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7/2022, 3:44:22 PM
三國時期
三國是我國曆史上非常獨特的一段曆史,湧現齣瞭眾多的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的背後,有一大批具有纔華以及謀略的謀士在齣謀劃策,這些謀士在三國時期憑藉著自己的聰明纔智,於社會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不過這些謀士的人生發展卻是大不相同的,一部分原因是由於他們的纔華以及智慧的高低,而更主要的原因則是他們齣生門第所決定的。傢世齣身成為瞭三國時期影響謀士命運的最主要原因。
三國時期的兩種謀士
不同門第的三國謀士
在三國時期社會上有兩種類型的謀士,這就是根據他們的齣生門第所進行的劃分,一種齣身於世傢大族,而另外一種則齣生於寒門小族,所謂世傢大族不僅僅指的是在權勢上麵比較的不同凡響,除瞭財富權力地位之外,更主要的是這些傢族是以世代讀書做官為業的。
三國時期這樣的世傢大族,在社會上形成瞭壟斷勢力,他們往往每一代都是書香門第,同時也是在地方上享有一定威望的顯赫傢族。齣生在這樣傢族的子弟,往往都需要在青少年的時期學習明經禮儀,同時,他們也需要通過舉孝廉來繼續擔任祖傳的官職。
三國謀士團
社會對於不同齣身門第謀士的不同要求
社會上對於世傢子弟齣生的謀士,要求非常之高,不僅在學問以及操守方麵,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平,同時在人品比如說孝順、忠義方麵也有一定的要求。不過由於齣生於豪門傢族,他們的擔任謀士之路也會與寒門氏族齣身的謀士大相徑庭,但是並不意味著齣生於豪門貴族就能夠使得他們的事業發展得更好,相反,一位謀士齣生於寒門微族反而能夠更加受到主公的喜愛。
其原因頗多,更主要的是齣身寒門氏族的謀士更加有著強烈的進取心和上進心,他們在事業上往往能夠取得一番成就,而齣生於豪門氏族的謀士,他們可能會因為自己的齣身而帶來的權勢和地位顯得比較驕傲和自滿,這樣就會使得任用他們的人感到頗為不滿。
就拿楊修以及郭嘉為例來比較和分析齣生於不同的門第對於三國時期謀士人生命運以及事業發展的重要影響,二人同為曹操的謀士,但是卻走嚮瞭不同的人生道路,前者最後為曹操所殺,或者則在事業上發展得頗為順利,其中原因有很多方麵,而最主要的就是他們齣生門第的影響。
豪門謀士楊修的悲劇人生命運
世傢子弟――謀士楊修
三國時期曹操著名的謀士楊修就是齣身於豪門大族的典型,在他的身上有著深刻的豪門文化印記。楊修自小就學習傳統文化典籍。在古典文化傳承方麵頗有造詣,而且他自小就聰慧過人,在各方麵的錶現都受到瞭前輩的誇奬和贊賞。從纔華上來說,曹操的謀士楊修與曹操的另外一個謀士郭嘉二人是不相上下的。
楊修
楊修與曹操的關係――不睦
作為一個謀士,與主公的關係是否良好對謀士的前途有重要影響。從齣身角度來說,曹操與楊修的齣身階層差異就對二人的關係和諧造成瞭影響,而這也給楊修後來的悲劇命運奠定瞭基礎。
曹操齣生在一個官宦世傢,傢庭齣身背景其實是比不上謀士楊修的,曹操是一個頗具有嫉妒心的人,由於天生的傢庭齣身不如楊修,而楊修後來又為曹操做事,曹操在內心裏就懷有對楊修的一種頗為難言的嫉妒之情。
但是如果楊修安分守己不亂惹齣一些是非齣來,曹操也不會僅僅因為傢庭的齣身而將楊修殺死。最重要的在於楊修後來倚侍著自己是齣生於豪門貴族的謀士而參與瞭一些本不該他參與的政治活動。在羅貫中的曆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中就提到在決定由誰來繼承王位的事情上麵,楊修就使得曹操深深的被激怒瞭。
楊修在選擇誰為太子的時候,在曹植以及曹丕二人之間擅自煽風點火,並且自顧自的站在瞭曹植這一邊,為曹植齣瞭很多主意,這些做法都被曹操看在眼裏,曹操認為這是自己的傢事,而且選擇誰來繼承王位是一件大事,作為一個謀士的楊修不應該擅自僭越權利。因此在心裏,曹操就對楊修頗為不滿。楊修在政治上擅自乾預本不該自己管理的事務,使得曹操想要除去楊修,後來楊修在各方麵錶現上又顯得較為僭越,更加引起瞭曹操的不悅。
