做到政府放心、社會滿意,二是通過模式升級打造區域綜閤業務的服務商,三是通過能力升級進一步降低單耗、增加創利。
15. 聯泰環保
成立於2006年4月14日,為廣東省知名企業。主營項目包括市政給水、汙水處理項目、生態環境治理工程投資及運營等。
2021年
9月1日,廣東聯泰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區域中心組織公司生産運營專傢組,對常德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汙水處理廠項目進行瞭生産工作專項檢查, 提升生産管理水平。
10月12日,廣東聯泰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榮獲由中環協(北京)認證中心 頒發的“中國環境服務認證證書”。 服務項目:城鎮集中式汙水處理設施運營服務,服務等級:一級。
目前來看,智慧水務是熱點領域。較多水務環保企業積極加強與外部企業溝通閤作,擴展業務範圍,重視人纔培養與科技創新,加快數字化轉型。因此,灼策谘詢認為提升智慧水務關注程度,注重人纔培養將會利於企業競爭力提升。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巨潮資訊網、東方財富網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