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9/2022, 11:24:42 AM
文/張霏
編輯/李信
經曆多次“狼來瞭”之後,“狼”終於還是來瞭。
3月的深圳春意盎然,與暖和的天氣相反,電子煙行業“寒流”正在這裏席捲 。深圳作為“世界電子煙生産的中心”,有上韆傢電子煙上下遊的企業盤踞在這裏,供應著全球90%以上的電子煙設備。 但最近一紙新規的下發,讓電子煙行業開始處在暴風眼中。
一周前,電子煙頭頂的“達摩剋裏斯之劍”,終於落下。
3月11日,國傢煙草專賣局發布《電子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要求,“禁止銷售除煙草口味外的調味電子煙和可自行添加霧化物的電子煙”。換句話說,電子煙將僅限煙草口味, 這讓不少電子煙從業者和消費者悲觀認為“電子煙市場的天塌瞭”。
《電子煙管理辦法》公告,圖源國傢煙草專賣局
一個電子煙門店的負責人宋金門直接放棄繼續開店的想法,電子煙口味的縮減,直接導緻行業整體銷量下降。 “水果味煙彈占煙彈總銷量的95%,不讓賣水果味煙彈,甚至連薄荷口味都不讓賣瞭,無疑是砍掉瞭我們賺錢的‘命脈’。” 宋金門錶示。
除瞭口味受限,《辦法》還規定,電子煙專賣店不能隻銷售一種電子煙産品、企業上市需經相關部門審查同意……
《辦法》頒布,不是一個令人意外的事情,但來得太快瞭。
讓宋金門和眾多電子煙門店主們措手不及的是,《電子煙管理辦法》3月頒布,5月1日便生效,比市場預期提前瞭將近半年,緩衝期沒有瞭。
於是,在過去一周時間裏,電子煙産業鏈條上的上下遊都經曆著魔幻的一幕。
生産端小心謹慎,為瞭盡快消化煙彈庫存,不少廠傢已經停工國內生産綫;經銷商、代理商為瞭能在新規實施前撈到最後一把金,不惜從其他同行手中溢價收購、高價賣齣;為避免之後無水果味煙彈可買,大批電子煙消費者開啓瘋狂囤貨模式,少則數十盒,多則上百盒。
但嚴管之下,並不意味全軍覆滅, 金字塔頂端的上遊廠傢經過數次大起大落後,早已開闢掉頭轉嚮的空間。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煙草市場,《2021年中國電子煙産業全景圖譜》顯示,目前,全球95%的電子煙産品都産自中國,其中,90%以上産品用於齣口。
Boulder鉑德電子煙閤夥人兼CMO方輝嚮連綫Insight坦言, “《辦法》主要著眼於國內市場行業規範,雖然對於齣口方麵也有一些新的規定,但對海外業務的影響肯定沒有對國內大。目前已經有部分企業準備放棄國內市場,轉而主攻海外市場。”
但宋金門和其他國內電子煙同行知道,屬於自己的生存空間無幾,新規實施日期逼近,他們每天都很焦慮,“關瞭專賣店後,自己下一份工作能做什麼?”
政策落錘,從上遊生産商到下遊門店,每個被裹挾其中的人都在找一條應對之策。隻是相比之前的猶豫和不捨,現在的他們,轉身更加決絕。
1、倒計時開始:用戶搶購囤貨,店傢轉讓店鋪
“乾不下去瞭。”
若不是房租今年10月纔到期,宋金門想今年5月就收手,陸續關掉他的電子煙店鋪。 在這個四綫城市的小縣城裏,雖開店壓力要比市區同行小,但四個門店租金,加上員工成本、水電費等各項開銷,每月底宋金門拿到的利潤已經沒多少瞭。
其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門店銷量下降,宋金門就有點吃不消瞭。過完春節,他立馬辭退所有員工,讓老婆、小舅子、堂弟負責照看剩餘三傢門店。
宋金門清楚地記得,2021年12月初,《電子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布。他明白2022年新規齣台是闆上釘釘的事實,但電子煙從業者和專傢都推測監管落地之前,政府部門會給5-7個月的過渡期,讓從業者有收縮業務的時間。
但新規早早齣台,像一顆沒有發射信號的導彈,突然在電子煙行業爆炸瞭。
微信群裏恐慌在蔓延。《辦法》公布後的當天,宋金門在的區域行業交流群裏,300多傢門店負責人,都圍繞“禁售水果味煙彈”討論。“水果味煙彈不讓賣瞭,以後靠什麼賺錢?”“5月1日之前,庫存清不完怎麼辦?”。
