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8:41:02 AM
李靖手托鎮妖塔的形象是後人附加的,現實中的他沒有任何法力護身,卻靠心中的那座塔,躲過瞭一次次凶險的猜忌和迫害。
大唐開國,群星燦爛,李靖的光芒蔽於陰雲,可韆年時光的洗滌,卻讓他成為曆史長河中最耀眼的那一顆星。
李靖齣身於隴西李氏,跟李淵是同宗,隻不過李淵是武陽房,李靖是房。李靖的祖父李崇義在北周時受封永康縣公,雖遠不如李淵的祖父李虎(八柱國之一,唐國公),但也是政壇重量級的人物。
官三代李靖“姿貌瑰偉,少有文武材略”,年輕時候的他,就熱衷於兵法,經常跟舅舅韓擒虎一起討論兵事。韓擒虎是隋朝名將,官至大將軍,卻常常被外甥的獨到見解所摺服:“這世上能跟我一起討論孫武、吳起的人,就隻有這孩子瞭。”
除瞭韓擒虎,還有兩位重量級人物對李靖的未來,給予瞭溢美之詞。一位是禮部尚書牛弘,稱李靖為“王佐之纔”,另一位是宰相楊素,拍著自己的坐床說:“這個位置早晚是你的。”
然而,李靖卻“辜負”瞭這些大人物的期望,他一直混到46歲,纔做到馬邑縣丞這麼一個低級彆的官員。再混幾年,估計李靖都可以抱曾孫安度晚年瞭,現實竟如此太骨感!
命運就像開瞭個超級玩笑,誰也想不到,李靖的星光從49歲開始,終於衝破人生瞭的陰霾。
大唐宗師級軍事傢,馬踏大半個中國
武德三年,李靖追隨李世民,參加瞭平定王世充和竇建德係列戰鬥,雖然他並未獲得單獨露臉的機會,不過“王佐之纔”總算邁齣瞭第一步。
武德四年,李淵給瞭李靖一個不是機會的機會:安輯盤踞江南的蕭銑。所謂“安輯”,就是安撫收編,是耍嘴皮子的工作,而不是槍杆子。所以,李靖齣發時隻有幾名童僕隨從。
李靖人還沒齣關中,就藉彆人的“熱”,發瞭一次自己的“光”。當他走到金州時,遇上瞭滿頭大包的廬江王李瑗,原來李瑗被蠻人鄧世洛的數萬武裝打得找不到北。李靖小試牛刀,給李瑗齣謀劃策,一舉乾掉瞭鄧世洛。
到達夔州後,趙郡王李孝恭又被一個叫冉肇則的叛將打得頭破血流,李靖自請率800人,一戰斬殺冉肇則,俘虜5000人。
李淵得到報信,高興得給李靖寫瞭一封親筆信,以示錶彰。鑒於李孝恭是個文官,不習戰事,李淵乾脆任命李靖為行軍總管,“三軍之任,一以委靖”,事實上全權擔負起平定蕭銑的重任。
從這一刻起,50歲的李靖終於走嚮事業的巔峰,他憑藉齣色的軍事纔華,兩個月俘獲蕭銑。此後,他越過南嶺,收復96州。武德六年,李靖又平定輔公�u的反叛。至此,李靖幾乎以一己之力,為大唐搞定整個江南。
這個戰績,號稱戰神的李世民恐怕也得為他點贊吧?彆急,這纔是李靖的開胃菜。
武德八年,李靖調任太原行軍總管,抵禦住瞭頡利可汗十萬大軍的入侵。武德九年,狡猾的頡利可汗繞開李靖,從涇州入侵,兵鋒直達渭河便橋。
那時候玄武門之變剛剛結束不久,李世民來不及調防,被突厥人打瞭個措手不及,不得已在渭河邊與頡利可汗“結盟”。名為結盟,其實就是屈辱的城下之盟。
不過,突厥人迴兵時不禁背後冒冷汗,原來前來救援的李靖,已經在豳州斷瞭他們的後路。由於結盟在先,李靖隻好放這群強盜返迴草原。
貞觀三年,李靖調任定襄道行軍總管,準備拔掉長期為害大唐的東突厥。貞觀四年正月,李靖率3000騎兵,冒著風雪孤軍深入數百裏,直達頡利可汗的老巢惡陽嶺。激戰後,李靖俘獲隋煬帝的孫子楊政道和蕭皇後。頡利可汗逃往磧口,半路又遭到李�薜鬧卮礎�
幾乎山窮水盡的頡利可汗派使者前往長安,錶示願意舉國請降,並遷居內附。李世民答應瞭,並派唐儉為使,與頡利可汗商談相關事宜。
李靖得到消息,做齣瞭一個大膽的舉動:學習韓信滅齊的舊例,趁敵人麻痹大意,一舉滅國東突厥,徹底清除這個禍害。
計謀,李靖率領大軍星夜齣發,一路拔除突厥數韆營帳,大軍抵達頡利可汗牙帳七裏纔被發現。這一戰,突厥人被消滅一萬,俘虜十幾萬,其中就有頡利可汗,從此東突厥在地圖上被抹去瞭。
為瞭慶賀這一戰的勝利,李世民大赦天下,全國狂歡五日,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倆,召集京城權貴、宗親到淩煙閣歡慶,李淵興奮得親自彈琵琶,李世民帶頭起舞。
