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4/2022, 1:46:46 AM
作者:子非魚
01
各城市的人口,是一個很難精確計算的數據。當然,戶籍人口很好統計,都有備案,這裏說的是城市真實生活人口。
因為真實生活人口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流動的,如同流通的沙子,你隻能盡可能讓這個數據準確,而無法做到百分之百。換作以往,我們隻能從每個城市的生活垃圾重量,或者移動電話和固話數量,或者公交卡數量等去協助估算一個城市真正生活的人口規模。
但這些方法存在很大不精確,比如生活垃圾重量上,很多的農村生活垃圾是沒法納入統計的,即便城區,也有很多遺漏。
電話數量也存在較大誤差,比如很多離開的人口,懶得換手機號碼,再比如很多企業為瞭提升自己的身段,明明在其他城市,偏要弄個一綫城市的電話來充門麵,這些都是乾擾因素。
公交卡則存在很多重疊,一人多卡是常有的事。
這些傳統的方法,盡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緻反映齣大城市的人口被低估,但無法做到被低估的具體數據。
然而,疫情改變瞭很多。疫情帶來的幾乎都是負麵影響,如果非要說有什麼正麵影響,那協助城市計算齣真實的生活人口,便是其中難得的一個。
在疫情輪番衝擊之下,當下中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在大力推行網格化管理,通過健康碼、行程碼、核酸檢測、疫苗等多個環節反復進行多輪篩查。
這些技術輔助下,以往覆蓋在各城市身上的人口麵紗,被掀開瞭,真實的生活人口,終於展現在太陽底下瞭。
02
當然,即便有這些大數據輔助,精確度也沒法達到百分之百,隻能說在這種技術幫助下,每個城市生活的人口,最接近真實數據。
保利最新發布瞭一份《保利2021-2022年房地産行業白皮書》,在這份《白皮書》中公開瞭14個典型城市的實際管控人口和常住人口。
盡管早有心理準備,但一眼看去,還是會被驚嚇到。
數據:各地方政府公布;來源:《保利2021-2022年房地産行業白皮書》
從上圖可以看到:
第一,北京、上海的實際管控人口都在3000萬以上。
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常住人口相比,北京真實生活人口被低估瞭876萬,是全國人口被低估最嚴重的城市。
上海被低估的數量位居第二,僅次於北京,被低估瞭513萬人。
第二,廣州、深圳的實際管控人口都在2200萬以上。這一點,大傢早就心知肚明。因為廣州和深圳的官方,在很多場閤都已經錶明,實際管理人口在2000萬以上。
在被低估規模上,深圳是被低估數量第三多的城市,達到444萬,僅次於京滬。廣州也被低估瞭332萬人,被低估規模位居第6。
第三,從被低估規模數量來看,蘇州、杭州被低估的規模也非常龐大,都在400萬以上。
蘇州被低估瞭425萬人,被低估規模位居第四,僅次於京滬深。杭州被低估406萬,位居第五。
此外,武漢被低估267萬人,東莞被低估253萬,西安被低估205萬,寜波被低估149萬,成都被低估139萬,南京被低估113萬,佛山被低估63萬,鄭州被低估40萬。
相對來說,在這14個城市中,佛山、鄭州兩座城市,其七普人口是最接近真實生活人口的城市。第四,在真實生活人口被還原後,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佛山、南京、寜波7個城市實現晉級。
北京、上海順利晉級為3000萬人口城市。在之前的常住人口數據中,30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隻有重慶一個,現在多瞭兩個。
深圳、廣州則順利晉級為2000萬人口城市。在此之前,人口位居2000萬至3000萬之間的,隻有北京、上海和成都。
佛山、南京、寜波則順利晉級為韆萬人口城市。
在完成晉級後,一個驚人的數據齣現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座一綫城市閤計生活人口,超過1億。四個一綫城市總生活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14。
這就是四座一綫城市房價高企的堅硬基礎。經濟、資金、生産要素、人口、交通、醫療、教育都紮堆集中在四座一綫城市,共同托舉著四座一綫城市的房價。
這四個城市,不缺購買力,不缺需求,正因如此,它們的房價易漲難跌,這是四個城市房價的底層邏輯。
03
透過公布的實際管控人口、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還可以計算齣兩個有趣的數據指標:
以常住人口計算的外地人口占比規模、以實際管控人口計算的外地人口占比規模。
上圖中橙色是以實際管控人口計算的外地人口占比數據,藍色是以常住人口計算的外地人口占比數據。可以看到:
第一,無論以常住人口計算,還是以實際管控人口計算,東莞、深圳都是位居第一和第二。外地人口占比都在80%左右。
這是典型的移民城市特徵。東莞、深圳,都是製造業發達的城市,尤其是東莞,傳統製造業異常發達,被譽為世界工廠,中國製造之都。
兩個城市擁有大量的農民工,而高房價讓農民工失去瞭歸屬感,讓他們成瞭無根浮萍,平時拼命工作,春節迴傢團聚。
所以,一到過年,兩座城市幾乎都變成瞭空城。這幾年,因為疫情讓很多人不得不留下瞭過年,空城的現象纔略微好瞭一些。
同樣具有世界工廠稱號的蘇州,外地人口占比位居第三。
第二,從常住人口計算來看,外地人口占比超過一半的隻有製造業重鎮佛山,而從實際管控人口來看,外地人口占比超過一半的有6個,蘇州、廣州、佛山、北京、上海、杭州。
這顛覆之前的印象。在印象中,北京、上海、廣州都是土著居多,現在看來,土著和外地人二分天下。或許這正是這些城市越來越不排外的原因。
第三,整體來看,鄭州、南京、成都的外地人口占比小很多,隻有30%多一點,絕大部分都是戶籍人口。
一方麵,可能是因為三個城市對外地人口的吸引力,相對弱一些(注意,是相對弱,不是絕對弱)。另一方麵,南京落戶門檻較高,吸引過來的學曆較高,收入水平相對高一些,這種背景下,吸引過來的人口轉為戶籍人口的比例較大。
而成都、鄭州落戶門檻不高,但房價相對來說適中,尤其是和南京、杭州等東部等同類型城市相比,要低很多。到這兩座城市工作的外地人,購房難度相對低一些,這就會造成流入人口轉化為戶籍人口比例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