新規限製電子煙口味,等於掐斷零售商的“現金牛”。高復購率的煙彈,是電子煙銷售額的大頭。
《辦法》牽扯到多少傢電子煙從業者生死?可以參考一組數據,2021年12月17日發布的《2021電子煙産業藍皮書》顯示,中國電子煙製造及品牌企業超過1500傢,電子煙供應鏈和周邊服務企業有近10萬傢。 這些企業創造瞭直接就業人數近150萬人,間接從業人數有400萬人,總計約550萬人。
電子煙創造就業人數550萬,圖源《2021電子煙産業藍皮書》
宋金門也發現,最近幾天,轉讓門店的同行越來越多,“之前微信群裏也有轉讓門店的信息,原因大多是虧錢,現在是不少門店老闆直接放棄,批量轉讓店鋪。”
一邊是同行的退齣,另一邊,宋金門店鋪的客戶反而越來越多,且一次性購買量加大。 “之前顧客大多按顆買,現在大多以十盒為單位下單。像葡萄、檸檬等暢銷口味,早就斷貨瞭。”
宋金門也不打算進貨、囤貨,盡快把手裏的貨品賣完是最要緊的事。 “第一,廠傢已經沒有貨可以發給我們瞭,第二,即便能進貨,5月1日賣不完,庫存都廢在我自己手裏瞭,風險太大。”宋金門嚮連綫Insight錶示。
正如宋金門所說,限製電子煙口味的規定一齣,柚子、魔笛等叫得上名字的廠商們,紛紛發布通告,宣布庫存消耗結束後,停止水果等風味産品,並盡快發售研發的新品。
5月1日,這一生死期,一邊壓迫著所有電子煙從業者的神經,另一邊也刺激瞭消費者囤貨熱情 ,對於不少店主、代理商來說,這是行業最後窗口期。他們想在暴富神話結束前,撈最後一把金。
當宋金門仍堅持原價齣售煙彈,距離2000公裏之外的北京,一傢悅刻專賣店正在齣售120元/盒的電子煙彈。若顧客想享受99元/盒的原價優惠方案,必須搭配一支159元/隻的煙杆。事實上,《辦法》並未對煙杆進行售賣限製。
連綫Insight嚮悅刻客服求證漲價一事,對方告知, “若看到任何‘RELX悅刻決定漲價’信息,都不是悅刻官方發布的,要以悅刻官方發布的消息為準。另外,顧客還可舉報私下漲價的門店,悅刻會立即進行處理。”
悅刻闢謠公告,圖源悅刻官方公眾號
掌握大量渠道資源的省級、市級代理商,也想在最後階段大賺一筆。“抓緊囤貨,庫存告急!7天一顆,建議囤貨30盒;5天一顆,建議囤貨45盒……”一時間成為眾多代理商的標配朋友圈文案。
連綫Insight發現,一位小野代理商不僅齣售小野煙彈,還同時售賣悅刻等多個品牌的煙彈。但即便是代理商,也無法從廠傢拿到足夠的資源。
上述小野代理商嚮連綫Insight坦言,“小野傢的任何口味煙彈,現在都能調到貨。其他品牌需要根據客戶需求,動態查詢庫存是否足夠。”
據另一位代理商透露,現在廠傢停止水果口味煙彈的生産, 整個市場都非常缺貨,他們隻能高價從其他代理商手中購買,再溢價售齣。 他自己賣的悅刻煙彈,已經高達150元/盒,且十盒起售。
就連隱秘的微商,也加快瞭捲錢的速度,試圖割最後一波韭菜。
一位微商告知連綫Insight:“悅刻已經由原來的65元/盒,漲至95元/盒,“之後不會降價瞭,你現在不買,以後再也買不到瞭。”
為何漲價,也有大量消費者為其買單?一位纍計購入30盒水果味煙彈的用戶嚮連綫Insight解釋:“電子煙已經成為自己社交場閤的標配,水果味更容易給對方帶來舒適感,我要趁著沒禁售,能囤多少是多少。”
政策落定後産生的衝擊波,從生産廠傢、品牌方、經銷商,到最末端的零售店店主,乃至消費者,都無一幸免,他們又像是有默契一般,引發瞭這場浩蕩的搶購風波。但這不過是迴光返照罷瞭。
2、命運跌宕的電子煙
電子煙在中國市場的命運就像過山車,有起有伏。
2018年之前,電子煙的市場主要集中在海外。 作為世界電子煙生産基地的深圳,國外客戶拎著成袋現金來此地尋找加工廠,訂單也如同雪花般砸到當地的電子煙工廠。電子煙毛利高,來錢快,於是當時一大批深圳電子煙創業者,早早實現財務自由。
造富秘籍到瞭2018年,被徹底公開。 2018年12月,華爾街日報報道瞭萬寶路製造商入股電子煙公司Juul,估值達到380億美元。
同時,Juul還豪擲20億美元發年終奬。於是,一個巨大的造富機會擺在眼前――成為中國的Juul。一大堆中國創業者,入場瞭。
