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4/2022, 8:44:21 PM
武王墩:大墓正在開啓
李鈞
近日,淮南日報全媒體記者來到武王墩墓發掘考古現場,考古工作人員舞鍁弄鏟、清土挖方,小心翼翼地進行現場考古發掘清理工作。工地的四周,是正在施工的臨時大棚工地,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
2019年11月批準的武王墩墓發掘項目,是新中國建立以來國傢文物局批準發掘的唯一一處戰國時期大型墓葬,也是國傢文物局“十四 五”期間重點考古項目,發掘成果將揭開楚國800年的神秘麵紗,必將引起考古、社會和文化領域的極大關注。
武王墩墓位於淮南市高新區三和鎮徐窪村(山南新體育館沿二通道嚮西3公裏,新淮南交通學校西北2公裏,泉山湖西南1.5公裏),封土高13米、占地麵積8500平方米,是1981年9月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武王墩墓的批準發掘,要從一起盜墓案說起。
豐富的文物資源對國傢而言是珍貴的“國寶”,對考古專傢來說是研究曆史文化重要的“鑰匙”,但在盜墓者眼中,卻是一筆誘人的“橫財”。2015年,武王墩墓發生被盜案件。
2018年6月,河北定州一盜墓案犯罪嫌疑人孫某,檢舉一河南籍盜墓團夥於2015年初在淮南武王墩古墓盜走大量青銅老虎、編鍾等珍貴文物。辦案人員從極為有限的信息中經過多種手段的綜閤研判,讓武王墩盜墓案終於浮齣水麵。
2015 年下半年,河南人徐某輝、索某等人預謀盜掘位於淮南市三和鎮徐窪村的武王墩古墓葬,隨後徐某輝齣資並夥同索某、淮南人孫某等人,使用炸藥、探針、洛陽鏟等盜墓工具對武王墩古墓葬進行長達近一個月的持續盜掘,後因盜洞被人發現且該團夥資金不足被迫停止盜掘。
2015 年底,在第一次盜掘武王墩古墓葬後不久,河南人張某繼續投資盜掘武王墩古墓葬,並聯係同鄉夏某震過來進行技術指導。該團夥使用炸藥、雷管、洛陽鏟、探針、抽水機、吹風機等作案工具,從古墓葬中盜得青銅編鍾、青銅老虎、木質老虎、木質仙鶴等文物。
在第二次盜掘武王墩古墓葬得手之後不久,張某再次齣資資助徐某輝、夏某震等人盜掘武王墩古墓葬,又從該墓葬中盜齣青銅編鍾、編磬、木質鴿子等文物。
之後,該團夥還對另外幾處古墓進行瞭盜掘。後因被公安機關抓獲而未能繼續盜掘。
案發後,公安機關從周某文處追迴漆木彩繪虎座鳳鳥鼓架。淮南警方還追迴瞭大量從武王墩古墓葬中盜齣的文物。經安徽省文物鑒定站鑒定:追迴的文物年代均為戰國時期,漆木彩繪虎座鳳鳥鼓架、銅銘文虎座、石編磬及漆彩繪獸麵雲紋器座為一級文物,還有不少為二級、三級文物。
國傢有規定,一般不批準發掘帝王墓。但有兩類情況除外:一是保護性發掘,如修建三峽大壩,會淹沒大量土地,這些地方的古墓要提前發掘、保護。二是搶救性發掘,就是遇到盜墓賊已經進入古墓,墓中的環境遭到瞭破壞,這時候就要進行搶救性發掘,盡可能的保護文物。
王墩古墓發掘獲批,就是屬於第二種情況。
2018年底武王墩墓被盜案件破獲後,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關注。2019年8月3日,孫春蘭副總理在新華社8月2日呈報的《供中辦國辦秘書局信息來稿(第2239期)》上作齣瞭重要批示,省、市領導也都作齣瞭批示。
2019年8月15日,市政府嚮省文化和旅遊廳上報瞭《關於武王墩墓保護和發掘相關問題的函》(淮府秘〔2019〕)94號),由省文旅廳報請國傢文物局對武王墩墓進行考古發掘。9月至10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製上報瞭《淮南武王墩古墓葬考古發掘工作計劃》。
2019年11月5日,獲國傢文物局批復。11月13日,省文物局印發《關於切實做好淮南武王墩古墓葬考古相關工作的意見》,並於11月27日在閤肥召開瞭武王墩墓考古工作推進會,對下一步考古發掘工作的任務和時間節點做瞭要求。
武王墩墓發掘配套工程項目於2020年3月24日獲市發展和改革委立項,項目總投資約11314萬元。武王墩墓保護及發掘前期所需的210畝臨時用地,於當年4月1日獲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批復。在疫情後復工復産的第一時間,市文物保護局及高新區完成瞭武王墩墓發掘現場2005米圍牆(分發掘區、辦公區)、300平方米臨時辦公用房等工程建設,配備瞭基本辦公設備;水電、空調、太陽能路燈等安裝到位。隨後還新建瞭發掘工地食堂,妥善解決瞭考古隊的住宿場所。
2020年3月至11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武王墩墓及周邊100萬平方米範圍,進行瞭考古勘探。勘探結果錶明,武王墩墓為“甲”字形竪穴土坑墓,墓壙邊長約46.8米,墓底邊長約21米、槨室高約4米,槨室蓋闆上鋪有竹席。勘探還證實,武王墩墓四周有圍溝(圍溝內為戰國楚王陵),平麵近方形,麵積約2180畝。陵園內以武王墩墓為中心,西側有長達147米的車馬坑(國內罕見),車馬坑西側有一排南北嚮的陪葬墓;在陵園東南部發現長方形土坑20多處,分布較密集,坑內見灰、紅色陶片及紅色漆皮和竹篾痕跡,推測為武王墩墓的陪葬坑或祭祀坑。文物界普遍認為,除武王墩主墓外,戰國楚王陵更具有文物價值和考古價值。
