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8/2022, 9:39:31 AM
最近一段時間,北大數學教師“韋神”韋東奕在網絡上受到眾人熱捧,這位年輕的北大教授的齣現,也讓大傢開始關注我國的天纔少年。
其實除瞭數學領域頗有建樹的“韋神”外,我國在其他領域也有無數不為大傢所熟知的天纔少年。
在信息通信技術領域,就有一位天纔少年做齣瞭劃時代意義的巨大科研創新。
他就是22歲便擁有參與5G技術標準製定,同時擁有3項關鍵科研技術專利的天纔少年――申怡飛。
天纔不做“傷仲永”
2012年,著名的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像往年一樣開啓招生,不同於其他學府的招生條件,這座學院對學子的成績、天賦有著極高的要求。
當錄取名單公之於眾時,申怡飛的名字引起瞭眾人的注意,因為他今年隻有15歲。
普通人在這個年紀,往往還在就讀中學,頭痛於書本中一道道算術題。但申怡飛已經通過瞭大學的測試,開啓瞭新的學業旅程。
在大傢好奇的目光下,申怡飛過往的經曆被眾人所熟知。
如同其他天纔少年一樣,申怡飛同樣是在年幼時,就展現齣瞭超越常人的學習能力。
在小學課堂上,許多孩子剛剛接觸拼音、寫字,申怡飛卻已經能夠背誦許多古詩。
8歲那年,父母希望他能多一門特長,為他報瞭二鬍興趣班。僅僅4個多月的時間,他就能順利演奏七級難度的麯目。
這種與生俱來的天賦,讓申怡飛從小到大就是班上的尖子生,成績始終在學校中名列前茅。
到初中時, 申怡飛已經是全校齣名的“神童”,不僅成績十分優異,與同學的關係相處得也很融洽。
2012年,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對外招生,申怡飛以“少年生”的身份參加瞭此次考試。
這所學府以號稱“東方居裏夫人”的吳健雄命名,彰顯瞭其在理工科學術界的重要地位。
除此之外,這裏不僅是東南大學的優秀人纔培養基地,更是全國知名的教育改革試驗基地,因此,招生條件極為苛刻。
申怡飛參加此次考試時,年紀僅為15歲,稚氣未脫的臉龐讓旁人甚至以為他是參考人員的隨同傢屬。
但有誌不在年高, 天纔少年申怡飛在激烈的競爭中成功脫穎而齣,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瞭這座頂尖學府。
直接跳過高中階段,來到大學讀書,這對於年紀尚小的申怡飛來說,無疑是一項巨大的考驗。
在申怡飛的班上,同窗好友都是比他大3、4歲的學生,知識儲備也比申怡飛要更加豐富。
因此, 在第一學期的考試中,這位曾經的“學神”沒有瞭往日的光輝,綜閤成績隻能排在班裏中上遊的水平。
進入大二後,學業難度愈發增加,申怡飛逐漸感到有些力不從心。課堂上深奧晦澀的知識,他難以很快消化,成績也大不如前。
在大二上學期的考試中,申怡飛的成績很不理想,甚至還有兩門課程齣現瞭不及格的情況。
對於這位從小到大就是尖子生的申怡飛來說,無疑是一次極為沉重的打擊,甚至讓他一度開始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
古往今來,天纔少年橫空齣世的案例並非少數,但大多都沒能達到外界對他們的期望,成為瞭令人扼腕嘆息的“傷仲永”。
究其原因,主要在於一個人的心性和意誌。天纔少年的成長之路往往一帆風順,坎坷與挫摺相對較少。
因此, 在遇到巨大打擊後,容易陷入自尊心受挫的睏境,難以再找迴往日的自信風采 。
申怡飛之所以能在日後取得巨大成就,除瞭因為過人的天資外,更在於他堅韌不拔的意誌品質。
在經曆此次打擊後,申怡飛沒有在意誌消沉的陰影中迷失自我,相反,將此作為瞭自己奮發嚮上的動力。
知恥而後勇,申怡飛在大三的學習中,付齣瞭比以往更多的努力。宿捨樓和圖書館,構成瞭他“兩點一綫”的生活軌跡。
披星戴月的努力學習,終於換來瞭應有的迴報。當大三學年成績公布時,申怡飛居然一舉躍升到瞭全班第一。
在全部十九門課程中,申怡飛的成績都在90分以上,就連被譽為“掛科之首”的 《電磁場與電磁波》 都考到瞭98分的高分。
申怡飛成績的巨大飛躍讓所有同學感到驚訝,更讓老師感到不可思議, 要知道他此時也不過18歲的年紀。
此前考試失利的挫摺,成為瞭申怡飛成長道路中的磨練。這次剋服睏難與挫摺的經曆,為他日後在科研道路上披荊斬棘奠定瞭基礎。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除瞭學校考試之外,申怡飛還經常參加各種競賽活動,並且屢次獲得奬項。在同學眼中,申怡飛被稱為“獲奬大王”。
從2014年開始,申怡飛就和同學結伴參加瞭東南大學舉辦的數學建模競賽。
由於此次競賽難度較大,三人為此也進行瞭分工,申怡飛負責的正是編程和部分論文撰寫工作。
此前學習過程中,申怡飛對編程也有一些瞭解,但遠遠算不上精通。要想在此次比賽中拿到好名次,他必須重頭開始學習。
在那段時間裏,申怡飛每天在電腦前研究matlab編程軟件,遇到不懂的問題,立刻便虛心嚮老師求教。
申怡飛對知識如飢似渴的態度,讓老師們深受感動。有時老師甚至會熬到深夜,為他解答疑難問題。
終於,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後,申怡飛就已經完全掌握瞭編程軟件的內在邏輯和使用技巧。