貞觀九年,吐榖渾入侵涼州,64歲的李靖再度齣山,率領兵部尚書侯君集、刑部尚書李道宗、涼州都督李大亮、右衛將軍李道彥、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位行軍總管,冒著風雪齣徵。
大軍深入荒漠二韆多裏,前後曆經八個月的苦戰,最終以伏允可汗被殺,吐榖渾滅國落下帷幕。
貞觀十八年,李世民準備東徵高句麗,再次想到瞭李靖:您一生“南平吳會,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唯東有高麗未服”,能不能遂瞭這個心願?時年已經73歲的老將軍錶示,隻要陛下不嫌棄,老臣的病立刻就好。
可李世民思來想去,還是考慮到李靖的健康,沒有帶他齣徵。
假如我們把李靖的足跡用“熱圖”標記,就會發現他戰馬踏遍瞭大唐大半的疆土,他纔是初唐第一戰神!
如果我們把大唐開國武將分為三類,第一類如尉遲敬德、秦瓊等大多數人,他們叫將領;第二類如李孝恭、李�薜壬偈�人,他們叫元帥;第三類李靖獨占,叫宗師。
這麼說一點不誇張,李靖為後人留下瞭《六軍鏡》、《衛公兵法》、《陰符機》、《玉帳經》、《霸國箴》、《韜鈐秘書》、《兵鈐新書》、《弓訣》等多部兵書,後來李世民還讓侯君集拜在李靖門下學習他的兵法。
後世有很多人研究李靖的兵法思想,限於篇幅,本文就舉一個李靖最典型的用兵特色――因地製宜,奇正相變。
在打蕭銑時時,他的計謀往往不閤常規,比如敵人潰敗他不許追擊;敵人營寨修得很堅固,他偏偏打攻堅戰;俘獲敵人的戰艦,卻故意任其順江漂走。在徵討吐榖渾時,明知草場被燒,軍馬糧草供應睏難,卻依然揮軍挺進。
這些反常規的做法,正是李靖不墨守成規,而是因地製宜,將“奇”與“正”兩種手段雜糅運用的軍事思想。
宗師級彆的軍事傢,曆史上寥寥無幾,大唐開國沒有第二人。可是,在大唐開國功臣中,李靖的光芒並不算耀眼,甚至大多數人對瓦崗寨的“糙哥”們如數傢珍,卻不知道李靖的具體戰功,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李靖很寂寞,他一輩子遭受來自於皇帝和臣僚們的猜忌、迫害。
上馬浴血疆場,下馬冷箭暗槍
前麵我們講過,李靖以使者身份負責“安輯”蕭銑,就是那次安輯工作,差點讓他遇害,而對他下手的不是蕭銑,是李淵。
原來,李靖的安輯工作並不順利,礙於兵亂阻隔他根本前行不得。這種狀況在戰亂年代實屬正常,即便能見到蕭銑,被招撫的可能性也不大。可李淵居然下瞭一道密旨:處死李靖。
受密詔的峽州刺史許紹惜纔,替李靖嚮李淵請命,這纔幫他撿迴瞭一條命。所以,李靖打敗冉肇則的人生第一戰,其實是戴罪立功。
在滅掉東突厥後,李靖剛剛迴朝,就遭到蕭�r(也可能是文彥博)的彈劾,說他治軍不嚴,士兵搶劫頡利可汗的牙帳,導緻珍貴文物被劫掠一空。舉國歡慶的日子裏,勝利的創造者李靖,卻在李世民的申斥下叩頭謝罪。
很久之後,李世民纔發現冤枉瞭李靖,於是嚮他道歉。或許齣於內疚,李世民提拔李靖為尚書右僕射,即宰相。不過,朝堂上的李靖卻溫順得像隻羔羊,議政時變得磕磕巴巴,語不達意。沒過多久,他就以“足疾”為由,辭掉瞭所有官職,迴傢養老。
很顯然,李靖在朝中的日子並不好過,憂譏畏饞,戰戰兢兢的他,寜可光榮退休,也不敢在權利場角逐。
打敗吐榖渾之後,李靖又遭到高甑生和唐奉義的舉報,說他有謀反行跡。李世民下令徹查,結果證明是誣告。
後來李靖的兒子又因為捲入太子李承乾謀反案,被發配吳郡,李靖“衛國公”的世襲權被剝奪。
麵對接二連三的打擊,李靖嚇得遣散瞭所有賓客,斷絕與所有親友的交往,大門一關過起形同軟禁般的生活。
據《大唐新語》記載,跟李靖學習兵法的侯君集,有一次也嚮李世民告狀:李靖有謀反之心。
李世民不信,侯君集說:李靖給我傳授兵法,每每講到精微之處就停住,再也不肯教,我懷疑他留瞭一手準備謀反之用。
李世民召來李靖加以責備,李靖說:有謀反之心的是侯君集,我教給他的兵法足以對付四夷,他卻始終把注意力放在兵道的詭異之處,分明是有異誌啊。
後來,侯君集果然反瞭。
總之,從史書的細微之處,我們不難讀齣李淵、李世民父子對李靖的提防乃至猜忌。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位為大唐帝國立下不世功勛的宗師級軍事傢,始終得不到皇帝的徹底信任呢?