公子曹植
謀士楊修之死
作為一個謀士,楊修其實是並不缺乏謀略和智慧的,但是正是由於他齣生於世傢大族,他的處世態度傲慢,而且總是在無意間冒犯自己的主公曹操。而曹操又是一個心思較為細膩的人,他將這些不滿都記在心裏,後來終於找瞭一個藉口,認為曹楊修破壞瞭軍規就把他處死瞭。
《三國演義》裏描述瞭楊修因為"擾亂軍心"的罪名被曹操誅殺。當時曹操與諸葛亮在斜榖對峙,正進退兩難時,夏侯��問夜間口號,曹操以"雞肋"應之。楊修聽說後,便叫軍士收拾行裝準備班師。曹操得知此事後,以“擾亂軍心”之罪斬瞭楊修。
本來像楊修這樣一個齣身門第好,同時纔華又高的人不應該落到慘死的下場,但是由於世傢門族齣身背景與他的謀士身份發生瞭一些微妙的衝突,最終使得他的人生命運走嚮瞭較悲慘的境遇。
齣身寒微的謀士郭嘉
生於寒門的纔華高蹈者
作為曹操另外一位非常重要的謀士,郭嘉的命運則與楊修完全不同,二人同樣都是聰明絕頂之人,但是郭嘉卻受到瞭主公曹操的器重。在各項軍事以及政治行動當中,都使得曹操處於優勝的地位,這離不開郭嘉的神機妙算以及他的功勞。
軍師郭嘉
郭嘉本來是給袁紹賬下謀士,在給袁紹齣謀劃策的期間,郭嘉意識到此人不足以擔任大事,因為袁紹總是懷有過多的權謀而缺乏當機立斷的勇氣。正是意識到袁紹的這樣一種弱點,他毅然決然地離開瞭袁紹而投奔瞭曹操,曹操則是一個慧眼識英纔的人,他看齣瞭郭嘉天賦的異稟,對郭嘉予以瞭重任。
屢建奇功的寒門謀士郭嘉
郭嘉齣身在一個寒門小族當中,齣身相對來說較為低微,與楊修齣身於豪門大族的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由於齣生的低微,郭嘉從小刻苦勤奮,希望自己能夠做齣一番事業。因此在後來為曹操做謀士的期間,他總是鞠躬盡瘁地為主公齣謀劃策,而且態度非常的謙卑,不像楊修那樣咄咄逼人總自以為是。
正是由於性格上的謙卑以及溫和,郭嘉贏得瞭主公曹操的喜愛。有勇無謀的呂布的勢力倒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郭嘉的齣謀劃策。呂布在當時也是非常有勢力的。正是在郭嘉的布置以及設計之下,曹操纔能最終戰勝呂布,清除瞭呂布的勢力。在這次戰鬥當中,郭嘉顯示瞭自己高超的纔能,作為一個謀士他贏得瞭曹操的信任。
郭嘉作為謀士的黃金時期就是在官渡之戰當中,官渡之戰是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戰役,這次戰役也決定瞭曹操最終將要統一天下的曆史局麵。官渡之戰當中曹操隻用瞭少量的兵力就打贏瞭對手,是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這次戰役的成功離不開郭嘉的謀略。郭嘉的纔華和智慧在一次一次軍事行動當中體現瞭齣來,他為曹操的建功立業付齣瞭很多精力和心血。
深為主公曹操緬懷的謀士
郭嘉在謀士的路上走得很順利,也取得瞭一定的成就,但是郭嘉最後因為疾病而早早的離世瞭,曹操經常緬懷這位謀士,經常獨自悲嘆。從這一方麵也可以看齣曹操對於自己的謀士郭嘉的信賴和尊重程度瞭。
楊修被斬
總結
將三國時期的兩位謀士楊修以及郭嘉進行對比,就會發現齣身門第對於謀士人生前途命運的重要影響。作為一個謀士,齣生於豪門貴族其實反而成為瞭一種負擔,而齣生於寒門小族則成為瞭一種優勢,因為齣生門第較低微的謀士更願意服從於主公的安排,在處事態度上麵也顯得較為謙卑,而不像豪門大族齣身的謀士那樣傲慢和自大。
同時作為謀士,齣身較為低微的人也往往會曆經圖治,通過磨難睏苦而來磨練自己的意誌,他們往往能夠成長為具有實際能力以及對主公有真正貢獻的人,這樣的人纔能夠受到主公的喜愛和信任。不同的門第齣身決定瞭三國時期謀士的不同命運,試觀郭嘉以及楊修,其中一二便已分明齣現在人們的麵前。
參考文獻:
1、《三國演義》
2、《三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