低門檻、低成本和高毛利,電子煙企業一時間成為創投圈趨之若鶩的香餑餑。
2019年開始,電子煙從小眾市場走嚮大眾,被稱作電子煙元年。
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錘子二號人物硃蕭木、“同道大叔”創始人蔡躍棟,以及煎餅果子品牌黃太吉創始人赫暢等諸多互聯網“網紅選手”,都在這一年轉戰電子煙市場。
大批創業團隊也聞風入場,黃宏普便是其中一員。在北京從事機械生産行業的黃宏普,發現身邊不少朋友用上電子煙,並且煙不離手,一番調研後,他覺得這個市場有搞頭。於是聯係幾個朋友湊瞭一筆啓動資金。
在行業淘金熱的吸引下,像黃宏普這樣的跨界選手如過江之鯽。
天眼查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期間,每年電子煙新注冊企業數均超過1000傢。2019年電子煙賽道爆發後,新增電子煙企業2000傢以上,僅上半年電子煙産業的投資案例超過35筆,投資總額至少超過10億元人民幣。
在彼時尚未被嚴管的大環境下,電影院、KTV、酒吧、飯店等高客流量場所,成為電子煙爭奪市場份額的熱門渠道。不論是門店招牌,還是店內貨架,花花綠綠的煙杆一時間成為街邊一道亮眼“風景”。
低調的電子煙突然成為創業者的“天堂”,不可避免被監管層注意到。
潮漲潮落,總是一瞬間的事情,國內的監管風開始颳起。2019年10月30日,國傢市場監管總局、國傢煙草專賣局聯閤發布《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其中要求綫上禁售電子煙。
綫上渠道禁售時,黃宏普的電子煙還在深圳某代工廠的生産車間。隨後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席捲全國,國內企業幾乎全部停擺,他和幾位閤夥人的電子煙夢還未開始,並被扼殺在搖籃裏,前前後後虧瞭數十萬。
像黃宏普這樣跨界闖進電子煙行業、又被綫上禁售政策打迴原地的創業者,是大部分中小型電子煙創業公司的縮影。
綫上禁售後,依舊存活的品牌們轉而靠大量鋪設綫下店,獲得瞭市場份額。一時間電子煙綫下戰場,打得卻極為激烈,電子煙行業“第二春”開始瞭。
傳統的經銷代理製、高額補貼,成為品牌推進擴店計劃的關鍵。
2020年,悅刻製定瞭“361計劃”,即三年內通過補貼6億元開齣1萬傢門店;2021年初,YOOZ提齣“萬店”計劃,開店補貼最高達118萬,同年,小野計劃通過10個億補貼,年底完成開設1萬傢專賣店。雪加也在2021年3月宣布嚮代理商發放股票,鼓勵代理商多開店。
也是那段期間,可觀的開店補貼讓宋金門心動瞭。他辭去市區一份國企工作,準備All in大乾一場。
當時,一位電子煙的省代勸宋金門多開專賣店,形成區域壟斷效應,“縣城裏隻有你獲得授權,開4傢店,整個縣城城區的客戶都是你的。”省代口中的市場效果,對宋金門太有吸引力瞭,他於是在2020年年底一氣簽下4傢店。
在宋金門看來,開4傢店並不多,他認識的市級加盟商大多開6-7傢店,且加盟時間大多集中在2021年年初。 那時正是各傢品牌的一綫城市市場占有率趨近飽和,在三四綫城市,甚至更下沉的縣城裏,瘋狂跑馬圈地的時候。
下沉市場,到處彌漫著賺快錢的氛圍。
但市場的熱情很快被不斷推齣的各種意見稿,打擊得煙消雲散。 2021年3月,工信部聯閤國傢煙草專賣局起草瞭《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徵求意見稿)》,提齣“電子煙等新型煙草製品參照本條例中關於捲煙的有關規定執行”。三個月後,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規定“禁止嚮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
2021年11月30日、12月2日,《電子煙》國傢標準(徵求意見稿)和《電子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先後推齣,對電子煙的生産、批發、零售、齣口等環節做齣規定。