李靖與大唐兩代皇帝的恩怨
隋大業十三年,馬邑縣丞李靖追隨晉陽留守李淵,齣兵攻打突厥。就在那次短暫的接觸中,敏銳的李靖窺破瞭李淵蠢蠢欲動的心,這傢夥恐怕要謀反!
跟眾多主動投款的官員們不一樣,李靖食君祿忠君事,他決定到江都嚮隋煬帝告發李淵。於是他把自己僞裝成囚犯,坐檻車一路南下,居然騙過瞭李淵的耳目。
隻可惜那時候的大隋天下到處都是戰亂,李靖走到關中被亂兵所阻,前進不得,耽誤瞭行程。不久,李淵起兵攻入關中,虜獲瞭李靖。
對這個與自己作對的同宗,李淵毫不手軟,下令處死他。大概是求生的本能,李靖臨死前突然高呼:您舉義兵不就是為瞭成就大業嘛,為何為瞭私人恩怨罔殺壯士?
就這一聲喊,李淵欽佩之心頓生,加上有李世民的求情,這纔饒過瞭李靖。
李靖雖然逃過被殺,但要想取得李淵的信任並不容易,這纔有瞭前麵他差點被秘密處死的事件。直到李靖戰勝冉肇則,李淵纔逐步取消瞭對李靖懷疑,他給李靖的親筆信,暴露瞭他的猜忌之心:現在我纔發現你的忠誠,以後你再也不要擔心你的榮華富貴瞭,過去的事我都已經忘掉瞭。
客觀講,李世民對待李靖,要比李淵更寬容,但提防之心也沒有完全消除,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李靖當年曾經明確錶示,不支持玄武門之變。
《資治通鑒》記載:“(長孫無忌等人)日夜勸世民誅建成、元吉。世民猶豫未決,問於靈州大都督李靖,辭。”意思是,李世民一直拿不定主意,就嚮李靖請教,李靖卻拒絕瞭李世民的橄欖枝。
很顯然,李世民的所謂“問”,其實就是試探李靖:你能不能支持我?李靖的“辭”,就是推辭,你彆找我,我不參與。
當然,《資治通鑒》的可靠性一直受到質疑,可是在新舊唐書中,找不到任何李靖對玄武門之變的態度,所以我們隻能按《資治通鑒》的記載討論。
當時李靖並不在長安,而是奉李淵之命駐防太榖,也不可能參加得瞭。那麼,李世民為何要找不可能參與玄武門之變的李靖呢?
我個人認為,李世民拉攏李靖,是在為玄武門之變打補丁,即萬一失敗瞭,需要李靖手上的兵做外援。
李靖卻拒絕瞭,這恐怕是紮進李世民心中一根難以拔除的刺。好在他也沒有因此舉報李世民,持中立態度,也正是這種中立,讓他與李世民保住瞭相處的底綫。
因此,李世民一生中既倚重李靖,不大相信他會謀反,可每每有人詆毀誣告李靖時,他又不由自主地緊張。
那些李世民的鐵杆擁躉們,豈能不知李世民的這點小心思,被孤立在小圈子之外的李靖,接連遭到詆毀打壓也就在所難免瞭。
曆史擦亮李靖的光芒
好在李靖很智慧,他知止,用李世民的話來說就是“能識達大體”,與其跟群魔亂舞,莫不如退而自保。從此,李靖心中有個一尊鎮妖寶塔,任你魔高一尺,我道高一丈。
現在想想,後來的郭子儀是不是也深得李靖的真傳?
曆史是公正的,大浪淘沙,數百年後,那些在初唐燦爛的星光們,最終在李靖越來越耀眼的光芒中,越來越相形見絀。一代宗師,終於化身為托塔天王,永駐國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