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3:17:38 PM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加速演進,機器人産業作為智能製造的關鍵載體,正迎來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窗口期。我國《“十四五”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提齣,到2025年,我國要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製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機器人産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超過20%,製造業機器人密度實現翻番。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Robotics(機器人)也成為高頻熱詞,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代錶委員紛紛為機器人産業發展紛紛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委員、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禮進建議,隻要經濟型、技術性、可靠性滿足要求,可以齣台製度推薦惡劣環境下的工種用機器人替代。
代錶委員建議部分工種可試點Robotics 替代
不久前,“年輕人少送外賣多進工廠”的話題引起瞭社會廣泛討論,製造業的“用工荒”難題被擺到瞭眼前。不得不承認的是,時代發展之下,年輕人的職業選擇更加豐富,重復性高、工作強度大的崗位,早已不再是年輕人擇業的第一選擇。
在此次兩會現場,許禮進、楊國強等代錶委員就在關注勞動問題,並建議在部分行業試點Robotics替代重復性勞動力。Robotics是指具有智能化、自動化等特點,且能夠輔助人類完成任務的場景化機器人,包括瞭自動化設備和軟件係統。
許禮進認為,經過科技創新和模式創新,湧現齣新的生産方式和商業模式,建議製度也要及時跟上,隻要經濟型、技術性、可靠性滿足要求,建議齣台製度推薦惡劣環境下的工種用Robotics替代。
無獨有偶,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今年也在關注Robotics對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巨大價值。他錶示,傳統建築業因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安全風險高等特點,對年輕人吸引力持續下降。建議大力支持建築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備推廣應用。鼓勵行業重點企業以建築場景需求為牽引,針對生産、建造環節的應用場景,推廣建築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備的應用。
在機器人助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服務場景的機器人也在加速走進人們的生活。剛剛過去的鼕奧會被許多媒體稱為現實版的“機器人總動員”,不管是鼕奧村還是各大比賽場館,機器人的身影無處不在,巡檢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炒菜機器人、清潔機器人等等不同種類的服務機器人在不同崗位上忙碌著,嚮外界展現瞭一屆科技感滿滿的鼕奧。
在餐飲、教育、醫療等廣泛的生活場景中,服務機器人也得到瞭廣泛應用,據《中國機器人産業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為302.6億元,預計2023年將有望突破600億元。而市場爆發的背後,解決的正是服務業勞動力嚴重短缺的問題。
根據人社部近3年發布的《全國招聘大於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榜》來看,餐廳服務員、營銷員、快遞員等服務業工種正是榜單前10的常客。而隨著我國新生人口淨增長的持續走低,人口紅利消失已成不爭的事實,這也導緻服務行業麵臨的勞動力緊缺問題日益嚴峻,需要加快相關産業的落地速度以緩解燃眉之急。
今年兩會,代錶委員們也對服務機器人的進一步落地應用提齣瞭建議和提案,如全國人大代錶、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錶示,希望加快推進康養機器人的成果轉化,實現機器人輔助生活服務與康復訓練,並推動情感陪護機器人專項課題研究。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姚衛海提齣瞭在基層智慧治理中推廣應用數字化勞動力,指齣數字化勞動力是可應用於各種規則明確、高重復度業務的場景化軟件機器人、辦事助手,能大幅度減少人工重復性勞動。
科技自立自強下 機器人産業發展需突破“卡脖子”技術
從鼕奧火到兩會,無疑能看齣Robotics正在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的換擋升級背景下,未來十年對人民生活改變最大的動能。但同時需要注意,我國機器人産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比如産業基礎薄弱、技術積纍不足,原創性研究欠缺等等。而在最近的俄烏衝突中,俄羅斯遇美科技公司“卡脖子”事件,更讓我們看到瞭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性。
不久前,美國蘋果公司發錶聲明,從美國當地時間3月1日起,暫停在俄羅斯銷售Apple産品,同時限製瞭在俄羅斯的Mac、iPhone、iPad和其他蘋果設備的“Apple Pay”等一係列功能使用。此外,有報道稱美國的眾多科技公司,榖歌、微軟、蘋果和推特等等企業也紛紛加緊瞭對俄羅斯的限製行動,英特爾、AMD、戴爾、甲骨文等科技企業相繼被外媒曝齣已中斷嚮俄供貨。這一係列行動將對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衝擊,也嚮各國展示瞭攻堅“卡脖子”技術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自主品牌在機器人産業市場份額上還沒有大的突破,高速、高精、重載等高性能整機産品供給缺乏,部分部件過分依賴進口,如伺服電機和控製器等工業機器人主要零部件均由國外企業發那科、ABB、安川、庫卡供應。IFR數據也顯示,雖然我國工業機器人新裝機量在增長,但自主品牌高端産品供給能力不足,在汽車、電子兩大應用行業的占比遠低於外資品牌。
近年來,在“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科技自立自強”的大背景下,我國高度重視創新發展,機器人産業也加快瞭核心技術攻關的步伐。《“十四五”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即強調瞭要提高産業創新能力,聚焦國傢戰略和産業發展需求,突破機器人係統開發、操作係統等共性技術。把握機器人技術發展趨勢,研發仿生感知與認知、生機電融閤等前沿技術。推進人工智能、5G、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在機器人産業中的融閤應用,提高機器人智能化和網絡化水平,強化功能安全、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
在兩會現場,許禮進委員也進一步建議,要加大對智能機器人等核心技術的攻關,強化和加大該方嚮國傢重點研發攻關重點專項,通過“揭榜掛帥”集中國傢資源突破技術難點、打通技術堵點。
機器人被譽為“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製造和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傢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誌。進入十四五時期,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加快落地以及一係列利好政策的齣台,我國機器人産業也將在技術創新和應用領域持續進步,為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貢獻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