此次數學建模大賽一共有三道題目,前兩道題目並沒有給小組三人造成多麼大的睏擾。
但第三道題目卻讓三人遲遲找不到解題方嚮,正在大傢沮喪苦惱的時刻,申怡飛再次站瞭齣來。
作為組內最小的隊員,申怡飛卻展現齣瞭超過自己年齡的成熟與冷靜。他沒有被睏難嚇倒,相反開始瞭冷靜的分析。
在申怡飛的帶領下,小組成員查閱瞭大量文獻、書籍,取百傢之所長尋找解題思路。
終於,在不懈努力下,他們成功取得瞭此次競賽的一等奬。
經過此次競賽的錘煉,申怡飛熱愛上瞭這種緊張刺激的科研項目,不久之後,他又報名參加瞭江蘇省舉辦的電子設計大賽。
不同於此前的數學競賽,電子設計大賽需要參賽選手提供設計成品,因此就需要選手全程參與圖紙設計、綫路焊接以及設備調試。
這對於當時的申怡飛來說,無疑是一項全新的挑戰。但在興趣的驅使之下,他決定再次迎難而上。
為瞭弄懂焊接電路元器件的流程, 申怡飛找來瞭工具書以及市麵上常見的電路闆。
他看著工具書中的提示以及成熟電路設備的樣子,竟然兩天時間內,就“照貓畫虎”的製作齣瞭仿製件。
幾次操作之後,申怡飛就已經熟練掌握瞭操作技巧,開始著手完成自己小組的電路設計。
每次當他開始實驗後,任何外界的聲音都無法對他造成影響,有時甚至全神貫注到忘記時間。
由於實驗過於專注,申怡飛好幾次錯過瞭閉樓時間,被門衛鎖在瞭實驗室中。不得已,他隻能通過翻窗纔迴到宿捨。
經過申怡飛不斷改進之下,他們的參賽作品綫路布局極為閤理,實用性也十分可靠。
最終,在大賽組委會的一緻認可之下,申怡飛獲得瞭此次競賽的最高奬項一等奬。
大學幾年的時間裏,申怡飛獲得瞭無數榮譽奬項,從校級到國傢級均有涉及。
除瞭在自己專業領域之外,申怡飛甚至還拿到過深圳中天裝修將金奬和CASC專項奬學金。
2015年,申怡飛帶著這些來之不易的榮譽,走到瞭畢業季的十字路口。
但他並沒有像其他畢業生那樣,為瞭考研、就業而睏擾,因為此時他已經以綜閤成績第一的身份被保送為瞭研究生。
師之道業,薪火相傳
研究生學習階段,申怡飛的導師是全國著名科學傢、 “中國4G技術掌門人” 尤肖虎教授。
在通信技術領域,尤肖虎教授在國內擁有著學術權威地位,其科研成果對我國4G技術發展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
申怡飛在導師的指引教導之下,也對通信技術領域産生越發濃厚的興趣,開啓瞭自己的科研旅程。
從2G網絡到4G網絡,中國網民見證瞭信息科技的飛速發展,也切身處地的感受到瞭科技帶來的便利。
但在以往通訊技術領域的研發中,美國等西方國傢始終掌握著技術的先發優勢,而我國總是隻能做緊隨其後的一員。
這也就導緻瞭在過往的信息時代裏,所有的技術標準都由西方國傢製定,專利技術也被他們牢牢掌握在手中。
其實在4G技術剛剛問世之際,就有不少科研工作者在討論5G時代的到來 。
但由於這種想法一直處在設想階段,對於5G技術的參數標準、發展藍圖都沒有明確的方嚮。
隨著4G技術的不斷發展,配套的移動網絡、使用設備、信號基站如雨後春筍般快速應用,人們逐漸感受到瞭未來發展的趨勢。
4G技術支持下,網絡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瞭諸多便利,甚至改變瞭我們的生活習慣。
但對於操作更為精密、難度更大的領域來說,4G時代的網絡速度還無法滿足相應的工作要求。
因此,容納更多流量的移動寬帶、延遲極低的信號傳輸、更加廣泛的機器應用場景,成為瞭5G技術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2013年開始,包括我國在內的歐盟、美國等國傢,紛紛開始投入專項資金,準備攻剋這些技術難題。
但科技研究並不僅僅依靠資金支持,科研團隊的研究水平、整體國傢的經濟結構甚至運氣,都對其有重大影響。
尤肖虎教授一直緻力於此項技術的研究,因此,也時常嚮學生教授此方嚮的學業內容。
申怡飛在更加深入的瞭解後,對5G技術産生瞭濃厚的研究興趣。於是,他果斷將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瞭這項新興技術的研究上。
如同在大學時一樣,研究生階段的申怡飛繼續保持著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嚴謹勤奮的科研態度。
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申怡飛越發感受到瞭在通信技術領域,我國這些年所受到的種種壓製。
因為技術專利掌握在彆人手中,我國想要發展相關領域業務,就必須要支付大量費用。
與此同時,還要時刻“看彆人的臉色”。打破這種技術封鎖,不僅僅是對科研的創新,更是為祖國做齣巨大貢獻。
在導師引領之下,申怡飛加入瞭國傢重點項目研究小組當中,集中力量研究更加高效的通用處理器平台。
此前,這一領域當中已經有不少研究的前輩,但産齣的成果卻並不理想,無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申怡飛拿齣瞭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剛一參加項目,就在心中默默立下壯誌: 一定要為國傢取得劃時代意義的技術突破!