《電子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圖源國傢煙草專賣局
此外,對電子煙口味、尼古丁含量也有瞭明確的指標要求。意見稿采用白名單製,把122種電子煙添加劑視為閤法産品。 徠米、鉑德、YOOZ等品牌,當時針對政策,對高於2%尼古丁含量標準的煙彈、水果薄荷口味煙彈,進行瞭下架處理或停産。
《電子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截止日期設在12月17日,《電子煙》國傢標準(徵求意見稿)明確指齣“在發布後3-5個月正式實施”。因此,大多數電子煙從業者當時樂觀認為,距離具體的政策落地有半年的緩衝時間。
沒想到,政策風雲變幻,《辦法》齣乎所有人意料,隻能賣煙草味電子煙。
這讓電子煙服務商的林蕭懊惱至極,他調研瞭半年的市場,今年年初纔下定決心入行。“第一,大傢都沒預測到《辦法》這麼快便推齣;第二,沒想到電子煙僅限定在瞭‘煙草口味’;第三,根本沒有預料中的過渡期。”在他看來,水果味煙彈禁售,會減少70%的電子煙市場銷量。
新規之下,一場電子煙行業洗牌,即將到來,同時也給這個行業的野蠻生長畫上瞭句號。
3、新規加速行業洗牌,去年各大廠商已加速齣海
很多人都絕望瞭。
“今年4月房租到期,你說我續租還是退租?”宋金門的一位朋友在《辦法》齣台後的當晚,失眠瞭,第二天找宋金門商量解決辦法。
商量瞭半天,兩人也沒找到穩妥的解決方案,宋金門錶示,“我都不知道怎麼處理自己的爛攤子,現在國內的綫下店老闆應該都很焦慮。”
更讓宋金門焦慮的是,他粗略算下來,四傢店開業一年多,都還沒有迴本。 “在我們這邊縣城,每傢店第一年的固定成本約9萬,但我在第一年實際總營收纔不到10萬。今年第二年纔開始真正賺錢,結果新規齣台瞭。雖然廠商方麵安撫我們已經在找解決方法,但我可能等房租到期,就轉行瞭。”
政策下達後,受影響最大無疑是電子煙銷售渠道,尤其是最末端沒有議價能力的零售店。 商傢的關注焦點,已經不是這兩月能賺多少錢, 是如果不做電子煙,他們能做點什麼?
電子煙品牌徠米霧電總裁赫暢嚮連綫Insight進一步解釋:“行業有政策齣台的準備,但是沒有落地時間的準備,再疊加最近的經營壓 和疫情的反復,不論之前有何心理準備,這 次新規落地,還是造成瞭市場恐慌。”
並且,赫暢發現, 不少行業商傢可能把新規解讀為“繳械”,情緒消極。零售店店主希望可以有一些緩衝期,能夠讓壓力慢慢釋放。
當下,除瞭銷售端生存空間被嚴重擠壓,少部分資金支撐不起轉型的廠傢也可能會消失。
但閤規並非絕路。一些位於行業金字塔頂端的廠傢,已經開始轉戰海外市場。
悅刻母公司霧芯科技去年年底,便宣布悅刻進軍東南亞市場半年後,其占據瞭當地電子煙市場首位。此外,悅刻還成立負責海外業務的新公司“悅刻國際”,再度提速全球化發展。
方輝嚮連綫Insight透露, 近期已經有部分企業準備放棄國內市場,轉而主攻海外市場。
據方輝介紹,截止2021年,鉑德在美國已超過3萬傢零售賣點。2020年9月,鉑德便嚮美國FDA提交瞭硬件及煙油PMTA申請,成為唯一一傢提交煙油PMTA申請的中資電子煙企業。目前,鉑德在繼續拓展海外市場業務。
赫暢也坦言,“ 徠米其實從一年前,就開始調整自己的經銷模式和産品方嚮,提前做瞭 些準備。 新規落地,加速瞭這些工作的推進。並且,齣海是每 傢中國電子煙企業都必須做好的戰略。”
海外市場雖條件寬鬆,但也並非藍海。 中國電子煙是從海外市場發傢,後來纔在國內興起。因此,電子煙品牌齣海,在幾年前就存在。成功案例不少,失敗的故事也比比皆是。
不過對電子煙廠傢來說,轉型和尋找新齣路,都是必須做的事。
一位關注電子煙行業的投資人嚮連綫Insight錶示,行業洗牌加速後,幾傢頭部品牌可能會占據80%的市場份額,剩餘80%的玩傢瓜分剩下的20%。”
“暴富”神話即將徹底終結,新規之下,電子煙將停止野蠻生長,逐漸走入規範化。下半場,行業會有新的生存之道,這也考驗著電子煙從業者的應變能力。
(應受訪者要求,宋金門、黃宏普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