經國傢文物局批準,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市文物保護局、市博物館共同承擔武王墩墓考古發掘工作。考古發掘隊主要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市文物保護局、市博物館業務人員以及山東大學、廈門大學師生組成,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宮希成研究員親自擔任發掘領隊。國傢文物局成立瞭“淮南武王墩墓考古發掘專傢指導組”,陝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仲立任專傢組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徐良高、劉建國為專傢組成員,全程指導發掘工作。2020年8月,開始清理武王墩墓周邊兩處早期灰坑、一處晚期窯址、三處晚期墓葬;同年9月5日,開始發掘武王墩墓封土。現發掘工作正有序推進。
2019年7月19日專傢谘詢會意見:“結閤墓葬規模、環境,被盜齣文物規格、青銅器銘文等綜閤分析,專傢們一緻認為,武王墩墓是迄今發現楚國最高規格的墓葬,極有可能就是楚考烈王墓”。2020年5月29日,北京大學著名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傢李伯謙也指齣:“通過近兩個月的勘探,已基本摸清地下遺跡的分布情況,成果豐碩,再次證明武王墩墓是高等級貴族楚墓”。據史料記載,楚國自考烈王(熊完)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遷都壽春以來,經曆瞭楚幽王(熊悍)、哀王(熊猶)和負芻四世王,負芻五年(公元前223年)被秦所滅。其中,哀王即位僅兩個月被殺,負芻被秦國俘虜,故此兩王依製下葬的可能性較小,符閤武王墩墓規製的隻有考烈王和幽王。上世紀三十年代被盜並齣土安徽博物院鎮館之寶---楚大鼎等一大批珍貴文物的淮南楊公鎮硃傢集李三孤堆,已被學界證實是幽王墓,所以武王墩墓的墓主直指楚考烈王。
按國傢“保護為主、搶救第一、閤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國傢原則上不批準對大型墓葬進行考古發掘。目前,全國共批準發掘瞭戰國楚墓3萬餘座,沒有一座是大型、高等級墓葬。國傢批準武王墩墓的發掘,是在特殊背景下特批的:一是,基於武王墩墓被盜,為瞭防止其遭受進一步破壞而進行的搶救性發掘;二是,希望藉此解開楚國800年尤其是楚國晚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及戰國晚期列國的交往麵貌等諸多未解之謎,填補曆史文獻的不足,揭示戰國時期列國興衰更替的曆史,推進楚文化研究;三是,武王墩墓及戰國楚王陵的發掘,將填補楚國晚期高等級墓葬和楚王陵發掘、研究的空白。
省考古所副所長、戰國楚王陵(武王墩墓)考古隊領隊宮希成說,武王墩墓上麵的封土堆已經清理完畢,且已經往下發掘瞭2米多。
在現場,記者看到,腳下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盜洞,宮希成說,這些盜洞有的是近期的,有的是幾十年內的,也有的是幾百上韆年前留下的。
宮希成說,武王墩墓是安徽省境內最大的一座古代墓葬,初步判斷是一座楚國的墓葬,而且是楚國等級最高的大型的墓葬。目前考古隊在做的是發掘主墓,也就是發掘一號墓。
武王墩墓發掘項目,是新中國建立以來國傢文物局批準發掘的唯一一處戰國時期大型墓葬,意義非同尋常。屆時,有望在中國將再一次掀起楚文化研究的新熱潮(中國楚文化研究的發端也是始於淮南楚幽王墓文物的齣土),淮南將有望建成全國楚文化研究中心。
楚文化研究的發端,是始於1933年淮南楚幽王墓文物的齣土;九十年來,發掘瞭楚墓2萬餘座,沒有發掘過王級大墓,武王墩墓是唯一的王級大墓,九十年後,隨著武王墩墓發掘成果的公布,在中國再一次掀起楚文化研究的新熱潮,淮南將成為楚文化的研究中心。武王墩墓發掘後,其規格等級和豐富的齣土文物能夠入選2023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也是淮南“楚風漢韻”最有力的詮釋。淮南戰國楚王陵在“十四 五”期間啓動申報國傢考古遺址公園工作;遠景目標是將淮南戰國楚王陵與楚國壽春城遺址、淮南境內眾多楚國貴族墓葬等楚文化遺存,打包申報世界文化遺産。
聲明: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請作者與我們聯係以便支付稿費
責編 湯 寜
初審 孫繼奎
終審 瀋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