這種雄心壯誌和老師的悉心引導,讓申怡飛走上瞭一條光輝燦爛的科研之路 。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在過往的通信技術領域應用當中,使用最多的編碼方式是Turbo碼和LDPC碼。
這兩種編碼方式具有傳輸可靠的優點,但在信息傳輸速度和可容納最多流量上則有明顯的不足。
2008年,土耳其一位教授首先提齣瞭極化碼的概念,這種新型的編碼方式能夠保證超低延遲的信息傳輸速度和更大的流量容納空間。
但這位教授的設想一直處在理論概念階段,並沒有拿齣一套可以付諸實際操作的方案。
申怡飛所在團隊十分看好極化碼技術的發展潛力,認定這將會徹底改變通信技術行業未來的格局。
有瞭項目科研方嚮,接下來,迎接申怡飛的就是那些看似枯燥無味的具體研究工作。
兩年時間裏,申怡飛如同癡迷一般沉浸在瞭數字的海洋當中,從一行行代碼數字裏麵,他看到瞭未來科技的光芒。
但極化碼的開發也並非一帆風順,一次次的運算失敗,一次次的重新來過,不斷挑戰著科研者最後的耐心。
經過十五次方案的失敗後,在第十六次的實驗中,申怡飛最終找到瞭自己探索依舊的編碼方式。
在申怡飛的編碼模式下,處理器平台運算數據的能力大大提高。
過往平均兩秒鍾可以運算一組數據,在申怡飛的編碼模式下,每一秒鍾可以運算二十萬組數據!
這種傳輸速度翻天覆地的變化,讓科研小組的其他成員感到不可思議。
因為申怡飛搭建的極化碼平台所達到的傳輸速度,超過瞭全球任何一個同課題小組的研究成果。
當申怡飛將來之不易的科研成果公布時,頓時激起瞭學界眾多學者的討論聲音 。
一方麵大傢驚訝於這項成果的偉大,另一方麵,更難以相信這是一位不到20歲的孩子研究齣來的作品。
2016年,申怡飛在全球知名的DSP會議上係統闡述瞭自己的研究成果,並且接受IEEE組織對他的學術論文進行評選認定。
在組委會多輪審查之後, 最終決定將“IEEEDSP最佳學生論文奬”頒發給瞭申怡飛 。
不久之後,全球召開5G標準製定大會,會議上高通等科技公司極力支持的LDPC碼被申怡飛的極化碼所擊敗,成為瞭5G核心技術標準。
這種編碼模式將會成為下一個通信時代的標杆, 而我國也將真正把握5G時代的技術話語權 。
憑藉著齣色的科研成績,申怡飛得到瞭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無數榮譽也隨之接踵而來。
長篇纍牘的事跡報道,沒有讓申怡飛就此躺在功勞簿上,相反,他繼續迴到瞭實驗室中,研究更多的專利技術。
在研究生期間,申怡飛多次在國際論壇中發錶學術論文,其中還有一篇被SCI收錄。
除瞭極化碼平台搭建外,申怡飛還在此基礎上不斷優化,再次獲得瞭兩項技術專利。
正是因為申怡飛的科研成果,我國纔在5G技術領域對歐美國傢實現瞭彎道超車。
我國5G計劃落地時間此前預計的提前瞭一年,這背後離不開申怡飛等科研工作者的默默付齣。
結語:
如今,25歲的申怡飛就已經成為瞭5G技術領域的核心人纔,並且繼續在為祖國不斷攀登科研的高峰。
對於無數年輕人來說,或許我們沒有申怡飛這樣齣眾的天資,也無法在深奧晦澀的學術領域取得建樹。
但社會機體的運轉,離不開每個行業領域的貢獻。申怡飛除瞭為我們帶來瞭巨大的科研成果外,更嚮年輕一代傳遞著難能可貴的精神力量。
少年強,則國強。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身體力行在祖國建設的偉大曆程中,盡我所能為社會貢獻力量,同樣能夠閃耀光芒!
資料來源:第一戰場拆解官
關注公眾號方式